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汇报.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065721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汇报.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汇报一一走进薛瑞萍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一、二年级对孩子来说,是习惯养成的起步阶段,影响着他的一辈子;一、二年级对教 师来说,则是繁杂的琐碎的重复的。如何在这个既重要乂繁杂的阶段既保持舒畅的心情, 又提高教学效率呢?让我们走进薛瑞萍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聆听六位老师的发言。如何培养班级肃静的氛围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姚菲菲第一次教一年级,不知道要怎么面对这些幼稚的孩童。幸亏办公室里有几位老将,像陈 老师,孙老师。后来学校还发了薛瑞萍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看她的书就像是在看平行 班的日常教学,写的挺实在的,值得学习的东西有不少,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她的常规教育。一年级,关于常规教育,要做的事

2、情不少。一段时间抓一个重点,让“这一点”成为深 入人心的班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集中精力打歼灭战”,这是薛瑞萍读毛泽东 选集之后牢记在心的。而她至少花半学期的时间,利用一切机会一切手段,强化一个观念: 肃静。这是由班级人数多、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的。对孩子来说,整个班 不能肃静,他就不会认真地去倾听,也不能细心地完成作业,总之就会很浮躁。而认真倾听 和细心完成作业又是学生具有良好学习成绩的必备前提。就像我们在期末复习的时候,不少 内容曾经都讲到过,但部份学生还是不断地浮现类似的错误。这就是没有认真倾听和子细做 作业的表现。既然“肃静”对一个班这么重要,那末薛瑞萍是怎样

3、培养的呢?1. . 部份学生完成任务以后,让他们歇息,放一些合适的音乐。起初可以听些他们感兴 趣的,如小龙人,慢慢地让他们听渔舟唱晚,花好月圆等幽雅些的音乐。 也就是通过音乐来培养他们的静心。2. 听合适的音乐确实是歇息和调剂的好方式。然而毒手一比如点名和罚站还是要用 的。这是一种简便、迅捷的“否定性评价”,让孩子们清晰地知道哪些事情是被允 许的,哪些是不被允许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一定要让孩子感 觉到你的处罚是必须的和善良的一一同时又不能让他们把奖惩看成游戏,这里有一 个微妙的尺度把握。3. 看课外书。薛瑞萍觉得语文不像数学,语文是讲究日积月累的,语文是可以一知半 解跟着混的

4、。固然,对于孩子学习语文混的土壤,薛瑞萍是非常注重的,她和家长 连手,培养孩子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而孩子一旦养成这个习惯,在课堂上做完作 业后,是非常乐意静静地拿出书来看的。而且,据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 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所以读书既可以开辟孩子的 视野,又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这样,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减轻教师的负担,真是 一举多得。4. 调控课堂的音量。首先是教师在教学时,讲课声音不用太大,尽量放低声音说话, 尽量态度温和,效果反而好些。因为静和柔是会传染的,肃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 另一些孩子。特别当学生做错事情时,这时我们往往比较情绪化,容易大声呵斥他 们

5、。而一呵斥,大部份肃静的小朋友就会被吸引过来,要重新进入状态又需要一段 时间了。所以说薛瑞萍在学生集体读书或者做作业的时候,如果发现有走神的孩子, 宁可疾步走过去,告诉他看黑板,也不大声呵斥。这也是薛瑞萍在开学阶段能保持 嗓子不哑的秘诀。其次,在学生齐读时,薛则要求学生用心但轻声。5. . 从这本书的评论中,我们还能领悟到:在教学中有时还可以穿插一些有趣又能营造 一个肃静氛围的游戏。如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关于放学排队的静寂游戏:“现在我们 肃静下来,我们变成为了一块石头,我的头不动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静下 来了,我的手不动了,我的脚不动了,我像块石头。现在老师点到谁的名,请你 拿好自己的东西

6、到门口去排队。”上面这些就是薛瑞萍培养班级肃静氛围的方法。如果我们掌握了方法后,能持之以恒 地去做,并且从根本上认识到学生是有差异的,不需要强求一致。那末慢慢地,我们总也能 心平气和吧!学会从容,心平气和吴巧斐静静的夜晚,柔和的灯光,打开一本书,毓氤书香从字里行间袅袅升起。这是一种多 么令人憧憬的状态,不是非常爱看书的我也渴望着享受这一份宁静,但现实的自己却总是有 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因为疲惫了一天的神经已经习惯了用电视来舒缓,然而最近放在床头的 一本书,却让我温馨地沐浴了一回。不少老师肯定都看过,那就是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早就听说了,但向来没有放在 心上,上次在书城里看到,就随手淘来了。本来也没

7、怎么在乎,但翻了几页之后,居然爱不 释手。读着读着,恨不得时间能够重新回转,然后用上薛老师教我的几门法宝: 首先,温和以待一年级刚入学的常规教育很重要,当我面对一年级孩子的时候,希翼他们急速地成长 起来,恨不得今天上学明天就学会了怎样学习。但是开学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薛老师 只强调“肃静” 一条,特殊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肃静的环境氛围。“现在我们肃静下来,我 们变成为了一块石头,我的头不动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静下来了,我的手不动了, 我的脚不动了,我像块石头。现在我点到谁的名,请你拿好自己的东西到门口去排队”。 老师点名字的声音越来越轻,薛老师轻柔动听的声音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生。这样,

8、时间 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惟独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量,适合孩子 的成长。薛老师每天还让孩子听音乐,培养孩子在音乐中修身养性。上课的时候,让孩子在音 乐中朗诵;写作业的时候,让孩子以音乐来约束自己,不要让自己的声音盖过音乐;放学背 书包时,午休看书时,都放些优美的音乐给孩子们听,音乐还真起到了检查吵闹的作用,在 音乐旋律中做事的他们,确实比平时要肃静多了!而我们平时用什么来让孩子肃静的呢?从大声喊“肃静”到拍手坐坐好,我竟从来没 有想到用自己的肃静来传染给孩子。兴许,急噪就是我们一年级教师往往浮现的坏习惯。放 下身段,弱化师者尊严,放大孩子们身上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

9、,温和以待,我们 才干心平气和。然后,读书品味“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斗胆地思量一一这,就是我 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这就是书的作者薛瑞萍老师的一句话。 薛老师在安徽合肥的一座小学任教,是一个爱读书又爱教书的老师。薛老师是因为爱孩子而 做教师的,薛老师是因为爱读书而教孩子读书的。感动于她的每天大声朗读一小时,惊奇于 他们那群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薛瑞萍老师认为“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 憎。”“良好的语感,对于个人来说,不仅有利于文学修养的培植,也可以让他从谈吐到内 心变得温煦优雅。”这样真是书香满园啊!再是,结友家长薛老师有一个很好的

10、做法,就是每一个星期都给家长写一封信,把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 本周教学浮现的情况,下周希翼家长做的配合,以及把教育的观念灌输给家长,促进与家长 的沟通,她苦口婆心地劝慰家长:“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 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难学习呢? ”又语重心长地告戒家长:“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 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还不容置疑地要求:“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和孩子 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不同的时候, 原来,主要指的,就是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虽然,这所有的一切,我根本无法一一效仿,但却实实在在给了我很大的冲击,教育 是

11、润物无声、漂亮缓慢的事业;从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心态。这本书告诉我:学会从 容,心平气和。在这里,也把这句话送给在坐的每一位老师:学会从容,心平气和。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姚永飞今年是我和一年级孩子摸爬滚打的第二年,两年的“孩子王自学了一整套节制手下” 的绝招,那就是:猛敲桌子、瞪眼怒视、大喊制胜、家长受训。这样一来,咋一看,好象所 教班级课堂常规极好。在为师的我沾沾自喜的同时,却越发地觉得自己失去了原有的温和, 日日暴躁起来了。并且训斥的次数多了,就没有效果了。教学和班级管理就会陷入狼狈状态, 最后山穷水尽、弹尽粮绝、焦头拉烂额又不得善果。迷惘的同时,学校发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规定要读,

12、听说其中有不少颇有借鉴意 义的低年级课堂教学文章,于是就怀着学习的心态打开了这本书,我把读书后感触最深的几 点与大家交流: 一、走向“平和1、音乐元素的加入。“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 有了鉴赏能力-吃过仙桃的人,是再也不会贪恋烂桃的。“这是薛老师的一段话,每天让 一年级的孩子听音乐,静静地趴在桌上,慢慢地,让很闹的孩子终于能坐得住,能静下来, 对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大有匡助。2、秩序从肃静训练开始。一年级刚入学的常规教育很重要,当我面对一年级孩子的时候,希翼他们急速地成长 起来,恨不得今天上学明天就学会了怎样学习。但是开学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13、薛老师 只强调“肃静”一条,特殊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肃静的环境氛围。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 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适应了小学的生活。惟独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量,适合孩子的成 长。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家长和老师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创造噪 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和孩子说话。”3、适当且平和的惩戒。看云非常重视惩戒的方式与分寸,年幼的孩子们也准确地理解了老师的苦心一“老 师罚我们站就是喜欢我们。要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学坏,成为坏孩子。”下面是看云与家长 的谈话:“已经处理过了,你不要听见孩子们的报告跟着虚张声势。没什么的,该让你知道 的事情我会告诉你,像这样的小事情

14、,教师已经即时惩戒过的,你最好装作不知道。被严密 看管和双重监视的感觉,是很让孩子沮丧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二、提高读书品味“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斗胆地思量一这,就是我 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这也是薛瑞萍老师的一句话。薛老 师在安徽合肥的一座小学任教,是一个爱读书又爱教书的普通教师。因为爱孩子而做教师, 因为爱读书而教孩子读书。感动于她的每天大声朗读一小时,惊奇于他们那群学生的阅读和 写作能力。薛瑞萍老师认为“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因此,读书要从娃娃 抓起。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薛老师带领她的一群孩子和家长,坚持了大量的课

15、外阅读。 开始了每日一句的日记练习。让他们及早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 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 文水平。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读好书。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水平 也能随之提高。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强烈借鉴的。“良好的语感,对于个人来说,不仅有利于 文学修养的培植,也可以让他从谈吐到内心变得温煦优雅。“ 三、与家长保持良好的联系学校教育只是鸟的一只翅膀,如果离开家庭的有效支持,那这只鸟将永不会真正飞上蓝 天。引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学校生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在薛老师的叙述中,有大量的 与家长对话的内容。有的,

16、是电话的记录;有的,是面对面的交流,有的,是网上的跟帖。 而最让人不忘在这本书中,我认为最精彩的是薛老师在一学期内给家长写的二十几封信的是 告家长书的做法。按薛老师的说法是给家长的信。每周一封,情真意切。21周,写了 21封 信。信中有对学生知识点的强调,有让家长在家辅导时突出的重点,有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指 导,有近期班级及学校工作布置。这些信是一位老师对家庭教育作用的延伸,并是老师与家 庭沟通艺术的直接证明。其中,大量的对学生的肯定,学生优秀的表现,如背诵好的人名, 写话好的语句及人名,考试好的人名等等,这无形中是对学生家长的一次鞭策。所以,21 封信,涉及到学校,班级工作的所有方面,这远比口

17、头的说教更有效,不要问,跟着我来就 行,多好。同时她还要求家长都能写回信,互相交流,薛老师从中认识到孩子的心理状态,不断地 调配孩子有效地学习。二十一封信,就是二十一次真情对话,不仅真正调动了家长的力量, 也充分展示了薛老师的睿智。教育是润物无声的漂亮缓慢的事业;从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心态。我们应该学会 从容,心平气和。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随笔(二)孙燕我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书名上“心平气和”这个词。对于教学一年级怎样才干做到心 平气和呢?带着这个问题阅读了这本书。书中薛老师用原生态的教育随笔,叙述了小学一年 级第一个学期的教学点滴,真实地再现我们一年级教师面对的相似的日子。从初入学的闹到

18、静,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不胆怯学习,进而到热爱学习。她领着孩子们听经典音乐, 让孩子们阅读各类书籍,她号召家长读帖跟帖,营造学习型家庭。薛老师用朴素的言语传递 着她的教育理念,平庸的事件中展示她的胸怀。子细品读完这本书,而自己却无法做到心平 气和,觉得自己许多该做的事情没有做,但许多不该做的事情却向来没有停,书中的不少细 节留给我的是感动和思量。佩服薛老师那极具个性的思想。“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辈子的时间来 爱孩子的一一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辈子难以追 悔的大错。”薛老师的一年级语文教学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中从容而行

19、的。在语文教学中, 她坚信课外阅读的滋养,坚信“混混”法,允许暂时的落后,允许落后学生的永远存在, 因为每一个人的发展是不可能步调一致的。“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 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朴重勤勉;第三,面对艰难,具有独 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只要我把分数和统考名次看淡,也就是树立了 真正的责任观。对自己对学生的长久发展都有好处。”这是她的准则;“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抱 着一颗学好向上的心来学校,只是各人的能力、悟性、基础、家庭环境所给的滋养不同。他 们把无限的信任给了教师。教师应当对应他们的心愿,而不是根据他们呈现出来的优秀

20、度, 回报相同的信任。“这是她的公正无私;”能力的差距是天生的,好学的程度也不可能一致。 教师要做的是,把哪怕一丁点的学习热情给放大,点燃了而不是用怀疑的心态,扑灭上 进的火花。”“或者快或者慢,或者主动或者需牵引,他们都在往前赶,所以在我眼里,我们 二班没有差生。我敬佩薛老师的“心平气和”!对照我们所寻觅的整齐划一,及格率优 秀率的一路比拼,心平气和也就自然逃离了。感动薛老师强烈的反省与思量。在书中时常可以看到看云忏悔录式的自我控诉。有让学生罚站以后的愧疚,有拍桌子后 的懊悔,有拧了学生后的自责,亳不掩饰的自我暴露,将一个一线教师面对了生活和工作的 重压而滋生出的烦躁与扭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

21、来。平实语言的暗地里是一位时时注意、时 时反思的可敬的师者。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注意从细节处提高自己的修养。 她在这种不间断的反省中,一天乾坤由浮躁走向了心平气和。这种严格自律的暗地里,是一 种道德,更是一种责任。因为惟独视所有的孩子都是最优秀的,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 才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们的心才会平和下来,我们的声音也才会动听起来。孩子们 眼中的老师,才会是温和的。感动薛老师从不间断的阅读。她已经将读书当做生命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份,以至于一日不读书就好像缺了什么, 会觉得心里空荡荡,生出浮躁之气,这也是薛老师成功的要素之一。阅读,使她的思想趋与 成熟。而成熟,又促使她用

22、自己的思想来认识教育。她认为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 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如此,教师更要如此。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 于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袖长方能善舞,当教师自己就不爱读书或者根本就不读书时,再多 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茶壶里面斗波涛,空玩花腔而已。因为有了广博睿智的人文视野, 所以读教育著作时她才干读出了与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与价值,对大师的理论潜心揣摩和领 悟,给了她“心平气和”支撑的理论来源。心平气和,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而是在平静的外表下,心依然执着,因为平和,所 以更能持久,心情也更坦然。我知道要真正做到“心平气和”的境界还需要不断去修炼,需 要不断地去学习、

23、反思、总结来提升自己。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周薇薇第一次注意到这本书,就被它的书名所吸引一一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连续教了几年 低年级,对我来说,一年级是忙乱的、嘈杂的、紧张的,它很难和“心平气和”这四个字划 上等号。可作者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于是怀着一分好奇,带着一分疑惑,走近了薛老师和她 的孩子们,感受着属于一年级的“心平气和”。和以往所看的教育书籍不同,这是一本原生态的教育随笔,书中没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 论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记,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折射着教 育的真谛,其中许多观点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 常规教育和语文学习急不来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来说,什么课堂常

24、规,什么时间观念,什么家庭作业,简直是天方夜 谭,因此我们总会觉得他们这也不对,那也不规范,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 按时作业等等我们认为好的学习习惯都给养成为了。但薛老师不是这样。开学初,她的态度 是“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里,我只强调肃静一条。等这一条入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提其他的。样样都抓, 必然样样抓不起来。”多么平实的语句啊,却把教育的有序性讲得明明白白。一年级的常 规教育,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孩子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部做到。这就要求我们对孩 子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点一滴地匡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5、。一段时间抓 一个重点,达到了,表扬,再抓第二个重点。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就能逐渐适应小学 的生活。“集中精力打歼灭战”,这是毛主席的作战理论,用到我们的常规训练中,未尝 不是如此对于语文学习,比如拼音,薛老师的观点是“今天不会明天,明天不会后天,拼音无非 是个拐杖,迟早是会的,何苦强求一致?数学我不懂,语文特别是拼音是可以慢慢混的。” 说实话,初读这一段文字着实让我不解,学习不就是该踏塌实实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吗?更 何况拼音是基础中的基础,孩子的拼音学习怎么可以这样去要求呢?再读下去,才领悟了她 “混”的真正含义:语文学习是靠大量的阅读来实现的,不能因为拼音学习暂时的艰难而影 响了孩子对

26、阅读的兴趣,何况拼音学习本身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她认为“语文不比 数学,有课外阅读作暖窝,生柿子是可以慢慢捂熟的,如果我现在硬要张嘴入肚,那份苦和 涩,是自找的。”回想自己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孩子屡教不会的情况,总会禁不住 急噪起来,甚至大声斥责孩子的不用心,其实,加大分贝的声音只会让孩子心里更急,又怎 能学得好呢?还是得静下心慢慢来。“写字也好,计算也好,只要那孩子竭力了,就是好的。” 毕竟,每一个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同,不能一味地总去和别人比。只要他努力了,只要他今天比 昨天进步了,就应该受到我们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孩子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自己充满 信心。二、静心读书少不来读书需

27、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薛老师特殊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肃静的学习氛围。她说“我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肃静 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是啊,不仅是学生需要静心,做教师的更需要静心,试 想,如果教师自身心浮气躁,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叫喊和斥责,孩子又如何能做 到心平气和呢?因此,她非但自己轻声慢语,还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做到轻声慢语。她有 意识的反复强调:讲课声音尽量小,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肃静 看书的孩子。能及早让他们懂得静是好的。惟独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量,适合孩子的成 长,这是薛老师的经验。三、家校互动省不来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薛老师在一学期内给

28、家长写的二十一封信。她把这一组 信叫作“请跟我来”,其中有苦口婆心的劝慰有煞费苦心的提醒,有语重心长的告戒,也 有不容置疑的要求。这是与家长的二十一次真情对话,薛老师用她的真诚和睿智,赢得了家 长的信赖,终于,家长主动来与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点滴的成长;在理解新的教育理念、 教育方法时,支持、配合甚至赏识起教师的工作来。薛老师非常成功地通过家长的配合,酌 定阅读量,进行初步检查,引导孩子学会了课外阅读。在这本书中,总能隐约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学生的影子、家长的影子,却也在书中看 到了自己与薛老师的差距。比如面对孩子们如脱僵野马般野性难驯时的浮躁:面对屡次说服 教育仍陋习不改时的不镇静,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努力,走向“心平气和”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