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戏曲常识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04880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戏曲常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古代戏曲常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古代戏曲常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古代戏曲常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古代戏曲常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戏曲常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戏曲常识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岳云中学高中语文课件,中国古代戏曲常识,世界三大古剧是什么?,中国古典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什么是戏曲?,戏曲,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它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起源于原始歌舞,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

2、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中国古代戏曲发展脉络,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间,时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已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南戏为

3、明清戏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代表作是元人高则诚(高明)的琵琶记。,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重要时期,以元曲闻名于世,而其中影响最著者,唯北杂剧(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北杂剧之表演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传奇以南曲为主,兼用北曲,曲调也较南戏多有增加,并逐步形成了按宫调联套的南曲体系,曲词典雅,

4、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绝盛之时。表演上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代表作有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洪昇的长生殿。,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花部诸戏的兴起,是我国戏曲艺术自宋元南戏产生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变革,即由原来的联曲体变成了板腔体,从此结束了戏曲史上的传奇时代,开始了新的乱弹时期,从而使我国的戏曲艺术更加丰富多彩。,中国戏曲

5、在表演方式上讲究“四功五法”。所谓四功,就是唱、念、做、打四种表现方法。五法是指手法、眼法、身法、发(头发)法、步法。,中国戏曲在表演方式上讲究“四功五法”,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念:是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或独白的总称,是一种诗歌化、音乐化的戏剧语言。,做: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是戏曲表演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舞台行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戏曲的做,多为程式性的动作,大都写意。,打:指戏曲中对点头场面的表现手段,也叫“开打”,有时表现两人的对打,有的则是集体的战争场面。戏曲的开打具有极强的舞蹈性、程式性和表现性,也多写意而非写实。,

6、元杂剧常识,元 曲,元曲,散曲,杂剧,套曲,小令,唱,唱演,(散曲“科”“白”),(一宫调一曲子),(一宫调数曲子),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实际上还包括散曲,并不专指元杂剧。宋元南戏与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杂剧剧本的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过长的戏,可写成多本

7、。,本和折,相关概念,折,首先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可以是一场(一个固定场景)戏,也可包含多个场次,相当于现代戏中的“幕”。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有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折,相关概念,楔子,只唱一二支曲子,篇幅比折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放在剧本开头,对人物、故事进行简要的介绍或交待,其作用相当于引子或序幕。也有一些放在折与折之间,则是为了剧情的过渡或联络,与后来的过场戏相类。,楔子,相关概念,宫调是元杂剧表演过程中歌唱声音高低的调子。每个宫调下可以有许许多多的曲子。每一折只能用一个宫调。宫调下面的曲子都有名称,如“端正好”、“滚绣球”等都是。,相关概念,宫调,末(男子)、

8、旦(女子)、净(花脸)、杂(其他角色)。,杂剧的角色分为末、旦、净、杂四个行当。,相关概念,角色(行当),“末”是男角,正末为男主角,外末(正末之外的男角)、冲末(开场之末)等为男配角;“旦”是女角,除了正旦的女主角,还有小旦、贴旦(可省作贴,一般为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等配角;“净”类似京剧的花脸,一般为性格刚猛的人物(可扮男,也可扮女),也包括丑角的反派人物。“杂”是上述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例如,卜儿(老年妇女)、徕儿(小男孩)、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等。元杂剧中原没有“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参照南戏增改的。,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角色唱。由男角主唱的叫

9、末本戏,女角主唱的叫旦本戏。其他角色只能念白。,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元杂剧的剧本一般由曲词、宾白、科范三部分组成。,曲词由正末或正旦演唱,主要用以展示人物心理,抒发情感,有时也用来交待剧情,具有抒情兼叙事的双重功能。因为这种曲词采用的是曲牌体,即由一个个固定的曲调联缀的组歌,而且在剧中占有主导的地位,所以往往以此指代元杂剧,称之为曲、北曲、元曲等等。,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一般是散文,也有少数韵语,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说白)等。,宾白,相关概念,元杂剧的表演“唱念做打”俱全。“科范”就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简称“科”,在南戏中则称作“介”,或通称“科介”。,科范,相关概念,曲词、宾白和科范三者交相配合,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的发展。,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岳云中学精品课件岳云中学杨光辉工作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