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与排污许可证融合申报模板环境影响报告书0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049724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与排污许可证融合申报模板环境影响报告书0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与排污许可证融合申报模板环境影响报告书0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与排污许可证融合申报模板环境影响报告书0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与排污许可证融合申报模板环境影响报告书0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与排污许可证融合申报模板环境影响报告书0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与排污许可证融合申报模板环境影响报告书0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与排污许可证融合申报模板环境影响报告书0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与排污许可证融合申报模板(环境影响报告书1.。版)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二。二三年八月刖百一、适用范围本模板适用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确定的试点范围行业,规定了汽车制造行业企业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与排污许可证(以下简称“两证”)融合申报相关内容的格式要求。汽车制造包括汽车整车制造361、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367等行业。二、总体要求1、申请“两证”融合申报的试点行业企业,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过程中,原则上应按照本模板格式要求编制。2、本模板中列出的表格为“两证”融合内容,分为“替代表格”和“融入表格”

2、,均为必填表格,有关要求详见各表格备注。模板中全部章节内容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文件要求编制。3、本模板对“两证”融合内容进行了规定,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两证”融合以外的内容,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I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等相关技术文件确定。4、原则上本模板中规定的“两

3、证”融合内容,均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等相关文件确定。三、编制说明由于编制时间仓促,且水平有限,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不当之处,敬请谅解,并及时告知区审批局以便修正。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与排污许可证融合试点XXX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单位:XXXXX编制单位:XXXXXXXXX年XX月概述11总则22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4.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4.2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4.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84.4 声环境影响评价84.5 其他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95环境保护

4、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105.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105.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105.3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分析115.4 其他污染防治措施分析13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47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58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8概述概述可简要说明建设项目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分析判定相关情况、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等。同时应在本章节明确项目环评类别及排污管理类别。1总则总则应包括编制依据、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等。具体内容和要求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进行编制。2建设项目工

5、程分析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概况、影响因素分析、污染源强核算等内容,具体内容和要求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进行编制。本章节需要与排污许可进行融合的部分包括以下内容:(1)产品及产能方案表1产品及产能信息表序号生产线名称生产线编号产品类别产品名称产品规格产品数量生产能力设计年生产时间(h)其他产品信息数量计量单位数量计量单位备注:表1为“两证”融合替代表格,对应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表2主要产品及产能信息表”,替代环评中”产品方案表产品类别、产品规格为选填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填写。(2)主要生产设施表2主要生产设施信息表序号生产线名称生产线编号主要生产单元名称主要工艺名称生产设

6、施名称生产设施编号设施参数其他设施信息其他工信息参数名称计量单位设计值其他设施参数信息备注:表2为“两证”融合替代表格,对应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表2-1主要产品及产能信息补充表“,替代环评中“主要生产设施设备表参数信息需明确设备数量。(3)主要原辅料及燃料表3主要原辅材料及燃料信息表原料及辅料序种类名称年最大使用量最大存储量计量单位物理状态包装形式规格原辅料纯度有毒有害成分有毒有害成分占比(%)存储位置来源储运方式其他信息燃料序号燃料名称年最大使用量计量单位灰分(%)硫分()挥发分()热值(kJkg)其他信息备注:表3为“两证”融合替代表格,对应排污许可申请表中“表3主要原辅材料及燃料信息表”

7、,替代环评中“主要原辅料及燃料信息表“物理状态”、包装形式”、“规格”、“原辅料纯度”为选填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填写。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对与建设项目有密切关系的环境要素应全面、详细调查,给出定量的数据并作出分析或评价。对于自然环境的现状调查,可根据建设项目情况进行必要说明。充分收集和利用评价范围内各例行监测点、断面或站位的近三年环境监测资料或背景值调查资料,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现状监测和观测网点应根据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布设,兼顾均布性和代表性原则。符合相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审查意见的建设项目,可直接引用符合时效的相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调查资

8、料及有关结论。具体内容及要求按照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确定。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时段、内容及方法均应根据工程特点与环境特性、评价工作等级、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确定。预测和评价的因子应包括反映建设项目特点的常规污染因子、特征污染因子和生态因子,以及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的主要污染因子、特殊污染因子和生态因子。预测与评价方法主要有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等,由各环境要素或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具体规定。须考虑环境质量背景与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在建项目同类污染物环境影响的叠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及要求按照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进行预测与评价。4.1 大气

9、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的要求编制。表4大气排放口基本信息表序排放口编号排放口名称污染物种类排放口地理坐标排气筒IwJ度(m)排气筒出口内径(m)排气温度(C)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他信息经度纬度名称浓度限值速率限值(kgh)备注:表4为“两证”融合融入表格,是排污许可申请表中“表6大气排放口基本情况表”和“表7废气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表”的合并表。表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表序号生产设施编号/无组织排放编号产污环节污染物种类主要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他信息名称浓度限值(mgNm3)备注:表5为“两证”融合融入表格,对应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表9大气污染物无组

10、织排放表”。4.2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要求开展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废水排放口信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排放口信息表进行填写。表6废水直接排放口基本信息表序排放口编号排放名称排放地理坐标排放去向排放规律间歇排放时段受纳自然水体信息汇)纳E水,理g、受习然K地占标其他信息经度纬度名称受纳水体功能目标经度纬度.备注:表6为“两证”融合融入表格,对应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表11废水直接排放口基本情况表”。表7废水间接排放口基本信息表序号排放编排放名称排放口地理坐标排放去向排放规律间歇排放时段受纳污水处理厂信息经度纬度名称污染物种类排水协议规定的浓度限

11、值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浓度限值备注:表7为“两证”融合融入表格,对应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表12废水间接排放口基本情况表”。表8雨水排放口基本情况表序号排放口编号排放口名称排放口地理坐标排放去向排放规律间歇排放时段受纳自然水体信息汇入受纳自然水体处地理坐标其他信息经度纬度名称受纳水体功能目标经度纬度备注:表8为“两证”融合融入表格,对应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表11-2雨水排放口基本情况表表9废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表序排放口编号排放口名称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他信息名称浓度限值备注,表9为“两证”融合融入表格,对应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表13废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表”。4.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

12、评价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及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进行固废环境影响评价。表10固,库废物者塞础信息表序号固体废物类别固体废物名称代码危险特性类别物理性状产生环节去向转运周期备注备注i表10为“两证”副k合融入表格,对应排污许可证HH请表中“表16固体废物基础信息表”。其中固体废物名称填报具体的固体废物名称。4.4 声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进行声环境影响评价。表11噪声排放信息噪声类别生产时段执行排放标准名称厂界噪声排放限值备注昼间夜间昼间dB(八)夜间dB(八)稳态噪声至至频发噪声偶发噪声备注:表11为“两证”融合融入表格

13、,对应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表15噪声排放信息”。4.5 其他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根据项目工程特点、环境特性、评价工作等级、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等,开展地下水、土壤、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及环境风险评价,并按照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开展评价。5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要求,明确提出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和服务期满后(可根据项目情况选择)拟采取的具体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风险防范等环境保护措施;分析论证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量改善和排污许可要求的可行性、生态保护和恢复效果的

14、可达性。5.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表12废气产排污节点、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表序当产污设施编号产污设施名称对应产污环节名称污染物种类排放形式污染防治设施有组织排放口编号有组织排放口名称排放口设置是否符合要求排放口类型其他信息污染防治设施编号污染防治设施名称污染防治设施工艺是否为可行技术污染防治设施其他信息备注:表12为“两证”融合融入表格,对应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表4废气产排污节点、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表5.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表13废水类别、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表序D废水类别污染物种类污染防治设施排放去向排放方式排放规律排放口编排放口名称排放口设置是否符合要求排放口类型其他

15、信息污染防治设施编号污染防治设施名称污染防治设施工艺是否为可行技术污染防治设施其他信息备注:表13为“两证”融合融入表格,对应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表5废水类别、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表”。5.3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分析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要求分析。固体废物自行贮存和自行利用/处置设施信息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表格进行填写。表14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自行贮存设施信息表固体废物类别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自行贮存设施基本信息设施名称设施编号设施类型位置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面积(m2)自行贮存能力单位自行贮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基本信息序号固体废物

16、类别固体废物名称代码危险特性类别物理性状产生环去向备注污染防控技术要求采用库房、包装工具(罐、桶、包装袋等)贮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过程应满足相应防渗漏防雨淋、防扬尘等环境保护要求;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不得进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场及填埋场;不相容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应设置不同的分区进行贮存和填埋作业;(4)焚烧处置设施的炉渣与飞灰应分别收集、贮存和运输;贮存场、填埋场应设置清晰、完整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标志牌等。排污单位生产运营期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自行贮存/利用/处置设施的环境管理和相关设施运行维护要求还应符合GB15562.2VGB18599、GB30485和UJ2035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17、备注:表14-1为“两证”融合替代表格,对应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表17自行贮存和自行利用/处置设施信息表”,替代环评中“建设项目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施)基本情况表”。表14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施信息表固体废物类别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施基本信息设施名称设施编号设施类型位置自行利用/处置能力单位自行利用/处置方式自行利用/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基本信息序号固体废物类别固体废物名称代码危险特性类别物理性状产生环去向备注污染防控技术要求采用库房、包装工具(罐桶、包装袋等)贮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过程应满足相应防渗漏、防雨淋、防扬尘等环境保护要求;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不得进入一

18、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场及填埋场;不相容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应设置不同的分区进行贮存和填埋作业;(4)焚烧处置设施的炉渣与飞灰应分别收集、贮存和运输;贮存场、填埋场应设置清晰、完整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标志牌等。排污单位生产运营期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自行贮存/利用/处置设施的环境管理和相关设施运行维护要求还应符合GB15562.2VGB18599、GB30485和HJ2035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备注:表14-2为“两证”融合替代表格,对应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表17自行贮存和自行利用/处置设施信息表”,替代环评中“建设项目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施)基本情况表”。表143危险废物自行贮存设施信息表固体废物类别危

19、险废物自行贮存设施基本信息设施名称设施编号设施类型位置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面积(m2)自行贮存能力单位自行贮存危险废物基本信息序号固体废物类别固体废物名称代码危险特性类别物理性状产生环节去向备注污染防控技术要求包装容器应达到相应的强度要求并完好无损,禁止混合贮存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危险废物容器和包装物以及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场所应按规定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仓库式贮存设施应分开存放不相容危险废物,按危险废物的种类和特性进行分区贮存,采用防腐、防渗地面和裙脚,设置防止泄露物质扩散至外环境的拦截、导流、收集设施;贮存堆场要防风、防雨、防晒;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

20、单位,贮存危险废物不得超过一年(报经颁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等。(5)排污单位生产运营期间危险废物自行贮存设施的环境管理和相关设施运行维护还应符合GB15562.2、GB18484、GB18597、GB30485、HJ2025和HJ2042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备注:表14-3为“两证”融合替代表格,对应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表17自行贮存和自行利用/处置设施信息表”,替代环评中“建设项目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施)基本情况表表144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施信息表固体废物类别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施基本信息设施名称设施编号设施类型位置自行利用/处置能力

21、单位自行利用/处置方式自行利用/处置危险废物基本信息序号固体废物类别固体废物名称代码危险特性类别物理性状产生环节去向备注污染防控技术要求(1)包装容器应达到相应的强度要求并完好无损,禁止混合贮存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危险废物容器和包装物以及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场所应按规定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仓库式贮存设施应分开存放不相容危险废物,按危险废物的种类和特性进行分区贮存,采用防腐防渗地面和裙脚,设置防止泄露物质扩散至外环境的拦截、导流、收集设施;贮存堆场要防风、防雨、防晒;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贮存危险废物不得超过一年(报经颁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生态环境主管

22、部门批准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等。排污单位生产运营期间危险废物自行贮存设施的环境管理和相关设施运行维护还应符合GB15562.2、GB18484、GB18597、GB30485、HJ2025和HJ2042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备注:表14-4为“两证”融合替代表格,对应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表17自行贮存和自行利用/处置设施信息表”,替代环评中“建设项目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施)基本情况表5.4 其他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根据项目工程特点、环境特性、评价工作等级、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等,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及对应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要求开展其他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

23、分析。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以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预测与环境质量现状进行比较,从环境影响的正负两方面,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果(包括直接和间接影响、不利和有利影响)进行货币化经济损益核算,估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7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及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编制。7总量控制指标按照技术指引要求分析和阐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能否满足环境管理要求。7.2许可排放量按照技术指引要求填写各项污染物许可排放量。表15大气污染物排放表序排放口编号排放口名称污染物种类申请许可排放浓度限值申请许可排放速率限值(kg

24、h)申请年许可排放量限值(ta)申请特殊排放浓度限值申请特殊时段许可排放量限值主要排放口主要排放口合计一般排放口一般排放口合计全厂有组织排放总计全厂有组织排放总计全厂无组织排放总计全厂无组织排放总计全厂合计全厂合计备注:表15为“两证”融合替代表格,对应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表8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排放表,替代环评中“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排放量核算表”。表16废水污染物排放表序号排放口编号排放口名称污染物种类申请排放浓度限值申请年排放量限值(ta)申请特殊时段排放量限值主要排放口主要排放口合计一般排放口一般排放口合计全厂排放口源全厂排放口总计备注:表16为“两证”融合替代表格,对应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表

25、14废水污染物排放”,替代环评中“废水污染物排放信息表表17环境管理台账信息表序号类别记录内容记录频次记录形式其他信息备注:表17为“两证”融合融入表格,对应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表19环境管理台账信息表表18自行监测及记录信息表序号污染源类别/监测类别排放口编号/监测点位排放口名称/监测点位名称监测内容污染物名称监测设施自动监测是否联网自动监测仪器名称自动监测设施安装位置自动监测设施是否符合安装、运行、维护等管理要求手工监测采样方法及个数手工监测频次手工测定方法其他信息备注:表18为“两证”融合替代表格,对应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表18自行监测及记录信息表”,替代环评中“监测计划表”。表19执行(守法)报告信息表序号上报频次主要内容上报截止时间其他信息备注:表19为“两证”融合融入表格,根据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增加执行报告相关信息。8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对建设项目的排污许可管理类别、建设概况、环境质量现状、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环境影响、公众意见采纳情况、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总量控制及许可排放量、环境管理要求与监测计划等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结合环境质量目标要求,明确给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可行性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