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宏观管理问题研究”中期汇报.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71512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8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宏观管理问题研究”中期汇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宏观管理问题研究”中期汇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宏观管理问题研究”中期汇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宏观管理问题研究”中期汇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宏观管理问题研究”中期汇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宏观管理问题研究”中期汇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宏观管理问题研究”中期汇报.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财务会计专题讲授提纲,本专题内容安排,一、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二、存货三、投资(包括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四、固定资产,第一讲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1.解释财务会计一般概念、指导财务会计准则制定与运用,2.内容: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假设与原则、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一、财务会计本质,1.确认、计量、报告、解释、说明2.经管责任落实、经济利益分割:确认、计量3.两权分离强化了财务会计解脱受托责任职能:报告4.经济资源配置、资本市场秩序及经济社会秩序:综合,三、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四、假设、原则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1.受托责任观,2.决策有用观,1.会计假设:主体、货币

2、、分期、持续,2.一般原则:真实性、谨慎性共13项,3.降低成本观,3.质量特征:相关性、可靠性4.信息质量约束条件:效益大于成本、重要性5.其它质量特征: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五、会计要素,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现金流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流入量、流出量、净流量,六、财务会计确认、计量,1.确认:依据一定基础和标准判断某一项目属于那个会计要素,应何时列入财务报表,解决如何记录与报告问题。(1)确认基础: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2)确认标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2.计量,对符合会计要素定义的项目予以货币量化的过程。(1)计量单位(尺度):

3、货币量化标准,如人民币、美元等,有名义货币和一般购买力货币可供选择。(2)计量属性:被计量对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售价、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五种。,第二讲 存货,2.可变现净值,3.制造费用,4.定义讨论,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问题;建造固定资产所存材料、特种储备物资等不属存货,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期间费用,二、存货定义,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成本、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即净现金流入,1.存货:企业所存以备销售产成品或商品或生产产品、提供劳务所耗用的材料、物料等,一、资产概述,定义、种类,三、存货确认,准则规定存货确认条件有2条:1.存货包含的

4、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可靠性、可验证性)。四、存货计量1.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2.发出存货计量: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3.存货期末计量,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后者低于前者时应提取“存货跌价准备”计入“管理费用”。提取方法主要有单项目法、合并计提法、分类计提法等。4.存货成本结转1)已销售商品、产成品存货,计入主营业务成本2)非商品存货销售,计入其它业务成本3)已售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结转“管理费用”账户。,第三讲 投资(上),一、定义1.投资: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

5、他利益,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2.短期投资:应符合以下两个条件:(1)能够在公开市场交易并且有明确市价;(2)持有投资作为剩余资金的存放形式,并保持其流动性和获利性。二、短期投资1.短期投资初始成本: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包含的尚未支取的股息或利息计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2.短期投资期末计价: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3.短期投资的处置,投资收益:处置短期投资计入利润总额的金额=处置收入-(按准则规定确定的短期投资成本-处置短期投资已计提的跌价准备余额)-处置过程中发生的按规定可扣除的相关税费(不含

6、所得税)。,第四讲 投资(下),一、长期投资概念 长期投资是指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二、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区别 1.投资的目的不同 2.投资持有的时间不同,三、长期投资的分类,四、长期债权投资,溢、折价=初始投资成本-相关费用(小额计当期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债券面值)(例题见下页),(一)长期投资概述,(二)长期债权投资,概念、股权、债权及其它投资,目的,1.债券投资,2.委托贷款,价值、面值、溢价、折价,应计利息、溢折价摊销、投资收益,(三)长期债券投资例题,甲公司2000年1

7、月3日购入乙公司2000年1月1日发行5年期债券,票面利率12%,债券面值1000元,按1050元价格购入80张,另付相关税费400元(即入当期)。每年付息一次。则:初始投资成本为84000元,债券面值为8000元,溢价4000元。1.购入分录:借:长期债券投资债券投资(面值)80000 债券投资(溢价)4000 投资收益长期债券费用摊销 400 贷:银行存款 84400 2.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溢价:用插入法计算实际利率:按10%的利率测试:800000.620921+96003.790787=8606584000按11%的利率测试:800000.593451+96003.695897=8295

8、784000实际利率=10%+(11%-10%)(86065-84000)(86065-82957)=10.66%,2000年12月31日做分录:,借:应收利息 9600(8000012%)贷: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8954(8400010.66%)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摊销)646,五、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确认 1.初始成本确定:1)现金购入的实际支付全价=购入价+税金+手续费等 2)非货币资产换入的实际价值=换出资产+支付补价-收到补价+支付相关税费 3)已宣告尚未支取股利应作“应收股利”入账 4)取得投资公允价值小于或大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时,按换出资产账面价

9、入帐。,(二)成本法,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下表决权或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或拥有严格限制的条件,,1.成本法,返 回,2.投资收益核算 1)投资当年分得投资企业以前年度实现利润一般不作为投资收益,而作为投资返还。2)如果所分得利润有部分当年实现利润,按投资比例确定当年投资收益,计算公式:,应享有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企业实现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当年持有月份12)或=被投资企业每股盈余所持股份(当年持有月份12),投资当年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金额=被投资单位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当年应享有投资收益投资年度以后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

10、资单位累积分配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获得利润或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例如:甲企业03年1月1日购入丙企业10%的股份长期持有,初始成本110000元,丙企业当年5月2日宣告分派02年度现金股利100000元。03年1月1日丙企业股东权益为1200000,其中股本1000000元,未分配利润为200000元,03年实现净利润400000元,04年5月1日宣告分配现金股利300000元。,甲企业应作账务处理:,1)投资:借:长期股权投资丙 110000 贷:银行存款

11、1100002)宣告分利借:应收股利 1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00003)宣告分利300000元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配的利润或现金股利400000-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400000)*投资企业持股比例10%-投资企业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10000=-10000,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获得利润或现金股利(30000010%)-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10000)=40000(元),做分录:借:应收股利 30000 长期股权投资丙 10000 贷:投资收益 40000,(三)权益法1)初始投资核算(同成本法),2)股权

12、投资差额,定义: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股权投资差额=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时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投资持股比例新的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股权投资差额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有投资合同的按合同年限,无合同的在不低于十年内摊销,计入当期投资收益。初始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例如:甲企业2002年4月1日投资乙企业普通股480000元占20%股权,使用权益法。乙企业02年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1)投资时乙企业所有者权益额,=90万元+10万元+40万元+10万元-10万元+10万元=150万元2)甲享有乙权益份额=

13、1500.2=30万元3)初始投资成本与享有权益的差额=48-30=18(万元)4)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B 48 贷:银行存款 48借:长期股权投资B-股权投资差额18 贷:长期股权投资B 185)股权投资差额按十年摊销02年应摊销额=18/10/12 9=1.35(万元),做分录:,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 1.35 贷:长期股权投资B-股权投资差额1.35,1.转换条件:持股比例增加或达到事实拥有控制权2.追溯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例如:A公司2001年2月1日投资B公司130万元,拥有B公司股权10%,此时B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1600万元。01年3月5日B公司宣告分配00年度现金

14、股利,A公司应分得股利10万元,01年4月5日收到现金股利。2001年1-5月份B公司实现净利126万元,其中1月份实现净利25.2万元。01年6月1日A公司又收购B公司股权270.2万元,占股权的15%。2001年B公司实现净利226万元。,(四)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账务处理:01.2.1 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B 1300000 贷:银行存款 1300000宣告分利借:应收股利 1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 100000收到现金股利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应收股利 100000追加投资追溯调整(如下)投资时股权投资差额=130-1600 10%=-300000

15、,01.2-5应摊销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30000010 12 4=1000001.2-5应确认投资收益=(1260000-252000)10%=100800成本法改权益法累计影响数=100800+10000=110800 借:长期股权投资-B 16008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股权投资差额 290000-B 1200000 贷:投资收益 110800 追加投资270.2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 2702000 贷:银行存款 2702000,再次投资时的股权投资差额、,=2702000-(16000000-100000 10%+1260000-252000)15%=2702000

16、-2401200=300800借:长期股权投资-B股权投资差额 3008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 300800应确认投资收益(当年盈利226万元,其中1-5月份盈利126万元)=(2260000-1260000)25%=250000借:长期股权投资-B 250000 贷:投资收益 250000摊销股权差额=(300800-290000)(12 9+8)7=651.72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 651.72 贷:长期股权投资B 651.72,(五)权益法改为成本法,1.转换条件:持股比例下降或其它原因不再具有控制或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停止使用权益法核算。2.按账面成本作为新的投资成本,

17、与该项投资相关的资本公积准备项目,不作调整。其后,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属于已计入投资账面价值的部分,作为新的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成本。,(六)会计政策变更事项调整,被投资企业会计政策调整如:丙公司拥有乙公司股权70%,04年1月份发现乙公司03年度重大会计差错900000元作为费用计入损益,累计影响净利603000元,乙企业将15%调整了盈余公积,其余调整未分配利润。丙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58785 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42210 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21105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603000 70%)422100,(七)成本法与权益法比较

18、及政策选择,六、长期投资减值准备,1.未来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金额;对有市价的(1)市价持续两年低于市价,(2)暂停交易一年获一年以上,(3)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4)被投资单位2年发生亏损,(5)清理整顿;对于无市价的(1)政治法律环境可能导致出现巨额亏损,(2)市场变化导致财务状况严重恶化,(3)因生产技术而导致财务状况严重恶化,(4)有证据表明投资项目实质上已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其他情形。,2.确认损失:借记投资收益,贷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3.确认投资价值恢复:应将已确认投资损失的数额内转回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第五讲 固定资产,一、固定资产基本理论,1.固定资产确认,2.固定资产

19、计量,3.在建工程,5.固定资产折旧,除规定标准(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可靠计量)外企业可以自行确定,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前的支出,资本化政策选择综合考虑,折旧方法选择,买价、相关费用及税金,4.融资租入,未确认融资费用,6.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二、固定资产核算,1.固定资产取得核算a.购入固定资产核算购入全新、购入旧的、融资租入b.建造固定资产核算在建工程c.接受投资固定资产核算d.盘盈固定资产核算 2.使用中固定资产支出核算改造改良、大修理、日常修理等 3.固定资产折旧核算1)概念,2)折旧方法:,(一)平均年限法(或直线法)(二)工作量法(三)双倍余额递减法(四)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

20、法:1.固定不变的折旧总额:原值-预计净残值 2.逐年递减的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年数总和 如: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则 年数总和=1+2+3+4+5=15 各年的折旧率分别为:第一年:5/15 第二年:4/15 第三年:3/15 第四年:2/15 第五年:1/15,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00=(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原值100=原值(1-预计净残值原值)预计使用年限原值100=(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双倍余额递减法:1.固定的年折旧率:2/使用年限 1002.逐年递减的期初净值3.到期的前两年改用直线折旧法,返 回,4.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考虑固定资产减值

21、迹象:如市价大幅下跌;企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同期市场利率等大幅提高;资产陈旧过时或实体损坏;预计使用方式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等。2)计算固定资产可收回额:计算固定资产销售净价;计算预期处置现金流量净值;取其较高者作为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3)举例:,某公司99年12月5日购入设备计30000元,预计,使用10年无残值,直线折旧。01年12月31日预计可收回金额为22000,当年利润总额为15000元,所得税率33%。计算:01年12月31日设备账面价值2400030000-(30000102元,应计提减值准备为(24000-22000=)2000元,做分录:借:营业外支出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

22、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0001年应交所得税为1700033%=5610,采用应付税款法做分录:借:所得税 561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561002年该设备应折旧额=(30000-300002-2000)8=2750,4)已确认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03年12月31日某公司设备预计可收回金额为18500元。不考虑减值准备的折旧为12000(30000/104)元。则因计提减值准备少计提折旧50012000-(3000+3000+2750+2750)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6500(30000-6000-2000-2750-2750)元,不考虑减值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8000(30000-300004)元,应赚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500(18000-16500)元,做分录: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0 贷:累计折旧 500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500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500,4.固定资产处置核算报废清理、销售等,结转完毕,固定资产清理,1.转入净值,1.转入各种清理收入,2.转入清理费用,3.结转净收益,2.结转净损失,返 回,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