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生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01407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动物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动物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动物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生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动物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生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生理.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神经生理,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及其功能,一、神经元及其一般功能,(一)神经元的结构及分类,(二)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1生理完整性,2绝缘性,3双向性,4不衰减性,5相对不疲劳性,(三)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表3-1 不同类型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四)神经的营养性作用,1神经对所支配的组织具有营养作用神经对所支配的组织除发挥调节作用,即功能性作用外,神经末梢还经常释放一些营养性因子,后者可持续调节所支配组织的代谢活动,影响其结构和功能。神经的这种作用称为营养性作用。2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元的支持作用神经支配的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能持续产生某些蛋白质分子对神经元起支持和营养作用,并且

2、会促进神经的生长发育,称为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n,NT)。它们在神经末梢经由受体介导式入胞方式进入神经末梢,再经由逆向轴浆运输抵达胞体,促进胞体生成有关蛋白质,从而发挥其支持神经元生长、发育和功能完整性的作用。,二、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与功能 Neuroglia(一)神经胶质细胞的类型,1.在周围神经:1)形成轴突髓鞘的施万细胞,又称 神经膜细胞(Schwanns cell;Neurolemmal cell)2)脊神经节中的卫星细胞,又称被 囊细胞(Satellite cell;Capsular cell),2在中枢神经系统:1)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2)少突胶质细胞

3、(Oligodendrocyte)3)小胶质细胞(Microglia)3.胶质细胞特征:有突起,但无树突、轴 突之分,与相邻细胞不形成突触样结 构;也有膜电位,且随细胞外K+浓度 改变,但不能产生AP。,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功能:支持和分割神经元;形成血管壁和脑表面的胶质界膜。,(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1支持作用 2修复和再生作用 3免疫应答作用 4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5绝缘和屏障作用 6维持细胞外K+离子浓度 7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第二节 反射活动一般规律,一、突 触,(一)突触的分类,1根据突触接触部位分类,2按突触性质分类,两个神经元相接

4、触的部位就称之为突触(synapse)。,(二)突触的基本结构,1化学性突触(chemical synapse),(二)突触的基本结构,1化学性突触(chemical synapse),2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二)突触的基本结构,1化学性突触(chemical synapse),2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三)突触传递,冲动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叫做突触传递(synaptic transmission)。,1化学性突触的传递,1化学性突触的传递,轴突末梢去极化,Ca2+进入突触小体,小泡内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质

5、结合,突触后电位,突触 传 递,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改变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轴突末梢去极化,Ca2+进入突触小体,兴奋性化学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质结合,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使后膜对Na+、K+、Cl-尤其是Na+的通透性,兴奋性突触 传 递,突触后神经元兴奋,(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Ca2+进入突触小体,抑制性化学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质结合,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使后膜对K+、Cl-尤其是Cl-的通透性,突触后神经元抑制,抑制性突触 传 递,(二)突触的基本结构,1化学性突触

6、(chemical synapse),2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三)突触传递,冲动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叫做突触传递(synaptic transmission)。,1化学性突触的传递,2电突触的传递,突触传递的特性,1.单向传导2.突触延搁3.总和作用4.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局部电位特点:等级性。指局部电位的幅度与刺激强度正相关,而与膜两侧离子浓度差无关,因为离子通道仅部分开放无法达到该离子的电平衡电位,因而不是“全或无”式的。可以总和。局部电位没有不应期,一次阈下刺激引起一个局部反应虽然不能引发动作电位,但多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多个局部反

7、应如果在时间上(多个刺激在同一部位连续给予)或空间上(多个刺激在相邻部位同时给予)叠加起来(分别称为时间总和或空间总和),就有可能导致膜去极化到阈电位,从而爆发动作电位。电紧张扩布。局部电位不能像动作电位向远处传播,只能以电紧张的方式,影响附近膜的电位。电紧张扩布随扩布距离增加而衰减。,2电突触的传递,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局部电流,突触后膜,突触后发生动作电位,阳极电紧张作用,使突触后膜膜电位升高兴奋性降低,电突触 传 递,3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神经冲动抵达曲张体,递质从曲张体释放,通过弥散作用到效应器细胞,效应细胞发生反应,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特点,不存在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的特化结构。,不存在

8、一对一的支配关系,即一个曲张体能支配较多的效应细胞。,曲张体与效应细胞间的距离至少在200以上,距离大的可达几个。,递质弥散到效应细胞时,能否发生传递效应取决于效应细胞膜上有无相应的受体存在。,递质的弥散距离大,因此传递花费的时间可大于1s。,二、神经递质和受体,神经递质应具备的条件,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合成递质的前体物质和酶系,能够合成这一递质。,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以防止被胞浆内其它酶系所破坏,当兴奋冲动抵达神经末梢时,小泡内递质能释放入突触间隙。,用电生理微电泳方法将递质离子施加到神经元或效应细胞旁,以模拟递质释放过程能引致相同的生理效应。,存在使这一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环节(摄取回收)。,

9、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这一递质的突触传递作用。,(一)外周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2去甲肾上腺素,3嘌呤类和肽类递质,(二)中枢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2单胺类,多巴胺(dopamine),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3.氨基酸类,谷氨酸,甘氨酸,氨基丁酸,4.肽类,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的多肽,下丘脑肽能神经元分泌的多肽,阿片样肽,5.其他可能的递质,如一氧化氮等,(三)递质与调质的概念,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调质,是指神经元产生的另一类化学物质,它能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四)递

10、质的共存,(五)神经递质的受体,与受体结合使递质不能发挥作用的药物,叫做受体阻断剂(antogonism)。(递质与阻断剂有相似的结构),1胆碱能受体,凡是能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叫做胆碱能受体。,毒蕈碱型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或M受体,它与乙酰胆碱结合时产生与毒蕈碱相似的作用。,烟碱型受体(nicotinic receptor)或N受体,它与乙酰胆碱结合时产生与烟碱相似的作用。,型受体存在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细胞上以及交感神经支配的小汗腺、骨骼肌血管壁上。当它与乙酰胆碱结合时,则产生毒蕈碱样作用,也就是使心脏活动受抑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运动加强、膀胱壁收

11、缩、瞳孔括约肌收缩、消化腺及小汗腺分泌增加等。阿托品可与受体结合,阻断乙酰胆碱的毒蕈碱样作用,故阿托品是M受体的阻断剂。(农药中毒),N受体又可分为神经肌肉接头和神经节两种亚型,它们分别存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后膜(终板膜)和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节的突触后膜上,前者为N2,后者为N1受体类型。当它们与乙酰胆碱结合时,则产生烟碱样作用,即可引起骨骼肌和节后神经元兴奋。箭毒可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N2受体结合而起阻断剂的作用;六烃季胺可与交感、副交感神经节突触后膜上的N1受体结合而起阻断剂的作用。,2肾上腺素能受体(adrenoceptor),凡是能与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结合的受体称之为肾上腺素能受体。,3.突触前受体,4.中枢内递质的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