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中考语文作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609433 上传时间:2021-04-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的中考语文作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诗词的中考语文作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诗词的中考语文作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诗词的中考语文作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诗词的中考语文作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词的中考语文作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的中考语文作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Deep in your heart, there is still infinite potential, and one day when you look back, you will know that this is absolutely true.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古诗词的中考语文作文 古诗词的中考语文作文1那盏昏黄的电灯摇啊摇,摇出了你那盈盈的墨香;那盏昏黄的电灯照啊照,照出了你那绝美的脸庞。题记拉开房间里那盏悬得低低的电灯泡,昏黄温软的光线立刻填满了整个房间。它那么安静地挂在那里,已有七八个年头。我一直固执地偏爱着它,给予它的宠爱远远地超过了一旁的白炽灯。坐上木质的

2、靠背椅子,拿起那本古诗词,一翻开,便是扑面的墨香。暖暖的纸质,昏黄的光线,竟衬得那一个个黑体字都有了朦胧的雾气。喜欢唐诗的意境,如同喜欢窗外摇曳的树叶;喜欢宋词的简约,好比喜欢白水淡淡的甜。“纤云四卷无天河,清风吹空月舒波。”“鸿飞冥冥日月白,春枫叶赤天雨霜。”多美的诗句,却又盈满了无声的凄清。“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何日重相见,樽酒慰离颜。”诗人失去了挚友,便把这化不开的思念揉进文字里,独自叹息。手指摩挲着纸页,心里揣摩着诗人的心情,如此久了,诗人的墨香和那股自然生成的仙气也滞留在了指尖,一圈圈的缠绕,一圈圈地向外扩散。“不为无人而不芳,不为清寒而萎琐。”哎,这句不是在写我最喜欢的兰草

3、吗?它是历来常被文人墨客们赞颂的对象,幽香清远,叶色长清,柔中有刚。怀着欣喜继续翻阅,就又遇见了“天向梅梢别出奇,国香未许世人知”的腊梅。丝丝缕缕的馨香,浮漫在身体所在的空气里,暗暗地送入肺腑,顿觉周身惬意,暖意充盈。闭上眼睛,似乎触到了它那泽的花瓣。嗯,真的有些冰清玉洁的韵致呢。又读到“最是清香和蠲忿,累句风送入窗纱”的少女花合欢。真的是少女花呢,满树绿叶红花,似少女展开的红唇,又如少女羞出的红晕。细细的叶,如仕女纤指,幽幽飘散着淡淡香气。唔,真是一个有情有感的花草世界。看久了这些字句,才发觉,每一个字都有感情,每一个诗人都有故事。而每一首诗词,都是含着情感的故事,都是能与人交流的知心。就这

4、样与你相遇,即使这样重复万遍,我也乐意。也许书只是你的寄存体,但书就算焚毁,你却永存。古诗词,永远最美。古诗词的中考语文作文2纵横千古,畅游诗词。在一开一合,一颦一笑中,我发现,诗词,你竟是成长的种子。悠然晋诗,陶潜之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循着踪迹,见一桃花林。花草鲜美,落花缤纷,宛若仙境。男耕女织,鸡犬夜鸣。黄发重垂于腰间,有如绝世美人,落花纷纷,佳人倾城一笑,煞是美丽。桃花源之人热情好客,杀鸡宰羊,欢迎渔人。在这与世隔绝之地,不知早已过了汉和魏晋,却是悠然自居,自得其乐,与世无争。一品晋诗,原来,你竟是成长的种子。豪迈唐诗,太白之诗你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满脸

5、是对腐官权臣的厌恶,是对他们的鄙夷。你知道,这肮脏之地容不下你的忠贞,你的抱负。你“仰天大笑出门去”,远离朝廷,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你举杯邀月,对影独酌,一阵孤寂,却又有几许豪迈。也许孤独,也许惆怅,但友人相随,宝剑相伴,美酒入肠,便也驱尽了忧愁,换来了传得几世的豪迈。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放荡不羁,千百年一晃,你的鞋仿佛依旧在高力士的手上;贵妃的手上,还是你的墨锭。时间定格,你一摆双手,头也不回地离开朝野。一品唐诗,原来,你竟是成长的种子。豁达宋词,东坡之词你本该是朝廷重臣,但乌台诗案,却让你一贬再贬。皇帝昏庸,

6、臣子奸佞,你可以趋炎附势,但你不会。“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即使是官再小,再卑微,你终不会忘记初心,不忘人生之价值。“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你早已看透人生,世人终会灰飞烟灭,但精神,却能传唱千古。世事难料,但谁怕,一蓑烟雨任平身。“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也曾涕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忧愁,但终会豁达。一品宋词,原来,你竟是成长的种子。开卷,合卷,一品香茗。我发现,诗词,你正是成长的种子。古诗词的中考语文作文3我国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国度,我最喜爱诗歌、古诗词。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常常在我们耳边回荡,最早

7、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涌现出许许多多大诗人,有古代的屈原、李白、杜甫、现代的郭沫若徐志摩等伟大的诗人,他们的优秀诗篇为各国人民所传诵。遨游在历史的海洋中,去感受诗歌的气息吧!在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感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离别之情,体会“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雄心壮志,理解“小荷才楼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生机盎然。细细品味,仿佛身临其境,畅游神州大地,令人心阔神怡。“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写出了童真童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那雄伟的气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8、在众多的诗词中,我最喜爱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地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前两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及时雨,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而至,后面六句集中写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多么美妙的诗词啊,寥寥数语,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古诗词凝聚了古人的智慧,是人类文化的瑰宝,美妙的古诗词让人爱不释手,亲爱的同学,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喜欢?古诗词的中考语

9、文作文4庚子年初,新冠肺炎肆虐。为了不给外界添乱,一场宅家战役就此打响。整天寸步不迈出门,让我觉得怪无聊的。妈妈拿出了一本古诗词的书籍,于是,我们每天诵读一两首古诗词,渐渐地,我爱上了古诗词。有了古诗词的陪伴,这宅家生活还别有一番趣味。古代的诗词名家数不胜数:初唐四杰、大李杜、小李杜、唐宋八大家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作。更奇妙的是,不同的作者写出来的作品都有各自的韵味: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边塞、苦吟、婉约不同风格的诗词给我们营造了不同的景象。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写了一首春望。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由盛转衰,杜甫来到长安城,看到满城荒凉、一片狼藉的景象后,他心中充满了悲切。“感时花溅泪,恨

10、别鸟惊心。”这句诗“移情于景”,杜甫内心十分伤心,所以他觉得万物皆悲。杜甫十分爱国,看到国家正经历着磨难,心中的愁苦、悲愤在这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因此,这首诗成了千古名诗。一天,我和妈妈在网上看新闻,关注着抗疫的讯息。各国政府纷纷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句诗吸引了我的注意。我赶紧查找资料,原来,它出自诗经。秦风中的无衣,这是一首爱国诗,当时周王室内讧,导致外族侵略,秦国挺身而出,帮助周王室渡过难关。是啊,在全人类的共同敌人“新冠病毒”面前,我们不分肤色、不分国籍。相信我们共同一心,一定能战胜病魔!古诗词的世界广阔无边,我将继续探索,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同时,我也希望这

11、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能快点结束,让我们早日回到日思夜想的校园!古诗词的中考语文作文5中国的古代文学就如一颗明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千古诗词,从周至今,诗与词都是在历史洪流的裹挟下滚滚奔泻,走向成熟。千古诗词,历经岁月的磨练,依然华风不减,这两朵奇葩,灿烂夺目,芬芳绚丽。从诗经到楚辞,从汉赋到巍晋,南北朝民歌,诗都在以向上的趋势蓬勃发展。到了唐朝,诗仿佛受到了良田沃土的栽培,春风雨露的滋润,就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李白的自饮自酒,终于绘出了一幅最终不得志的政治蓝图。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是何等悲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即沧海,又是何等豪情。世不懂我,也只能拿出一杯老酒,继续

12、那骑马似乘船的飘荡浪迹生活。我曾用“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而感到无比伤哀。秋风吹过无丈原,代表了蜀的逐渐灭亡,又回想当年的“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又怎能不生感慨呢?在诗中我能够看到唐的由盛转衰,一个个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样,我还喜欢光临两宋盛景,体验宋词的绝妙之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每个字都深怀思念之情。“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又是字字现真情。宋词,足以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它织成了无数美丽的锦绣,是其风格永不改变的经典。词人敢于抒发自己的情感,真挚的描写更为其锦上添花。柳永、晏殊、秦观、苏轼伟大诗人的相继出现,更为宋词的色彩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千古诗词,千古全传唱。它们所代表的已经不再是诗人,而是诗词的中华魂。千古诗词,千载流传,在岁月的沉淀中,它们大放异彩,令人着迷。灿烂夺目的千古诗词,我们慢慢捧起来,来一段毫无喧闹的精神旅程。古诗词的中考语文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生作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