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y.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01329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y.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y.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y.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y.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y.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y.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y.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2讲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之二,1、体液调节的概念,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指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体液调节,血液中CO2含量升高,呼吸中枢,刺激,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大,加快清除CO2,血液中CO2含量降低,化学感受器,例:CO2的调节,临床上,给病人输氧是否以输纯氧为最好?,不是,以输含5CO2的O2为最好,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迅速,较缓慢,较广泛,比较长,准确、比较局限,短暂,反射弧,激素,CO2等通过体液运输,反射,反馈调节、分级调节,许多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

2、统调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3、实例一: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饮水(1300mL)、食物中的水(900mL)、细胞代谢产生的水(300mL),食物(食盐),食物,肾脏(排尿)(1500mL)、皮肤(排汗)(500mL)、肺(水蒸气)(400mL)、大肠(排便)(100mL),肾脏、皮肤、大肠,肾脏、大肠,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2)水平衡的调节,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大脑皮层,垂体,产生渴觉,主动

3、饮水补充水分,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尿量,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减少,(-),(+),(+),(-),释放,刺激,血钠降低或向钾升高,肾上腺,醛固酮,肾小管、集合管(保纳排钾),促进钾的分泌,促进钠的重吸收,(-),(+),分泌,(-),(3)盐平衡的调节,间接促进水的重吸收,(4)尿液的形成,4、实例二:体温平衡的调节,(1)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安静时-肝脏,运动时-骨骼肌,皮肤内的毛细血管散热,汗液的蒸发,(2)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机制如下:,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也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

4、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还有呼吸、排尿、排便等,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战栗,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立毛肌收缩,缩小汗毛孔,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3)体温平衡的调节,皮肤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加散热,产热过程需要神经-体液(激素)共同调节,散热过程主要为神经调节。,原因:,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引起体温降低。,(冻疮:皮肤血管持久性收缩引起),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产热多

5、而散热困难,引起体温升高。,(中暑),人体在冷热环境中的功能障碍:,例:将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室温下移至4的环境中,两者的耗氧量发生的变化是()A.均增加 B.青蛙增加,小白鼠减少 C.均减少 D.青蛙减少,小白鼠增加,D,B,C,D,()曲线 为正常人的,曲线 为糖尿病患者的。()造成AB段变化的生理活动可能是_,该过程可发生在_(器官)中。()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BC段的主要代谢途径,。(4)曲线CD段表示乙处在饥饿状态时的血糖浓度,此时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代谢途径主要是_()假如在糖尿病患者摄取葡萄糖h后,给他注射胰岛素,请在图中绘出他体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表示出大致趋势即可)

6、,例3.下图为糖尿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摄取葡萄糖溶液,乙,甲,葡萄糖被吸收,小肠,葡萄糖分解,合成肝糖原或肌糖原,转化为脂肪等,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四、免疫调节,1、免疫的概念,免疫为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的生理功能,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其作用在于: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排除“异己”,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特点,识别自身和外物,记忆,特异性,功能,防御感染,自我稳定,免疫监视,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溶菌酶的作用,吞噬细胞的作用,第二道防线,人体的防卫机制:第

7、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内容,非特异性免疫,2、免疫的类型,皮肤、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特点:,先天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出现较慢,专一性强,强度大,方式,特点:,细胞免疫,3、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T细胞,B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在骨髓中成熟,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存在血液,淋巴液,淋巴结中,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造血干细胞,4、与免疫有关的

8、细胞比较,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造血干细胞,迁移至胸腺中成熟,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识别、呈递抗原,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分泌淋巴因子,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为相应的效应细胞,发挥免疫效应,5、抗原和抗体,(1)抗原,凡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机体受抗原物质刺激,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化学本质:球蛋白,分布:血清(主要)、组织液、外分泌液(乳汁),(2)抗体,分泌抗体的细胞:,浆细胞,特点:,异物性,大

9、分子性,特异性,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细胞,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6、特异性免疫,(2)组成:,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3)特点:,一种特异性免疫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防御作用,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特异性),是人在出生以后才产生的。,(1)来源:,(4)方式一:体液免疫,抗原,(5)方式二:细胞免疫,抗原,增殖分化,增殖分化,增殖分化,释放抗原,淋巴因子,抗原,靶细胞,浆细胞(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破裂,并释放淋巴因子,都包括“感应阶

10、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既各自有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注意:在特异性免疫中,能够识别抗原的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抗体等。,都能产生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产生更强效应,细菌外毒素,结核杆菌等胞内寄生菌,7、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8、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功能过高: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功能过低:免疫缺陷病,(1)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就叫过敏原。比如花粉、室内尘土、鱼、虾、牛奶、蛋类、青霉素、磺胺、奎宁等都可能成为过敏原。,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概念:,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

11、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再次刺激,刺激,产生,吸附,导致,过敏反应发生机理:,过敏原,机 体,抗 体,某些细胞的细胞膜表面,过敏原,释放物质(组织胺等),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1)过敏反应,全身性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休克,主要是药物过敏,如青霉素、链霉素等。呼吸道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如花粉、真菌、毛屑等。消化道过敏反应: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休克,如鱼、虾、蟹、蛋、奶等。皮肤过敏反应:引起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如药物、食物、肠道寄生虫、冷热刺激等,预防措施:,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1)过敏反应,过敏原

12、与过敏反应:,(2)自身免疫病,常见病:,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概念:,指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自身的某些结构物质与某些抗原物质相似,病因:,(3)免疫缺陷病,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不能有效抵抗抗原的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类型:,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遗传因素引起,病人免疫力低下,对疾病抵抗力差。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等。,后天性免疫缺陷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疾病或其他因素(如营养不良、感染、药物、肿瘤、手术、外伤、烧伤、脾切除等)引起,病人丧失部分或全部的免疫能力。艾滋病是典型病例。,概念:,艾滋病

13、(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HIV入侵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机理:,T细胞,T细胞受破坏而大量减少,HIV病毒入侵,导致,逐渐导致免疫系统瘫痪,丧失一切免疫功能,概念:,预防:,HIV,寄生于T细胞中,是一种RNA病毒。存在: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传播途径:性行为、血液、母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拒绝毒品,洁身自爱;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3)免疫缺陷病,各种病毒,病菌乘虚而入,9、免疫学的应用,特异性免疫的类型:,自动免

14、疫被动免疫,自然自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自然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患者患过传染病或隐性感染后自然产生了免疫力。:对机体进行菌苗、疫苗、类毒素的预防接种,使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力。,:通过胎盘、初乳,将抗体传递给胎儿。:对机体输入免疫血清(含特异性抗体)等,使其获得一定免疫力。,(1)免疫预防:,预防接种: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免疫制剂使个人和人群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性免疫。,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牛痘疫苗,接种,原理:机体受疫苗刺激后能产生免疫反应,并产生记忆细胞保持长期免疫能力。,9、免疫学的应用,(2)器官移植:,

15、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成败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进行移植,但为减轻排斥反应,病人还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移植成败的关键:一是寻求与受者HLA相配的供者组织或器官;二是使用免疫抑制剂。,是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或某些药物等来提高人的免疫功能,治疗疾病的方法。,(3)免疫治疗,例如:被狗咬伤的人要注射“狂犬疫苗”、被铁钉等扎伤的人常注射的“破伤风抗毒素”等,原理:根据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相结合的特性,方法:用人工标记

16、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优点:可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4)抗原检测,疑难辨析:,(l)吞噬细胞在体液中吞噬病原微生物并将其杀灭,应为;若仅仅暴露抗原决定族并呈递给T细胞或吞噬抗原抗体结合物应界定于。(2)是唯一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该细胞核糖体、内质网、较多;也是免疫反应中唯一没有识别抗原能力的细胞。(3)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相对较短,而记忆细胞可长期存在或终生存在。解题时若感染或注射疫苗后短时间发挥作用为,长时期应考虑。(4)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对人体都是有利的吗?,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浆细胞,高尔基体,线粒体,抗体,记忆细胞,不一定,如器官移植中免疫排斥

17、反应,C,例1、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请指出不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为细胞免疫,A物质为淋巴因子;为体液免疫,B物质为抗体B与B物质加工、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C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e、f、gD病毒入侵人体时往往先通过免疫,再通过免疫,才能消灭抗原,C,(2012重庆卷)麻疹病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