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的语言风格和常见的结构形式.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04981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歌的语言风格和常见的结构形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古典诗歌的语言风格和常见的结构形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古典诗歌的语言风格和常见的结构形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古典诗歌的语言风格和常见的结构形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古典诗歌的语言风格和常见的结构形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的语言风格和常见的结构形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的语言风格和常见的结构形式.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语言风格,诗歌语言风格常用界定词语,清新 明快 冲淡 自然 含蓄 绚丽,(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清新淡雅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2)冲淡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冲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冲淡质朴

2、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明净绚丽像一株静静开放的牡丹,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4)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明白晓畅像一杯透明洁净的矿泉水,江楼月白居易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白云泉 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

3、波浪向人间!,明快简洁像一幅线条简洁的淡墨山水,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5)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的词。,“绿”、“红”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

4、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委婉含蓄像一位怀春的名门淑女,(6)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清新自然像一池雨后出水的芙蓉,如李白诗歌的语言,“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常见作家的风格特征: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

5、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答题步骤:(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语言风格题的思考方法,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春 怨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叙),“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6、”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析)。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评)。,课堂示例,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叙: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析: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不着一色,寓问于答,简炼 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之中。评: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慕而不遇的惆怅之情。,课堂示例,叙: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析: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三四句用语夸张,想象奇特,焕发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真。评:诗人以浪

7、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横江词(其一)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问题: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课堂示例,古典诗歌常见的结构形式,古人作诗,讲究章法、结构,注重诗歌的起承转合。“凡作诗词,要当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也。”(苕溪渔隐丛话)“善救首尾”这是从宏观的谋篇而言;所谓“一步一态,一态一变即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励语(沈谦填词杂说)”是就诗歌内在的情节和脉络而言;“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穷(刘熙载词概)”是就诗歌的收束而言。因此,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鉴赏诗

8、歌时,从诗歌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入手,就能获得解读诗歌意旨的一把钥匙。,(一)、抓住起句。诗文的开头,历来就有凤头之说。大凡经典之作,无不在如何经营凤头上煞费苦心,以求收先声夺人或意在笔先之效。,起的方式很多,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但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开门见山、当头棒喝;一种是迂回入题、托物起兴。无论哪种起法,都禁忌平淡乏味.。,诗歌中的“起句”,其作用有两点:1、统帅全诗,奠定基调,点明题旨;2、作者着意点染某种情绪,渲染某种气氛。,1、“开门见山”的起式示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

9、沾巾。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 淑气:和暖的天气。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独字当头,偏字相衬,如平地高岗,句式突兀,既震慑读者又点题明旨,点出作者处处惊新处处怀乡的宦游之慨;,2、含蓄蕴藉、怨而不怒的诗教,使得古典诗歌迂回入题的起式更为普遍。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荧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作者先景语后情语,以景象渲染而后委婉抒情的写法,切合迂回起式。,(二)、重视承句。承句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总接,有分承;有明顺,有暗接。但都依本文本中的固有的景路、理路、情路。恰如欧阳修在笔说峡州诗说所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

10、。“示例、杜甫的登高则情景分写,使得诗歌的脉络清晰而又层次分明: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不尽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这样,作者的万里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忧国伤时的感慨更显沉郁。颔联在全诗中的作用可见一斑。,总结:诗歌中的承句的作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缝合传递的作用、为下文铺垫和蓄势,以使体物写志更有根基。,(三)、直击“转”句。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它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品味出作者的情感诗歌主旨。,示例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

11、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人从贬所渡江而归,离家愈近,思乡之情愈是强烈,但作者却宕开一笔,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形象的说明了作者一方面渴望得知家人的音书的急切心理,另一方面作者又怕家人受自己牵连的消息得到证实,所以才情更怯和不敢问来人。这里,近乡情更怯的转上接音书断,下关不敢句,把诗人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抒发的淋漓尽致。,“转”句是诗歌中重要的“结”。1、它是文本的思路和作者的情路转换的明显的语言标志,也是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2、高考命题者对其青睐有加。,(四)、定格合句所谓“合”就是指诗词的收束句。是作者情感和诗歌主旨的“神光所聚”所在,我们在解读古典

12、诗歌时,对此应该“倾情关注”。诗词的收束方式很多,但基本的形式有两种:一是直笔明接,就是尾句直接抒情、言志、阐理。二是曲笔收束。所谓曲笔就是用折射、暗示(暗喻)等方法表现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或诗歌的主旨。,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本诗中的第三句和第四句中的今日水犹寒寓情于景,景中带比,不仅高度褒赞了荆轲在国家危难之时冒险犯难挺身而出和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而且还隐含了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水犹寒一语寄托了多少深沉的感慨啊!确实是以景愈结情语。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生不逢时,沉沦寂寞,倾

13、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总之,“合”句在古典诗歌鉴赏中的作用可以概括如下:1、在篇章结构上,它可以起呼应首尾,圆合篇章;2、揭示诗歌的主旨。,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因其篇幅的短小和字数的限制,在起承转合的结构上,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探索出了许多结构形式,常见的有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重章叠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下面就每一种结构作简单的分析,以有助于鉴赏。,1、首尾照应 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照应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一、照应 照应是指

14、诗歌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是古典诗歌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一首诗不论律诗还是绝句,都应有头有尾,前后内容就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诗歌前后才能贯串,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如: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战乱频繁,诗人与兄弟离散,只能寄诗表达思念之情。凄凉萧瑟的边地秋色更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情,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更是诗人创作的动力。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

15、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2、扣题照应 扣题照应即围绕题目或主题反复照应。这样使全诗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展开,主题明确,结构严谨。,如:早梅 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这是一首咏物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秾艳之气,雕琢之痕。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

16、含蕴十分丰富。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照应标题,很有特色。,3、伏笔照应 伏笔照应即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是指诗歌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人物或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戏剧、曲艺创作称为“抖包袱”。伏笔,是文章峰回路转、达到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这样使

17、诗歌结构前呼后应,起承转合浑然一体。,如: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诗共分两阕,上阙为下阙作伏笔,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照应,反过来“当年”句为“心在天山”埋下伏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照应;同时“关河梦”为“身老苍州”设下伏笔,这一结构的安排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二、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

18、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三、层层深入 层层深入就是指诗歌在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本诗采用了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表达织女隔着银河遥思牵牛的愁苦心情,表现了爱情受折磨时的痛苦。诗歌从遥望中的牵牛星、织女星写起,由远及近,视线移到织女星,织女织成布才能与牛郎相会,可是终日织不成,急得泪如雨下。相隔浅浅的一道银

19、河,就是不能相会。诗歌由事而人,再到人的感情。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哀怨动人。,四、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结构方式。,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诗的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爱上层楼”“爱上层楼”,“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在这样反复咏唱中,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五、先景后情 写景抒情诗有的不以描写的景物作为诗表现的主体,而着重表现

20、诗人因描写的景物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抒写诗人自身触景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活动,塑造诗人自身的形象,创造意境,表达主题。触景生情的诗,往往先景后情。,如辛弃疾在路过赣州的造口时,面对赣江流水,追思国家旧耻,抚念国事艰难,写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这首词,就先触景生情,看到郁孤台下的赣江流水,不由想到当年金兵南侵,人民流亡死伤,觉得那流水当中饱含着多少流亡人民的血泪。进而结合写景,抒写思想感情活动:“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慨叹大好河山仍被敌人占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悲愤空有爱国志士,难挽国事衰微;“江晚

21、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忧虑国事实在难为。从而塑造出词人自身心系国耻、忧虑国事的形象,创造出沉郁苍茫的意境,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腐朽无能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懑。,六、卒章显志 诗言志,中国古典诗歌把“言志”当作重要内容来表达,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巩固练习,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

22、是同乡。,解析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叙)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析)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评),阅读刘禹锡的诗浪淘沙,体会其语言特色。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巩固练习,解析 本诗语言质朴浅近,准确精练。(叙)描写的是太阳冉冉升起,拨开江上迷雾,淘金姑娘散满在江弯淘沙拣金,上层社会的首饰金印,都是劳动者从沙中浪底拣来的。有的字用的很是准确精练,如“照”“开”两个动词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满”字写出了人数之多,也暗示了淘金者的劳动早已开始。“尽”充分揭示了当时

23、社会的本质,使结尾两句成为精辟警策的佳句。(析、评),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

24、情,意味深长。(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

25、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

26、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