呼吸道感染病毒、肠道感染病毒.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42193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道感染病毒、肠道感染病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呼吸道感染病毒、肠道感染病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呼吸道感染病毒、肠道感染病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呼吸道感染病毒、肠道感染病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呼吸道感染病毒、肠道感染病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道感染病毒、肠道感染病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道感染病毒、肠道感染病毒.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是指能侵犯呼吸道并导致呼吸道病变或以呼吸道途径感染而主要引起呼吸道以外组织器官病变的器官。前者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后者如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等。临床上的急性呼吸感染中有90%以上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第一节 正黏病毒,正黏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是指对人和动物细胞表面粘蛋白有亲和力、有包膜、具有节段性RNA基因组的一类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简称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除引起人流行性感冒外,还可引起动物感染,生物学性状,形态与结构呈球形或丝状,球形直径80-120nm,新分

2、离株丝状多于球形。有包膜,单链分节段的负RNA病毒,核衣壳为螺旋对称。,流感病毒电镜照片,病毒RNA基因组可直接作为mRNA,则称为正链RNA。病毒RNA基因组不能直接作为mRNA,而以互补链作为mRNA,则称为负链RNA。,糖蛋白棘突,内层基质蛋白(MP),脂质双层,外层脂蛋白(LP),甲型流感病毒立体结构模式,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呈柱状,为三聚体结构:HA1+HA2功能:A.介导红细胞凝集及病毒吸附:HA1与RBC和宿主细胞表面唾液酸结合。B.介导病毒穿入:HA2具有膜融合活性。C.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可中和病毒感染性,也可抑制血凝。神经氨酸酶(Neuramin

3、idase,NA):蘑菇状,为四聚体。功能:A、具有酶活性,能水解感染细胞表面N-乙酰神经氨酸,有利于病 毒出芽释放。B、液化细胞表面黏液,促进病毒从细胞上解离。C.具有免疫原性,其抗体不能中和病毒但能抑制NA的水解作用。,包膜外层的两个棘突:,分型与变异 分型根据NP和MP蛋白抗原性不同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表面抗原HA、NA的不同分为若干亚型(H1H16、N1N9)。变异:变异幅度与流行规模密切相关。抗原性漂移:由于HA、NA点突变造成的变异,变异幅度小,属量变,不产生新亚型,仅引起流感的中小流行。抗原性转变:由于基因重组导致的变异,变异幅度大,属质变,产生新亚型,引起流感的

4、爆发流行,流行范围大,感染率高。,流感病毒不同变异的区别,培养特性鸡胚接种:初次分离接种鸡胚羊膜腔,传代接种尿囊腔。细胞培养:猴肾原代、狗肾传代,但不引起明显CPE。血凝试验检测病毒、血抑试验鉴定病毒型别,抵抗力:较弱不耐热,56 30min灭活,室温下很快丧失传染性,04可存活数周,-70以下或冻干能长期存活。对干燥、紫外线、乙醚、甲醛和乳酸等敏感。,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鸟类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所致疾病:流行性感冒 疾病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主要发生在深秋、冬天和早春季节,致病机制:,鼻塞、流涕、咳嗽,畏寒、发热、肌痛、乏力,免疫性细胞免疫:CD4+

5、T细胞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CD8+T细胞特异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体液免疫:IgG、IgM中和病毒感染SIgA阻止病毒吸附及穿入,限制病毒释放和扩散同型病毒免疫力可维持12年,亚型间无交叉反应,病原学检查,病原体检查,特异性抗体检测,防治原则,隔离消灭传染源预防接种流感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药物防治盐酸金刚烷氨板蓝根、大青叶、连翘等,第二节 副黏病毒,副黏病毒科与正黏病毒的形态和特征相似。副黏病毒科与正黏病毒的基因结构、抗原性、致病性等不同。副黏病毒科包括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副黏病毒与正黏病毒的比较,麻疹病毒,麻疹病毒是引起麻疹的病原体。麻疹是儿童最常见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

6、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有关,生物学性状球形、有包膜、单负链不分节段的RNA病毒包膜有血凝素(HA)和溶血素(HL)两种糖蛋白突起HA只凝集猴RBC,并能与宿主细胞受体吸附HL具有溶血和使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的作用病毒抗原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唯一自然储存宿主是人是WHO计划消灭的病毒病毒抵抗力弱,一般消毒剂可灭活,耐低温,致病性和免疫性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出疹前6天和出疹后3天都有传染性。传播途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玩具传播多为显性感染。所致疾病:麻疹 临床特点:6月5岁儿童易感。畏光、流涕、口颊粘膜出现柯氏斑,柯氏斑,致病

7、机制,麻疹的并发症,呼吸道最为常见,如细菌性肺炎 脑脊髓炎(0.1%)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迟发并发症,免疫性,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 HA抗体HL抗体有中和病毒作用 多见于6月5岁婴幼儿,腮腺炎病毒,生物学性状:球形,有包膜,单负链RNA病毒衣壳:螺旋对称。包膜刺突:F蛋白和HN蛋白。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其唯一宿主。病毒可在鸡胚羊膜腔及猴肾细胞内增殖,使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致病性和免疫性:所致疾病: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人是其唯一宿主传染源: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病毒经飞沫传播临床特点:多流行于冬春季,儿童易感,一侧或两侧腮腺发炎、肿胀,但约30%的感染无症状。一

8、般经12周消肿而痊愈。并发症:睾丸炎、卵巢炎及病毒性脑炎病后可获牢固的免疫力目前,麻腮风三联疫苗为计划接种疫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腮腺,第三节 冠状病毒,冠状病毒包括人冠状病毒和多种动物冠状病毒,因为电镜下其外观像日冕,故称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2002年至2003年在全球范围暴发流行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SARS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是一种致死性病毒。传播特点:呈医院和家庭集聚性,并且具有跨地区、跨国界的流行传染趋势。,生物学性状,形态:病毒呈球形,刺突放射排列呈冠状(日冕状)结构:核衣壳+包膜核衣壳:单正链RNA+N蛋白构成 N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结构

9、蛋白,参与病毒转录、复制、成熟过程。包膜:表面有S蛋白、E蛋白和M蛋白3种糖蛋白S蛋白:刺突糖蛋白,诱导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E蛋白:包膜相关蛋白,对病毒的组装发挥关键作用M蛋白:与病毒出芽和包膜形成有关抵抗力:弱,对理化因素敏感,冠状病毒电镜照片,传播途径:飞沫呼吸道(不排除病人分泌物、粪便传播)所致疾病:冠状病毒:普通感冒和咽喉炎SARS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也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潜伏期:27天发病期:初期:发热、头痛、干咳、气短、X片肺部阴影极期:呼吸困难、多器官衰竭恢复期:抗体产生,症状减轻、消失,致病性与

10、免疫性,免疫性:冠状病毒免疫力不牢固,常见再感染SARS冠状病毒感染免疫力牢固。10d后开始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有中和保护作用,可用于治疗。细胞免疫在发挥防御反应的同时也可引起免疫病理损伤,造成T、B淋巴细胞的迅速凋亡、降低免疫功能。,腺病毒(adenovirus),第四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腺病毒是一群侵犯呼吸道、眼结膜和淋巴组织的无包膜球形DNA病毒细胞培养明显CPE及核内嗜碱性包涵体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接触(手-眼途径传播、性接触)传播可引起流行性胃肠炎,肺炎,流行性角膜炎、结膜炎,急性出血性膀胱炎,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有包膜球形单正链RNA病毒,衣壳呈螺旋对称,包膜

11、刺突有凝血和溶血活性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其唯一自然宿主儿童是主要易感者呼吸道传播风疹垂直传播:孕妇患风疹可致胎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耳聋、先天性心脏病)自然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母亲抗体可保护胎儿预防可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第九章 肠道病毒,第一节 肠道病毒属,肠道病毒属的共同特征均为无包膜单正链小RNA球形病毒,衣壳呈20面立体对称耐酸、乙醚和去垢剂,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肠道中增殖,引起肠外感染性疾病易感细胞内增殖,迅速引起细胞病变,脊髓灰质炎病毒是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致弛缓性肢体麻痹多见下肢俗称小儿麻痹,分3个血清型I、II、III,

12、以I型多见。,脊髓灰质炎病毒 电镜照片,脊髓灰质炎病毒,小儿麻痹患者,生物学性状,形态与结构 球形,无包膜病毒,直径24-30nm。核酸为单正链RNA:基因组两端为保守的非编码区,中间为开 放读码框架(ORF);3端有polyA尾,增强病毒的感染性;5端有vpg,与病毒RNA复制和基因组装配有关。衣壳:由VP1VP4四种不同的多肽组成。VP1、VP2、VP3在病毒表面,VP4在病毒衣壳内部。VP1、VP2、VP3可诱导中和抗体产生。VP1与病毒吸附到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有关。VP4参与维持病毒的空间构型及病毒的脱壳过程。,培养特性 可用HeLa细胞、人胚肾细胞等进行培养。抵抗力 较强 不耐热,5

13、630min灭活。污水、粪便中可存活几个月。耐胃酸、胆汁。,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病人、无症状带毒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临床特征:85由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90的感染为隐性感染 约5出现流产感染(顿挫感染)12为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或无菌性脑膜炎 仅约0.1%出现永久性弛缓性肢体麻痹 极少数发展为延髓麻痹 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驰缓性肢体麻痹 多见于儿童,又称小儿麻痹症,致病机制,免疫性,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以体液中和抗体为主。黏膜分泌液slgA:可阻止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吸 附,入血。血清中和Ab:(IgG、IgM)阻止脊髓灰质炎病毒 向靶组织扩散。,病原学检查,病

14、原体检测:标本:患者血液、咽拭、粪便标本 培养细胞:猴肾原代和传代细胞等 特异性抗体检测:快速诊断:PCR、核酸杂交技术等进行病毒基因 组检测。,防治原则,人工免疫,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脊髓灰质炎死活苗的比较,2001年10月WHO宣布我国为亚太地区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第二批国家之一!,新的免疫程序建议:2月龄儿童每月一次IPV,连续2次,第三个月接种OPV,4岁接种OPV加强一次。可保持持久免疫力。,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分A、B 两组,共29个血清型埃可病毒有31个血清型消化道感染,很少引起肠道症状临床表现多样血清学检查核核酸检测有助于病原学诊断尚无疫苗进行预防,

15、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所致疾病,轮状病毒,轮状病毒(rotavirus)是是世 界范围内婴幼儿重症腹泻最重 要的病原体,是婴幼儿死亡的 主要原因之一。1983年发现成人腹泻轮状病毒。轮状病毒呈世界性分布,AC 组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DG 组只引起动物腹泻。A组轮状病 毒最为常见。,第二节 急性胃肠炎病毒,A.有双层衣壳的病毒体,6075 nm,有传染性。B.无外衣壳的粗糙型颗粒,5060nm,无传染性。,1.形态和结构:球形 双层衣壳 内衣壳壳粒放射状排列 dsRNA 分11节段2.血清型:7个组 A组:14个G血清型 19个P血清型3.培养特性:需特殊细胞株,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

16、: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为主,呼吸道也可传播 季节性:晚秋及冬季为主要发病季节 所致疾病:婴幼儿急性胃肠炎:A组轮状病毒感染最常见易感人群:6月2岁的婴幼儿机理:病毒在小肠粘膜绒毛细胞内增殖微绒毛萎缩 变短、脱落;腺窝细胞增生细胞损伤导致吸 收异常肠腔积液水样泻。3.症状:发热、腹痛、呕吐、水样泻。,成人腹泻:B组轮状病毒感染引起 免疫性 病后机体产生型特异性IgG、IgM和sIgA抗体,以肠道sIgA抗体最重要。因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sIgA抗体含量低,所以病愈后还可重复感染。,防治原则,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注意饮食卫生 防止水源污染 防止医源性传播 疫

17、苗(美国和中国)治疗:补液以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肠道腺病毒(enterrisadenovirus),生物学性状与其他腺病毒相似 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 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 是引起婴儿病毒性腹泻的第二位病原体,杯状病毒(calicivirus),无包膜球形单正链RNA病毒引起人类胃肠炎的人杯状病毒(HuCV)主要包括两个属:诺如病毒和沙波病毒诺如病毒是引起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流行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沙波病毒主要引起5岁以下小儿腹泻,发病率低,星状病毒(astrovirus),球形,表面结构呈星形,有56个角 无包膜,单正链RNA 粪-口途径传播,易感染5岁以下儿童 侵犯十二指肠粘膜细胞 感染后免疫力牢固 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end,Th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