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柔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93292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凹版柔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凹版柔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凹版柔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凹版柔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凹版柔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凹版柔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凹版柔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一、凹版印刷的特点,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一、凹版印刷的特点,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1、凹版印刷的种类,按印版的制作方法分:,照相凹版:,采用手工或机械雕刻方法制作完成。主要印刷有价证券。,采用晒版、腐蚀等方法制作完成。但包括电子雕刻凹版。(印刷厂俗称“影写版”),画面阶调层次表现方式:,网点面积相同,版面凹下深浅不同(如普通照相凹版)网点面积不同,版面凹下深浅相同(如普通照相加网凹版)网点面积不同,版面凹下深浅不同(如电子雕刻凹版),雕刻凹版:,一、凹版印刷的

2、特点,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照相凹版(影写版),雕刻凹版,手工雕刻,机械雕刻,电子雕刻,普通分色片雕刻,数字化处理雕刻,1、凹版印刷的种类,图文部分凹下而低于印版表面,2、凹版印刷的网穴特点,一、凹版印刷的特点,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照相凹版的网穴特点,网点形状:方形、砖形、菱形、不规则形网墙宽度网穴宽度=13 12.5 比值小:网墙窄,网穴大,图像再现性好,但网墙易被刮 刀损坏,印版耐印率低。比值大:网墙宽,网穴小,网墙耐磨,印版耐印率高,但 亮调和中间调图像再现性差。网穴腐蚀深度:一般为2 40m,

3、特殊的可达60m 过深,暗调层次无法表现,一、凹版印刷的特点,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电雕凹版的网穴特征,共同点,图文部分凹下而低于印版表面,凹下的网穴可容纳的油墨量不同,用来复制不同深浅的图文,差异点,网穴深度和网穴面积率双调制型 网穴深度调制型 网穴面积率调制型,一、凹版印刷的特点,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平版:各色版的网点角度不同各色版的加网线数相同各色版上存在100%,凹版:各色版的网点角度不同各色版的加网线数不相同各色版上不存在100%各色版的网穴个数相同,3、凹版印刷的加网方式,一、凹版印刷的特

4、点,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为了避免“龟纹”,和消除偏色,并改善文字质量,电子雕刻凹版的网穴角度常常和网点线数进行组合。如复制带有文字的彩色图像时:Y方形60LPC M拉长形70LPC C压扁形70LPC BK方形100LPC,一、凹版印刷的特点,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网墙的作用主要是支撑刮墨刀防止油墨在网穴之间流动,容易出现锯齿,4、凹版印刷的网墙,一、凹版印刷的特点,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由雕刻刀形成,凹版的网穴由雕刻刀一次雕成,网穴的形状就确定了。为了防

5、止撞网,不同色版的网穴不能相同。,网穴的角度不同,线数不同。,二、凹版印刷的网穴形状,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盆形:照相腐蚀凹版 容墨量高,传墨率低(约为50%),网点边缘呈圆弧状,形成的图像阶调柔和,适合印刷阶调柔和的油画类印刷品。倒锥形:电子雕刻凹版 容墨量低,传墨率高(可达80%),网点边缘光洁,形成的图像清晰度高,适合印刷风景照片类印刷品。,二、凹版印刷的网穴形状,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h:网穴深度,a:网穴宽度,b:网墙宽度,照相凹版网穴结构,电子雕刻凹版网穴结构,二、凹版印刷的网穴形状,第五章

6、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凹印中网线数的计算:,其中:S为横向给进距离,T为纵向给进距离,三、凹版网穴线数,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1、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输墨系统 由输墨装置和刮墨装置两部分组成输墨方式 直接供墨 油墨浸入深度为滚筒的1/31/4。结构简单。高速印刷时,油墨给刮墨刀很大压力,影响刮墨效果。,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间接供墨 着墨效果不好,易使印品色调受影响。,直接供墨、间接供墨装置对油墨搅拌不均匀。,传墨辊,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第

7、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喷射给墨 结构复杂,适合高速凹版印刷机。,施墨装置,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刮墨装置 一般均采用刮墨刀装置。刮墨刀结构刀架 安装刮墨刀和压板刮墨刀 特制钢片,宽约6080mm 厚为0.100.5mm,长度比印版稍长。压板 比刮墨刀稍窄钢片,厚为0.30.5mm,加强刮墨刀的刚度,支撑刮墨刀。,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刮墨刀刮墨方向 顺向刮墨,刀的刃部指向是与印版滚筒在刮墨刀压触点处表面线速度成锐

8、角,形成楔形积墨区。角度大:刮墨效果好,但刀刃 易损坏。角度:45 90,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刮墨刀加压机构 防止刮墨刀在油墨的推力下脱离滚筒表面,用压紧装置将墨刀压在印版滚筒上。刮墨刀的串动 积墨区易积累一些杂质颗粒,对刮刀或印版造成不均匀磨损,因此,刮墨刀要做轴向串动,往复移动行程范围一般为3060mm,行程次数一般为印版滚筒转速的1/61/7。,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刮墨刀的刃角30:刀刃坚固,但弹性差,刮墨效果不好,使印 刷品亮调部分出现深 浅不

9、匀现象。18:刀刃过薄,刮墨效果 好,易受损伤。刮墨刀的刃角:18 30,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刮墨刀的安装位置 刮墨刀离压印线距离愈大,印刷品上颜色过于浓深的现象较少,但亮调的再现性较差。一般安装在印版滚筒上部1/4的位置上。,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粘度太小:印刷品墨色发虚不平实 粘度太大:印刷品图文部分出现刮痕和糊版凹印油墨属于挥发干燥油墨,粘度易发生变化需要粘度自动控制器或勤测油墨粘度 粘度自动控制器组成:溶剂补加装置旋转式粘度探测器,2.照相凹版印

10、刷油墨粘度的控制,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1.毛细管作用与凹印油墨转移 凹印油墨转移机理较复杂,有一种理论认为:凹印油墨转移首先来自毛细管作用,当纸张(或其它承印材料)和凹版分离时,借助毛细管的吸附力,网穴中的油墨被取出而附着在上面。印版与承印物的间隙,毛细管的吸附力,油墨转移量。平滑度高、弹性高的承印物:印刷压力,毛细管的吸附力,油墨转移量。,五、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网穴容墨量的计算:,正四棱锥,正四棱台,五、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

11、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Kh/a100%,网穴对油墨传递性的影响,网穴的开口率:,K的范围为:28%-32%,网线数提高一倍,K值减少一半,刀尖的角度,加网线数,印刷压力大硬性包衬 橡皮布表面橡胶的硬度与承印材料种类有关,一般地,承印材料平滑度,橡胶硬度。常用衬垫为:硬牛皮纸、绝缘硬卡纸、多层纸张裱糊的衬纸 可采用套筒式的凹印包衬,即橡皮布和衬垫成为一个整体。,2.凹版印刷压力,五、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压力检测 新式凹印机采用压缩空气加压,即可通过气压表观察印刷压力大小。若压印滚筒两端各有一个汽缸,且压力相等,

12、则:PL=2R2P/L式中:PL 线压力 R汽缸活塞半径 P汽缸的压强数值 L印版滚筒的有效长度,五、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3.静电吸墨 提高凹印油墨转移率,五、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油墨转移,一、柔性版印刷的阶调再现性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四、柔性版印刷油墨的印刷适性,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一、柔性版印刷的阶调再现性,特点:,阶调再现范围较小,一般为10%90%,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

13、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一、柔性版印刷的阶调再现性,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一、柔性版印刷的阶调再现性,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1、输墨方式胶辊一网纹辊型输墨利用墨斗胶辊与网纹辊的转速差,胶辊速度网纹辊速度,以将网纹辊表面的油墨刮掉。速差比,传墨量,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1、输墨方式正向刮刀型输墨 利用顺向刮墨刀将网纹辊表面的油墨刮掉。传墨量与印刷速度关系不大。易磨损网纹辊、刮墨刀。

14、,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1、输墨方式逆向刮刀型输墨 利用逆向刮墨刀将网纹辊表面的油墨刮掉。一般为3035 传墨量与印刷速度无关,更精确。轻压刮墨,消除了油墨堆积,减少了对网纹辊、刮墨刀的磨损。,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1、输墨方式组合型输墨 结构合理,工作可靠。传墨量与印刷速度无关,更精确,传墨均匀,刮墨刀对网纹辊磨损小。目前,广泛应用于大型和高速的柔印机。,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

15、输,1、输墨方式多辊型输墨 为了使传墨更加均匀,或者由于结构的需要,再增加12根传墨辊。安装在墨斗辊与网纹辊之间。墨斗辊将油墨传给传墨辊,再传给网纹辊,最后传给印版转移到承印物上去。在网纹辊和印版滚筒之间并列安装2根着墨辊,网纹辊经过刮墨后把网穴中的油墨传给着墨辊,着墨辊再把油墨传给印版进行印刷。,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1、输墨方式封闭式双刮墨刀型输墨 反向刮墨刀起刮墨作用,正向刮墨刀起密封作用。工作中,油墨和洗涤剂处于流动状态,可以自行循环。网纹辊传墨量恒定,清洗墨辊方便,即使高速运行也没有飞墨现象。适用于现代高速柔性

16、版印刷。,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2、输墨系统的输墨性能 印刷速度对胶辊网纹辊型的传墨量将产生很大影响,其输墨性能较差。印刷速度对正向刮刀型的传墨量产生一定影响,但其影响并不十分显著,特别是当印刷速度较小时,其输墨性能较好。印刷速度对逆向刮刀型的传墨量没有影响,输墨性能最佳。因此,对于网点印刷应采用逆向刮刀型输墨系统。,a-胶辊网纹辊型 b-正向刮刀型 c-逆向刮刀型,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1、网纹辊作用及材质网纹辊的作用 始终稳定地向

17、印版提供定量、均匀的油墨。网纹辊材质镀铬网纹辊 先雕后镀 耐印率较低(10003000万次),网纹辊线数较低,成本低。陶瓷网纹辊 激光雕刻 耐印率高(4亿次左右),网纹辊线数高(600线/英寸),成本高。,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2、网纹辊着墨孔的形状四棱锥形 释墨性差(“边角效应”)。棱台形(格子形)释墨性好,具有通用性。斜线形(法向截面为等腰梯形)保证油墨的流动性,良好的传墨性,油墨粘度可较高,可用于涂布。附加通道形 增加油墨在着墨孔的流动性,提高传墨性,适用于高线数的网纹辊。,a四棱锥形b四棱台形c六棱台形d螺旋线形 e附加通道形,三、网纹辊

18、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2、网纹辊着墨孔的结构“边角效应”:着墨孔边角对传墨有阻碍作用。四棱锥形最严重,约占着墨孔1/3高度的底部不能释墨。磨损的影响 棱锥棱台 大棱角小棱角,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3、网纹辊线数 单位长度方向上着墨孔数。传墨均匀性 网纹辊线数,均匀性传墨量 网纹辊线数,开口面积,传墨量释墨性 网纹辊线数,释墨性彩色印刷时 网点面积着墨孔面积 一般地,加网线数1/3网纹辊线数,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19、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避免龟纹 引起龟纹的主要原因是网纹辊线数与加网线数匹配不当,因此,只要使网纹辊线数与加网线数正确匹配,就能很好的避免龟纹。避免龟纹的重要手段是采用纳森图(网纹辊线数印版加网线数匹配图),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四、柔性版印刷油墨的印刷适性,水墨的印刷性能pH值过高:干燥缓慢,抗水性差pH值过低:干燥过快,堵塞网纹辊,糊版一般地,pH=8.59.5,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

20、,一、丝网对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二、印刷条件对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一、丝网对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1、丝网的目数 单位长度(1cm、1in)上的网孔数或网丝数目。目数,油墨转移量2、丝网的丝径(S)网丝的直径。目数大,丝径,同目数的丝网又可分细(S)、中等粗度(M)、粗(T)或特细(SS)与特粗(HD)三或五级。丝径,丝网寿命,印版的耐印率,但图像的分辨率。一般地,a=2S+K 其中,a最小网点直径或最细线条宽度 K 网孔孔宽,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一、丝网对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3、丝网的孔

21、径(开度)它是网孔面积的平方根,也是对网孔大小的线性度量。当丝网的网孔为正方形时,孔径即为孔宽。孔径与油墨的颗粒度和通透性有关。油墨的颗粒度,丝网孔径,一般地,丝网孔径3油墨颗粒的尺寸4、丝网的网厚 网厚是指丝网在无张力状态时的平均厚度。一定目数下,网厚,油墨转移量。,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一、丝网对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5、丝网的网孔面积率 网孔面积率是指单位面积内网孔面积所占的百分比,它和网厚一起决定理论上油墨的通过量,也就是单位面积内网孔所能填充的最大墨量,即:透墨量=网厚网孔面积率 一般以cm3/m2为单位。应注意,这只是从理论上估算印刷

22、时的耗墨量,实际的耗墨量应根据图文形式、油墨、承印材料的性能等印刷条件而确定,一般都小于理论估算的耗墨量。,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二、印刷条件对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平网丝网印刷过程,h,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二、印刷条件对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1、网距h过小:沿刮刀运动方向容易发生洇墨,网版与承印物不 能及时剥离印迹蹭糊。过大:丝网受力过度出现弹性疲劳而松弛,图文尺寸误 差较大,印刷精度差,严重时,撕裂丝网。印刷精度e h=(2eFr+e2)1/2 h,e,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23、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二、印刷条件对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网版剥离 pasin p0时,网版及时剥离 Pasin p0时,网版不能自行 剥离。sin h h,剥离,p0p点网版与承印面形成 油墨层的凝聚力pa 丝网的张力剥离角pasin 剥离力,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二、印刷条件对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网版的大小1 2 3 n,Pa1=Pa2=Pa3=Pan Pasin1 Pasin2 Pasin3 Pasinn 离A点愈远,剥离力愈小。网版愈大,h愈大。同步升版装置,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二、印刷条件对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2.压印角 FT,出墨量 FT=F cos 出墨量1/3.印刷速度 一定条件下,出墨量1/印刷速度,第五章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