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25页).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72559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4.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25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25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25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25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25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25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25页).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世说新语两则,刘 义 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的刘义庆和他的门客所作。内容是记述汉魏一直到东晋间流传的上层人物的遗闻逸事。“志”是记的意思。“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世说新语两则,咏 雪,世说新语两则,咏 雪,谢太傅 差可拟 柳絮 雪骤 无奕女,y,f,ch,n,x,zhu,准确读出下列生字。,一读,读准字音,正确停顿;,自读课文,步骤:1、粗读,读准字音。2、再读,结合注释粗通文意。3、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4、品读,提疑问。,要求:1、读书声音要洪亮。2、不

2、懂的字词要翻查工具书。3、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疑难句子下画线,疑难问题做上记录。,如果朗读时句中要停顿,应该在哪几处画上“/”线?,自读课文,根据文意读准节奏,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二译,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 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咏 雪,家中的子侄辈,兄子 胡儿曰:“撒盐空中 差 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表凭借,公大笑乐。即公大兄 无弈 女,,左将

3、军王凝之妻也。,表判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地点_,人物_,事件_等要素。,寒雪日,内集,家里人(儿女),讲论文义,思考,1、“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研读课文,1、“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两种理解: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没有具体的交代,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2、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

4、”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咏雪,撒盐,形似,意蕴,柳絮,3、本文中的“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思考探究,5、文章主旨:,

5、咏雪这则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1孤舟蓑翁,独钓寒江雪。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 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5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6大雪满弓刀 7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古诗词中的雪,咏雪,撒盐,何所似,柳絮,比喻,大笑乐,和睦,轻松,融洽,亲情,欣然,笑,乐,(差可拟),(未若),比较,板书设计,小结,让我们感受到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一读,读准字音,正确停顿;,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6、,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二译,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嬉戏,“尊 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舍弃,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拉,回头看,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人)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8、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友,于,元方,家君,君,家君,人,君,君,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与朋友约好同行,约定在正午。正午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候(朋友)离开了,(陈太丘)走后(那人)才到。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您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您好久您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生气的说:“(您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同行,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便是没有礼貌。”那人很惭愧

9、,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家门。,问题探究,1、文中三个人,你同意谁的做法?你认为他们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2、友人已知错,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无信无礼知错就改,陈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懂礼识义(知书达理)聪敏过人(聪明机智)正直不阿,评一评:,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诚信,礼貌,聪明机智 懂礼识义,无信无礼 知错就改,友人:,元方:,诚信,礼貌,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的字:信:信用礼:礼貌,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友人已知错,元方最

10、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就应该给他点颜色看看。,认为元方无礼的理由:不能因人的一时之错就彻底否定一个人,客人既已认错,而且知错能改,就应原谅他,而元方“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很尴尬。若能宽容一点,给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则更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以诚信为本,以礼貌待人。,检测,世说新语是()(朝代)的()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南朝宋,刘义庆,志人小说,直叙其事,找出本文的古今异义字,古义,今义

11、,儿女 文义 因 去 委 不顾,家中子侄辈,子女,诗文,文章意思,凭借,因为,离开,到去,丢下舍弃,委托,不回头,不理睬,课文中“尊君”“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尊君在不,君 与 家 君,你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您(有礼貌的称呼对方),我的父亲(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你寻我找:,1.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尊称,哪些属于谦称。敝人 卑职 老朽 寡人 令尊 令堂 令郎 令嫒 犬子 陛下,尊称:令尊、令堂、令郎、令嫒、陛下谦称:敝人、卑职、老朽、寡人、犬子,世说新语两则,翻译检测,世说新语两则,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

12、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世说新语两则,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与别人约好了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世说新语两则,6、君与家君期日中。过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您和我父亲约好了正午时候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7、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作七步诗,王冕四岁学画,王羲之七岁通书法,自古英雄出少年,谁来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