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PPT课件第六章波谱方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51101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学PPT课件第六章波谱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有机化学PPT课件第六章波谱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有机化学PPT课件第六章波谱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有机化学PPT课件第六章波谱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有机化学PPT课件第六章波谱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PPT课件第六章波谱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PPT课件第六章波谱方法.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前 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用化学方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费时、费力、需要的样品量大,有时甚至难以完成。,采用现代仪器分析法,则省时、省力、快速、准确,样品消耗量少。,本章将重点介绍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中应用最广的四种波谱方法: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scopy 缩写为UV)、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 缩写为IR)、核磁共振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缩写为NMR)质谱(mass spectroscopy 缩写为MS).,4-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

2、吸收光谱,UV、IR、NMR 都属于吸收光谱。下面是各吸收光谱所用电磁波的大致波长范围、对应的能级跃迁形式及用途:,4-2 红外光谱,一、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红外光谱是研究波数在4000-400cm-1范围内不同波长的红外光通过化合物后被吸收的谱图。谱图以波数为横坐标,以透光度为纵坐标来表示:,I:表示透过光的强度;I0:表示入射光的强度。,横坐标:波数()4000400 cm-1;表示吸收峰的位置。纵坐标:透过率(T%),表示吸收强度。T,表明吸收的越好,故曲线低谷表示是一个好的吸收带。,二、红外光谱 的基本原理1.分子的振动方式(1)伸缩振动:,(2)弯曲振动:,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振

3、动都能引起红外吸收,只有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才能有红外吸收。H2、O2、N2 电荷分布均匀,振动不能引起红外吸收。HCCH、RCCR,其CC(三键)振动 也不能引起红外吸收。,2.振动方程式(Hooke定律),式中:k 化学键的力常数,单位为N.cm-1,折合质量,单位为 g,力常数k:与键长、键能有关:键能(大),键长(短),k。,折合质量:两振动原子只要有一个的质量,(v),红外吸收信号将出现在高波数区。,一些常见化学键的力常数如下表所示:,分子振动频率习惯以(波数)表示:,由此可见:(v)k,(v)与成反相关关系。,吸收峰的峰位: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的折合质量越小,振动频率越大,

4、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短波长区);反之,出现在低波数区(高波长区),产生红外光谱的必要条件是:,1.辐射光的频率与分子振动的频率相当。,2.能引起分子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才能产生红外收。,三、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解析(一)特征谱带区、指纹区和相关峰,2、1400-650cm-1 指纹区 主要是VCX 谱带密集,难以辨认(X=C、N、O)单个化合物都有差别 和各种-指纹 用于已知化合物的确认3、相关峰,(二)红外光谱的八个重要区段,类别,其他,1770-1750(缔合1710),醛酮,VC=O(cm-1),1740-17201725-1705,VC-H 2720,羧酸,酸酐,酰卤,酰胺,VO-H

5、3550,酯,1800,1860-1800 1800-1750,1735,VN-H 3520,3380,1690-1650,缔合降低100,3000-2500(缔合),链烯烃的C-H(面外)1000-650 cm-1 RCH=CH2 990 910 S RCH=CHR(cis)690 M RCH=CHR(trans)970 M R2C=CH2 890 M R2C=CHR 840-790 M,取代苯的C-H(面外)900-690 cm-1,影响峰位置变化的因素:,1.成键轨道类型,例如:,2.诱导效应:由于邻近原子或基团的诱导效应的影响使基团中电荷分布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键的力常数,使振动频率发

6、生变化,例如:,3.共轭效应由于邻近原子或基团的共轭效应使原来基团中双键性质减弱,从而使力常数减小,使吸收频率降低,例如:,4.键张力的影响主要是环状化合物环的大小不同影响键的力常数,使环内或环上基团的振动频率发生变化,例如:,5.氢键的影响 形成氢键后基团的伸缩频率都会下降。例如:乙醇的自由羟基的伸缩振动频率是3640 cm-1,而其缔合物的振动频率是3350 cm-1。形成氢键还使伸缩振动谱带变宽。6.振动的耦合 若分子内的两个基团位置很近,振动频率也相近,就可能发生振动耦合,使谱带分成两个,在原谱带高频和低频一侧各出现一个谱带。例如乙酸酐的两个羰基间隔一个氧原子,它们发生耦合。羰基的频率

7、分裂为1818和1750 cm-1。(预期如果没有耦合其羰基振动将出现在约1760 cm-1)。,谱图解析示例:1.烷烃:,1.28532962cm-1 VCH 2.1460cm-1、1380cm-1 CH(面内),2.烯烃,1.3030cm-1 V=CH;2.2960-2850 cm-1 VCH;3.1625cm-1 VCC;4.CH(面内)(CH3、CH2);,4-3 核磁共振谱,一、1H NMR 谱(一)、基本原理,1.原子核的自旋 带正电荷的H核自旋产生一个自旋磁矩,在外加磁场下可有两种取向:,当这个射频的能量hv=(两个取向之间的能级差),低能态取向的核便发生共振吸收而跃迁到高能态取

8、向。即实现共振吸收的条件是:,如果给低能态取向的磁核加一个射频 hv,(二)、化学位移,根据共振关系式,同种核因有相同的,本应在相同的外场H0处发生共振吸收(如果是这样,NMR将无法提供任何有意义的结构信息)。实际上,不同质子周围的电子分布各不相同,在外加磁场下,核外电子环流会产生一个方向与H0 相反的感应磁场H,质子实际感受到的磁场并不是H0,而是:H=H0+H=H0+H0=H0(1+)为屏蔽常数当H在质子处与H0反向,质子感受到的磁场减弱屏蔽当H在质子处与H0同向,质子受到的磁场增强去屏蔽 不同质子所处的环境不同,产生的H不同;尽管实现共振的实际磁场 H是一样的,但共振时观察到的外加磁场H

9、0不同这种由于电子屏蔽或去屏蔽引起的共振吸收位置的移动称为化学位移,显然,核外电子云密度越大,屏蔽效应越强,要发生共振吸收就势必增加外加磁场强度,共振信号将移向高场区;反之,共振信号将移向低场区。,在一个分子中,化学环境相同的质子在相同磁场强度下发生吸收。环境相同的质子-等性,双键上的两个H-经常是不等性的,定义:两个质子中任一个被Z取代,得到相同或对映体产物,则这两个质子是化学等性的,2.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化学位移采用相对值,以四甲基硅(TMS)为标准,规定其化学位移为零。其它吸收峰与零点的距离即为该峰的化学位移值。(1、TMS共振信号在高场,值规定为0,绝大多数质子吸收峰均出现在它的左边

10、-正值;2、是一个信号很强的单峰。3、b.p低,与样品不反应、不缔合),零点,-1,-2,-3,1,2,3,4,5,6,6,7,8,9,化学位移用表示,以前也用表示,与的关系为:=10-,TMS,低场,高场,化学位移的绝对数值随测定仪器用的射频不同而不同(VV0),为了使化学位移只反映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而与测定的仪器无关。通常用:,例:一个质子在60兆仪器上测定,其化学位移为100Hz,(1)诱导效应:,电负性较大的吸电子基团,使与之相连的碳上的质子周围电子云密度降低去屏蔽,共振信号低场(位移增大),(三)、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2).共轭效应,(3)磁各向异性效应(Anisotropic

11、effect):,化学位移受电子效应(诱导和共轭)影响已如上述,但在实践中,有些问题仅用电子效应无法解释,如:,有些化学键特别是 键,其电子云流动性较大,在外加磁场下会产生电子环流,由此产生的感应磁场在化学键周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各向异性,A、醛氢:羰基碳上的质子同样处于羰基去屏蔽区。加之氧原子的吸电子诱导去屏蔽效应,使其共振信号出现在更低场(=9.410),B、烯烃:烯烃双键碳上的质子位于电子环流产生的感生磁场与外加磁场同向的区域(去屏区),其共振信号移向低场(=4.55.7),C.炔烃:,炔烃三键处电子云呈筒状分布,形成环电流所产生的感应磁场与外加磁场在炔氢处方向相反-屏蔽区,故炔H的共振信

12、号移向高场:=23,D、芳环:苯环的环电流产生的感应磁场H 在环外质子处与H0 同向去屏蔽区,其共振信号移向低场。苯的环状闭合大 键产生的感应磁场远比孤立烯烃大,故苯H信号出现在比烯H更低场:=7.27,各种主要化学键磁各向异性引起的正屏蔽区和负屏蔽区表示如下:,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表,质子类型 化学位移(ppm)质子类型 化学位移(ppm)RCH3 0.9 RCH2I 3.2R2CH2 1.3 ROH 1-5R3CH 1.5 RCH2C=CH2 4.5-5.9 ROCH3 C=CH 2-3 RCHO 9-10Ph-CH3 2.3 R2CHCOOH 10-12Ph-H 7.3 R

13、COOCH3 3.7-4RCH2F 4 R-CO-CH3 2-3RCH2Cl 3.7 RNH2 1-5(馒头峰)RCH2Br 3.5 R2CHCOOH 2-2.6,(四)、决定质子数目的方法,吸收峰的面积,可用自动积分仪进行积分,得到阶梯式的积分曲线:,阶梯高度(即代表峰面积的大小)与质子数目成正比。,(五)、共振吸收峰(信号)的数目,一个化合物有几类不同的H核,就有几组吸收峰.,例如:,低分辨率谱图,(六)、信号的裂分-自旋偶合,一组等性质子应当有一个吸收峰,但实际观察到的谱图往往是裂分成若干个峰的一组吸收。以CH3CH2I的谱图为例:,CH3和-CH2的信号都是多重峰。,产生的原因:一组等

14、性质子感受到的真正磁场,除外加磁场H0和电子屏蔽H外,还受到邻近H核自旋态HX的影响。这种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自旋偶合;由自旋偶合引起的谱线增多的现象,叫做自旋裂分。,每个 H核的自旋磁矩在外磁场中有两种取向,三个Ha受到两个Hb的自旋偶合,两个Hb有4种机率相等的自旋取向组合,其中两种是相同的,因此Ha的信号被裂分为三个等间距的峰,即一组三重峰,相对强度为:1:2:1。,考虑右图化合物:,同样道理,两个等性的Hb被邻位三个等性的Ha裂分为一组等间距的四重峰,相对强度为:1:3:3:1(如下图所示),更一般地说,邻位有n个等性的质子,则裂分为(n+1)个峰(仅当6J,才成立),相对强度比

15、为(a+b)n 展开式的系数比。例如 n=4,系数比为:1:4:6:4:1,(七)、偶合常数,裂分峰之间的距离,称为偶合常数,以J表示。因为偶合是相互的,Ha对Hb的偶合(Jab),应当等于Hb对Ha的偶合(Jba),通过J相同或内侧增高现象(仅当7J,两组峰才是对称的)可找出两组互为邻位的质子。,偶合常数的大小,表示偶合的有效度,与外加磁场强度及仪器使用的频率无关。,什么样的质子之间可以发生自旋偶合?,等性H核之间不发生自旋裂分。如CH3CH3只有一个单峰。,一张谱图可以提供的结构信息:1.吸收峰的组数-有几类不同的H核;2.峰的积分强度-每类H的相对数目;3.峰的裂分数目-邻位等性H核的数

16、目;4.峰的位置(值)-各类型H所处的化学境;,1.,(八)、谱图解析实例,2.分子式为C3H60的某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如下,试 确定其结构。,谱图上只有一个单峰,说明分子中所有氢核的化学 环境完全相同。结合分子式可断定该化合物为丙酮。,3.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3H7Cl,其NMR谱图如下图 所示,试推断该化合物的结构:,解:,由分子式可知,该化合物是一个饱和化合物;,由谱图可知:,(1)有三组吸收峰,说明有三种不同类型的 H 核;,(2)该化合物有七个氢,有积分曲线的阶高可知a、b、c各组吸收峰的质子数分别为3、2、2;,(3)由化学位移值可知:Ha 的共振信号在高场区,其 屏蔽效应最大,该

17、氢核离Cl原子最远;而 Hc 的屏 蔽效应最小,该氢核离Cl原子最近。,结论:该化合物的结构应为:,4,C3H6O2 IR 3000cm-1 1700cm-1=1 NMR 11.3(单峰 1H)2.3(四重峰 2H)1.2(三重峰 3H)CH3CH2COOH,5,C7H8O IR 3300,3010,1500,1600,730,690cm-1=4 NMR 7.2(多重峰 5H)4.5(单峰 2H)3.7(宽峰 1H)C6H5-CH2-OH,二、13C NMR 谱(一)、简介 有机物-都由碳骨架组成13C NMR-能提供有机物的碳架信息 13C NMR的原理与1H NMR 相同,但:其自旋磁矩小

18、(=0.702,约为1H的1/4)13C的天然丰度很小(1.1%)其信号极弱(约为1H的1/5800)故直至1970年代,有了同去偶和富里叶变换技术,通过成千次信号累加,13C NMR的测定才成为可能。,(二)、13C NMR 谱的去偶方式 1、质子宽带去偶(broad band decoupling)C原子与直接相连的H或邻近C原子上的H 都有偶合-谱线复杂 采用双照射:去偶射频H2覆盖所有类型质子 共振频率-去除所有质子的偶合-每个C原子呈线状单峰,2、质子偏共振去偶(off-resonance decoupling)将去偶射频(H2)调在稍偏离1H核共振吸收位置 n x 102-103H

19、z处,可去除不直接相连的H核的偶合避免谱线交叉重叠 保留(但减弱)直接相连的1H核的偶合-可区分1o、2o、3o、4o C原子-用于识别各类C原子信号。,3、选择去偶 选择去偶射频(H2)只覆盖一类质子的共振频率,使与之相连的C原子消除偶合裂分-识别出与该类质子相连的C原子的信号。,(三)、13C NMR 谱的化学位移开链烷烃:CH4,环丙烷-2.5-31o C 10-252o C 25-403o C 30-554o C 35-60(CH2)n n=4-7 22-27-C-XX=O 50-80X=N-40-70X=S 25-60X=Br 30-65X=Cl 35-80,(四)、13C NMR

20、谱的特点1、1H NMR谱可提供:化学位移、偶合常数、积分曲线 三种信息 13C NMR谱: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化学位移,偶合常数用处不大。不提供积分曲线(由于去偶和NOE增强效应,信号强度与C原子数目不成正比)2、化学位移宽(0250ppm)3、不必考虑C-C偶合:13C同位素的天然丰度很(1.1%),相邻两个C原子都为13C的几率极小-可忽略。4、驰豫时间对碳谱解析用处较大 驰豫时间长-信号弱 驰豫时间短-信号强-可用于推测C原子所处的环境,一、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1、UV的波长范围,4-3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电子跃迁的主要类型有:*,n*,*,n*各类电子跃迁

21、的能量大小见下图:,2、UV谱的产生和表示方法紫外吸收对应的是分子中价电子的能级跃迁,(104),分子中含有双键的化合物 孤立烯烃 max 一般200nm,如 C=C 185nm 共轭烯烃 max 200nm,例如:,(n x 101-2),max 200nm,既然一般的紫外光谱是指近紫外区,即 200-400nm,那么就只能观察*和 n*跃迁。也就是说紫外光谱只适用于分析分子中具有不饱和结构的化合物。,二、紫外光谱图的组成,由横坐标(吸收波长)、纵坐标(吸收强度)和吸收曲线组成的。,A由Lambert-Beer定律定义:,A:吸光度,:消光系数,c:溶液的摩尔浓度,l:样品池长度,对甲苯乙酮

22、的紫外光谱图,三、影响紫外光谱吸收位置的因素,1、溶剂的极性大,2、,带孤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连在双键或 共轭体系上时,因p-共轭而使电子的活动范围增大红移,几个基本概念,红移现象: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最大吸收峰 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现象。蓝移现象: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最大吸收峰 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蓝移现象。,生色基:能在某一段光波内产生吸收的基团,称为这 一段波长的生色团或生色基。助色基:当具有非键电子的原子或基团连在双键或 共轭体系上时,会形成非键电子与电子的 共轭(p-共轭),从而使电子的活动范围增 大,吸收向长波方向位移,颜色加深,这 种效应称为助色效应。能产生助色

23、效应的 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助色基。,增色效应:使值增加的效应称为增色效应。减色效应:使值减少的效应称为减色效应。,四、紫外光谱的解析,1、四类吸收带(1)R吸收带 n*(n x 101-2),max 270nm例:CH2=CH-CH=O max 315(14)CH3-CH=O max 291(11)有时会被其他烽掩盖(2)K吸收带*(由共轭双键引起)例:C-C=C-C=C max 223(22600)C=C-C=C-C=C max 258(35000)(3)B吸收带*,芳香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有 精细结构,max 230-270nm(103)(4)E吸收带*,也是 芳香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E1

24、max 184nm(104);E2 max 203nm(400),Woodward-Fisher 经验公式,应用实例:,A 式计算值:max=215+12=227nm(实验值228nm)母体-烷基,B式计算值:max=215+30+3 x 18=299nm 母体 延伸双键 1个取代(实验值296nm 2个取代,上述两个异构体可通过紫外光谱加以区别,一、质谱的基本原理,用高能电子束(或快速原子)轰击气态分子,使之失去一个电子而成为带正电的分子离子。分子离子进一步裂解成各种碎片离子,所有的正离子经电场加速和磁场分离后按质荷比(m/z)大小依次排列而得到谱图。,使气态分子转化为正离子的方法:EI源、

25、FAB源等,4-5 质谱,质谱仪示意图,离子生成后,在质谱仪中被电场加速。加速后其动能和位能相等即:,其中 m:离子质量;v:离子速度;z:离子电荷;V:加速电压,(1),当被加速的离子进入磁分析器时,磁场的作用使每个离子按一定的弯曲轨道运动。其行进轨道的曲率半径决定于各离子的质荷比m/z。此时由离子动能产生的离心力(mv2/R)与由磁场产生的向心力(Hzv)相等:,其中:R为曲率半径 H为磁场强度,由(2)式得:,(2),代入(1)式得:,这就是质谱的基本方程,二、质谱图的组成,质谱图由横坐标、纵坐标和棒线组成。横坐标-离子的质荷比(m/z);纵坐标-峰的相对强度(用棒线表示)。图谱中最强的

26、一个峰称为基峰,其强度定为100。,丁酮的质谱图,三、质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中的应用,质谱中出现的离子有:分子离子、同位素离子、碎片离子、重排离子、多电荷离子、亚稳离子及二次离子。,分子离子:分子被电子束轰击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 离子称为分子离子,用M+表示。,分子离子峰可用于确定被测化合物的分子量。,同位素离子:含有同位素的离子称为同位素离子。,碎片离子和重排离子:,带有多余能量的分子离子可进一步裂解成碎片离子,如裂解过程中经过重排-得到的离子即为重排离子,裂解方式可分为简单开裂和重排开裂,多电荷离子:有些特别稳定的化合物,如芳香或 有共轭体系的化合物可连续失去两个或更多 的电子多电荷离子。

27、,亚稳离子:,二次离子:分子离子在电离室与中性分子碰撞,从中 性分子中夺得一个原子或基团,变成 比分子离子的质量更大的离子-二次离子。,由上述各种离子的质谱峰可以推知有机物的 分子量、分子式、和其他结构信息。最有用的是:分子离子、同位素离子、碎片 离子和重排离子的质谱峰。,1、分子量和分子式的确定,那些类电子最易失去:-杂原子上的n电子、不饱和键上的电子,分子离子越稳定,峰值越高。各类有机物的分子离子的稳定性有如下次序:芳香族 共轭烯烃 单烯烃 脂环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直链饱和烃 醚 酯 胺 酸 醇 高度支化的烃,分子离子峰的识别:考察质量最大的峰-分子离子峰?有些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很不稳定,刚生

28、成立即分裂成 更小的碎片,应避免将碎片峰误认为分子离子峰。下列几点可帮助识别:(1)N规律:(2)用同位素峰助证M+峰 大多数元素除了丰度较大的同位素,还有丰度较小的重同位素,其中有几种元素的重同位素的丰度较大如:Cl35 75.8%S32 95%Br79 50.5%Cl37 24.2%S33 0.8%Br81 49.5%S34 4.2%,因此在初步判断为M+.峰的右侧,应当有相应丰度的 同位素峰,例如:与此相似,CH3CH2CH2Br m/z=122 为 M+.峰,同时在m/z=124处应有一个丰度与M+.峰相当的同位素峰。(3)看看M+.峰与其他碎片峰的质量差是否合理 通常在M+.峰左侧,

29、小3-14个质量单位处不应出现 其他碎片峰。,2、分子离子峰的裂解类型、机理和规律 化学键的断裂可有异裂和均裂两种:,分子离子的裂解类型,(1)简单开裂:,开裂遵循的规律-形成稳定的正离子:A、多支链烃类分子离子易在分支处断裂3o正碳离子,B、易形成稳定的离域正离子,例如:,C、易形成杂原子上带正电荷的碎片,例如:,D、易进一步失去中性小分子(H2O,CO,NH3,ROH等)更小的碎片离子,例如:,(2).重排开裂 常见的有麦拉夫悌(Mclafferty)重排开裂(简称麦氏重排)和逆Diels-Alder 开裂 麦氏重排,具有-氢原子的側链苯、烯烃、环氧化合物、醛、酮等经过六元环状过渡态使-H

30、转移到带有正电荷的原子上,同时在、原子间发生裂解,这种重排称为麦拉夫悌重排裂解。,具有环己烯结构类型的化合物可发生此类裂解,一般形成一个共轭二烯正离子和一个烯烃中性碎片:,逆 Diels-Alder 开裂,碎片离子及裂解机制的应用(1)可以对一个具体的有机化合物的质谱进行解释(2)可以鉴定化合物。,实例 一个羰基化合物,经验式为C6H12O,其质谱见下图,判断该化合物是何物。,图中m/z=100的峰可能为分子离子峰,那么它的分子量则为100。图中其它较强峰有:85,72,57,43等。,85的峰是分子离子脱掉质量数为15的碎片(甲基)所得。m/z=43的碎片等于M-57,是分子去掉C4H9的碎片,即Me-CO+。m/z=57的碎片是C4H9;根据酮的裂分规律可初步判断它为甲基丁基酮,裂分方式为:,以上结构中C4H9可以是伯、仲、叔丁基,能否判断?图中有一m/z=72的峰,它应该是M-28,即分子分裂为乙烯后生成的碎片离子。只有C4H9为仲丁基,这个酮经麦氏重排后才能得到m/z=72的碎片。若是正丁基也能进行麦氏重排,但此时得不到m/z=72的碎片。,因此该化合物为3-甲基-2-戊酮。,本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