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052266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双减”政策出台,多种劳动技能被纳入课程,让劳动教育重新被人们关注。但部分学校仍存在劳动教育“是什么”认识不足,“做什么”千篇一律,“怎么做”缺乏创新意识”,因此,劳动育人探索新路径,有效提升劳动育人水平,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合作,开展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劳动育人体系。本文将从其相关现存问题和解决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关键词:双减政策,劳动教育,对策,家校合作一、劳动教育现存的问题及开展意义1.劳动教育的现存主要问题在素质教育中劳动教育已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文件使劳动教育得到空前关注。但学

2、校的劳动教育相关保障措施匮乏。虽开设劳动课,其分配的课时相对较少。很多“以分为王”学校开设的劳动实践课则更是形同虚设,被文化课老师随意挤占,使得学生获得劳动教育的时间少之又少,从而忽略劳动教育。此外许多家长对劳动教育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成绩作为唯一评判标准,杜绝孩子参与一切与文化课无关的活动,导致小学生劳动意识缺乏,不具备劳动技能,无法参加到劳动中。在社会上劳动教育也处于不受重视的状态,如今各类兴趣辅导班盛行,但却鲜有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兴趣班,这些都使得劳动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因此总体上看小学劳动教育仍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十分薄弱的一个环节。究其原因,是学校层面的不重视、家长和老师

3、对其劳动教育引导不足导致的。让学生只关注成绩和分数,忽略了自己其他方面的爱好和特长。因此要引导学生从自身潜意识里去改变对劳动的概念,提升小学生自身劳动素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劳动教育寻求的方向。2.“双减”背景下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教育本身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劳动思维等诸多方面。而小学劳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对素质教育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恰恰把学生从单一、繁多的“成绩为王”的压力中解放出来,从课本到生活、从理论到实践,在劳动中逐步成长与发展。从而培养有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培养良好

4、的劳动习惯和品质的新一代青少年,刻不容缓。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只有从加强劳动教育入手,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共识,实现劳动教育化,才能真正收到实效。二、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有效途径1 .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也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无论是加强劳动教育还是推进“双减”工作,都需要强化学校主体作用。学校从学生入学之初,就要重视对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祛除“家务活父母全包办”“成绩决定一切”“安全第一”的思想,给劳动生存的空间。完善劳动课教师的岗位设置,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生活化、探究化。(I)充实学校劳动教育相关的师资力量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学校对劳动教

5、育课程逐步开展,但当前具备劳动教育专业素养的教师相对较少,多数学校中是没有配备专门具有劳动教育技能的老师,往往是由其他学科教师代教的,教师本身对小学生劳动概念、劳动价值观的形成等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劳动教育课流于形式。因此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大对劳动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组织学校中劳动教育课程的代课老师去培训学习,使其对劳动教育有全面正确的认识,还可以定期从社会各个行业中邀请学者到学校给学生上实践课等。这样才能使劳动教育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诠释劳动课程的意义,真正发挥劳动教育课程带来的价值。(2)加强学校劳动教育相关设施资源的建设既然开设劳动教育,使它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需要在保证每

6、周不少于1课时的同时,不能只停留于形式,简单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需要开展相对应的室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劳动所带来的乐趣。因此学校应建设满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场所(3)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中科学的评价体系劳动教育中对学生展开评价是为了激励、引导和提高学生学习信心。但当下学校对劳动教育课程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学校并没有将劳动课程相关表现纳入到学生评价体系中,教师往往采取无关痛痒的口头表扬的方式结束课程,这使得学生从心理上不重视在劳动课上的表现。因此学校需要制定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小学生成长的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中。(4)凝聚多方力量支持劳动教育开放劳动实践场所,为学生提供

7、多样化、创新性劳动机会。加大劳动教育资金支持力度,建立乡村和城市一体的劳动基地。支持职业院校与中小学建立教师共享机制,在师范类院校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建立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将学生劳动教育评价与评优评先、升学就业相衔接。2 .教师言传身教,助力学生成长“双减”政策下,将劳动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但由于长期以来对学生劳动教育的不重视,加上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很多教师对于如何有效上好劳动教育课,让其不流于形式等问题显得不知所措。因此想要课程内容和形式更加与时俱进、丰富多样,需要教师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自身的劳动教育意识提高现阶段小学生将劳动教育单纯地理解为做家务

8、,对劳动意义是没有意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融入相关的情感教育,从而引起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兴趣。其次,教师在劳动教育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劳动,让学生参与劳动的同时学会反思,收获的同时赋予劳动生命力。此外,教师可通过线上或线下家访的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探讨出最符合学生发展的方式方法,让劳动教育真正与家庭教育相融合,丰富和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而提升学生劳动意识。(2)教师坚持示范良好习惯,呈现快乐劳动学生具有向师性,对教师有意无意地进行模仿,因此教师在劳动教育中便是最好的“示范教材”。首先在校园生活中,学生可以随时看到教师们热爱劳动的场景,为充分挖掘和展教师的示范引领价值。学校

9、可以运用宣传栏、显示屏、校报校刊等方式生动呈现;也可以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征文活动或举行绘画比赛,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深入感受劳动的价值,激发学生自觉参加劳动的热情。其次老师要具备丰富的劳动技能。教师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自劳动技能融入进去,让“劳动创造美”恰当展现;在良好的气氛中向学生传递欢乐劳动的理念;还可以与学生一起PK劳动技能,让学生在欢乐比拼的氛围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和激励,从而对劳动产生浓厚的兴趣。(3)教师创新指导,推动劳动教育从“量”到“质”的转变教师是学校劳动教育最行之有效的“指导教材”。日常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示范之外,还应时时观察学生。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不吝啬夸赞,及时树立榜样效应

10、;对于消极的学生也应即时提醒,促其转变;对劳动无所适从的学生应耐心指导,鼓励式评价,辅助其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将劳动教育融入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提升其潜移默化效果。其次要注重并提高课堂渗透作用。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相机切入感染学生的劳动画面,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呈现有意义、能感动学生的劳动画面,另外可以加强实践,在班级和家庭开展激励学生的劳动体验,让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其创造力。还可以设置课外实践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平凡岗位的劳动者,感受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劳作,懂得劳动不易、劳动光荣,学会感恩。3 .转变家长的固化思维,让孩子扬帆远航父母

11、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家长的言行举止尤为重要。重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家长平时重视对孩子劳动观念的培养,孩子就会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应试教育下,不少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文化成绩,认为成绩好就代表一切,其他方面能力差点没关系,从而忽略了对孩子劳动观念的培养。殊不知“劳动才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劳动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让人生更充实。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家长要做孩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领航人,从而为推进“双减”工作和劳动教育打下坚实基础。(1)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家庭教育中父母或长辈不要过于溺爱孩子,有意识地营造劳动氛围,让孩子主动参

12、与其中,比如煮饭洗碗、整理衣物、种植饲养等,有条件还可以进行一些室外的体力劳动。家长不要怕孩子做不好,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大胆尝试和实践,要给孩子试错和失误的机会。鼓励孩子主动参与,让他们在劳动中得到启迪,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培养对劳动的热爱。(2)注重对待劳动者的态度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走街叫卖的小贩、早出晚归的出租车司机、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作为家长想要教导孩子对劳动有正确的认知,首先自身要对劳动者抱有敬意,不歧视任何行业的劳动者,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热爱自己的劳动,孩子耳濡目染就会有尊重劳动者的意识。家长适时引导孩子去观察劳动者的劳动状态,体

13、会劳动者的辛苦,尊重各行各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尊重劳动果实等等。,从而丰富对劳动的认知,从而培养孩子对劳动的深刻感悟。(3)劳动不能作为惩罚劳动是可以增强孩子吃苦耐劳、自强自立、勇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等精神,有利于孩子快乐成长的活动。但是在“分数至上”的环境下,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劳动通常是在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们常用的惩罚措施。让孩子误认为只有犯错了才需要劳动,劳动是其他事情错误的代价,从内心对劳动产生厌恶情绪。因此这种做法是极其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更不利于孩子对劳动的认识。因此家长要转变错误的劳动教育观念,要改变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劳动实践细节进行精心指导和规范

14、,正确引导孩子认识劳动。(4)家长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评价不是说所有劳动做完一定要有奖励的,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比如摸摸头、口头鼓励和赞美、拥抱在家庭中也不建议用金钱作为奖励,这样容易导致孩子为了特定的目的去劳动,把劳动变成谋取金钱奖励的手段,如此便失去了劳动教育的意义。4 .社会上形成正确的引导力量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全面推进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正是迎接这种挑战的迫切需要,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开始接触社会、形成自己价值观

15、的起始和关键阶段,将劳动教育引入并与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必要的。这时候,就需要整个社会的大力支持,营造一个“劳动最光荣”的良好氛围,对孩子的劳动时间多一些鼓励和包容,从而更好地推进“双减”工作的开展。这样,“双减”工作才能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劳动教育也能逐渐深入人心。三、对劳动教育的未来展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撑,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够保持健康发展,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因此,对于当下劳动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只有根据具体国情和教育实践并结合国外先进教育经验、采取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才能使我国的劳动教育发挥真正的价值,实现全民素质的提高。文化不分国界

16、,教育亦是如此。要想实现我国劳动教育的快速发展,可以积极引荐各国的先进经验,从教育史中不难发现西方的劳动教育具有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学校和老师应将劳动教育思想渗透到教学的具体活动中,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我的劳动观念。对于有关部门,也应加大重视,及时完善劳动教育的政策和规定,为教育者进行劳动教育解除后顾之忧。四、结语: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劳动教育作为“五育”的基础,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具有综合育人价值,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劳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一个国家的复兴,都有着不可否认的重要性。想要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学生诸多良好品质,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时从加强劳动教育入手,优化学校劳动课程,协同家庭教育,构建劳动教育共同体,强化劳动氛围,从而推动劳动教育从量变到质变。让学生从小就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考文献:1贾宪章:教师是劳动教育最生动的“养成教材”J.教育导报,2020(41).2姚琦:当代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L科学大众,2021(01).3周丽晴:浅谈家校合作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实施途径J.新课程,2021(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