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50888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1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概述,约从弘治至隆庆年间,诗文领域内经历了一次新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是文学复古思潮日趋活跃,前后七子打着复古的旗号,重新审视文学现状,寻求文学出路,尤其是针对明初以来萎靡不振的文学局面,他们重构文学的主情理论,并给民间文学以应有的重视,反映出对文学本身一种新的理解。但是由于过分注重法度格调等创作规则,从而陷入了拟古的窠臼,造成创作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病。介于前后七子之间的是“唐宋派”。,第一节 李梦阳与前七子的文学复古,“前七子”是指活跃于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王九思、康海、边贡、徐祯卿、王廷相等成员的文学群体。他们对明初文坛“台阁之风”与“尚理而

2、不尚辞,入宋人窠臼”的现象不满,便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口号以复古自命,实则有重寻文学出路的意味,借复古手段而欲达变革之目的,此乃其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一、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人。家世寒微,祖父由“小贾”而致富,其兄长以经商为业,故其有诗文对商人善牟利颇表赞许。弘治六年中进士,为官刚劲正直,敢于同权宦、皇戚作对,以至屡次入狱,后又参与弹劾宦官刘瑾的活动,几度下狱。最令人震惊的是他上书孝宗皇帝,历数皇后之父张鹤龄之罪被抓,差点为此送命,出狱后街遇张氏,仍痛加斥骂,用马鞭击落张氏两颗牙齿,足见其性格之刚直。有空同集。,(一)李梦阳的理论主张:1他对宋人抨击甚烈。他认为宋“无诗”而且

3、“古之文废”,其根源是理学。2李梦阳论文又重视表现真情,提出“真诗乃在民间”,并认为琐南枝之类民歌才是文人应学习的对象,并说:“予之诗非真也,王子(叔武)所谓文人学子韵言耳,出之情寡而工之词多者也。”(诗集自序),3李梦阳论文还讲求格调。“格”就是“体”,他认为,各种诗、文体格,凡最早出现的,总是最完美的。所以,诗歌方面,主张古体以汉魏为楷模,近体以盛唐为榜样;散文方面,则推崇秦汉。“调”主要指诗歌音调的和谐完美。4他还注重文章的法度,如再与何氏书中说:“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必一虚,叠景者必二。”等等。,(二)影响:李梦阳发起的文学复古运动有力扭转了当时的文学风气。四库提要称:“学

4、者翕然宗之,文体一变。”袁宏道也说:“草昧推何李,尔雅良足师。”虽从整体上说,李梦阳的创作并不能完全实现他的主张,但一些优秀的作品写得雄浑豪壮,可以看出其所追求的高格究竟何指。如秋望诗:“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輓,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他有些诗写的感情极为真挚,写出了以前诗歌中较少见到的内容,如悼亡妻的结肠篇:“言乖意违时反唇,妾匪无忤君多嗔。中肠诘曲难为辞,生既难明死讵知?”此诗借妻子口吻,写出夫妻生活中的隔阂,真实地描写了妇女在情感上的要求与遗憾。李梦阳的散文,在当时也树立了一种新的范式。如梅山先生墓志铭。

5、,(三)李梦阳复古主张的局限:1他企图用“复古”来廓清“台阁体”流弊,并提出比较好的切合实际的主张,但也给文坛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惟古是尚:“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李开先集)。2 他主张模拟古人,主要是从形式方面着眼,“文必有法式,然后中谐音度。”(答周子书)难免因复古而泥古。,3在诗与现实关系上,李梦阳虽然提出“诗者,感物造端者也”的较好观点,但由于他把古人的作品看作完美无缺的最高准则,故多有笑他“模拟剽窃,得史迁、少陵之似而失其真”,就连何景明也批判他尺尺寸寸模拟古人,有若古人“影子”,不能“舍筏以登岸”,“自创一堂室,开一户牖,成一家之言”(与李空同论诗书)。

6、,二、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大复,河南信阳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与李梦阳等人一同倡言文学复古,成为“前七子”的主脑人物之一。有大复集。,理论主张:何景明曾与李梦阳就文学复古的问题发生争论。但二人在提倡复古的基本立场上并无歧异,何氏有些言论同样很偏激,如杂言十首所谓“秦无经,汉无骚,唐无赋,宋无诗”。不过,何景明不像李梦阳那样主张“尺寸古法”,而提出“舍筏登岸”(与李空同论诗书)之说,强调学古为手段,目的在于独创。这种分歧的产生,盖与二人美学趣尚不同有关。何景明的创作风貌,

7、更多地趋向于俊逸秀丽一路,所以一味拘守“古法”,追仿古人的“格调”,是他不能接受的。,何景明的创作以揭露政治现实为题材,表达其强烈的干预时事倾向。如东门赋,写一对“少小结发”夫妇,濒于饿死之际,展开一场“辩说”。丈夫劝妻另觅生路,妻宁愿与他一起饿死,不愿成为不“从义”的“污人”。丈夫严厉责备:“言乃执古!死生亦大,尔何良苦。死为王侯,不如生为奴虏;朱棺而葬,不如生处蓬户。生尚有期,死即长腐。潜寐黄泉,美谥何补!”丈夫忍泪而去,不再回首。作者针对的正是宋儒“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人性的教条。在提倡贞节的明代,本篇反映出社会思想的重要动向。,何景明也接受了“真诗在民间”主张。他在正德初年出使南方期

8、间所作的罗女曲堪称佳作:罗女年十五,自矜好颜色。山叶杂山花,插髻当首饰。蛮方立门户,男女多生涯。昨闻城中市,女出男在家。上市买黄丝,染缉作花布。裙短衫袖长,不惜双脚露。夜行山中道,何处吹芦笙?我歌连臂曲,曲罢动郎情。动郎情,与即匹。生女复长男,三年始同室。作者以赞赏的心情、明朗的色调描写了在“蛮方”所见一个少女的形象,从罗女装束、日常生活到她同情郎的自由、美好的结合,都散发出青春、自由的气息。对于久受台阁体糟蹋的诗坛,这样的诗无疑带来清新的活力。,第二节 王世贞与后七子的文学复古,“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成员包括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是嘉靖、隆庆年间诗文复古的又一大流派

9、,世称“后七子”。其诗文主张“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基本上是前七子的继续,但影响过之。其中王世贞影响最大。明史王世贞传:“世贞始与李攀龙狎主文盟,攀龙殁,独操柄二十年。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李、王的复古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承接了前七子的文学思想,但比起前七子,后七子在学古过程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王世贞在他的艺苑卮言中说:“首尾开阖,繁简奇正,各极其度,篇法也。抑扬顿挫,长短节奏,各极其致,句法也。点缀关键,金石绮彩,各极其造,字法也。”他强调诗文创作要重视“法”:结构上“篇法有起有束,有放有敛,有唤有

10、应”;“句法有直下者,有倒插者”,“字法有虚有实,有沉有响”。,理论主张,对于“后七子”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影响,应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他们对于反击“唐宋派”的文学倒退的动向、维护文学的独立地位、强调文学的艺术特征起了极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太强调效法古人,对于创作的法则又规定得太具体、细密,必然会对个性、情感的自由表现和艺术的创新,造成严重的束缚。随着时代的发展,后七子也很快受到了严厉的批判。,一、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山东历城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官顺德知府、陕西提学副使、河南按察使等。有沧溟集。李攀龙在文学上标榜高古比李梦阳走得更远,他作文

11、甚至运用战国策、考工记、韩非子等古文中辞汇与句法,结果文章充塞着在历史上久已废绝的语言,包括人称代词和语气助词,都借用上古时代的修辞习惯。文中并非没有现实生活的内容,但这样的文学既难以传达时代的激情,也难以获得时代的呼应,却更暴露出文学复古的缺陷。,李攀龙的诗对语言的推敲很用心,也自有其人生情怀在内,但其风格,总是接近于某一种典范,如下面两首: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塞上曲四首送元美)侬来星始集,侬去月将夕。不是地上霜,无人见侬迹。(夜度娘)前一首是盛唐绝句的味道,后一首是南朝民歌的情调。,二、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

12、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严嵩当权期间,其父王忬因疏失职事,被处决,遂弃官家居。隆庆初,复出仕,历官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南京刑部尚书等。有弇州山人四部稿等。袁宏道说他“才亦高,学亦博”,又说他“不中于鳞之毒,所就当不止此”(叙姜陆二公同适稿)。,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是一部受人们重视的文学批评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建立了一种以形式批评为中心的、具有系统性的理论,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文艺学。他的理论既包含着崇古的偏见,但也有很多精辟的看法。譬如他强调“有物有则”,意即文学有其自身的法则,离开了法则就谈不上文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第三节 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与影响,一、积极意义1、首

13、先,他们在复古的旗帜下,努力追求文学自身的独立地位,有利于积极探索文学的发展道路。2、在重视文学独立地位的基础上,前后七子增强了对文学本质的理解。如对诗文格调法度的重视;对文学表现真情的追求;以及真诗在民间的提法等等。,二、不足在复古过程中寻求消除文学旧误区的方法,却又陷入了摹拟因袭的新误区。他们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存在着距离。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在当时文坛产生极大震动,对后世文坛也带来直接或间接、正面与负面的影响。,第四节 归有光与唐宋派,“唐宋派”是指对嘉靖间文坛颇有影响的、以反拨李、何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强调文以明道,提倡唐宋文风。该派作家主要从事散文创作。代表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

14、坤等。归有光活动时间稍后,通常亦被归入唐宋派之中。,唐顺之认为“文与道非二也”,作文应“浸涵六经,以博其旨趣,而后发之。”这与明初宋濂等“以道为文”的主张脉络相通。唐顺之在答茅鹿门知县第二书强调“直掳胸臆,信手写出”等语,而唐顺之的“直摅胸臆,信手写出”则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前提,他不止一次表达出“人欲之为苦海,而循理之为坦荡”(与陈两湖主事书)的思想,这与他接受程朱理学的立场完全一致。,唐宋派中创作较高的是归有光。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会试落第八次,60岁方成进士,官长兴令,南京太仆寺丞。他因出仕较晚,在文坛发生影响比唐顺之、王慎中等人要迟,他所批评攻击的对象,也主要是

15、嘉靖后期声势煊赫的“后七子”。归有光既对文学复古的主张不满,对模拟的文风尤其斥之甚厉,为文主张根于六经,宣扬道德,这是人们把他列入“唐宋派”的主要原因。王世贞赞其文“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徐渭称其为“今之欧阳子也”。代表作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文学主张:首先,他所主张的道,仍然是传统的儒家之道,对宋代理学并无太多兴趣;其次,他在散文方面酷好司马迁,爱讲“龙门家法”,同时对宋、元文也不排斥;再有,他对文学的抒情作用也比较重视,曾说:“夫诗者,出于情而已矣。”(沈次谷先生诗序)又认为“圣人者,能尽天下之至情者也”,而“至情”就是“匹夫匹妇以为当然”(泰伯至德)。这和唐、王的观点有一定距离。,归有光散文的长处在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琐事及普通人物,状情摹态,细心刻画,寄寓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如先妣事略、项脊轩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