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类文章阅读指导.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56051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24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类文章阅读指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科学类文章阅读指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科学类文章阅读指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科学类文章阅读指导.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科学类文章阅读指导.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类文章阅读指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类文章阅读指导.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科学类文章阅读指导,2011 3 2,审美过程中的联想和想像1.下列对“审美过程中的联想和想像”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所有审美对象都可以自然地、无条件地唤起任何审美者丰富的联想和想像。B.在理解感受基础上产生的联想想像,会加深审美者对审美对象的理解感受。C.中国古代诗论强调诗歌所写的景象要丰富,否则难以引发读者的审美联想。D.真正懂诗的人能够把简短的诗句扩展成为长诗,这就叫弱刺激变为强刺激。,B(A“所有审美对象”及“任何审美者”与原意不符:审美对象必须是富有吸引力的、启发性的美的形象,审美者要对审美对象要有所感受、有所理解;C“中国古代诗论强调诗歌所写的景象要丰富”曲解原意;D

2、“把简短的诗句扩展成为长诗”明显曲解),2.根据文意推断,下列现象不属于“再造想像”的一项是(3分)A.电影导演最初阅读剧本时脑海中涌现出电影镜头的画面。B.读者阅读小说红楼梦时,心中形成了大观园的景象。C.读登高眼前呈现出“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图画。D.看到某演员做的广告,脑子里出现了他演过的某一角色。,D(“脑子里出现了他演过的某一角色”是联想,而非“再造想像”),2.在审美过程当中,有一个较为特殊的问题需要专门论述,就是欣赏语言艺术是要通过再造想像的。什么叫再造想像呢?再造想像就是根据语言、符号、图样的描述和指示,在头脑中构想相应的形象。譬如一个建筑师拿到一个建筑设计图,想像未来的高楼

3、大厦是什么样的,这就叫再造想像。,3.为什么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人们普遍反映不如原著好看?请结合文意并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举例作简要分析。(4分),因为语言艺术通过再造想像,给人的形象感丰富得多。(2分)(举例略)(举例并分析2分),在审美过程当中,有一个较为特殊的问题需要专门论述,就是欣赏语言艺术是要通过再造想像的。什么叫再造想像呢?再造想像就是根据语言、符号、图样的描述和指示,在头脑中构想相应的形象。譬如一个建筑师拿到一个建筑设计图,想像未来的高楼大厦是什么样的,这就叫再造想像。再造想像很重要,白纸黑字,要讲形象感,它似乎比戏曲和电影差远了。你这不是白纸黑字吗?他那不是表演吗?穿得花花绿绿

4、的,还带动作,应该是那个形象感强得多。恰恰相反,名著改成电影或者戏剧,从来只有一个反应:没有原著好看。红楼梦拍得再好,也没有原著好,水浒传拍得再好,也没有原著好看。白纸黑字通过再造想像,它给你的形象感丰富得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二十八个字,往你眼前一摆,一幅生动的乡土民俗风情画就展现在你面前。,0分答案:1.因为影视作品过于形象化的表现形式剥夺了观众再造想象的机会。2.改编成影视作品后,将原著中描写的形象、事件都具体化了,人们无法进行“再造想象”,便觉美感有欠缺。3.名著可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再造想象,构建出符合自己意的画面。4.影视作品

5、不同于名著原版,不能激发欣赏者的再造感受过程,也就不能加深对其审美的体验。,3.为什么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人们普遍反映不如原著好看?请结合文意并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举例作简要分析。(4分)1.例如,我读红楼梦时,对人物王熙凤的想象是:她举止端庄优雅,但眼神无时无刻不在显露她的精明,做起事来更是雷厉风行。那是一个坚强、精明而又在人前美丽温婉的女人。而影视作品中,新版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便少了那种眼神中的精明与坚强,性格不突出。可见影视画面再丰富也不如通过文字想象出的人物,画面生动丰富。(2分,李雨晨),2.当我品读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时,文字使我感受到他的奸诈,还感受到了他的一种英雄豪气;但因为影视作品

6、中人物塑造的局限性,翻拍的电视剧却不能给予人更多再造形象的机会,其中的曹操也因想象的局限而少了一分英雄气。(2分,翁文灏)3.正如我看山楂树之恋这部小说时,文革时期青年人间纯洁的爱情让人感动,能从简单的对话中想象出人物的表情。当看过电影后,觉得失了几分专属于那个年代朦胧的美,而通过文字再造想象,让人物再加丰富,将想象实现,更有韵味。(2分,尹璐),长城的美学特征结构,1、长城富于强烈的生命节奏。(中心句),2,3,4,总,分,自然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展示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总括句),5、,长城在四季时令,雨雪云雾,晦明晨昏,都有着各种不同的风姿。(中心句,转换表述,长城因天时不同具有丰富变幻

7、的美感。),科学类文章 常见结构(理清段落层次),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 分,3.东部的长城,多建于崇山峻岭之上,凭借高山深谷用条石和砖筑成屏障城垣,“用险制塞”,城体顺山势盘腾于陡峭的山峦脊背。敌楼则虎踞制高点处,两翼曲直回环。关塞坐落谷间峡口,扼险制要。在人们的视角中,起到了与塔相似的审美效果,并且更具有险峭峻拔的气势。/同是在崇山峻岭之中,因山势不同,长城也显示出不同的风致来。(C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金山岭长城因山借势、用险制塞,在崇山峻岭中各显风致。)八达岭长城雄伟壮丽,沉雄中见“阔大”;慕田峪长城建于悬崖峭壁之上,这里山峰嶙峋陡峭,长城沿山脊忽而直上云天,忽而飞越深谷。真是奇险至极,

8、令人不寒而栗。这段长城可谓雄伟中见“奇险”。它摄魂动魄,使登临者身入险境,惊奇赞叹。而金山岭长城,以司马台水库为界,沿雾灵山伸展,山峦雄壮,而山势平缓。敌楼密集,设计巧妙,各不相同。/由司马台水库西望金山岭,长城恰似一件精工细笔的工艺品。它于雄伟之中见出“灵秀”。/,2纵观全文,分条概括长城的美学特征。(4分)长城具有强烈的生命节奏;长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或建筑美与自然美浑然一体);长城因天时不同具有丰富变幻的美感。(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3分,三点4分),1.如草书般腾挪跌宕,气象万千。自然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天人合一。如塔具有相似的审美效果,险峭峻拔。雄伟之中见“灵秀”。(1分)2.长城

9、在建造过程中与自然完美融合,气势恢宏,有艺术美感。长城随山势地形起伏而变化,相得益彰,设计巧妙,于雄伟中见“灵秀”。长城的色调与自然相合,建基于大地,融奇伟的自然美与建筑美,展示出天人合一的境界。不同时令季节中长城也有不同风致。(2分),3下列描写长城的诗句与文中所介绍的长城特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明末清初顾炎武八达岭长城古诗咏)B岭坂风回树郁盘,长城如带雾中看。(清丁澎度岭见长城)C.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清康有为登万里长城)D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唐李益登长城),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汉

10、代艺术品中的动物、人物形象均以运动姿态出现,表现出强烈的力量、气势之美。B.汉代艺术品表面上呈现出幼稚、简单与粗糙,实际上正是一种成熟与完美的表现。C.与汉代艺术风格相比较,后代轻、细、巧的艺术风格就显得过于写实没有浪漫气息。D.与唐代艺术不相同,汉代艺术突出地体现着中华本土的传统以及整体性的民族精神。,2.在汉代艺术中,力量、运动、气势就是它的本质。/在汉代艺术品里,动物形象狂奔乱跑,活泼跳跃,不像唐代那样尽管威武雄壮却静态伫立。人物形象虽然有时形态是静止的,却包含着内在的力量、运动、气势。人物不是以其精神、心灵、个性或内在状态而是以其事迹、行动来表现他存在价值的。/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力量、

11、运动和气势,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它与六朝之后安详凝练的静态姿势和内在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A.汉代艺术品中的动物、人物形象均以运动姿态出现,表现出强烈的力量、气势之美。(任意扩大),4.如果拿汉代艺术品与后代艺术品相比较,汉代艺术尽管处在草创阶段,显得幼稚、粗糙、简单和拙笨,但是那种运动、速度的韵律感,那种生动活跃的力量、运动、气势,就愈显优越和高明。/汉代艺术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所难以企及的。/B.汉代艺术品表面上呈现出幼稚、简单与粗糙,实际上正是一种成熟与完美的表现。(曲解原意,无中生有),5.汉代艺术不懂后代讲求的“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之类的

12、规律,画面总是塞得满满的,几乎不留空白。然而,它却给人们以后代空灵精致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的意境。它更使人感到饱满和实在。/与后代的巧、细、轻相比,它确实显得拙、粗、重。它以简化的轮廓为形象,使粗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更有非写实的浪漫风味。(C.与汉代艺术风格相比较,后代轻、细、巧的艺术风格就显得过于写实没有浪漫气息。转化失误)它因气势与古拙的结合,充满了整体性的力量、运动感而具有浪漫风貌。/当时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尚未分化,汉代艺术呈现出来更多整体性的民族精神。如果说唐代艺术更多表现了中外艺术的交融,那么汉代艺术则突出地呈现着中华本土的传统:那由楚文化而来的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那在满目琳琅的

13、人对世界的行动征服之中的古拙气势的美。/,2汉代艺术品中的形象是如何表现出内在的力量、运动、气势之美的?(5分)答题要点:形象常表现为动态 动作夸张 外貌单纯简洁(外貌“古拙”;粗轮廓写实)装饰单纯(简化轮廓),实用文本阅读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3分)A洛伦兹教授有关“蝴蝶效应”的惊人之语,形象地揭示了飓风形成的初始原因。B“蝴蝶效应”是一种混沌现象,可以用数学上的“混沌理论”进行解释。C.正因为存在着“蝴蝶效应”,所以人类根本不可能进行长期的天气预报。D.古训讲“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说明中国古人在很早以前就知道了混沌理论。(信息的筛选与推断),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3分)A文中提

14、到的“面团与钢珠”实验证明了系统最初条件的微小变化所带来的最终结果是难以预测的。B混沌理论启迪我们,只要我们见微知著,注意了初始条件的细微变化,就能够积极有效地预防混沌现象所带来的灾难发生。C洛伦兹在长期天气预报实验中发现:对初始数据所做的细微改变,会使数月后的天气状况预报的结果发生巨大的变化。D研究混沌,其实就是发现无序中的有序,也就是要透过事物“表观上”的混乱无序,发现其深层次的特殊运动规律。,(信息的筛选与推断),原文:也就是说,只要最初的位置存在着极微小差异,则最终的位置就完全不一样了。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确定的操作过程,最后却得到随机的结果。选项:A文中提到的“面团与钢珠”实验证明了系

15、统最初条件的微小变化所带来的最终结果是难以预测的。,原文:科学家洛伦兹在进行长期天气预报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仅仅在初始的数据中四舍五入掉一位小数,实验结果中所表明的几个月后的天气状况就判若霄壤,一个是万里无云,一个是电闪雷鸣。选项:C洛伦兹在长期天气预报实验中发现:对初始数据所做的细微改变,会使数月后的天气状况预报的结果发生巨大的变化。,原文:什么是混沌理论呢?混沌是一种“表观上”混乱无序,而实际上具有深层次规律性的特殊运动形态 选项:研究混沌,其实就是发现无序中的有序,也就是要透过事物“表观上”的混乱无序,发现其深层次的特殊运动规律。,3判断生活中某一现象是不是“蝴蝶效应”的依据是什么?通观全

16、文,分条概括。(4分)(4分)要点:事物表面无关联,实际上具有深层次的规律;处在运动的系统中(或经过一段时间的变化);对于系统的初始条件具有极端敏感的依赖性(或在系统初始任何一点点细微的改变,都会在系统后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结果发生了巨大变化;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答出四个要点,意思对即可,每个要点1分)(信息的筛选、整合、归纳、概括),筛选信息区间:2.事实上,这位教授所说的“蝴蝶效应”,在数学上可以用“混沌理论”来解释。3.什么是混沌理论呢?混沌是一种“表观上”混乱无序,而实际上具有深层次规律性(1)的特殊运动形态,(2)它的特点是对于系统的初始条件具有极端敏感的依赖性,(3)在系统初

17、始任何一点点细微的改变,都会在系统后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4)(结果发生了巨大变化),5.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确定的操作过程,最后却得到随机的结果。(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6.实验结果中所表明的几个月后的天气状况就判若霄壤,一个是万里无云,一个是电闪雷鸣。(结果发生了巨大变化)7.因为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甚至使事物发生质变。(结果发生了巨大变化),2分答案:(事物)表观上混乱无序,实际上具有深层次规律。(1分)对于系统的初始条件有极敏感的依赖性。(1分)(说明:缺少“系统的”这一关键词该点不得分,若答“系统对于初始条件有极敏感的依赖性。”不得分)确定的操作过程得到了随机的

18、结果。(0分)(举现象而得出的如此结论,不具有规律性、普遍性。第4段尾句是关键。)初始(的量)是极小的变化经反复叠代后得到惊人放大效果从而彻底改变结果。(特殊,不具有普遍性)(0分),0分答案:1.初始量极为微小。但是发生了小小的变化。经反复叠代后。得到惊人放大效果从而彻底改变结果。(第五段首句分解)2.看起初的一些细微改变是否使最终的结果产生巨大的差异。(缺少最关键词:系统初始,系统后期,第三段尾句)过程相同,起初的微小变化使其结果是随机的。3.初始量的小小变化使结果彻底改变。确定的操作过程,随机的结果。(问题:未分条概括;第一点踩点但表述不准确,同2),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

19、是(3分)A.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为了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而准备的存款。根据政策需要,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可以保持不变。B.从长远看,我国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是为了增强金融机构的支付能力,保证储蓄客户及金融机构自身的资金安全。C.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尽管针对的对象有所不同,但是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彼此之间是可以互相影响的。D.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8,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向央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后,理论上可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2万元。(信息的筛选与推断),原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支持春

20、耕备耕,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上调。选项:A.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为了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而准备的存款。根据政策需要,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可以保持不变。,原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存款准备金制度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加强宏观调控,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选项:B.从长远看,我国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是为了增强金融机构的支付能力,保证储蓄客户及金融机构自身的资金安全。,原文: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直接的。一般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利率会有上升压力,这是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信号。

21、选项:C.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尽管针对的对象有所不同,但是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彼此之间是可以互相影响的。,原文: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 选项:D.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8,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向央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后,理论上可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2万元。,2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我国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怎样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答案不超过50字)(4分)在经济发展过快(或过慢)时升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从而达到收缩(或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4分)(意思对即可)关键

22、:对应关系、概括(信息的筛选、整合、归纳、概括),筛选信息区间:4.在投资增长过快,经济出现过热时,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会使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变小,商业银行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会下降,从而起到减少货币供应量、紧缩银根、收缩经济的作用。反之,在投资增长缓慢,经济低迷时,如果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就可减少上交存款准备金,相应增加本身贷款能力,再通过存款派生机制,扩大市场货币供应量,起到促进经济复苏的作用。此外,随着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增减,市场利率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引起投资和社会支出的变化。,学生答案示例:,投资增长过快,经济过热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放款能力下

23、降,反之,则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强放款的能力。(未说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分)经济过热时,减少货币供应,紧缩银根,起到收缩经济的作用。经济低迷时,增强贷款能力扩大货币供应量促进经济复苏。(未交待存款准备金率的升降)(3分),政府通过上调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使银行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下降或上升,从而起到收缩或促进其复苏的作用。(没有交代上调或降低准备金率的经济背景。3分)存款准备金率将影响到银行提供贷款与创造信用的能力,同时影响市场利率,引起投资与市场变化,从而调控经济。(题目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此答案重点在回答为什么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分),2技术在过去长期被忽视,有哪些方面的

24、原因?请根据原文内容分条概括。(5分),技术的自我隐蔽特征导致了很多人难以感觉到技术的重要性;古代学术传统注重对理的证明、推理和演绎,影响了社会主流对于技术的正面肯定;而作为社会底层的技术操作者,其对技术的理解还缺少足够的影响力也就难以促成人们对技术的广泛认同。(共5分,共两点。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信息的筛选、整合、归纳、概括),一般而言,一种技术正在发挥其作用时,往往处在一个“自我隐蔽”的状态。/就像我们所戴的眼镜,当它正常地发挥作用时,它往往是不被我们的眼睛所注意到的。我们的胃、大脑一刻不停地在工作,但是我们一般感觉不到它们的重要。只有胃疼了、病了,我们才会在它的存在而外,感觉到

25、它们是比较重要的人体组织。所以,越是好的、合适的眼镜或越是健康的组织,我们可能越是注意不到它。庄子所言“得鱼忘筌”,收获了鱼,就忘掉了捕鱼的工具,大概也就是对当时一种比较普遍的世象的解说。/因此,人们一般习惯于认为,技术性的东西只是一些不自觉就会隐退的旁枝末节,当然也就难以发挥决定性作用。/,技术的自我隐蔽特征导致了很多人难以感觉到技术的重要性;,另外,不管是在古代西方还是在古代东方,学术传统的重要特点就是不太去追究那些外在于我们的操作方式,而注重其内在的理路,注重道理的证明、推理和演绎。而证明、推理和演绎的过程,恰恰是不必诉诸外部经验即一般技术的。它们只是在自身内部进行,在思路、理路里面走。

26、/而那些与技术紧密相关的技术操作者往往置身社会底层,其对技术的推动作用的理解还缺少足够的影响力。/因此,尽管技术也对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社会思想的主流仍然一直将思想作为人类最本质的特征。就像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笛卡尔也说,“我思故我在”。帕斯卡更说,人就像一根芦苇,一滴水就可以把它压弯,所以人很渺小;然而他又说,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人因着自己的思想而获得尊严,成就伟大。/,古代学术传统注重对理的证明、推理和演绎,影响了社会主流对于技术的正面肯定;而作为社会底层的技术操作者,其对技术的理解还缺少足够的影响力也就难以促成人们对技术的广泛认同。,2中国人为何把“春风”叫“东

27、风”,请根据原文内容作简要概括。,在自然气候条件下,东南季风正是中国境内春风的来源之一;在中原占有主导话语权的文化背景下,中原地区称春风为东风的说法被广泛接受。因此,中国人习惯于把“春风”叫作“东风”。(共5分。共两点,每点2分;语言表述简明连贯,1分),2.为什么在中国“东”这个方位词总是可以替换“春”这个季节词?这是中国的季风气候使然。/简单地说,春夏来临,太阳很快地把热容量小的大陆晒热,陆地上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上升,气压变低;海洋由于热容量大,升温较慢,与同一时段的大陆比,海洋上气压相对高,因此海洋上的空气向大陆流动。秋冬以后,这个过程正好相反。所谓季风就是指这样一年中方向有规律转变的

28、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大范围的空气流动。/中国的东面是浩瀚的太平洋,西面是亚洲内陆。春天,有季风从东面或东南而来,因此,东风也就可以包含春风的意思。/要点1:在自然气候条件下,东南季风正是中国境内春风的来源之一;,但是仅仅这样说,还忽略了一个问题。因为东西南北这些地理方位词,都关涉到叙述者的位置。对有的人而言是东,但对另外的人来说却是西,南北亦然。对中国东部,尤其是中原地区而言,春天的风是从东面或东南面的大海吹来,但是对于中国其他地区而言,季风或从西南的印度洋吹来,或从西北的北冰洋和大西洋吹来,因此春风就不应该是东风。/另外,东南季风势力也有限,只能吹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

29、线,此线以西,春风也都与东无关。东南季风吹到的内陆最深处,正是中国的农牧分界线。/由此可见,中国人把春风叫东风是中原人的视角占有了主导话语权。就文化而言,中原地区农耕民族的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因此中原地区的视角就成了全中国的视角,并影响到中国人称春风为东风。在语言中,凡是涉及地理方位的词,都有一个话语权的问题,以谁的视角叙述,谁的视角方位词流行,就看谁的影响力大。/要点2:在中原占有主导话语权的文化背景下,中原地区称春风为东风的说法被广泛接受。因此,中国人习惯于把“春风”叫作“东风”。,汉代艺术的美学风貌 你看那弯弓射鸟的画像石,你看那长袖善舞的陶俑,你看那奔驰的马,你看那说书的人,你看那刺

30、秦王的图景,你看那车马战斗的情节,你看那卜千秋墓壁画中的人神动物的行进行列这里统统没有细节,(1、A.)没有修饰,没有个性表达,也没有主观抒情。相反,突出的是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是手舞足蹈的大动作,是异常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这是一种粗线条粗轮廓的图景形象,(1、D.线条粗疏,气势磅礴。)然而,整个汉代艺术生命也就在这里。(3、A)就在这不事细节修饰的夸张姿态(1、C.不事细节,姿态夸张。)和大型动作中,就在这种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出力量、运动、速度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气势”的美。(1、D.)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2、汉代艺术的“神”),这种“气势”甚至经

31、常表现为速度感。而所谓速度感,不正是以动荡而流逝的瞬间状态集中表现着运动加力量吗?/你看那著名的“马踏飞燕”,不就是速度吗?你看那“荆轲刺秦王”,匕首插入柱中的一瞬间,那不也是速度吗?激烈紧张的各种战斗,戏剧性的场面、故事,都是在一种快速运动和力量中以展现出磅礴的“气势”。(3、B)所以,在这里,动物具有更多的野性。它们狂奔乱跑,活泼跳跃,远不是那么安静驯良。/(1、B.粗犷豪放,野性张扬。)它们根本不像唐代那样尽管威武雄壮却静态伫立。同样,在这里,不管是神话幻想、历史故事或人物形象,虽然有时表面上也是静止形态,却仍然包含着内在的运动、力量的气势感。(1、A.动静结合,柔和细腻。“对艺术形象的

32、描述,不符合汉代艺术美学风貌”),在这里,人物不是以其精神、心灵、个性或内在状态,而是以其事迹、行动,亦即其对世界的直接的外在关系(不管是历史情节或现实活动),来表现他的存在价值的。这不也是一种运动吗?正因为如此,行为、事迹、动态和戏剧性的情节才成为这里的主要题材和形象图景。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2、汉代艺术的“神”)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它与六朝以后的安详凝练的静态姿式和内在精神,是何等鲜明的对照。/,也正因为是靠行动、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界的征服,于是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外貌。(2、汉代艺

33、术的“形”;3、C)汉代艺术形象看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长短不合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但这一切都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上述运动、力量、气势的美,“古拙”反而构成这种气势美的不可分割的必要因素。/(2、形神关系:古拙的外貌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汉代艺术的运动、力量、气势,形和神是相辅相成的,浑然一体的。)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种“拙笨”,也就很难展示出那种种外在动作姿态的运动、力量、气势感了。过分弯的腰,过分长的袖,过分显示的动作姿态,“笨拙”得不合现实比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出运动、力量的夸张需要。包括直线直角也是如此,它一点也不柔和,却恰恰增添了力量。“气势”与“

34、古拙”在这里是浑然一体的。/(李泽厚 节选自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2任何艺术都有它的“形”和“神”,根据文意,简述汉代艺术的“神”和“形”。(3分)答案要点:(1)回答汉代艺术的“神”,要扣住它的本质,即运动、力量、气势。(1分)(2)回答汉代艺术的“形”,要扣住它古拙的外貌。(1分)(3)还要答出形神关系:古拙的外貌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汉代艺术的运动、力量、气势,形和神是相辅相成的,浑然一体的。(1分)意思答对即可,答题规范?,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粗朴的轮廓、大型的动作以及简洁飞扬的整体形象,成为汉代艺术的生命。B汉代艺术磅礴气势的体现得益于艺术形象中

35、的那种直接的外在的强烈动感。C由于不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和声音笑貌塑造形象,因而汉代艺术具有古朴的美。古拙与气势是汉代艺术形象的外在体现,又共同显示出汉代艺术的美学风貌。,A汉代艺术生命通过它们显现,但它们不是艺术生命。考查逻辑推理能力。C前后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古拙外貌”不能等同于“古朴的美”,“古拙外貌”构成汉代艺术气势美的不可分割的必要因素,但文中没有信息支撑“汉代艺术具有古朴的美”的判断。气势是汉代艺术内在的本质,把它说成是“汉代艺术形象的外在体现”,不符合文意。这里考查了对“气势”这个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加强探究迁移能力考查的力度。,4根据文意,以下面的“马踏飞燕”为例,谈谈对文中

36、“速度感”的理解。不少于150字(10分),这种“气势”甚至经常表现为速度感,而所谓速度感,不正是以动荡而流逝的瞬间状态集中表现着运动加力量吗?,1、此铜像表现出马在奔跑的瞬间那强烈的运动感和力度。马嘴张开,似在喘气;马尾上扬,马颈挺直,突显出强有力的肌肉。腾空的四肢更是极有动感。积聚了力量的运动着的马,充分体现了“速度感”。2、左图“马踏飞燕”的雕塑中,铜骏马在高翔的燕翼上跳腾的瞬间场景被凝固下来,奔马“所向无空阔”,飞燕“张翼击长空”,二者合一,彰显着运动与力量的美,这种把运动和力量集中表现在动荡而流逝的瞬间状态中的感觉即“速度感”。,1.速度感即以动荡而流逝的瞬间状态集中表现出运动加力量

37、。/看那马踏飞燕,健美的肌肉,矫健的姿态,一跃腾空而起落于飞燕之上,即是瞬间运动的完美定格。马高度夸张的大动作,将踏于飞燕的威武雄壮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它虽是一件静态的艺术品,但因这转瞬运动的定格,散发出马专有的无限野性,迸发出一望无前不可阻挡的运动和力量,从而让欣赏者体会出它向前奔驰的动力,即速度感。/(9分,侯培柠),2.“马踏飞燕”可称为“速度感”的代表,在于其以瞬间状态集中表现着运动和力量。/最醒目的是那矫健的马蹄,踏在飞燕之上极具凌空奔驰之感。马的身躯也不是细节的拼凑,而是浑然一个健壮的整体,由腿及腰,至于颈部。每一块肌肉连接一体都在表现着奔腾之气。它给人一种运动感,即我们能于这静

38、止一瞬看到磅礴的飞驰之气势。/即便其外形凝固,但其舒展的姿势和飞扬的线条所展现出的力量,正是可带动周遭的速度感。/(9分,吴悠),3.文中说速度感就是以动荡而流逝的瞬间状态集中表现着运动加力量。/我想那便是以对运动物体的画面捕捉来表现的速度和气势吧!马本该以其运动的过程来体现速度,但“马踏飞燕”却用对马一瞬间的捕捉表现了速度:那扬起的蹄,隆起的肌肉,高昂的头和尾。虽是一瞬,却将马奔驰的过程直现眼前,表现出一种紧张的速度感。那一瞬集中的是整体奔跑过程,传达出运动的神韵,即便没有放映过程也让人体会到奔驰的速度感。/(9分,尹璐),“地缘维权组织”结构思路,1,2,3,4,2根据文意,简要概括“地缘

39、维权组织”的一般特点。(4分),劳动力要素的可流动性是实现社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尽管农村劳动力个体通过不同的非农化路径走出了农业环境,但传统的地缘、亲缘、血缘关系的纽带仍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大量的由农民工结成的“同乡会”“老乡会”,扎根于各地城市,其中一部分已逐渐具有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服务的自发的非正式组织的性质,发挥着“制度外”的某些重要功效,因此被泛称为“地缘维权组织”。,与社会生产要素实现合理配置进程相伴随而出现,以地缘、亲缘、血缘为纽带,具有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服务等功能,非正式组织。(意思对即可)(每个要点1分,共4分),1美国航天局发现月球有水(

40、气态和冰态)的依据是什么,请分条陈述。(5分)撞击形成的尘埃中有水汽所以没有看到预先设想的亮闪;土壤里有水导致撞击扬起的尘埃没有预期的高;尘埃里有氢氧基物质;在先前的探测任务中曾发现氢的存在;此次撞击点地表温度为摄氏零下185度。(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至于没有观测到亮闪,科学家分析,是由于一些水汽“吸收”光线所致;而尘埃扬起不如预期的高也正是因为月球土壤里有水。另外,地面检测人员还发现了紫外线光并伴有氢氧基(羟基)物质,这一物质是水分子在撞击后分解形成的。而先前的月球无人探测任务曾在月极发现氢的存在,从而引发人们对月球冰存在的遐想。2009年9月,科学家也曾宣布在月球土壤里有极少

41、量的水。但这一次,他们说,月球的确有水,但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液态水,而是气态和冰态水撞击点地表温度为摄氏零下185度。,2对全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凯布斯月球坑的这次撞击还无法预测月球水的含量。B撞击尘埃里的多种物质将为火箭等航天器提供燃料。C月球水的存在将会给人类探索宇宙提供极大的方便。D月球水的开发与利用将成为人类未来面临的新课题。,B(此说无据,与第6、7两段内容不符。),1潘伟斌等人认定此墓是曹操墓的依据是什么,请分条概括,每条不超过5个字。(5分)墓葬规格随葬器物曹操称谓人体遗骨历史文献(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筛选和概括)评分标准:本题5分,每点1

42、分。,2(3分)B(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和依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仅靠历史文献不能完全确定墓葬的地点、墓葬的规模以及墓主的身份。,15.根据文意,简要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与科幻小说之间的相互影响分别是什么。(4分)(4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激发了科幻小说 对未来的幻想和展望;(2分,要点“激发”和“幻想”或“展望”)科幻小说对未来的幻想和展望启迪了科学技术的探索,往往是科技进步的先导。(2分,要点“启迪”或“先导”)【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科幻小说不能离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它所关注的乃是科学的发现与发明所激起的种种波澜。(转换表述)换句话说,科幻小说是人类对科技促进的社会变革

43、的经历在艺术上所作出的反响。由此,人们学会了前瞻,即展望与现在不同的未来更加美好或可能会很糟糕的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激发了科幻小说对未来的幻想和展望;(2分,要点“激发”和“幻想”或“展望”),从幻想到现实,人类的思维和智慧划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轨迹。我们只要稍微涉猎一点科技发展史,便不难发现:几乎任何一种发明创造,都是有幻想在先。随着科幻题材的不断延伸,人们受到启迪而会去探索越来越多的可能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科学幻想 往往是发明创造和科技进步的先导。,科幻小说对未来的幻想和展望启迪了科学技术的探索,往往是(发明创造和)科技进步的先导。(2分,要点“启迪”或“先导”),14.(3分)

44、D(A“认为凡尔纳 是宇宙航行真正的先驱”的不是弗兰克,而是齐奥尔科夫斯基;B“完全相似或共通”有误,应该是“在某种程度上相似或共通”;C“幻想和描述创造了今天的世界和科学史”有误,应该是“幻想与劳动共同创造了今天的世界和科学史”),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人 之 所 不 学 而 能 者/其 良 能 也/所 不 虑 而 知 者/其 良 知 也/孩 提 之 童/无 不 知 爱 其 亲 者/及 其 长 也/无 不 知 敬 其 兄 也/亲 亲/仁 也/敬 长/义 也/无 他/达 之 天 下 也。(取材于孟子尽心上),人不用学习而有的能力,是本能;不用思考而知道的事情,是自身的意识。小孩子没有不知道爱自己的父母的,等到他长大,没有不知道尊敬自己的兄长的。爱父母,是仁;尊敬兄长,是义。(有了仁义,)无需别的,也能通达天下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