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82100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Sestem of Law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本章内容简介,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调整范围法定管理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报告和公布传染病的控制传染病防治的监督,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10年,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6409962例,死亡15257人,报告发病率为480.24/10万,死亡率为1.14/10万。其中甲类发病164例,死亡2人。乙类发病3185768例,死亡14287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和淋病,占甲乙类发病总数的94

2、.97%。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甲型H1N1流感,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6.49%。,传染病,传染病是由于传染性致病性微生物侵入人体,发生使人体健康受到某种损害以至危及不特定的多数人生命健康甚至整个社会的疾病。,概念,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传染病防治法是调整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传染病防治法的调整对象,All people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传染

3、病防治的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分类管理:根据传染病传染性的强弱危害程度、传播途径的难易、传播速度的快慢等,将法定管理传染病划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防治法授权国务院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的情况,增加或者减少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病种。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 国务院增加或减少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卫生部按照乙类或丙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备案,法定管理的传染病,39种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种(强制性管理)乙类传染病:26种(严格管理)甲型H1N1流感(新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肺炭疽)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按甲类对待,丙类传染病:11种(监测性管理)手足口病(新加)、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传染病预防,一、制定预案二、建立监测制度三、预防接种制度四、传染病菌种、毒种的管理五、各类机构和人员的职责

5、,疫情的报告和公布,一、疫情报告人二、报告方式三、疫情报告时限四、疫情的公布,责任疫情报告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 军队医疗机构港口、机场、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国境卫生检疫机关 卫生行政部门义务报告人所有公民,报告方式:报告卡网络直报,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6、,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7、。,疫情的公布: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卫生部定期公布全国疫情信息。省、自治区等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疫情信息;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卫生部负责向社会公布疫情信息,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等卫生行政部门向公布本区域的疫情信息,传染病的控制,一、定义 在传染病发生或暴发、流行时,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了防止传染病扩散和蔓延而采取的控制措施二、控制主体 疾病控制预防机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三、控制方法四、一般控制措施,控制方法:1)隔离治疗传染源“五早一就”-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就近治疗 2)物品消毒和交通检疫 3)人员和物资调集 4)对尸体进行处理 5)疫情调查分析

8、 6)药品生物制品等的供应,一般控制措施:1)隔离治疗甲类传染病病人及病原携带者;乙类中的艾滋病、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 2)必要的治疗和控制措施除艾滋病、肺炭疽以外的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人 3)医学观察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未明确诊断前 4)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被上述人员污染的场所、物品及密切接触的人员,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一、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机构 卫生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二、职责 监督检查;采取临时控制措施。,System of law on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to emergent public health hazard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什么

9、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突发事件的联系?,突发事件的概念,又称“紧急事件”、“紧急情况”、“紧急状态”、“非常状态”、“特别状态”等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欧洲人权法院)。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水旱、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生物、火灾等)事故灾难(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动物疫情)社会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恐怖、民族宗教、涉外、刑事案件等),突发

10、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来自国家预案),二者的联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既具有公共卫生事件的个性,又具有所有突发事件的共性,是突发事件的一个类型。所有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含有公共卫生事件(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含的分类,一、重大传染病疫情: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的情况。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

11、内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的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四、其他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包括: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核事故和放射事故,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疾病流行事件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一、突发性和难预知性二、多样性和频发性三、公共性和危害性 四、复杂性和国际性,应急工作的方针与原则,一、方针: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二、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依法规范、措施果断 依靠科学、加强

12、合作,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制建设,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行政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部门规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03年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3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06年1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06年2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四级:分级 预警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一般(级),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肺

13、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伴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经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II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

14、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相关联的疫情波及两个以上的县(市、区)。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腺鼠疫发生流行,在1个地级以上市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包括佛山市在内的两个以上地级以上市。霍乱在1个地级以上市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包括佛山市在内的两个以上地级以上市,有扩散趋势。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两个以上县(市、区),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两倍以上。,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区)以外的地区。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预防接种或

15、群体预防性用药出现人员死亡。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含50例),或死亡5人以上。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人员感染或死亡的。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大(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1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腺鼠疫发生流行,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两个以上县(市、区)。霍乱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两个以上县(市、区),或地级以上市城区首次发生。1周内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

16、,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地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IV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腺鼠疫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生,1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霍乱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含9例)。1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含9例),未出现死亡病例。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及其职责,一、应急

17、指挥机构 国务院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省级成立地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地市级、县级指挥部。二、日常管理机构 卫生部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指挥中心);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武警系统、军队参照卫生部的设置指定日常管理机构;各市级、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机构负责,三、专家咨询委员会 卫生部和省卫生厅负责组建;市级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需要组建。四、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 即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指挥和安排,开展应急处理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一、应急预案的制定 应急预案是指经一定程序制定

18、的处置突发事件的事先方案,包括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有各级预案之分。应急预案的内容:机构组成与职责;专业队伍建设;监测与预警;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预防与现场控制,物资、设备、设施的储备与调度;分级与应急处理工作方案。,二、预防控制体系与检测、预警机制的建立 1、预防控制体系 国家工作机构与工作要求 县级以上政府-财力、物力、人力投入 2、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建立 监测及时发现突发事件 预警及时报告或通报有关信息,三、应急储备制度1、主体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参与2、对象智力与能力储备(防治突发性事件相关科学研究)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人才储备(不同突发性事件具体储备不同)经费储备(

19、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四、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1)突发性事件一般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要求反应快速、专业性强的急救医疗救治队伍。2)建设主体 以省、地两级为单位,包括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医疗救治队伍、医疗救治机构。3)机构 传染病专科医院、急救中心、综合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信息发布,一、应急报告制度应急报告的义务主体责任报告单位 县级以上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主管部门、人民政府有关单位责任报告人 医务人员,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医生报告的时限和程序,责任报告单位,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2h,国务院,立即,2h,2h,1h,疫情报告内容:疫情发生地点、单位、时间、发病(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发生原因以及所采取的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报制度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军队有关部门发生地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毗邻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发生地其他有关部门同级卫生主管部门,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制度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是法定的发布单位省级卫生主管部门有条件的发布本地区信息,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