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第四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76578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5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学》第四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国际贸易学》第四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国际贸易学》第四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国际贸易学》第四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国际贸易学》第四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学》第四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学》第四章.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四章 贸易政策与理论,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第二节 重商主义第三节 自由贸易第四节 保护贸易第五节 战略贸易,2,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一、贸易政策的定义、目的与构成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三、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3,贸易政策的定义、目的与构成,对外贸易政策是对各国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措施手段的总称包含的基本因素政策主体 政策客体或政策对象政策目标 政策内容政策手段,4,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保护本国市场 扩大本国产品的国外市场优化产业结构积累发展资金维护和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其它,5,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总贸易政策 包括货物进口与服务获取总

2、政策和货物出 口与服务提供总政策商品贸易政策国别、地区贸易政策,6,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 其他贸易政策都是在这两种基础上演变而来的。,7,自由贸易政策,一国取消对商品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商品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或少加以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地竞争。,8,保护贸易政策,一国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和控制经营领域与范围的措施,保护本国的产品与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

3、,限制流入,鼓励流出,限制外国的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的竞争。,9,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重商主义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19世纪末-二战前:超保护贸易政策二战后:贸易自由化70年代中期后:新贸易保护主义80年代中后期:协调管理贸易政策发展中国家逐渐从内向型保护制转向外向型保护,10,第二节 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理论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三.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评价,11,重商主义理论,产生于15-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早期阶段,产生背景主要论点 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早期为重金主义,或称货币差额论;晚期为贸易差额论。,12,重

4、金主义,代表人物:威廉.斯塔福主要观点货币-金银是唯一财富商品输入会减少本国财富对外贸易中,只有尽可能多输出少输入,才能积累财富主张禁止货币出口,13,贸易差额论,代表人物:托马斯.孟主要观点增加财富的方法是发展对外贸易,应该从每年的进出口贸易中取得顺差,增加货币流入量主张扩大出口,减少外国制成品进口生产和消费都应当服从于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14,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主要措施重金主义时期禁止货币出口国外销售收入必须全部购买本国货物,重商主义时期 管理金银进出口的政策改为管理货物进出口的政策,对货物进出口实行奖出限入措施,保证贸易出超,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西欧和英国的一些措施。,15,重商主义理

5、论与政策评价,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只描述了社会的表面现象,局限于流通领域,未深入到生产领域。,16,第三节 自由贸易,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二战后70年代中期的贸易自由化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协调管理贸易,17,自由贸易形成于资本主义竞争时期,始于经济最发达的英国,随后其它国家开始接受。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时,曾一度受挫。二战后,总的发展趋势是自由化。虽然中间有些停滞。但二战后的自由贸易与二战前的自由贸易有了重大变化,且扩大了范围,进入大贸易范畴。,18,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兴起与胜利废除谷物法 关税税率逐步降低,纳税商品数目减少 废除航海法取消特权公司改变殖民地贸

6、易政策与外国签订带有自由贸易色彩的贸易条约,19,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发展过程和主要人物法国重农学派 英国古典学派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穆勒 马歇尔,主要论点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扩大国民真实收入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20,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评价,促进了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使英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其理论为其政策制造了舆论,成为自由贸易政策论证的有力武器。自由贸易理论存在的问题。没有考虑到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对贸易利益分配的影响。片面强调自由贸易对参与国家的积极效果,却忽视了消极影响。研究的出发点是一

7、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没有考虑到动态因素对分工与贸易的决定性影响。,21,二战后七十年代中期的贸易自由化,贸易自由化的表现大幅度削减关税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下大幅降低关税欧洲共同体的关税同盟,对内取消关税,对外谈判达成关税减让。普遍优惠制的实施降低或撤消非关税壁垒,22,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6dian)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贸易自由化建立了物质基础 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区域性集团和GATT的建立为贸易自由化的开展和发展提供了可能,23,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间的自由化程度超过它们对发展中国家

8、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集团内部自由化程度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不同商品的自由化程度不同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24,战后贸易自由化作用评价,推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高速发展确立了各国贸易政策发展的总趋向为国家贸易、经济可通过协商获得发展提供先例,25,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协调管理贸易,管理贸易的含义与产生 管理贸易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这是以协调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轴心,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26,管理贸易产生的现实原因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

9、赖性加强发达国家竞争优势发展不平衡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的发展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要求GATT的实践,27,协调管理贸易的理论基础-博弈论在博弈论中,所谓博弈是指人或国家的理性行为在许多情况下总是追求在既定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利益主体对利益的追求不仅取决于自己一方的决策,还取决于对方的决策,实际得到的利益往往是双方共同决策作用的结果,因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博弈的特点。,28,博弈论认为博弈关系大体有负和博弈、零和博弈、正和博弈三种类型。国际贸易中,多数情况下,国家之间的关系就表现为典型的正和博弈关系。协调管理贸易是正和博弈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29,管理贸易实现的机制和途径,通过国际会议对贸易进

10、行意向性管理区域性贸易集团通过条约、协定建立超国家机构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通过多边政府协定和组织协调参加方的贸易关系进行管理通过具体的商品协定和生产国组织对具体商品的产、销、价格进行管理通过标准化对国际贸易行为、商品规格、质量进行管理通过双边政府贸易协定或协议协调和管理双边贸易关系各国政府加强对贸易活动的干预,30,评价,纯粹的自由竞争让位于有组织的自由竞争或不完全竞争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让位于管理贸易政策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的连带性和包容性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和利益分配的主要筹码,31,第四节 保护贸易,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70年代中期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11、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32,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产生背景政策特点保护的阶段性保护的有选择性保护政策的执行与整个国民经济、工业发展目标相结合主要措施,33,主要措施,以高关税和禁止进口限制国内幼稚产业部门产品的进口,以低关税或免税鼓励复杂机器设备,原料等国内无法生产但急需的商品进口。通过高关税和禁止出口限制重要生产物资的出口。向私营工业发放政府信用贷款、津帖、奖金等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34,该时期保护贸易理论依据,最早由美国的汉米尔顿提出,然后由德国的李斯特发展完成的保护幼稚工业论。该理论是以生产力理论为前提,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的理论。在承认自由贸易利益的前提下,主张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扶

12、持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最终实现自由贸易。,35,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理论内容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比较成本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忽视各国历史和经济上的特点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36,保护对象和时间保护对象农业不需要保护一国产业虽然幼稚,蛤在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时,不需要保护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遭遇国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产业才需要保护,37,保护时间:以30年为最高期限保护手段 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工业,以免税或征收少量进口关税的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38,理论政策评价强调国际贸易中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认为国家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强

13、调保护的渐进性、过渡性和有选择性对美国和德国当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缺陷,39,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不仅保护幼稚工业,更多地保护国内发达或出现衰退的工业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能力,而是巩固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不再是防御性限制进口,在国内垄断的基础上,加强对国外市场的进攻性扩张不是保护代表团先进势力的一般工业资产阶级,而保护垄断资产阶级各种措施不仅有关税和贸易条约,有各种奖出限入措施,40,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依据,凯恩斯的“保护就业理论”投资乘数原理 认为一国的投资量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客观存在一种依存关系,这种关系称为投资乘数或倍数。,41,凯恩斯(John May

14、nard Keynes)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42,对外贸易乘数原理 一国的进口或出口波动对国民收入的变动产生倍数影响 倍数K=1/(1-边际消费倾向),Y=I+(X-M)*KY:国民收入的增加额I:投资增加额X:出口增加额M:进口增加额K:乘数,43,理论评价理论说明可以通过实施保护贸易政策实现国内充分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以保持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对外贸易乘数揭示出贸易量与一国宏观经济以及各主要变量,如投资、储蓄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对外贸易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性理论本身没有太多的新意,理论更侧重于实用性,因而成为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理

15、论没有考虑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连锁反应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只有在进口总之增加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仅依靠降低价格扩大出口无法长期对经济增长产生效力。,44,其他贸易保护的观点,改善贸易条件的超贸易保护观点 维持高水平工资的超贸易保护观点 增加国内就业的超贸易保护观点 改善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的超贸易保护观点,45,70年代中期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70年代中期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低速增长,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兴起。各国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使贸易保护成为必要。国际货币关系失调政治上的考虑各国贸易政策的互相影响,46,政策特点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转向非关税非

16、关税措施日益繁杂非关税措施利用范围日益扩大非关税措施歧视性增长保护重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47,理论依据 它以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为依据,以保护国内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为中心形成的一套理论。,48,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扭曲了国际贸易商品流向,降低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损伤了各国的经济利益发达国家没有获得预期的保护贸易政策效果,经济增长没能走出低谷,49,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背景政策特点进口替代贸易政策出口导向贸易政策,50,进口替代贸易政策,为保证替代进口的实现,达到保护、扶持和促进本国工业发展的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执行贸易保护政策,对制成品进口通过各种手段加以限制。但对生

17、产过程中需要的投入物,则鼓励进口。实行较严格的外汇管理政策实行优惠的鼓励投资政策,鼓励外国企业帮助建立和发展替代产业。,51,出口导向贸易政策,与进口替代政策相比,保护的范围和程度小一些,但仍是保护贸易范畴。放松对进口贸易的保护,大力鼓励出口为出口企业和产品换汇提供便利,合理确定汇率水平对面向出口的国内外企业投资提供更为优惠的条件,52,理论依据,普雷维什的贸易保护论中心-外围论 发达国家为中心,发展中国家为外围的体系。它们是两个社会经济结构、技术结构极其不同的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平等地位。外围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经济结构呈现单一性结构特征,在技术进步利益的分配中处于被

18、动。,53,贸易条件恶化论 认为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有长期恶化趋势,外围国家在与中心国家的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贫困化增长:当一个国家(通常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通常是初级产品)的供应量急剧增加时,它的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甚至跌到使这个国家受到损害的地步。,54,外围国家必须要通过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工业化,来摆脱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55,评价将不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其政策主张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揭示了发达与不发达国家贸易关系的实质不平等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贸易保护政策不可回避地带来一些其他问题,56,第五节 战略贸易,战略贸易产生背景战略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战略贸易

19、政策,57,战略贸易产生背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慢。一种新的理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一国能够通过采取那些帮助其国内产业构筑竞争优势的政策而获得利益。,58,战略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布郎德斯潘塞的“以补贴促进出口”论布郎德斯潘塞认为,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厂商产品初始价格高于边际成本,政府可以通过对本国厂商生产和出口该产品进行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和减税,可以使本国厂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边际成本,使产品在国内外竞争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利润,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利益。,59,补贴前,60,补贴后(对空客公司进行补贴),61,克鲁格曼“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论点认为,在寡头垄断

20、市场和存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对国内市场的保护可以促进本国的出口。因为进口保护措施可以为本国企业提供超过其国外竞争对手 的规模经济优势,这种优势可以转化为更低的边际成本,增强了本国厂商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最终达到促进出口的作用。,62,“战略支持产业的外部经济效应”论点 知识产生的外部经济效益有时对其生产企业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使其丧失投资高科技产业的动力,此时需要政府的扶持。对合适产业提供的战略支持不仅能促进该行业的发展,在国内外市场扩张成功。而且该国还能获得该行业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63,战略贸易政策理论的核心:政府通过干预对外贸易,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是一国在不完全竞争

21、和规模经济下获得资源次优配置的最佳选择,64,战略贸易政策,战略贸易政策的含义与实施条件 战略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下,凭借生产、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措施和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级力,夺取它国的市场份额。,65,实施的必要条件: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实施的充分条件:充分的信息 外部经济国内的市场潜力确实可以设置壁垒贸易对手不采取报复措施,66,战略贸易政策的实践日本的实践美国的实践,67,评价,战略贸易是不完全竞争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在国际贸易政策领域的具体表现,为国家进一步干预对外贸易活动提供了依据。在实践中可以起到扶持相应产业发展的作用,但易引起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抵消战略扶持的后果。,68,本讲结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