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实录模板.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604962 上传时间:2021-04-22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4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教学实录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爱莲说》教学实录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爱莲说》教学实录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爱莲说》教学实录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爱莲说》教学实录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莲说》教学实录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教学实录模板.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Think more about your competitors.悉心整理祝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爱莲说教学实录模板 爱莲说教学实录模板1一、导入(生背论语十则。)师:刚才你们论语十则背得真不错!看来语文学得很扎实,老师对大家的表现充满期待。你们会表现得非常精彩的,是吗? 生(齐):是。师:太棒了!老师来考考你们,刚才你们背的论语十则记录的是谁的言行啊?生(齐):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师:对。孔子是诸子百家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生(齐):儒家。师:没错,儒家思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哲学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鼻祖,在他之后,中国历史上还出现了众多的儒学大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名篇爱莲说

2、,其作者周敦颐也是其中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在儒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爱莲说,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二、读题提问 (屏显课题。)师:请跟老师一起读爱莲说,周敦颐。 师:“敦”是敦厚老实的“敦”,其实周敦颐原名就叫敦实,后来才改叫敦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生(齐):不知道。师:当时皇帝宋英宗的原名叫赵宗实。在中国古代,人们很讲究避尊者讳,在说话、写*的时候,如果碰到了君主或者辈分比自己高的亲属的名字,是不可以直接说出或写出的。所以“周敦实”就改成了“周敦颐”。我们留意一下“颐”字的写法,“颐”字的左边是什么?生(齐):臣。师(出示课件中的象形字图片):是臣字吗?仔

3、细看看投影上的图片。你们觉得这像我们头部的哪一部分啊? 生(齐):嘴巴。师(边说边用手托着腮):哎,嘴巴、下巴这个地方。好,老师现在把它竖起来,这其实就是颐字的左边,它也读y。那它是指什么呀?你们看看老师的手,这就是 生(大声):下巴。师:反应这么快!没错,“颐”字在象形文中就是这样一只手托着腮的,所以是指下巴或面颊。有一成语叫做“颐指气使”,是指一个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人家该怎么做,表现的是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请同学们把这个词写下来。 (生写词语。)师:好,我们来看一下题目爱莲说,能理解吗? 生1:“爱”是喜爱。生2:“莲”是莲花。 师:“说”字呢?生(杂):古代的一种文体。师:预习

4、得真好!“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大多是针对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说说自己的爱好。那把三个字连在一起,你会理解吗?生3:就是作者喜爱莲花,他为抒发自己心里的感情而写成*。 师:理解力不错!那么看到这样一个题目,你会有什么疑问? 生 4:我的疑问是,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莲花有哪些值得他喜爱的地方?师:哦,还有吗?生5:我知道他为什么喜欢莲花。师:哦,你已经知道啦。这个秘密我们先保留一下好吗?待会儿我有机会让你做小老师,你做好准备,好吗?生4:好。三、正音解字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让我们带着刚才的问题一起进入课文学习。下面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

5、,留心生字词读对没有,有没有哪些词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拿起笔来,做个记号。(一生朗读,同学们很认真地边听边做记号。)生 1:“陶后鲜有闻”的“鲜”,该读第三声。 师:为什么要读第三声?生1:是“少”的意思。 师:你说对了。今天还有没有成语保留这个意思的?生1:鲜为人知。师:对极了!还有要提醒的吗?生 2:那个词是不是读不蔓(wn)不枝?师:你发现了一个多音字哦。课文这个地方还是读 mn,你说的wn 用在口语当中,比如说花蔓、藤蔓,都读wn 。好,我们把它读一读、写一写。现在拿起笔,在纸上把幻灯片上的红色字写一写,注意字形。 (生练习。)师:好多同学都写完了。“濯”字是不是有点复杂? (生轻轻

6、点头。)师(出示课件中的图片):这个字是怎么构成的?左边三点水,右边上面是一个“羽毛”的“羽”字,下面是一个什么字呀?“隹”字!你们知道这个字怎么理解吗?我们猜一猜,看看这个图片甲骨文、金文、篆文,那个图形像什么呀?生 3:像鸟。师:你的想象力很不错,说对了!是一只鸟。这个字就是指短尾巴的鸟。所以,你看看,一只鸟张开羽毛在水边干什么呢? 生 3:洗澡。 师:没错!“濯”字是个会意字,它的意思就是“鸟在水中洗浴”。现在记住“濯”字怎么写了吧?理解了字音、字形、字义,我们现在再来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带着理解去 体会课文的意思。(生齐读课文 )四、研读重点师:这一遍读得字正腔圆啊!下面我们开始进入

7、课文的研读。想一想我们刚才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齐):作者为什么爱莲?师:好,现在听老师朗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想一想:哪一句话是直接描写莲花的?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呢?(师朗读。)师:同学们,哪一句是描写莲花的呀?一起读。 生(齐):“出淤泥而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师:对了!哪位同学把这句话翻译一下? 生 1:我唯独喜爱莲花但不可贴近地玩弄。师:非常流畅,谢谢。那这个句子当中有一个“益”字,是什么意思? 生 2:“益”就是越来越的意思,就是传播得越远,越显得清新。 师:有一个成语叫做“多多益善”,还有呢?生3:精益求精。 师:对!这几个词里“益”都可解释为“更加”的意思。下面思考一下,作者

8、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生 4:外形,香气,还有它的样子。 师:还有样子?生5:内在。师:这个词用得很准确。说完整一点是内在品质。 生6:是莲花的意境。师(惊喜):哎呀,连意境都想到了,真是超乎老师的想象。当然,在这里用“内蕴”一词可能更贴切点。师:你们觉得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写得美不美? 生(纷纷点头):美。师(轻柔的语气):好,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感受周敦颐笔下的莲花之美。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你的语言描述出来,跟老师、同学们分享一下。生 1:一枝亭亭玉立的莲花,开放在荷塘中央,它的花瓣很漂亮,却不显得妖媚,它的底下有淤泥,但它却显得很干净,看起来特别令人惬意。师:既有视觉描写,

9、又有自己的心理感受描写。不错! 生 2:我脑海里浮现了江南一大片一大片的莲花。师:既然有这么美的莲花,有这么美的语言,就让我们用心把这一句话背下来吧!开始。(生自由背诵。两分钟后,三个学生分别背诵。)师:谢谢!有个名人曾经说过:“良好的记忆是智慧之母。”我看我们班的孩子,就是一群有智慧的人。来,全班背诵一遍。 (生背诵该段。)五、把握主旨师:周敦颐把莲花写得这么美,我想他并不仅仅倾心于它的外在美。他把莲花比作什么?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齐声朗读。)师:把它比作什么?一起答。生(齐):君子。 师:什么是君子呢?生1:品德高尚的人。 师:你在哪里发现的?生1:注释。师:很细心呀!那么

10、,在周敦颐的眼中,君子应该有哪些美好的品质呢?请结合原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作具体分析。前后桌的同学可以一起讨论,给大家4 分钟时间。 (生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师:已经有好多同学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的风采了。好,请你来。 生 2:我从“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中知道,君子不应该是那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人,而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应有一种洁身自爱的高尚情操。师:对,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生 3:我从“中通外直”这里看出,君子应该清廉正直、心怀淡泊。 师:我欣赏“正直”这个词。你说到重点了,周敦颐在他的著作通书当中曾经这样讲:我们的内心要通达,胸怀坦荡,我们的立身处世要做到刚毅、正直。这是周敦颐君子涵

11、义的核心。生4: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君子。然后从“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看出,他用非常好的心态面对别 人,就是清高庄重,不会乱开玩笑。师:其实有很多圣贤都谈到过“君子”。我看过一个资料,论语当中提到君子共有 107 次。看来你们的知识面也很广! 生 5:还有一个,不知道对不对。师:没关系,大胆地说,我做你的倾听者。生 5:就是从“不蔓不枝”这里可以看出来,它不生枝蔓不长枝节,也就是说它不节外生枝。 (全场大笑。)师:我觉得你说到它不节外生枝,应该还有一点,它不会去攀附别人,对不对?所以还可以看出君子独立的个性。通过大家刚才精彩的分析,

12、老师看到一朵朵纯洁的莲花,更看到一位位高洁的君子!正所谓“君子如莲,莲如君子”啊!周敦颐把成为君子当作终身的目标,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 1:周敦颐是北宋人,字茂叔,号濂溪,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是理学派的开山鼻祖,理学也是儒学的分支,主张清廉,自由,没有儒家那么保守。师:你说得很好。老师给大家讲个有趣的故事,好不好? 生(齐):好。师:周敦颐曾经在江西的南安任职,他有一个上司叫王逵,是个很有名的悍吏。有一天,王逵想把一个按照律法不应该杀头的囚犯杀头,下属都怕他,不敢劝他。唯有周敦颐据理力争,但王逵就是置之不理。周敦颐“啪”地把手中的手板扔下,打算辞官离去。他说:“有这样做官的吗?要用杀人

13、的方法来取悦上司,这样的事情我不愿意做。”王逵听后才醒悟过来,决定把这个囚犯按照律法判决。通过这个故事,你看出周敦颐是个怎样的人? 生2:是个不贪赃枉法的人。 生3:不畏强权的人。 生4:不为个人前途趋炎附势, 尊重事实。师:很好,同学们说得很妙,老师也很赞同,这是一个令人景仰的君子。曾经有一个学者用一首诗表达了对他君子之风的敬意。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 (屏显。)陈宪章茂叔爱莲:不枝不蔓体本真,中通外直用乃神。我即莲花花即我,如公方是爱花人。 (生齐读。)师:好一个“我即莲花花即我”,好一个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般的君子啊!同学们,现在可以回到我们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了。现在请那个小老师来解答:周

14、敦颐为什么爱莲?现在转换一下角色,假设你就是哲学家周敦颐,说说你为什么喜爱莲花。生 1:因为“我”想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又不愿像陶渊明一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一样追求功名富贵。(生再次鼓掌。)生 2:“我”认为陶渊明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人们都爱牡丹,莲花品德那么高尚,“我”怎么可以不爱莲花呢?师:你就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你们都说出了周敦颐的心声,可以说是周敦颐的知音啊!六、探究总结师:*通过写莲来抒发自己对君子之义的敬仰之情,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情感志向寄托在某一物品上的写法,我们把它叫做什么? 生(齐):托物言志。师:没错!这种写法除了在写莲时用到了,还有什么地方用

15、到了? 生 1:在写牡丹和菊花时也用到了。 师:怎么理解?生 2:其实他写菊花和牡丹是用来衬托莲花的,把牡丹比喻成富贵者,这是以世人的追求名利反衬莲花的不追名逐利;把菊花比喻成隐逸者,衬托莲花在尘世中也能洁身自爱。师:很不错。*就是这样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莲写君子。又使用衬托的手法,以菊花、牡丹来衬托莲花,以隐逸者、富贵者衬托君子。与其说作者在写花,还不如说作者在写人。那么,你最欣赏哪一种人?生 3:我最喜爱莲花。因为菊花是隐逸者,不是主动面对黑暗现实的人。莲花就是君子,敢于向小人、向违反法律的人反抗。而牡丹是贪图富贵荣华,没有真正的品质。师(充满感情地):嗯,能够洁身自好固然可嘉,但于社会无

16、益。而像莲花一样具有道德理想的追求,这才是周敦颐认可的君子之道啊!好,就让我们带着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对周敦颐的敬爱之情,一起再次投入到对*的朗读背诵当中,去感受这至真至纯的美吧!(生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师:让我们的生命化作那朵莲花,让莲花洁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都能成为一个翩翩君子,一个如莲花般的君子吧!谢谢大家,下课。爱莲说教学实录模板2教学目标: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的主旨,品味*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

17、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情景导入有感情地诵读席慕容的莲的心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预习检测1、请一位同学当老师检查本课生字。蕃(fn)颐(y)濯(zho)淤(y)涟(lin)蔓(mn)亵(xi)噫(y)鲜(xin)有闻2、解释加点的词语。(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香远益清(4)亭亭净植(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陶后鲜有闻(7)宜乎众矣3、介绍*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

18、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4、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通课文,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三、课文分析,探究文意1、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有独特见解句子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2、合作探究(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师明确: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

19、莲花的。(板书)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师明确:?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3)、*的主旨句是哪一

20、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归纳主题:作者以莲自况,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4)、*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师明确:对偶,排比,比喻,拟人。3、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四、拓展延伸:莲文化的魅力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3、仿写:我心中的莲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仿

21、句:我爱莲花,因为它濯清涟而不妖,恰如品行端正,美名远扬的少女。我爱莲花,因为它中通外直,恰如风度翩翩,高洁正直的雅士。4、根据*内容、意境、情感完成下面对联(1)世人爱牡丹富贵茂叔敬莲花高洁(2)、周敦颐爱莲说明志柳宗元小石潭抒怀五、课堂检测1、爱莲说的主旨句是。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是。2、予独爱莲的原因是。3、生活中,感叹知音甚少,我们常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是。六、课堂总结七、板书爱莲说教学实录模板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2.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大意,熟读成诵。3.探究莲花的形象和高洁品质;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过程与方法:反

22、复诵读,感知*的大意及内容要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的高洁品质,体会作者以“莲”自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1.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2.探究莲的形象和高洁品质。【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体会作者情感。【教学方法】教法:点拨法朗读指导法学法:朗读法质疑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芙蓉出水-引莲】由历代文人赞颂花的诗句导入,引出*的莲花,迅速将学生带入情境。(设计意图: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先声夺人,而且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典雅、充满诗意的导入为本课营造浓厚的文言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

23、言文的兴趣,为教学过程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继而破题,明确“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清香袭人-读莲】(一)听读:1.老师范读:听准字音,听清节奏。(设计意图:“读”既是最根本的教学方法,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富有感染力地示范诵读能为学生营造氛围,使学生陶醉其中,如临其境,与作品产生共鸣。教师的范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校正字音,分清节奏,让学生快速走进文本。)2.学生仿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通读顺。(1)正确、流畅、放声地自由朗读课文。(2)指名试读。(设计意图: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重点,语文课堂也离不开琅琅书声。通过教师范读继而学生仿读这两个环节,既能强化检验正确的朗读,也能对学生仍然

24、不会读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和指导。)(二)译读:边读边译,圈点勾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划出不会译的疑难字词句。)(三)疑读:1.小组合作,讨论疑点。2.全班交流,答疑解惑。(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个人自学、质疑、合作、探究、交流的形式共同完成字词解析和语句的疏通。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学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文本对话获取知识,产生疑问,继而合作探究、答疑解惑。让学生通过互问互答解决疑难,当学生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才进行适时点拨,发挥帮扶作用,授以学法指导。)【冰清玉洁-赏莲】1.请同学们快速

25、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描写莲花的句子。你发现作者笔下的莲具备了哪些品质?(1)自主寻找发现(2)学生合作讨论(3)师生交流明确(4)教师归纳小结2.作者想通过爱莲和爱君子表达自己怎样的人生追求?(1)明确写法(2)体会感情(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增强了合作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疑难的能力和效率。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卢梭有这样一句话:“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的指导也尤为重要,教师适时进行恰当的引导、点拨,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会学生从品味语言探究作者情感,从读中品味莲花的高洁品质,在品中悟出作者的人生追求,培养学

26、生概括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题为爱莲说,作者写莲、爱莲,为何却又提到了其他两种花呢?那么作者对这两种花所代表的两类人是什么态度呢?(1)明确写法(2)指导朗读(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语气作为切入点,由浅入深的悟读,带动学生体会*字里行间寄寓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了解作者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情操。)【舌灿莲花-论莲】时光飞速发展,在

27、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你怎样看待文中提到的“消极避世的隐士”、“追求名利的富贵者”和“洁身自好的君子”?(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提出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后,使学生学有所得,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积累美文-咏莲】请同学们根据*关键词语的提示自由背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1.提示可爱者陶渊明独爱世人甚爱予独爱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2.背诵展示(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

28、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还要重视经典名篇的背诵积累。让学生在一定方法的指导下,熟读并背诵*。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感悟古汉语语言的魅力,培养文言语感,提升语文素养。*教学从朗读中开始,在诵读中结束,一气呵成,呈现文言文教学朗读这一主旋律。)【作业-学以致用】请同学们以某种植物为题,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小短文,写出你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并注重语文学习的实效性,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学习*的写作手法,练习写作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板书-醒目直观】爱莲说周敦颐菊(正衬)

29、隐逸者牡丹(反衬)富贵者莲君子者托物言志(设计意图:板书是在与学生学习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写出来的,简洁明了的概括和浓缩课文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起到很好的总结、巩固作用。)爱莲说教学实录模板4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作品的主题,理解*运用“托物言志”和“正反衬托”的艺术特色。2、通过品味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二、学习重点:“托物言志”和“正反衬托”的艺术特色。三、学习难点:如何理解作品写菊与牡丹的用意和作者为何对莲花的情有独钟。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导入毕竟西湖六

30、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出示课题,创设氛围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我们要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欣赏。二、反复朗诵,整体感知1、自由诵读,注意生字词的准确读音。2、学生朗读,检测自读效果3、老师范读,听配乐朗诵,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三、分组自学,交流讨论。1、分组自学要求: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不懂之处,互相讨论。2、汇报自学情况,不懂之处,举手提出,可指名回答。3、检测练习1)、选出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谥蕃濯蔓亵涟A、yifanzhuomanxielianBshifanzhuomanxielianCyifandiwanzhelianDshifan

31、diwanzhelian2)、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A、蕃(多)濯(洗涤)亵(亲近而不庄重)B、染(沾染)妖(美丽而不端重)亭亭净植(植物)C、焉(助词)鲜(新鲜)宜(应该)D、噫(叹词)亭亭(耸立的样子)不蔓不枝(树枝)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与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花之隐逸者也B、水陆草木之花C、然虎之食人不常见D、马之千里者4)、翻译下列句子(略)四、品味赏析,把握主题1、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出了莲花怎样的特点,反映了莲花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自由讨论)角度特点品质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品行端正味道香远益清美名远

32、扬(以上问题与表格打在屏幕上,并配以出水荷花的图片)2、作者表面写莲,其实意在写人,赞莲目的是赞人,这种手法是什么写作手法?托物言志。综观全文,似句句写花,而意不在花;通篇无人,却字字写人。作者以花喻人,借莲自况,以莲的清逸来比喻君子的美德和节操。3、作者除了写莲花外,还写了菊花和牡丹,共有几处写到?共有三处提到,请学生朗读。A、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陶渊明菊隐逸者鲜有闻予莲君子同予者何人世人牡丹富贵者宜乎众、为什么说菊是花之隐逸者?陶渊明

33、为何对菊情有独钟?因为菊花不与百花争艳,而在百草凋零的季节里傲然凌霜,独吐幽香,它是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隐士的象征。陶渊明一生清廉,为官多年,最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他从复杂的宦海中挣脱出来后,回到家乡,躬耕垄亩,过起了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并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归园田居和饮酒诗系列。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打在屏幕上,配以陶渊明的画像)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远离污浊的官场、喧嚣的尘世,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什么说牡丹是富贵者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生活态度呢?因为牡

34、丹绚丽浓艳,国色天香,因此它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它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风气。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这在古书里不乏记载:“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赏牡丹“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徐凝(打在屏幕上,配以牡丹的图片)这些诗文都描写了自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的空前盛况,充分反映了世人追求富贵、骄奢淫逸的庸俗世风。作者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作者为什么不爱菊花、牡丹,而偏爱莲呢?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呢?(可让学生联系周敦颐的生平事迹来分析)4、

35、作品写莲的同时,还写了菊与牡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绚丽浓艳从反面来衬托莲的质朴、自然。通过这不同角度的衬托,从而突出莲花的高洁,烘托了*的主题。五、归纳小结艺术特色a)托物言志,借物抒情b)巧用衬托,突出主题六、再次齐读,加深理解。七、拓展阅读,迁移训练1、学生汇报收集的荷花名句,并略作评析。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B、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C、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岭D、菡萏香销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2、李渔的芙蕖思考:作者是以什么为顺序来描写荷花的?以时间为顺序,描写了荷花从萌发、生长、开花、花谢

36、及结蓬的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的风姿。3、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思考:1、这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同一生长时期的荷花的?从叶子的形状、荷花的颜色、荷花的香气、荷叶的波痕等几个方面来细描细绘的。八、

37、总结全文九、布置作业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花,运用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写一篇300字的短文爱莲说教学实录模板5师: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将梅兰竹菊视为笔下的宠儿,但在宋代却有一位大哲学家偏偏爱莲,并以一篇爱莲说在文坛名流千古,这个人就是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千古名篇爱莲说(板书课题)师:周敦颐,字茂叔,因为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后代的人由于这个原因称他为“濂溪先生”谥号元公,北宋著名哲学家, 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代表作周元公集他一生酷爱莲,为了与莲花朝夕相处,他在做南康郡守时曾经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并在池中建有赏莲亭那么莲花究竟有何

38、魅力,让理学宗师如此痴迷,还是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去寻找答案师:范读课文(声情并茂的给学生背诵全文)生:听准字音和节奏,标记在书上 生:准确读出文中重要字词的音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节奏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师:哪个句子的节奏读不准,可以提出来大家探讨生1:老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一句怎么断句? 生2:我觉得应该读成“予 / 独爱 / 莲之出淤泥 / 而不染”师:很好,通常情况下在主语和谓语,谓语和宾语之间会有逻辑断句;在连词“而”之前会有语气停顿生3:老师“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怎么断句?生4:我觉得应该这么读“可远观 / 而不可 / 亵玩焉”师:下面大家推荐一名同学来朗读课文生

39、:毛遂自荐,动情的朗读课文师:朗读的真棒下面让我们对照注释自由译读课文,疏通文意不懂的词语和语句圈点出来,彼此交流讨论生:自由翻译,讲不动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出来(教师在同学间巡视)师:在刚才的译读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请与大家探讨交流 生1:老师,请问“中通外直“怎么翻译?生2:我来解释,我觉得应该翻译成“莲花露在水面的部分是直的,水下的根部是空的” 生3:不对,我觉得应该是“莲花的茎是直的,而且里面是空的”师:大家认为谁说的对?显然第三名同学的理解是正确的,这句话可以翻译成“莲花的茎中空外直”好,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问题?生1:请问“不蔓不枝”中的“蔓和枝”怎么解释?生2:我认为根据书下对这个

40、句子的翻译,可以推断出“蔓”翻译成“牵连”;“枝”可以翻译成“枝节”生3:我觉得这两个词应该是同一词性,可是刚才同学的翻译显然不是,所以我觉得不对,但是我也说不好应该怎么翻译(众生笑)师:其实这两个词语确实为一种词性,它们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长藤蔓,长枝节”前者在文中语意又进一步引申为“牵连”其实*中还有一个词是词类活用,你能找到吗?生:我知道是“香远益清”的“远”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向远处传播”师:你的反应很快,请大家将这个词的用法在书中标记出来还有问题吗?生:老师我想问一下文中几个“之”字的用法分别是什么?师:这个问题很好,可以看出你在学文言文时善于发现问题和积累知识,“之

41、”字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用法,举例说说生1:代词,例如“学而时习之”;动词“去、到”例如“送孟浩然之广陵” 生2:助词,翻译成“的”,但例句我想不起来了师:很好,温故才能知新,大家看看*的几个“之”有没有我们学过的用法?生:有,“水陆草木之花”和“莲之爱”中的“之”用法都是助词,翻译成“的”其他的我叫不准师:其实*中“之”的用法很特殊在“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作用是“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因为在古汉语中没有宾语从句,所以当宾语是个句子时,就要在宾语的主谓之间加一个“之”字取消这个句子的资格,这样才能作宾语;而在“莲之爱”中“之”的用法是“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42、”莲是爱的宾语,而宾语前置到谓语之前,就要用“之”做连接至于“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确实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言是“助词,翻译成“的”请大家讲这两种用法积累到书上师:通过刚才的探讨,我想大家都对文意了然于胸了,那么回到我们开课时那个问题,周敦颐为什么如此爱莲,你从他的文本中找到答案了吗?请用文中语句回答生1:应该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生2:还有一点是第二段中的“莲,花之君子者也”师:很好,从刚才两位同学的回答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爱莲花一方面是因为莲花自身的高洁美丽,但更重要的是因为莲花身上具有君子的美德,所以作者才倍

43、加喜爱它,那么下面我们来品析第一段中描写莲花的语句,概括一下它具有君子的哪些美德?请大家齐读“予独爱?亵玩焉”生:齐读第一段中描写莲花的一段文字师: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概括生1:我从“出淤泥而不染”一句中看出莲花具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美德 生2:我从“濯清涟而不妖”一句中看出莲花具有“谦逊质朴”的品德 生3:我从“中通外直” 一句中看出莲花具有“正直,心胸坦荡“的美德生4:我从“不蔓不枝:一句中看出莲花具有“不攀附权贵、阿谀逢迎”的美德 生5:我从“香远益清”一句中看出莲花具有“君子美名远扬”的品德 生6:我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看出莲花具有“自尊自重”的美德师:大家概括的非常好刚才我们是

44、从语句角度来赏析,现在我们不妨再从词语入手,看看哪些词语用得妙,一字点出君子的美德?生1:我觉得“染”用的好,但是我又说不太好好在哪里师:那老师可以给你一个建议,你不妨试试换个字品品,体会原文用词的妙处,比如我们将“染”字换成“污”字试试,让我们齐读“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污”感受一下它们表意的不同 生:齐读两遍生1:我感到染是个动词强调被沾染,而污是个形容词,强调脏了染更具有一种动态感 生2:我觉得“染”字能写出君子主动不受沾染,更能体现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的美德(其他学生频频点头)师:你的理解很深刻,大家都被你的观点征服了还有哪个字用得妙?生3:我觉得“中通外直”中的“通”用得好我们可以把它换成“空”字再来读,就会发现“通”其实带有褒义色彩,而“空”具有贬义色彩这样“通”字更有利于表达作者对于君子通达事理,心胸坦荡的美德的赞扬之情(生鼓掌)师:很好,通过大家的换字品读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的用语之妙,可谓“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换一字则意境全无”爱莲说不愧是千古名篇师:*是写莲花的,可是作者却在文中不惜笔墨的写了菊花和牡丹,以及喜爱这两种花的人,这样写有何用意?生1:写另外的两种花是为了衬托莲花生2: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