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三方协同治理规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044914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小区三方协同治理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住宅小区三方协同治理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住宅小区三方协同治理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住宅小区三方协同治理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住宅小区三方协同治理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住宅小区三方协同治理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小区三方协同治理规范.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03.080.01CCSA90DB330782浙江省义乌市地方标准DB330782TXXX2023住宅小区三方协同治理规范Specificationoftripartitecooperativegovernanceinresidencecommunity工作组讨论稿2023 -XX-XX 实施2023-XX-XX发布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原则15组织构成26组织架构27协同机制38工作内容39监督、评价与改进5本文件按照GB/TL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

2、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共义乌市委组织部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中共义乌市委组织部组织宣贯、实施和实施效果评价。本文件起草单位:义乌市人民政府稠江街道办事处、义乌市标准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住宅小区三方协同治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住宅小区三方协同治理的总体原则、组织构成、组织架构、协同机制、工作内容、监督、评价与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住宅小区(以下简称小区)开展三方协同治理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3、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7242投诉处理指南GB/T20647.3社区服务指南第3部分:文化、教育、体育服务GB/T20647.9社区服务指南第9部分:物业服务GB/T3100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DB33/T768.12-2009(2017)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第12部分:住宅小区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住宅小区homecommunity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围合,并与居住人员规模相对应,配套有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民生活聚居地。来源:DB33/T768.122009(2017),3.13.2三方协同治理t

4、ripartitecolIaborativegovernance以小区为基本单元,在社区党委领导下,建立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组织架构,通过联席会议、议事协调等方式,防范、发现和处理小区中各类问题的治理模式。4总体原则4.1 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党委主动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把经常性具体服务和管理职责向小区下沉,发挥小区党支部在三方协同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凝聚治理合力。4.2 健全组织架构发挥小区党支部统筹协调作用,实现业主委员会应建尽建、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全覆盖的目标,打造社区党委领导、小区就地解决的治理共同体。4.3 完善运行机制以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为落脚点,聚焦小区

5、治理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构建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居民自治的小区治理机制。4.4 强化支撑保障明晰三方协同主体职责,注入在职党员和流动党员队伍力量,完善考核评价和公示制度,鼓励实践创新,提升治理效能。5组织构成5.1 小区党组织5.1.1 对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小区宜单独成立小区党支部。5.1.2 宜在社区党员工作者、离退休干部等小区居民党员中择优选拔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5.1.3 应吸纳组织关系不在册的业主委员会委员、居民骨干、物业经理等担任小区党支部兼职委员。5.2 业主委员会5.2.1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大会选举产生,由5人11人单数组成。任期为3年5年,应配备主任、副主任、委员。5.2.

6、2业主委员会成员应是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必要的工作时间和组织协调能力。5.3物业服务企业5.3.1物业服务企业应具有独立企业法人地位,根据物业服务合同开展物业管理活动。5.3.2应通过招投标、直接委托、业主大会等方式公开、公平、公正地选聘物业服务企业,1个物业管理区域应配备1个物业服务企业。6组织架构社区党委指导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形成三方协同、互促互进的组织架构。三方协同组织架构见图1。图1三方协同组织架构图7协同机制7.1 应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健全议事规则和工作流程,集中议题、定期召开例会。7.2 应建立民情民意

7、收集机制,通过居民微信群、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入户走访、定期研判会商等方式,收集居民需求意见,并围绕社区治理、小区管理、民生需求开展建言献策。7.3 应建立公示通报机制,由小区党组织牵头,落实党务、财务、业主重大事项决议、物业有关事项公开制度。7.4 应畅通小区治理问题投诉渠道,设立投诉平台,明确信访投诉受理处置程序和要求,跟踪处理结果。7.5 应定期开展三方协同治理相关人员专业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8工作内容8.1 三方协同8.1.1 小区党组织领导8.1.1.1 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抓好小区党员队伍建设。8.1.1.2定期组织召开小区三方联席

8、会议,牵头解决三方协同治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联席会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近期工作述职;b)疑难问题协商;c)民生问题征集;d)社区治理探讨;e)“三张清单”梳理。8.1.1.3 指导和监督业主委员会做好换届、业主大会筹备、决议的执行、物业服务企业的选聘监督、经营性收益的管理、换届等工作。8.1.1.4 督促物业服务企业规范内部管理、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品质、依法信息公开,常态化开展“党建+”活动。8.1.1.5 联合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成立志愿服务积分奖励工作小组,分配积分登记、审核、公示和兑现等工作。8.1.1.6 调度小区党员、在职党员、楼道长、网格员、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小区

9、治理、矛盾纠纷化解和志愿服务活动。8.1.2业主委员会监督管理8.1.2.1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组织和监督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筹集和使用。8.1.2.2做好物业经营性收支的审计、公开工作,督促业主缴纳物业服务费及其他相关费用。8.1.2.3宜常态化组织业主委员会联谊会,方便业主委员学习交流,提高履职能力。8.1.2.4调解业主之间因物业使用、维护、管理产生的纠纷。8.1.3物业服务企业服务管理8.1.3.1开展物业服务应符合GB/T20647.9的规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8.1.3.2协调、处理物业管理区域内突发紧急事务,建立日常管理档案,包括物业公用场地、共用

10、设施设备等资料。8.1.3.3参与小区三方协同治理工作,配合开展小区综合治理工作。8.2综合治理8.2.1环境卫生8.2.1.1小区环境卫生治理应符合GB/T20647.2的规定。8.2.1.2应保持宣传栏、广告牌、店铺门面等的整洁、有序摆放,保持小区整洁、停车有序、设施完好。8.2.1.3应规范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宜安排专职监督员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8.2.1.4应定期对小区绿化进行养护,保持公共绿地的整洁、美观。8.2.2安全防控8.2.2.1应安装小区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防火防盗报警系统,推行管理智能化。建立门卫、值班、巡查等制度,发动小区党员和居民参加义务巡逻,构建人防、

11、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8.2.2.2应强化小区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掌握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动态情况,落实特殊人群管控和帮扶措施,参加小区防控工作。8.2.3文化教育8.2.3.1小区文化、教育治理应符合GB/T20647.3的规定。8.2.3.2应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调动社会组织、热心公益居民对小区文化建设的参与度。8.2.3.3应利用小区配套用房、广场等公共场地,建设文体活动场所,宜免费向小区居民开放。8.2.3.4引导小区居民开展民俗文化活动、文艺演出、讲座展览、体育比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8.2.4应急管理8.2.4.1应分级分类制定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业主委员会

12、失职、物业服务企业中途撤离等突发情况,及时响应。8.2.4.2应常规性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对安全隐患进行重点监测,宜建立风险隐患信息数据,数据应符合GB/T31000的要求。8.2.5为民服务8.2.5.1应设立小区固定服务点,开展接待、代办等服务。宜与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合署办公。8.2.5.2应争取各方资金资源投入,每年协商确定一批民生实事。8.2.5.3应常态化组织开展困难家庭、弱势群体和新就业群体帮扶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8.3矛盾调处8.3.1矛盾纠纷预防8.3.1.1依托“律师进社区”等方式,对小区居民、物业服务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引导合法、理性的维权意识。8.3.1.

13、2应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检查考核工作。8.3.2矛盾纠纷预警8.3.2.1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健全规范的财务制度,建立物业费收缴和预防纠纷责任制。8.3.2.2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每半年不少于1次上报物业费收微率。8.3.3矛盾纠纷化解8.3.3.1应将物业纠纷纳入人民调解组织内,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8. 3.3.2应采取民主议事、微法庭等方式开展调解工作,引入专职物业调解员和律师,提高调解成效。9监督、评价与改进8.1 监督8.1.1 应建立监督机制,采用现场巡查、事后回访等方式,对三方协同治理工作进行监督,监督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f)三方协同治理工作执行落实情况;g)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工作开展情况;h)小区文化、环境、安全等情况;i)矛盾预防、排查、研判、化解等情况。8.1.2 应妥善处理小区居民投诉,投诉处理按照GB/T17242的要求进行。8.2 评价9. 2.1应通过问卷、走访、电话等方式定期开展年度小区服务和管理满意度联合调查,并形成满意度调查报告及时公开。10. .2应采用自我评价或委托第三方评价等方式对三方协同治理工作开展年度评价,每年度不少于1次。9.3改进应根据监督和评价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并持续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