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第九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第九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一、国家预算(一)国家预算及其类别(二)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三)国家预算原则,(一)国家预算及其类别,国家预算的含义 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的年度基本财政收支计划。由预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书两部分组成。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国家政策,是国家重要的立法文件,是政府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国家预算的类别,1、按预算组织形式单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通过一个收支表格反映。复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照经济性质或其他标准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形式上:我国从1992年起按经常性预算、建设性预算编制。实际上:1998年开始按一般预算、基金预
2、算、债务预算编制。法律上:按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财政投融资预算编制。,国家预算的类别,2、按预算编制方法:增量预算、零基预算3、按预算内容分合关系:总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预算4、按预算构成环节:中央预算、地方预算5、按预算法律效力:正式预算、调整预算、临时预算,(二)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预算级次: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共五级(中央、省、市、县、乡)预算管理职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各级政府的职权监督与法律责任的规定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责,(三)国家预算原则,1、公开性2、可靠性3、完整性4、统一性5、年度性,二、预算管理制度,(一)推
3、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二)编制部门预算(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四)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五)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1、加强和改善预算编制工作 2、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 3、加强对超收收入使用的监督 4、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 5、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二)部门预算,由政府部门按部门而不按支出功能和收入类别编制,全面反映政府部门所有收支的预算。各部门必须将本部门所属各司局、各基层单位所属种类不同性质的资金全部反映。,(三)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的含义 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
4、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1、政府采购法的宗旨和原则2、政府采购当事人3、政府采购方式4、政府采购程序和政府采购合同5、政府采购的对外开放要循序渐进6、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中的职责,(四)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 2、建立资金管理方式 3、明确集中支付外的辅助支付办法,(五)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从收入方面看,主要是收缴分离,把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或实行财政专户管理,该专户只用于预算外收入收缴,不得用于执收单位的支出。从支出方面看,主
5、要是收支脱钩,执收单位的收费和罚没收入不再与其支出挂钩,单独编制支出预算,交由财政部门审批。,三、预算管理体制概述,(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 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 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核心或实质 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统收统支体制(集权型)于1953-1978年20多年时间内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集权
6、与分权相结合、以集权为主型)改革开放后,于1980年开始改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集权与分权相互交错型)分权型财政体制,又称分级财政体制,(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分税制),含义 指与中央和地方事权的确定相适应,按税种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规范的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的一种分级财政管理体制。财政分级管理、各级财政相对独立是其本质特征。按税种划分各级收入是其形式特征。,分税制的内容,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2、分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并据此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范围3、分税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4、分管中央与地方分别管理和使用各自税款,各级财政相对独立,自求平衡5
7、、建立转移支付的预算调节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指为解决上下级预算主体之间的收支不对称和同级预算主体之间的收支差别而实施的政府间的资金的无偿往来制度。有纵向转移和横向转移两种形式。纵向转移主要是补助金制度。分为无条件补助、有条件补助和专项补助 横向转移即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对口援助,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1、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 公共产品具有空间层次性(受益范围不同),有全国性的和地方性的,分别适合于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按受益范围确定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责符合效率原则。众多地方性公共产品具有外溢性,可采取主受益地区举办、中央补助的提供方法以实现成本和收益的有机结合。,2、提供公共产品的收入来
8、源(税源)具有层次性:不同税种具有不同的税源和调节功能,适合分级征管。凡税源普及全国且流动性大、调节功能大的税种,应归中央;凡税源较固定且税基较窄的税种,应归地方 因划分收支标准不同,一般会形成如下的分配格局:支出偏重于地方,收入偏重于中央。因此,必须通过转移支付弥补地方财政缺口。,3、集权与分权关系(1)主张集权者从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外溢性、地区调节和收入平衡等角度提出了集权更有效的理论(2)主张分权者从公共产品的差异性、密切纳税人和地方官员的关系、部分零星税种适宜地方征收等角度提出了分权更有效的理论。事实上,过度集权和过度分权都不可取。集权与分权关系是不断调整变化的,但往往以集权
9、为主,分权为辅。,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框架,若干国家中央与地方之间税种的划分,若干国家转移支付前后中央与地方之间收支分 配格局,中国的分税制,分税制的主要内容: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2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3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确定(1)税收返还(2)体制补助、体制上解,专项拨款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3)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 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比重,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比重,分税制的运行情况及其及进一步的完善,运行情况良好1.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趋向规范2.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资源的优化3.“两个比重”逐步上升,中央财力有所加强4.调动了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了地方收入的快速增长,保证了全国财政收入的稳定快速增长,分税制有待完善的问题 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 算主体的支出职责 2、逐步调整和规范收入划分 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 重点 4、推进省(区)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