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树颖-会计学基础(第二版)会计学基础第1、2、3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64996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树颖-会计学基础(第二版)会计学基础第1、2、3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金树颖-会计学基础(第二版)会计学基础第1、2、3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金树颖-会计学基础(第二版)会计学基础第1、2、3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金树颖-会计学基础(第二版)会计学基础第1、2、3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金树颖-会计学基础(第二版)会计学基础第1、2、3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树颖-会计学基础(第二版)会计学基础第1、2、3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树颖-会计学基础(第二版)会计学基础第1、2、3章.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Accounting Fundamentals,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教研室,会计学基础,制 作赵晓玲 宫姝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会计学,本课程共64学时,理论教学48学时,模拟实验教学16学时。本课程为理论部分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80%;模拟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平时表现、学习态度、出勤等综合评定,占总成绩的20%。本课程参考书目有:会计学(金树颖)、新企业会计准则、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李海波)、基础会计学(韩立伟)等,目 录,第一章 总论第二章 复式记账原理第三章 会计循环第四章筹资与投资业务第五章 购销业务与商业账款第六章 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第七章

2、 存货的核算第八章 长期资产第九章 应交税费及其他应付款项第十章 成本核算第十一章 经营成果的计算与分配第十二章 财务报表第十三章 会计核算形式,总 论,本章主要讲授内容,会计概述 会计对象要素的具体内容与相互关系式 会计假定与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会计计量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本章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本章难点:会计恒等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一节 会计概述,一、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要素,(一)企业资金运动的过程1、资金的筹集2、资金的运用3、资金的退出(二)会计的对象与会计对象要素,企业资金运动的过程,第一节 会计概述,二、会计的职

3、能(一)会计核算职能(二)会计监督职能(三)会计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的关系三、会计的含义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管理活动论四、会计的作用(一)为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会计信息(二)为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第一节 会计概述,五、会计工作的规范六、内容框架 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内容(第1-9、11-13章)成本会计内容(第10章)管理会计内容(第14章),第二节 会计对象要素的具体内容与相互关系式,一、资产负债表基本要素及关系式(一)资产负债表基本要素1、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资产

4、都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中获得的。(2)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第二节 会计对象要素的具体内容与相互关系式,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负债是由于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引起的。(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3)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第二节 会计对象要素的具体内容与相互关系式,3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的含义所有者权益也称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剩余权益。(2)所有者权益的特征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

5、分派现金股利,企业是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的;企业破产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第二节 会计对象要素的具体内容与相互关系式,(二)资产负债表基本要素关系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或 资产权益,第二节 会计对象要素的具体内容与相互关系式,举例来说明这种恒等关系(一)经济业务发生引起等式两边金额同时增加,增加的金额相等,变动后等式仍然保持平衡。【例1-1】投资人向A企业投入固定资产,价值200 000万元。(二)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两边金额同时减少,减少的金额相等,变动后等式仍保持平衡。【例1-2】A企业用银行存款偿还银行借

6、款100 000元。,第二节 会计对象要素的具体内容与相互关系式,(三)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左边即资产内部的项目此增彼减,增减的金额不变,等式仍保持平衡。【例1-3】A企业用银行存款150 000元购买了一台汽车,已交付使用。(四)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右边负债或所有者内部项目此增彼减,或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增减的金额相同,变动后等式右边的总额不变,等式仍然保持平衡。【例1-4】A企业以盈余公积金500 000元转增实收资本,已经获得批准。,第二节 会计对象要素的具体内容与相互关系式,(三)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形式企业的资产一般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企业主要

7、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预计在一年内或一个正常的营业周期内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等等。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无形资产等等。,第二节 会计对象要素的具体内容与相互关系式,相应地,企业的负债一般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企业预计在一年内或一个正常的营业周期内清偿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其他暂收应付款项和一年内到期的

8、非流动负债等。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预计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等等。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剩余权益,由资本和留存收益两部分构成,资本具体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和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具体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第二节 会计对象要素的具体内容与相互关系式,二、利润表基本要素及关系式(一)利润表的基本要素1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9、3)收入将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按日常活动在企业所处的地位,收入还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第二节 会计对象要素的具体内容与相互关系式,2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与收入相配比,即为企业经营活动中取得的盈利或损失。与收入相对应,费用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3)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第二节 会计对象要素的具体内容与相互关系式,3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即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配比后形

10、成的经营净收益。(二)利润表的基本要素关系式收入费用利润(三)利润表的基本形式 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其相互关系为:收入-费用=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第二节 会计对象要素的具体内容与相互关系式,三、两种基本会计报表的关系(一)扩展的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二)两种基本会计报表的链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这两种基本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以下关系式链接起来的。所有者权益=资本净利润分派股利=资本留存收益,第三节会计假定与会计核算基础,会计主

11、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一、会计假定,第三节会计假定与会计核算基础,二、会计确认与核算基础(一)配比原则(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三)权责发生制,第四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会计计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真实可靠性 相关性 可理解性 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 谨慎性 及时性,第四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会计计量,二、会计计量(一)历史成本又称原始成本,是指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二)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或现实投入成本。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资产相同或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三)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资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

12、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四)现值是指资产和负债形成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价值(五)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第五节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三、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关系(一)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联系(二)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区别,本章小结,资金在企业的运动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运用和资金的退出三个主要环节。会计对象要素就是对资金运动中各项具体经济业务的基本分类,包括资产、负债、

13、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要素之间存在恒等的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假定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真实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第二章 复式记账原理,本章主要讲授内容,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原理,本章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关系,借贷复式记账原理本章难点: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简单应用。,第一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一、会计科目二、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三、账户的结构账户的名称,日期,凭证号,摘要,借方、贷方,余额。四、会计科目或账户的分级,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

14、,一、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对应关系,某类项目的变动对应项目的变动资产增加资产减少负债减少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收入减少收入增加费用增加费用减少,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二、复式记账原理及记账规则T字形账户,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1)资产和费用类项目的增加额记入其账户的借方,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项目的增加额记入其账户的贷方。(2)相应地,减少额记入与增加额相反的另一方。(3)每一笔经济业务均以相等的金额至少同时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对应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4)每一账户在任何会计期间的期末余额,也就是该项目在期间内的增减变动结果

15、,可用如下公式得到: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5)任何账户的正常余额都在记录其增加额的一方。即资产和费用类项目应为借方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项目应为贷方余额。,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例2-1】20 x5年W公司10月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如下:(1)收到兴达公司以货车投资100 000元,已办妥产权转移手续。(2)从银行借入短期资金60 000元,已存入银行3。(3)月末,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30 000元。(4)销售商品价款40 000元,增值税6 8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5)用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1 000元。,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借贷复式记账法就是以“借”、“贷

16、”为记账符号,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以借贷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三、会计分录分录就是对特定经济业务进行分析而作出的应借、应贷的账户和金额的记录。会计分录要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编制,以此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对有关账户的影响。,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三、会计分录(1)借:固定资产 100 000 贷:实收资本 100 000(4)借:银行存款 46 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 000 应交税费 6 800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两种,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1)会计记账应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2)借贷复式记账法的特点:以“借”和“

17、贷”为记账符号。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作方向相反、金额相等的记录,能够全面地反映账户的对应关系,即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期末,可以运用记账规则和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来检验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经济业务在账户中记录的正确性,即进行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计算公式如下:全部账户本期的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的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本章小结,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基本要素具体分类的项目。会计科目按其性质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

18、格式,可用其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地记录。根据会计恒等式得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增减变动的对应关系,由此规定借贷复式记账原则: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每一账户在任何会计期间的期末余额计算公式为: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任何账户的正常余额都在记录其增加额的一方。企业会计记账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第三章 会计循环,本章主要讲授内容,会计循环概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本章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会计循环流程的基本环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本章难点:错账的更正方法。,第一节 会计循环概述,一、会计循环流程二、会计循环流程的基本环节(一)取

19、得原始凭证(二)编制记账凭证(三)登记会计账簿(四)编制试算平衡工作表(五)账项调整(六)财产清查(七)结账(八)编制财务报表,第二节会计凭证,一、原始凭证(一)原始凭证的分类1、按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2、按填制次数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二)原始凭证的内容(三)原始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四)原始凭证的审核(五)原始凭证审核后的处理,第二节会计凭证,二、记账凭证(一)记账凭证的常见分类按照经济业务是否涉及货币资金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二)记账凭证的内容(三)记账凭证审核的主要内容三、会计凭证的装订与保管,第三节会计账簿,一、会计账簿的

20、分类(一)按照账簿的用途可分为序时账、分类账和备查账(二)按照账簿的形式可分为订本账、活页账和卡片账(三)按照账页格式不同常见的分类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及双币式账簿等。二、账簿的主要内容三、登记账簿的方法,第三节会计账簿,四、登记账簿的要求五、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六、对账七、错账的查找与更正方法(一)错账的查找(二)错账的更正方法1.划线更正法2.红字更正法 3.补充更正法八、试算平衡与账项调整九、结账十、账簿的更换与保管,第四节 财产清查,一、财产清查的含义二、账实不相符的主要原因1.各项财产物资在收发过程中,由于计量、检验不准确而发生品种数量或质量上的差错。2.各项财产物

21、资在增减变动时,其凭证和账簿中,出现漏记、重记、错记或计算上的错误。3.各项财产物资在保管过程中,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的原因,在数量上发生了自然增减变化。4.由于结算凭证传递不及时而造成未达账项。5.由于管理不善或工作人员失职而发生财产物资的损坏变质或短缺。6.由于不法分子的营私舞弊、贪污盗窃等造成财产损失。7.由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了财产物资损失等。,第四节 财产清查,三、财产清查的意义(一)有利于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可靠(二)有利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三)有利于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四)有利于维护财经纪律和结算制度,第四节 财产清查,四、财产清查的种类(一)按清查

22、对象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全面清查内容多、范围广、时间长、工作量大。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全面清查。(1)年终结算之前,为确保年度会计报表的真实、正确,要进行一次全面清查。(2)在企业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以及中外合资、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等之前,为明确经济责任,要进行一次全面清查。(3)在开展资产评估、全面清产核资等活动时,为了摸清家底,准确的核定资产,需进行全面清查。(4)企业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前,为明确经济责任,需进行全面清查。,第四节 财产清查,局部清查范围小、内容少、时间短,但专业性较强。清查对象主要是流动性较强的财产。它一般在以下情况下进行。(1)库存商品、原材料

23、等流动性较大或容易发生溢余、损耗的财产,应在每月、每季轮流盘点或抽查。(2)各种贵重材料物资,至少每月盘点1次。(3)库存现金由出纳人员在每日终了时自行清点1次。(4)银行存款和银行借款每月应与银行核对一次。(5)各种债权债务,如各种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等往来款项,每年至少应核对l-2次。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与往来单位的有关账项进行核对。,第四节 财产清查,(二)按清查时间划分,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临时)清查1.定期清查(1)实地盘点法(2)技术推算法2.不定期清查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才需要进行不定期清查。(1)更换财产物资、库存现金保管人员时,为了分清经济责任,要对其所保管的财产物资、

24、库存现金进行清查。(2)发生自然灾害或意外损失时,为了查明损失情况,要对受损财产物资进行清查。(3)有关财政、审计、银行等部门对本单位进行会计检查,为了验证会计资料的可靠性,要按检查的要求和范围进行清查。(4)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以及进行临时性清产核资时,应对本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进行清查。,第四节 财产清查,五、财产清查的步骤1.成立清查组织2.业务准备工作,本章小结,通过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试算平衡表、账项调整、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结账等生成会计信息,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会计循环。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用来登记账簿的依据。按照填制程序和用途不同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是把具有一定格式的账页连接在一起,连续、系统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内容的簿籍。财产清查就是指根据账簿记录,对各项实物资产、库存现金进行实地盘点,对银行存款和债权债务进行核对,确定其实有数,查明其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