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复习设问反问.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60678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3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复习设问反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诗歌复习设问反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诗歌复习设问反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诗歌复习设问反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诗歌复习设问反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复习设问反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复习设问反问.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设问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自问自答,就叫做设问句。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设问句强烈的表达了句子的主要内容。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1.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2.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3.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4.这瓶饮料是谁买来的?原来是妈妈买来的。5.什么是合作?合作是互相配合,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1、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2、难道那条街不

2、热闹吗?3、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4、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5、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联想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想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

3、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借景抒情法,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借助客观外界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强烈感染。,运用借景抒情法,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

4、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蕴涵,做到情景交融。再次,要把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因为借景抒情,关键在“借”,即写景是次,抒情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要为抒情而写景。,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3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乐)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等。修辞主要指的是句子的调整

5、 而表现手法主要指的是整篇文章,第一模式:分析意境型,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主要景 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独、凄凉、愉悦等。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明确:此诗通过描绘萧萧梧叶、江上秋风、孤灯等给出一幅凄凄秋景图,(步骤一)渲染了气氛,衬托出诗人凄凉的心境,引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步骤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6、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奔波流离之 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绝句二首(其一),问题: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田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香味,泥融土湿,燕子飞舞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情(步骤三)。,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何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春 日一夕轻雷

7、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明确:春日这首诗在表现春景时主要用了拟人的手法。(步骤一)写芍药饱含水珠,如饱含春泪,蔷薇攀附枝条,如佳人娇卧无力。(步骤二)这样写,使春天的花草具有多愁善感的灵性,从而更好表现春天景物的娇美,以及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步骤三),提问:这首诗表现了春天美好的景色,谈谈作者表现春景的主要手法。,村行 宋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h)有声含晚籁(lai),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译文: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

8、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时令是秋季,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待的;地点是山间小路,这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人物是作者本人,这是从诗的结句中的“吾”字而得出的结论;事情是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美丽的风光,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

9、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山村原野的景色,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在那菊花初黄的时节,人到中年的诗人骑着马在山间小路穿行,他神态悠然,任凭马儿随意行走,尽兴地观赏着秋日黄昏山野的景色:时而倾听着回荡在众山沟里的秋声,时而观看默默无语伫立在夕阳下的数座山峰,时而又将视线投向那红似胭脂的棠梨落叶与洁白如雪的荞麦花,读完这6句诗,我们会产生怎样一种感觉:,作者在这6句诗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这样写,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