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第七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01267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微生物第七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动物微生物第七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动物微生物第七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动物微生物第七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动物微生物第七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微生物第七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微生物第七章.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动 物 微 生 物 学,任课教师:钱爱东 教授工作单位: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第六章 细菌的分类和命名,一、细菌的分类地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包括除病毒、真菌外的其它微生物的类别,分类单元与动物、植物一样: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基本的单元为种,其次为属属:是具有共性的若干种的组合。种:相类似和变异的菌株的总和,性质相似。菌株:是不同来源的某一种细菌的纯培养物。,二、细菌的命名,细菌的命名依据国际细菌命名法规,遵循“双名 法”,即由种名和属名两部分构成,属名在 前,种名在后,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斜体排 版,种名小写;中文译名反之。如:Escherichia coli 大肠埃希菌 Staphylo

2、coccus aureus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属名和种名后加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和定名年份,三、细菌的分类依据,传统的分类依据:表型特征 形态、染色、培养、细胞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及抗原性等现代主要依据基因特征:DNA的G+C%核酸杂交 16S rRNA序列比较,四、细菌分类方法,双歧检索条目分类法数值分类法五、细菌分类体系Bergeys Mu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1984,第八版,1994,第九版Bergeys Mu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 1923,第一版,1957,第七版,第七章 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生态

3、,本章重点1、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关系2、益生菌、益生元、菌群失调、内源性 感染等名词本章难点无,一、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一)土壤中的微生物(bacteria in soil)土壤是细菌生活的大本营(菌种资源库):细菌、放线菌、真菌、螺旋体、藻类、噬菌体。土壤是传播创伤感染菌的媒介:芽胞,一、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二)水中的微生物(bacteria in water)1、水是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以腐生性细菌为主,还有真菌、螺旋体、原生动物、藻类等。2、我国生活用水标准: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为每毫升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每立升水中大肠杆菌数不超过3个。,一、细菌及其

4、他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三)空气中的微生物(bacteria in air)1、空气不是微生物良好的生存场所,但通过飞沫或尘埃可将土中微生物散布到空气中,并在气溶胶形式存在。2、空气中病原体一般死亡,但抵抗力强的可存活一定时期,如结核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梭菌等。,二、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一)哺乳动物体微生物分布口腔细菌较多:葡萄球菌、链球菌、乳杆菌、螺旋体等;食道细菌极少。胃内只含有乳杆菌、幽门螺杆菌、胃八叠球菌等少耐酸菌;反刍动物前胃、瘤胃微生物较多;小肠细菌较少,由于消化液杀菌;大肠细菌较多,100种以上,以厌氧菌为主,如双歧杆菌、拟杆菌、肠球菌、乳杆菌等。,二、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

5、(二)水生动物体微生物分布体表: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属和节杆菌属中细菌。消化道:嗜水气单胞菌、类志贺氏邻单胞菌、费氏柠檬酸菌,假单胞菌、微球菌、拟杆菌,还有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微球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弧菌属中细菌等。,三、正常动物体内细菌的生态关系,互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具有相互促进、立相帮助和相互有益的作用;共栖:互不相扰、和平共处,则就称作共 栖;偏生:只对一方面有利,对另一方虽然无利,但也无害;,三、正常动物体内细菌的生态关系,寄生: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寄生的概念,是指微生物侵入宿主的组织或血行,保持和繁殖其种属,并对其宿主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三、

6、正常动物体内细菌的生态关系,腐生:在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代谢终末产物如氨、胺、酚、靛基质及亚硝氨等,被宿主吸收,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可使宿主发生慢性中毒、老化和致癌等,在以往是很少为人们注意的,只是在近年来由于正常微生物群和微生态学研究的发展,才渐被重视。,三、正常动物体内细菌的生态关系,中立: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处于同一环境时,相互间不产生任何影响。拮抗: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使双方或一方受害的现象。,三、正常动物体内细菌的生态关系,竞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共同生存时,为获得能源、空间或有限的生长因子面发生的争取现象。吞噬:是指一种较大型的微生物吞入并消化另一种小型微生物以满

7、足其营养需要的相互关系。,四、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关系,1、营养:消化道正常菌群不仅从宿主消化道获取营养,同时通过帮助消化、合成维生素等又对宿主起营养保护作用。2、免疫:正常菌群对其宿主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与局部免疫均有一定影响,尤其对局部免疫影响更大。3、生物拮抗:正常菌群对包括致病菌在内的外袭菌侵入动物体内有一定程度的抵抗作用。如厌氧菌作用、细菌素作用、免疫作用。因此,外籍菌侵入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排他性、定居性和繁殖性。,五、相关名词,1、益生素:某些细菌或真菌有利于宿主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能抑制对宿主有害的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的制剂称为益生素。2、益生元:不被宿主消化吸收,但能选择地

8、刺激宿主消化道有益微生物生长,对宿主产生有益作用的成分,如果糖等。,六、正常微生物群与疾病,1、菌群失调:1960年黑纳提出。具体指机体、正常微生物群与外环境共同适应过程中的一种反常状态。这种反常状态表现为患病或病理变化,在正常微生物群表现为种类、数量和定位的变化。,六、正常微生物群与疾病,度失调:指在外环境因素、机体患病或采取医疗措施所造成的暂时性正常微生物群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平衡。当失调因素去掉后自然恢复正常。度失调:指正常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例偏离了正常范围,并且是不可逆的,在失调因素去掉后仍持续不变。度失调:指正常微生物群在抗菌药物或其他因素影响下,其部分或大部分成员消失,代之过路菌或外袭菌优势繁殖所形成的临床表现。,六、正常微生物群与疾病,定位转移:某一部位正常存在的微生物受到条件影响而转移到其它部位中定植。内源性感染:指正常微生物群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侵入血液或组织所造成的感染。,七、微生物饲料,分类1、直接提供或补充营养的微生物饲料:单细胞蛋白饲料、氨基酸饲料添加剂、维生素饲料添加剂;2、促进动物生长的非营养性微生物饲料:抗生素饲料添加剂、饲用酶制剂、活菌制剂(微生态制剂);3、其它:青贮饲料、秸秆发酵饲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