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定稿.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70089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定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鱼我所欲也定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鱼我所欲也定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鱼我所欲也定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鱼我所欲也定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定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定稿.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自学目标:1、积累实词、虚词,疏通第一段文意。2、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3、了解并正确评价孟子所阐述的“舍生 取义”的观点,从而加强自身的道德 修养。,自学检测,恶 箪 蹴,乡 羹 妾,w dn c,xing gng qi,1、读准字音,2、对照课下注释,试疏通第一段大意。,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所想要的,同时得到,正义,重要 比,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祸

2、患、灾难,通“避”,躲避,舍弃,厌恶,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厉害的,所以有了祸患我不去躲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假如、假使,什么手段

3、不可用呢?,仅仅,不丢掉,没有,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却有人不肯采用,,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躲避祸患,却有人不愿去做。,假如人们所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假如人们所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去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却有人不肯采用;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躲避祸患,却有人不愿去做。这是因为他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他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它,只不过贤人能不丢掉罢了。,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析第一段的论

4、证思路。,教学指导,比喻论证。本文以“鱼”比喻“生”,以“熊掌”比喻“义”,生动形象地提出“舍生取义”的论点。,此段先以“鱼”“熊掌”为喻提出论点“舍生取义”。接着从正面阐发自己的观点“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然后做假设进一步从反面强调为了“义”,可以“不用生”、“不辟患”。最后强调义的思想境界是人人都有的,只是道德高尚贤明的人没有丧失罢了,分析第一部分,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论证,舍生而取义,正面论证,反面论证,不为苟得,“甚于生者”“义”;,“甚于死者”“不义”,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所欲莫甚于生,所恶莫

5、甚于死,论点,患有所不避,论证,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人人都有向善之心,,(“性善论”),当堂训练,1、孟子,名,字,邹人,战国初期、。是 学派继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在政治上,他提倡“”,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_论。2、解释下列词语。苟得 患 辟 如使 何不用也 勿丧3、翻译下列句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性善论,自学目标:1、积累实词、虚词,疏通第二段文意。2、学习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3、了解并正确评价孟子所阐述的“

6、舍生 取义”的观点,从而加强自身的道德 修养。,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不,用脚踢,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通“辨”,辨别,高位厚禄,有什么益处,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自学检测,侍奉,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生存,没有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对于高位厚禄,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欣然接受了。高位厚禄对我有什

7、么益处呢?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从前,停止、放弃,天性、天良,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贫穷人的感激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1、第二自然段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2、分析第

8、二段的论证思路:,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此段先举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例子证明人人都有“本心”,接着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批判为追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论点。,教学指导,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

9、题来,自然,明晓。,4.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辨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

10、之心不为物欲所蔽。(3)从上述内容的进展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辨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4)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5.“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义存于心,举 例 论 证,见利忘义,正,反,对 比 论 证,嗟来之食,1、行道之人2、乞人,万钟之禄,1、宫室之美2、妻妾之奉3、所识穷乏 者得我,排 比,举出实例,进一步论证“义”

11、重于生命,并得出中心,指出不应该为物欲所惑,失去人的本心。,鱼,熊掌,舍鱼取熊掌,比喻论证,义,舍生取义,生,不为苟得,不避祸患,何不为,何不用,反,第一部分 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说明“义”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义”重于生命。,第二部分 举例进一步论证“义”重于生命,不能“见利忘义”,否则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正,反,有本心,失本心,(重义),(取义),当堂训练,1、解释下列词语。呼尔而与之 蹴 不屑 万钟2、翻译下列句子。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3、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 及他的名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4、利用文段中“义”的含义,写出三个含“义”的成语。义不容辞、义愤填膺、义无反顾、义正词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