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监理之第二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91091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监理之第二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监理之第二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监理之第二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监理之第二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监理之第二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监理之第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监理之第二章.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安全风险管理,第一节 安全事故致因分析理论 一、海因希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二、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三、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四、约翰逊和斯奇巴的人机轨迹交叉理论第二节 风险控制理论 一、风险管理 二、风险控制的基本要求 三、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四、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内容第三节 现代安全管理方法 一、危险源的分类与识别 二、事故五要素及其引发事故时的七种组合 三、防止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基本方法 四、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五、工程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处理,一门新兴的科学-安全科学,安全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事故学的理论对于研究事故

2、发生的规律、揭示事故的本质、认识事故的内在因素,从而指导和预防事故的发生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风险控制理论具有较好的事故控制超前性,通过分析总结和研究,在原有控制方法上建立了比原有理论更为有效的对策和方法,对于事故前的控制提出了安全管理和控制,从而降低了事故的发生频率,提高了事故预防的效果。,第一节 安全事故的致因分析理论 一、海因希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为了能够有效地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规定的监理安全责任,监理工程师有必要来认识产生工程安全事故的致因理论,认识和分析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及其规律性,为事故的预防及人的安全行为方式,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一、海因希里事故因果连锁理

3、论,海因希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希里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的事件,是按照一定的因果关系依次发生的结果。,海因希里最初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五个因素:1.遗传及社会环境 2.人的缺点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4.事故 5.伤害,海因希里的工业安全理论阐述了工业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论,人与物的关系,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度之间的关系,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安全工作与企业其他管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等工业安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该理论曾被称作“工业安全公理”。,事故因果连锁关系的多米诺骨牌系列图,二、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4、,博德在海因希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现代安全观点更加吻合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同样为五个因素,但每个因素的含义与海因希里所提出的含义都有所不同。1.管理缺陷 2.基本原因 3.直接原因 4.事故 5.损失,三、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亚当斯提出了一种与博德事故因果理论类似的因果连锁模型,该模型以表格形式给出,见表 该理论中,事故和损失因素与博德理论相似。这里把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称作“现场失误”,主要目的是在于提醒人们注意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性质。该理论的核心在于对现场失误的背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及生

5、产作业中的不安全状态等现场失误,是由于企业领导者及安全工作人员的管理失误造成的。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的差错或疏忽,企业领导人决策错误或没有做出决策等失误,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安全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管理失误反映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问题。,亚当斯因果连锁表,四、约翰逊和斯奇巴的人机轨迹交叉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事故发展过程中,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按照事故致因理论,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描述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

6、害。从事物发展运动的角度,这样的过程可以被形容为事故致因因素导致事故的运动轨迹。如果分别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个方面考虑,则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是:1.遗传、社会环境或管理缺陷。2.由于遗传、社会环境或管理缺陷所造成的心理、生理上的弱点,安全意识低下,缺乏安全知识及技能等特点。3.人的不安全行为。,而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是:1.设计、制造缺陷,如利用有缺陷的或不合要求的材料,设计计算错误或结构不合理,错误的加工方法或操作失误等造成的缺陷。2.使用、维修、保养过程中潜在的或显现的故障、毛病。机械设备等随着时间的延长,由于磨损、老化、腐蚀等原因容易发生故障;超负荷运转、维修保养不良等都会导致物的不安全

7、状态。3.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即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时、同地出现,则将发生事故。如图示。,轨迹交叉理论示意图,上述的四种理论均认为:从直接原因来预防安全事故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也就是控制了生产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生产物资与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就可以预防安全事故。但在消除直接原因之后,还应消除引进直接原因的间接原因,即还要注重消除包括生产管理人员的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在内的管理失误与缺陷,如管理决策层过于强调生产进度、片面追求利益等。,第二节 风险控制理论,一、监理工程师必须重视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

8、或这些情况组合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监理工程师应了解交通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方法;监理工程师应增加控制危险源的对策方面的知识积累;监理工程师应了解采用现有知识和技术对危险源综合控制对策进行决策的原则;监督组合对策、决策实施过程是否有效并持续改进。,第二节 风险控制理论,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决定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无疑会给项目的目标实现带来影响。其中有些影响甚至是灾难性的,工程项目的风险就是指那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灾难性事件或不满意的结果。任何风险都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风险因素发生的不确定性;二是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风险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是

9、由于外部环境千变万化,也因为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和人们预测能力的局限性。风险的大小可用风险量表示,其简化公式是D=LEC 式中:(1)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概率为1。但在考虑系统安全时,绝对不发生的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个中间值。(2)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因此将人员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将非常罕见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而介于两者

10、之间的各种情况分别规定出若干中间值。(3)C发生事故的后果:在所有的工程活动过程中,因各种过失酿成机械设备损坏和安全设施失当造成人身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经济损失系指直接经济损失,泛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损坏财产的价值。依据(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规定分数值为1-100,(4)D危险性程度:根据公式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性程度,一般来说,总分在70以下,认为是低度风险,可采用加强培训、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检查等方法进行管理。如果总分在70以上,则是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一、风险管理,(一)风险的预测和识别:风险的预测和识别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系统而全面地

11、识别出影响建设工程目标实现的风险事件并加以适当归类的过程,主要立足于数据收集、分析和预测。风险识别的结果是建立风险清单。(二)风险分析和评估:将工程风险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后果进行定量化,评价其潜在的影响。(三)风险控制对策的规划:对不同的风险事件选择最适宜的风险对策,从而形成最佳的风险对策组合。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等。(四)实施决策:根据建设工程的自身特点,从整体上考虑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步骤,从而制定一个与建设工程总体目标相一致的风险管理原则。(五)检查:不断检查以上四个步骤的实施情况,对新发现的风险应及时提出对策。,二、风险控制的基本要求,在考虑、提出风险控制措施时,应

12、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危险、危害。2.处置危险和有害物质,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 值内;3.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生产的危险、危 害;4.能有效的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 救条件。,三、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应遵循的原则,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遵守如下原则:1.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保证生产设备本身安全,不出现任何事故和危害。(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第(1)条不成则必须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不得留给用户去承担),最大限度的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第(

13、1)(2)条不成,则须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4)若第(2)(3)条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危险、危害程度。2.根据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的要求应遵循的具体原则(1)消除(2)预防(3)减弱(4)隔绝(5)连锁(6)警告3.风险控制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1)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通过评价找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提出对策措施。(2)风险控制措施应在经济、技术、时间上是可行的,能够落实和实施的。(3)不应超越国家及建

14、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技术水平。4.风险控制措施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及设计规范的规定。,四、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内容,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内容主要包括:1、项目场址及场区平面布局的对策措施;2、防火、防爆对策措施;3、电气安全对策措施;4、机械伤害对策措施;5、其他安全对策措施(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 色、安全标志、特种设备等方面);6、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包括粉尘、毒、窒息、噪声和 振动等);7、安全管理对策措施。,第三节 现代安全管理方法,一、危险源的分类与识别(一)、监理工程师必须重视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5、。监理工程师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认真进行识别与控制。监理工程师应了解交通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方法;监理工程师应增加控制危险源的对策方面的知识积累;监理工程师应了解采用现有知识和技术对危险源综合控制对策进行决策的原则;监督组合对策、决策实施过程是否有效并持续改进。(二)几个基本概念 1.安全和危险 2.危险、有害因素 3.事故 4.损失 5.风险 6.安全风险 7.安全系统工程,(三)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的分类是为了便于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危险源的分类方法有多种。,1、按诱发危险、有害因素失控的条件分类-危险、有害物质和能 量失控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

16、缺陷 等三个方面。,2、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害危险、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3、按引起的事故类型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考虑事故的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特点,将危险源及危险源造成的事故分为16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包括雷击伤害)、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4、按职业健康分类 参照卫生部、劳动与

17、社会保障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和职业病目录,将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和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及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分为7类。,(四)危险源的识别,1危险源识别的方法 识别施工现场危险源方法有许多,如现场调查、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现场调查法是安全管理人员采取的主要方法。(1)现场调查方法。(2)工作任务分析。(3)安全检查表。(4)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5)事件树分析。(6)故障树分析。,2.危险源辨识的步骤 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可分为以下几步:1)划分作业活动;2)危险源辨识;3)风险评价;4

18、)判断风险是否容许;5)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3.危险源识别应注意事项(1)应充分了解危险源的分布。(2)弄清危险源伤害与影响的方式或途径。(3)确认危险源伤害与影响的范围。(4)要特别关注重大危险源与重大环境因素,防止遗漏。(5)对危险源与环境因素保持高度警觉,持续进行动态识别。(6)充分发挥全体员工对危险源识别的作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二、事故五要素及其引发事故时的七种组合(一)引发事故的五个基本因素及其存在与表现形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是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五个基本因素,简称“事故五要素”。,1、不安全状态,是指在施工场所和作业项目之中存有事故的起因物和

19、致害物、或者能使起因物和致害物起作用(造成事故和伤害)的状态。施工场所状态为施工场所提供的工作(作业)与生活条件的状态,包括涉及安全要求的场地(地面、地下、空中)、周围环境、原有和临时设施以及使用安排状态;作业项目状态为分项分步工程进行施工时的状态,包括施工中的工程状态,脚手架、模板和其他施工设施的设置状态和各项施工作业的进行状态等。不安全状态有4个属性。事故属性(属于何种事故);场所属性(在何种场所存在);状态属性(属于何种状态)和作业属性(属于何种施工作业项目)。消除不安全状态可采用下面的框图。,消除不安全状态的工作关系框图,2.不安全行为,是指在施工作业中存在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以及其他

20、可能引发和招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行为。不安全行为可以分成以下4类:1)违章指挥在施工作业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和安全技术标准、安全生产制度和规定的指挥;2)违章作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和规定的作业;3)其他主动性不安全行为其他由当事人发出的不安全行为;4)其他被动性不安全行为当事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素质的行为(会受到伤害物或主动不安全行为的伤害)。其中的“其他主动性不安全行为”包括违反上岗身体条件、违反上岗规定和不按规定使用安全护品等三种行为,故共有六种(类)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在施工工地不同程度的存在,带有普遍性,常与其安全工作的环境氛围有关。当安全工作的环境

21、氛围淡薄时,不安全行为就会大量存在和不断滋长。适于不安全行为存在和滋长的环境为:1)不正规的工程施工工地和施工队伍;2)违法转包和建设费用缺口很大的工地;3)领导不重视、安全无要求、安全工作无专人管理的工地;4)无安全工作制度和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制度或者制度不健全的工地;5)不按规定进行集中和日常安全教育培训的工地;6)在一段时间内未出生产安全事故,思想麻痹、安全工作放松的工地。因此,营造良好的安全工作氛围是减少和消除不安全行为存在和滋长的重要条件。,3.事故的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直接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物体(品),称为“起因物”;在生产安全事故中直接招致(造成)伤害发生的物体(品),称为“

22、致害物”;致害物作用于被伤害者(人和物)的方式,称为“伤害方式”。在某一特定的生产安全事故中,起因物可能是惟一的或者为多个。当有多个起因物存在时,按其作用情况会有主次和前后(序次)之分、组合和单独作用之分。在某一特定的伤害事故中,致害物也可能是一个或多个。在同一生产安全事故中,起因物和致害物可能是不同的物体(品)或同一物体(品)。起因物和致害物的存在构成了不安全状态和安全(事故)隐患,不及时发现并消除它们时,就有可能引发或发展成为事故。而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对起因物和致害物的分析确定工作,又是判定事故性质和确定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起因物和致害物的类别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为按其自身的特征划分

23、;另一种按其引发的事故划分。,伤害方式包括伤害作用发生的方式、部位和后果。对人员伤害的部位为身体的各部(包括内脏器官),伤害的后果分为轻伤、重伤和死亡。而伤害作用发生的方式则主要有以下18种:1)碰撞;2)击打;3)冲击;4)砸压;5)切割;6)绞缠;7)掩埋;8)坠落;9)滑跌;10)滚压;11)电击;12)灼(烧)伤;13)爆炸;14)射入;15)弹出;16)中毒;17)窒息;18)穿透。对伤害方式的研究,一可改进和完善劳动(安全)保护用品的品种和使用;二可相应加强针对那些没有适用安全护品的伤害方式的安全预防和保护措施。,(二)事故要素作用的七种组合,事故要素在引发事故时的七种组合见下表,

24、(三)防止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最基本方法,从理论上来说,防止安全事故有四种最基本的有效方法:1对工程技术方案进行审查与改进,强化安全防护技术。2对作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3对不适宜从事某种作业的人员进行调整。4必要的惩戒。这四种最基本的安全对策后来被归纳为众所周知的3E原则。Engineering(把关)Education(教育)Enforcement(强制),(四)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几个基本概念 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应急准备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应急响应是

25、指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应急救援是指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一)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一)编制准备(二)编制程序 1、编制依据 2、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3、资料收集 4、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5、应急能力评估 6、应急预案编制 7、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三)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

26、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1、综合应急预案 2、专项应急预案 3、现场处置方案,二、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一)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总则(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3)组织机构及职责(4)预防与预警(5)应急响应(6)信息发布(7)后期处置(8)保障措施(9)培训与演练(10)奖惩(11)附则,(二)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3)组织机构及职责(4)预防与预警(5)信息报告程序(6)应急处置(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三)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1)事故特征(2)应急组织与职责(3)应急处置(4)注意事项,三、项目建设、施工、监理

27、单位应急管理职责,(一)项目建设单位(二)项目施工单位(三)项目监理单位 核查施工单位的应急预案,监督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或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重点巡查,对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及时责令改正;严格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的月度计量支付管理;及时向建设单位、当地交通主管部门、地方安全监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配合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对现场监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要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边练边战、逐步提高为原则作为应急救援培训与演习的指导思想,锻炼和提高应急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快速封闭事故现场、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人员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

28、顾、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四、应急预案培训与演习,五、工程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处理 一、安全隐患及处理,隐患,是指未被事先识别或未采取必要防护措施的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危险源或不利环境因素。就是指具有潜在的对人身安全或健康构成伤害,造成财产损失或兼具这些的起源或情况。工程施工安全隐患是在安全检查及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的。1.一般安全问题 2.严重安全隐患,二、工程安全事故处理依据和调查处理程序,(一)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处理依据 进行交通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处理的主要依据有四个方面:安全事故的实况资料;具有法律效力的交通建设工程合同

29、,包括工程承包合同、设计委托合同、材料设备供应合同、分包合同以及监理合同等;有关的技术文件、档案;相关的交通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二)交通建设工程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1报告原则 事故发生现场有关单位安全负责人员应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逐级上报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2报告程序(1)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后,项目施工单位除向项目建设和监理单位报告外,应立即将事故情况如实向事故所在地交通主管部门、地方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实行工程总承包的交通建设项目,由总承包单位负责上报。(2)事故所在地交通主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核实有关情况,并立即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交通主

30、管部门。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及时上报省级人民政府和交通部。,(3)交通部接到一次死亡(或下落不明)10人以上事故报告后,部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提供专报的文字材料,由部办公厅按规定渠道向国务院办公厅报送。(4)交通部设在长江干流的航务管理机构所管辖的长江航道工程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向事故发生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和地方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外,还应向交通部报告。(5)部直属单位负责组织建设的公路水运工程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除向当地交通主管部门和地方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外,还应向交通部专报。3、事故报告的内容和方式(1)报告内容:事故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型、人员伤亡情况、预估的

31、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中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资质等级情况,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号及发证机构,施工单位“三类人员”的姓名及岗位证书情况,监理人员执业资格等情况;项目的基本概况;事故的简要经过,紧急抢险救援情况,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采取措施的情况;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及报告时间等。(2)报告方式 紧急情况下,可采取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的形式先行报告事故概况,有新情况及时续报,但应在12小时内补齐书面材料。,(三)交通建设工程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处理 1、事故处理原则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遵循“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原则,共同做好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可视具体情况派

32、现场督导组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发生一次死亡6人以上、一次受伤20人以上和涉险30人以上的事故,交通部派出现场督导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同时予以配合。现场督导组由部质监总站负责组织,成员由与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相关专业技术专家和施工安全监管等专业人员组成。发生一次死亡3-5人、一次受伤10-19人和涉险10-29人的事故,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派出现场督导组,市级交通主管部门同时予以配合。省级现场督导组人员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根据现场特殊情况或应省级交通主管部门的要求,交通部可派出专家组给予技术支援。党中央、国务院、交通部领导同志批示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交通部应按批示要求派出现场督导组,省级

33、交通主管部门予以配合。,2、现场处理(1)督导组主要任务:赶赴现场实地督导,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支持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做好抢险救援工作,防止事态扩大或再次发生次生、衍生的质量安全事故;从行业角度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事故调查做准备;及时将有关情况向交通主管部门报告,并应通过本级交通主管部门及时将督导报告上报交通部。,(2)按照有关规定,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由当地人民政府统一组织。事故发生地的交通主管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迅速赶赴现场,按照政府应急指挥命令和职责分工,协助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做好抢险救援工作,会同安全监管、建设、检察等部门开展事故调

34、查,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当地政府和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报告。(3)项目建设、施工等单位,在公安、消防、卫生等专业抢险力量到达现场前,应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全力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同时协助有关部门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妥善保管有关物证,配合有关部门收集证据。中央企业发生事故时,其总部应全力调动相关资源,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四)交通行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表制度 交通部以厅质监字(2006)391号文印发了交通部交通行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表制度。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交通部负责全国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工作,各省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工作。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立即向建设单位、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交通主管部门报告,发生1人以上(含1人)死亡事故,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12小时内上报交通部,并及时续报事故进展及调查处理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