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的形式法则.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60391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美的形式法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设计美的形式法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设计美的形式法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设计美的形式法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设计美的形式法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美的形式法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美的形式法则.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设计美的形式法则,形式,设计美离不开形式,形式是与“质料”相对的一个概念,它是对象的功能、材质等现实因素被抽离后留下的结构方式。设计美的产生依赖于特定的设计形式,而设计形式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规范和法则,虽然这些法则未必一定就能导致现实的设计美的产生,但是在任何一个现实地产生了审美效应的设计作品中,是一定能发现其中的设计形式法则的。,第一节 形式的审美价值的来源,形式的审美性,来源于两个方面:1.与周围作品相比的独创性2.这种独创性背后隐含的自我确证性,1.形式的独创性,独创性是当代设计对形式的重要要求。独创性也称原创性或初创性,是指一部作品经独立创作产生而具有的非模仿性(非抄袭

2、性)和差异性。一部作品只要不是对一部已有作品的完全的或实质的模仿,而是作者独立构思的产物,在表现形式上与已有作品存在差异,就可以视为具有独创性,从而视为一部新产生的作品,而不是已有作品的翻版。,独创性的积极意义,独创性有两个积极意义,一是它本身就是智慧的体现,而审美与智慧有着直接联系,它让设计美的产生可能性大大增加;二是它在审美的生成中有利于一种陌生感和距离感的产生,从而将当前的作品与其他作品所在的世俗世界区分开来,让设计作品的欣赏者更容易产生一种审美所需要的非功利态度。,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会徽,图片来源:,独创性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有限性,对于欣赏者来说,独创性是引起自己注意的形式特点,

3、它让一个设计作品从其他作品中“跳”出来,但是,就象“知名”有“声名远扬”的褒义也有“臭名昭著”的贬义一样,独创性的形式也有可能是消极意义的,它有可能仅仅停留在感官刺激层面,而无法让欣赏者进一步对其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这一点用并非设计的电影来例证可能会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些,如有些灾难片或恐怖片,所营造的形象世界及形式特征无疑是极具感官刺激性的,但是这类作品的接受效应也仅仅停留在刺激上而与审美几乎无关。但是光有独创性还是不够,事实上很多设计有足够新颖的形式,但是却未能引起成功的审美效应,原因是这些设计仅仅具有独创性,而缺乏让欣赏者自我确证的形式。,2.形式的自我确证性,(1)客观意义层面(2)主观意

4、义层面,(1)客观意义导致的自我确证,客观的“意义”层面,与那些一味强调独创性的设计作品相比,注重历史的延续性、注重对时代风格的借鉴和吸收的作品形式可能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审美效应,如设计作品包含民族形式或时代特征就能让当代的中国大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这意味着,也正因为此,作为设计师应该牢固树立一个观念:设计形式创新只是为审美服务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因此设计形式的选择不是唯“新”论的,而应是有策略的、渐进性的,是唯“美”的。,(2)主观意义层面,设计形式的审美追求,也可以在主观意义的产生时得到实现,这强调的是设计作品的形式对作为生命存在的欣赏者主体的确证,这个欣赏主体当下的社会历史性暂时被淡化

5、,而成为一个希望在对象形式中确证自我的生命存在。他是一个具体的生命体,因此他渴望在对象形式中看到生命体本身或生命的特征,而他的理性积淀成果又使得他产生这种特殊的价值需要并能实现它。设计中的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所包含的智慧固然是让欣赏者产生自我确证的重要条件,而设计形式中的生命内涵的显现让设计中的形式美可以独立于功能或意义而得到实现。,形式美法则的基础,在独创性的基础上,设计形式在让人获得自我确证之后就能现实地产生美感,因此,形式美法则的真正基础是人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人作为特殊的生命的三个层次上见出:物理层次、生理层次和精神层次,与这些人的特有层次的特征相应,就有了对应的设计美的形式法则:人

6、的物理特征导致的形式美法则:对称、秩序、比例人的生理特征导致的形式美法则:均衡、节奏、有机曲线人的心理特征导致的形式美法则:韵律,第二节 人的物理特征导致的形式美法则:对称、秩序、比例,人及其他生命首先是物理上的存在,他的形体、声音、气色等物理上的特点是人们评价设计形式之美的重要经验来源。当一个设计对象在形体上与人有着类似之处时,它产生审美的可能性就大大前进了一步,而这些基于人的物理上的特点的特征,就被抽象为对称、秩序、比例等形式美的法则。,1.对称,对称是人或动物的静态的形体特点。对称是指组成某个作品的两个部分可以沿着某条直线或某个点完全重合的构成特点。(图14)正因为对称来源于人的正面的静

7、止的姿态,对称的设计形式给人的特点也常常体现为静止、封闭,常在功能性情境或象征性情境中使用。,1964日本东京奥运会会徽图片来源:http:/:8083/zyzy/czpd/kczy/shang/sx/1/15/bsd-kebiao/3/kzzl.htm,2.秩序,秩序是指对象按一定的规律或数量关系形成的一个线性序列。与对称相似,秩序也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与对称不同的是,秩序的变化因素要多一些。既有变化,又有一个线性的数量关系,且仅限于一种空间上的组合关系,而与时间暗示无关,这就是秩序的全部内涵。秩序同样来源于人自身或高等动物的形体特点。人正面站立,左边和右边的关系是对称,而从头部到脚部的关系则

8、是秩序。,安徽黄山屯溪老街,图片来源:张黔摄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3.比例,比例也是一种常用的形式美法则,这一法则的真正来源也是人的比例。常见的黄金分割比1:1.618,这个比例正是人的面部的平均比例(约5:8)。而另一个常见的比例是针对柱状物的,介于1:71:9之间,而这同样是一个基于人的头部高度与身高之间的比例。事实上,正方形的边长1:1,虽然在客观上它的内在秩序性仅仅次于圆,但由于它与人自身比例难以形成直接的对应关系,因而恰恰是不太容易产生审美可能性的,因而也较少在设计作品中出现。,以国内某大学学生为基础的中国年轻人的标准脸,图片来源:http:/,对称、秩序、比例的审美有效性分析,设计

9、形式如果具有对称、秩序或比例这些特点,其审美可能性至少是存在的。但是,设计形式光有与人的形式上的相似性还是不美的,因为其中的功利内容可能会让人无法从审美的角度去看待它(距离太近),同时过于常见的形式也可能会失去其审美注意的可能性(距离太远)。因此,在某个特定的时代,强调对称、秩序、比例等特征是有利于设计形式向美转化的,如在手工艺占主导的时代,要做出一个规范的几何形的器物,是要技术的,譬如木匠将木片箍成木桶就是一门较有难度的技术活,所以规范的圆形器物就比较容易引起当时人们的审美感受。但在机械化占主导的今天,对称、秩序、比例等形式上的特征在生活世界中触目皆是,而几乎失去了审美关注的可能性,这时再一

10、味强调这种与人的形体特征的形式就显得不合时宜。这也正是很多设计理论研究者发现对称形在当代设计中稳定有余而动感不足,只在特定的象征性设计中仍然具有较强的审美可能,而不太容易(并非完全不可能)引起现代人的审美的原因。,三、人的生理特征导致的形式美法则:均衡、节奏、有机曲线,人作为生命存在,其区分于无生命之物的重要标志是其生命性,生命生理特征导致的形式美法则分为两个方面:动态的方面和静止的方面。动态的方面包括均衡和节奏,对生命的由运动到静止这一过程的认知就形成了均衡这一法则,而内在的生命律动导致了节奏这一规则。生命的静止的形态特征则导致有机曲线这一形式美法则。,1.均衡,设计形式中的均衡是指对象不对

11、称但却具有一种内在的力的平衡、有运动的暗示却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临界状态的结构关系。均衡是人的动态上的形体特点的展示,体现出一种动态的暗示,这与对称所具有的静止性不一样。但是,它与对称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源于对称,是对静止的对称状态的打破,又归于对称,总让人感到它将要回到对称状态,因此作为一种动态性组织方式,它又具有一定的静止性整体上让人感到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所形成的合力为零。均衡中没有两个严格意义上的两个可重复的部分,这就让它具有了动的暗示的可能,因此均衡比对称更活泼,在现代设计中运用得更广。,某台灯设计,图片来源:3Fcndbmlch18wcldwl_z%26e3Bip4s&W10

12、24&H819&T7579&S72&TPjpg,2.节奏,造型艺术(包括设计)的静止的特征让其不太容易直接呈现出生命的气息和生命的节奏,但是造型艺术并没有停止表现气息与节奏的努力,它以象征或隐喻的方式来体现出气息和节奏。造型艺术(包括设计)中的节奏是指对象以有规律的重复元素暗示出时间上的生命律动的这一组织结构方式。所以当我们说某个设计作品的形式有内在的气息或节奏时,更多地是一种隐喻的说法,而不是象音乐那样真正直接表现人的这些生命特征。尽管这种生命形式的传达是间接的,仍然能让人从中获得自我确证,这是因为人有通感和联想,能将静止的画面与运动着的生命形象联系起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会徽,图片来

13、源:http:/:8083/zyzy/czpd/kczy/shang/sx/1/15/bsd-kebiao/3/kzzl.htm,3.有机曲线,是指源于生命而又具有一定抽象性、圆滑过渡而又并非规则圆弧、具有一定随意性的曲线。与机械加工导致的普遍存在的简单几何形相比,人及高等动物具有的随机曲线无疑是充满变化的,设计作品一旦具有这类形式就与已经失去审美陌生感的简单几何形式形成了对比,从而产生陌生感和审美所需要的距离感。有机曲线具有“动”的暗示性,是因为让欣赏者从抽象的线条能联想到人及高等动物的形体特征,曲线的“动”的暗示性不是它与生俱来的特点,而是欣赏者从它联想到人及动物身上的生命特征之后的结果。

14、,有机曲线流线型风格,与有机曲线相似的流线型风格自上世纪2-30年代诞生之后长盛不衰。这种线条所具有的对高速运动的机械及产生这种机械的时代的象征作用,由这种时代的认同感导致了一种较有普遍性的欣赏者的自我确证。而这类形式之所以风行的另一原因则是它契合了人自身的生命曲线,成为生命特征的外在显现,因此这种形式不仅具有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时代感,即使是在今天,这种设计语言仍然是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从生命层次确证了人自身的存在,从而让人感到亲切,与以简单几何形为基础的冷硬的机器美学风格拉开了差距,这也就导致在汽车领域通用汽车公司对福特汽车公司的压倒性胜利。这段历史,可概括为“亲切”对“冷硬”的胜利,“亲切

15、”的原因在于对象形式与人自身的生命形式上的相通性。,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会徽,图片来源:http:/:8083/zyzy/czpd/kczy/shang/sx/1/15/bsd-kebiao/3/kzzl.htm,四、人的心理特征导致的形式美法则:韵律,人是有着复杂心理的存在,心理运动的最高结果是智慧,智慧在设计中表现为创造力。所以一个充满创造力的设计是比较容易产生审美的。设计形式所体现的创造力,是智慧的直接体现,而与人的智慧联系在一起的形式美法则,则是韵律。,韵律与节奏的关系,与节奏一样,韵律也是一个与时间有关的概念,它也是由空间意象经过通感和联想后形成的具有时间性暗示的意象,但与节奏是

16、有规律的元素的重复不同,韵律更强调非简单重复元素的内在组合关系所体现的是更复杂的秩序关系。在节奏中,更强调重复元素,并且可以有多个线性序列,而在韵律中,各组成元素会有内在的相通性,但决不能走向简单的重复,同时,更重要的是,在线性关系上,它被缩减为只剩一个线性序列。,韵律与秩序的关系,韵律比秩序也要复杂得多,虽然它们都强调单一的线性关系,这与节奏拉开了差距。但与节奏相似的时间性暗示又让韵律与秩序拉开了差距,秩序是无时间性的。韵律与秩序更进一步的区别在于韵律内含的意义内涵比秩序更复杂,欣赏者获得这种意义内涵的方式也因此有别:在对秩序的接受中,欣赏者运用得更多的是其推理能力,而在对韵律的接受中,欣赏

17、者运用得更多的是理智直观能力。,韵律中的智慧,由于其组成元素具有复杂性,内在的秩序也不是十分明确,韵律不象节奏那样轻易会被人所感知,而更象一个有难度的“谜语”,你可以猜出谜底,但这个过程却不是那么容易。韵律的产生之所以是设计师智慧的体现,就是因为这其中的“难度”设置的恰到好处。太难或太易都无法让欣赏者获得自我确证,因而会让作品前功尽弃而与审美无关。与节奏相比,韵律是更不容易被传达出来的,而且与节奏与人的生理感受不同,韵律更多地是与精神性的思考与判断有关,因而我们认为成功地传达出的韵律其中就包含着一种创造的智慧。,可口可乐商标,图片来源:%26e3Bip4s&W636&H471&T9142&S7

18、0&TPjpg,五、形式美法则在设计中的具体运用及其有效性,形式美法则在设计中的具体运用:(1)生命的直接呈现,如古代设计中将器物以生命本身的形态出现。(2)拟人的形态,如动画片中的米老鼠、唐老鸭形象。(3)简单的、基本的生命形式,如对称形。(4)相对抽象的生命形式,如随机曲线。(5)间接的、具有时间性的生命形式,如通过有规律的造型元素在一个序列中的重复出现而导致的节奏。,形式美法则以独创性为基础,这些法则作为有效的审美法则的基础,是形式本身已经具有独创性,以及由此独创性导致了非功利的审美态度和对此设计形式的持久注意。一旦符合这些形式美法则的设计形式失去了其独创性,相应地没有产生对此形式的关注

19、和非功利态度的话,那么其审美条件就不成熟,它对具体的审美主体就不具有审美意义,而这一现象,我们常称之为“审美疲劳”,即客观上具有较大审美潜能的作品却未能产生审美主体主观上的审美反应,对象是有一些形式上的特点,但这些特点因为过于熟悉而让我们对其熟视无睹,根本无从引起审美注意。,形式美法则在审美中的作用,设计的形式美法则是为审美所需要的自我确证关系服务的,它是通过创造一个与欣赏者本人有着相通性、一致性的形式而激发主体的自我确证的价值感的。独创性的形式符合形式美法则的形式审美自我确证关系的建立,形式美法则运用中的困难,形式美法则在设计中的运用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一个设计形式要同时承载着产生距离感、陌生

20、感与同一感、亲切感的双重使命。从形式创造的角度,仅仅是产生陌生感或亲切感中的某一方面并不困难,真正困难的是让设计形式同时具有双重情感价值:既是能产生距离与陌生感受的形式,又是能让人自我确证从而产生亲切感的形式。现实中的设计作品对于它的欣赏者来说,不是只有独创性的形式因此相应地有距离感和陌生感,就是只有与主体有着相通性或一致性的形式而相应地有物我同一感和亲切感,但就是很难在一个欣赏者面对这一对象时同时引起他这两方面的情感:既有距离又融合无间,既陌生又亲切。,形式美法则的历史变异性,由于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中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审美关系的实现上面临的首要困难也不尽相同。,古代设计中

21、面临的困难,在处于无秩序之物的包围中的古代,对称形的秩序之物以其对无序的否定而产生了审美所需要的距离感,而对称形和秩序又是人自身的特点,因而具有自我确证性,所以在那个时代对称形及秩序是简单有效的形式,但从技术上看,对称形的实现比它在今天的情形要困难得多,所以也有它的难处。,现代设计面临的困难,在现代,机械化大生产出来的形式往往以标准化、过于秩序和规则为特点,这就使得传统的对称、秩序等形式逐渐失去了审美注意的可能,而成为几乎与审美无缘的形式。而既能体现出一种独创性让人产生陌生感,又能让人产生亲切感的形式就应运而生了,发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流线型就同时兼具双重价值,因此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审美形式。,当代设计美面临的困难,流线型的泛滥,也让它面临着审美疲劳的危险,在当代设计中,一些设计经常辅之以锐利的棱角反衬流线型的存在,从而重新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典型的例子如大众汽车公司目前流行的家族脸谱和日产汽车公司的2013款天籁轿车的前脸设计。,德国大众高尔夫汽车2013款,图片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