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之劳资纠纷.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88738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关系之劳资纠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公共关系之劳资纠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公共关系之劳资纠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公共关系之劳资纠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公共关系之劳资纠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关系之劳资纠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关系之劳资纠纷.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劳资纠纷,劳资纠纷概述,雇工与雇主因工资,工时,劳动条件,解雇等原因所产生的纠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产物,严重时往往以罢工形式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私营企业中也有劳资纠纷,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府根据“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予以解决。现阶段,外资企业、私人企业中存在的劳资纠纷,纳入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予以解决。劳资纠纷也称为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员工)与投资者(用人单位)之间由于种种利益冲突而发生的纠纷。,马克思,“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

2、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共产党宣言,劳资纠纷的种类,(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4)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它劳动争议。,劳资纠纷的特点,一、劳资纠纷案件总量居高不下。随着劳动

3、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和网络不断健全,劳动争议呈显性化,使近几年来我镇劳资纠纷数量明显上升。二、非公有制企业劳资纠纷数量占绝大多数,主要是私营和个体户侵害职工合法权益引发劳资纠纷。三、家庭作坊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资纠纷增多且处理难度大。我镇目前尚存在着大量家庭作坊,雇工人数少的几人,多则100多人,劳动用工极为混乱,是劳动争议产生和激化矛盾的源头之一。四、因追索劳动报酬、保险福利、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等经济利益争议居主导地位。劳动关系双方对经济利益的重视程度高于对权利的重视程度,由于劳动者处于劳动关系的弱者地位,个人很难为权利与用人单位抗衡,因此多从经济利益方面找回

4、损失,而用人单位对违约出走的劳动者,也大多以经济赔偿为由提出申诉。,劳资纠纷的主要表现形式:,1、因用人单位拖欠、克扣、截留劳动者工资,压低计件工价引发劳动争议。一些用人单位未依法按月以货币的形式发放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每月只预借生活费甚至只发给餐菜票代生活费;有的用人单位接到生产订单后未公布计价单价就立即安排生产,在完成订单生产任务后也不公布计价单价,而在年终结算工资时压低计件工资;有的用人单位在春节期间截留一个月工资待春节过后劳动者回来工作才发放,以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部分建筑企业因工程款不到位拖欠农民工工资或劳动用工不规范,工程劳务层层转包分包,导致班组长侵吞工人工资后携款外逃,引发劳动

5、者集体上访,造成恶劣影响;有的用人单位生产经营不景气,亏损严重,时常拖欠职工工资,个别企业主则采取携款逃匿的做法逃避支付职工工资。2、因履行劳动合同而引发大量的劳动争议。劳动法颁布实施后建立了以签订劳动合同为主的新型劳动用工制度。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无故辞退职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擅自“跳槽”不支付违约金等情况屡有发生。,劳资纠纷的处理方式:,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遵规守法意识。,2、关口前移,健全完善协调机制。,3、建立欠薪保障制度。,4、切实加强劳动合同管理。,5、加强对企业的劳动保障监察。6、加强民主协商,充分发挥三方机制的作用 7、加大司

6、法救助力度,依法惩处用工者的违法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8、建立高效的劳资纠纷处理机制9、完善劳动法体系,使劳动关系协调和处理有法可依,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我国企业的劳资纠纷日益突显,案件的数量越来越多,案情越来越复杂,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大,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劳资纠纷如果得不到及时预防和有效处理,将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拖欠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工资引发各类刑事案件,对企业主进行人身攻击、群体性暴力事件、游行示威、阻碍公共交通等行为会引起一定范围的社会恐慌或社会波动,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社会秩序,从而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们要高度重视劳资纠纷对社会的影响,加强社会各方面的协力作用,为解决我国企业的劳资纠纷献计献策,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主义企业劳资关系。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统一协调,既要对企业实行有效的监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有效解决劳动纠纷,又要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劳资双方互利共赢。,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