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讲义.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史书典籍,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包容性,原 因,表现,意义,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重要性,必要性,第三单元易错知识清单,1、汉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文字是中华文明 的重要标志。2、历史、地理的不同决定了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 的区域特征。3、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4、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中
2、华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5、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6、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我们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的态度和原则。7、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都是一样的8、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主心骨”作用。,第三单元高考题专练,1、(安徽卷.7)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2、(广东卷.31)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
3、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3、(福建.29)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B.C.D.,4、(福建卷.30)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
4、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5、(海南卷.16)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 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 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 A.B.C.D.,6、(海南卷.18)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
5、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代发明”。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珠算成功申遗()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B.C.D.,7、(全国卷I.39)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6、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杭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 分),(1)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团结统一、顽强勇敢的民族
7、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3)抗战精神又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8、(江苏卷.37)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zhi),“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从
8、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6分),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