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创作基础——备稿的方法.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106385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8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播音创作基础——备稿的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播音创作基础——备稿的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播音创作基础——备稿的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播音创作基础——备稿的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播音创作基础——备稿的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播音创作基础——备稿的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播音创作基础——备稿的方法.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播音创作基础,语言表达 授课对象:播音与主持0901 主 讲:姚亚非,第一单元 准备稿件的方法,第一部分 理论概要 播音员主持人播出的每一篇稿件,每一个节目都有一定的宣传目的。播音员及节目主持人的态度感情、技巧等都是为宣传目的服务的。稿件是宣传的载体,是传播和创作的依据。为了把握宣传目的,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认真备稿,有声语言的六条规律,一、理解是基础,不理解的东西播不出来二、目的是统帅,一切语言活动都与目的来统帅三、感受是关键,四、感情要运动,五、声音要变化,六、状态要自如,,备稿:播音创作开始播好稿件的第一步,备稿概要区分为广义备稿和侠义备稿广义备稿:来源于播音员、主持人平日的学习积累,而形

2、成的较高新闻素养。作为播音员、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应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等,决定着播主个人的素质修养,因为修养的高低对我们理解力,感受力、表现力、对稿件的驾驭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义备稿是播音创作的基础。,狭义备稿,是指播出前具体一篇稿件的准备。如何备稿?用六个步骤,简称“备稿六步”:划分层次 概括主题联系背景 明确目的找出重点 确定基调,“六步”分解1划分层次了解稿件布局结构1)归并把稿件内容和内在联系较紧密的段落归并为一个大层次、部份与多层次小篇幅只归并层次即可2)划分在一个自然段内内在联系紧密的句子划分为小层次,短小的不必划分,较长的自然段必须划分。划分的目的是使句子“归堆”,

3、“抱团”。即内容意思集中,2、概括主题主题不是主要事实,是指主要事实中包含的思想含义,即“稿件中心思想”;“中心论点”3、联系背景背景,主要是稿件的播出背景。上情:宏观的大方向性的;下情:现实情况及其变化。下情中还分为“主流”和“支流”。分析好背景是为了更好的把握稿件中的政策精神和播音的针对性4、明确目的稿件播出的宣传导向目的,为什么要播此消息。,5、找出重点重点一般是直接表现主题、体现目的、抒发感情、感染观众的地方。重点的两种形式,一是集中,一是分散。找出重点是为了在播讲中有主有次,在重点上下功夫,次要部分为重点部分的表达服务。6、确定基调基调,是指稿件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播出时总的态度倾向

4、,不是指某一句或某一段的感情色彩分量。也不是指播音时声音的高低。它体现的是播讲者播讲者对稿件的认识、感受的整体结果。,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1、正确认识广义备稿的基础作用和广义备稿与侠义备稿的的关系2、在层次划分中要重视小层次的划分3、在对背景的分析中要善于把握播出的针对性4、训练初始阶段要求学生必须写出详尽的分析笔记,在此基础上,也可作快速备稿练习,抓目的、针对性和基调5、写分析笔记应严格按备稿六步的顺序进行,第二部分 示例一碗炒面及示例分析,大家先不经过分析,部分同学播讲一遍然后经分析后,部分同学再播讲一遍,看播讲时心理及播讲状态有何区别?,第三部分 训练材料及训练提示,结合该示例的分析步骤

5、方法,对第三部分的(二)新闻体消息、评论稿件用备稿六步方法顺序进行分析,并写出分析笔记作业:请各位同学对第三部分训练材料(一)散文体(叙事抒情)中的稿件各选一篇进行备稿分析,并写出笔记。下周检查。,播音创作基础实战篇,一、“备稿六步训练”对作业分析阐述(一)各自对所选散文按备稿六步分析后进行阐述(二)同学一起对此分析阐述作评论以便准确完善,播音创作基础实战篇,二、新闻体(消息评论)稿件分析(一)首都城建系统“讲文明、树新风,规范化服务达标创优竞赛活动”日前拉开帷幕。-,1、划分层次:自然段落两个,层次也是两个,一为导语部分,二为主体部分。稿件不是标准结构,没有背景及结尾部分。2、概括主题:北京

6、城建系统建立完善工作标准体系,加大管理力度解决三方面的突出问题。3、联系背景:上情:是年在全国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规范化服务活动,是党中央提出的部署,作为首都的窗口行业,北京城建系统顺应要求积极响应率先行动。下情:主流该系统拟定具体时间、创建的具体目标,解决三方面突出问题。支流:城建系统的施工扰民、执法部门冷硬拖卡、窗口单位服务不规范不文明等是治理的重点问题。,4、明确目的此新闻播讲的目的:“创优竞赛”活动要动真格的,狠抓系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整改。5、找出重点第二自然段中,要重点解决的“四项问题”,消灭四角。6、确定基调肯定基调,(二)评论:“孩童三亿无歌唱”P211、划分层次评论共五个自然

7、段落,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13自然段:我国三亿孩童几十年来都面临无歌唱的尴尬境地,不得已去翻找父辈、甚至祖辈们数十年前唱过的老歌。第二层次第4自然段:无歌唱原因是否归咎于音乐人的创作良知及音像发行商的社会责任感被市场商业利益吞噬了?第三层次为第五自然段:面对三亿孩童成长期心灵快乐元素的缺失这一严重现状,吁请全社会严重关注并能在儿歌创作上为孩子们做点实事。,2、概括主题祖国的未来,三亿孩童无歌唱的严重性,警示全民不可漠然视之。3、联系背景上情: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民族复兴的大业,成长期的孩童不能缺少精神文化等美好元素下情主流:在社会高度发展,物质条件日益充沛的今天,成人的

8、精神娱乐品充盈、多样的同时,必须尽快弥补三亿孩子无歌唱的尴尬处境?下情支流:三亿孩童数十年没有自己的歌唱可悲境地的主因,是创作者的名利观及音像发行上的社会责任倾斜到商业利益上去了。,4、明确目的 吁请全社会尤其是专业和业余词曲创作者担起应尽责任,尽快创作出好儿歌,填补祖国未来孩子这一精神文化产品的严重匮乏。5、找出重点第四第五自然段,忘却了孩童、冷落了孩童,疏远孩童是否不足以奠定辉煌地位-,无助于商业利润。-6、确定基调:严肃、恳切基调,播音创作基础 实战训练,每人播读散文:自选第四部分 补充练习中的散文消息:北京城建讲文明树新风评论:三亿儿童无歌唱训练目的要求:1、对所播稿件要按“六步”分析

9、理解后的思想感情播讲企图。2、语言技术状态:语音力度、词语清晰、句段流畅。,作业:1、个人录制一篇长篇散文2、录制一组新闻消息(五篇以上)3、评论一篇4、对本章思考题解答记录5、预习第二单元,第二章 情景再现,第一部分 概要情景再现是指播音创作中调动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的重要手段。特定含义: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等在播音员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的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这个过程就是情景再现。,情景再现的过程大略分四步,(1)理清头绪呈现在我们脑海中活动画面开头是什么?怎么变化?怎么发展?结果怎样?详细打

10、什么程度?哪里是重点的“特写镜头”?哪里市较为粗疏的“远景”、“全景”、哪个“镜头”大笔勾勒、那个“镜头”工笔细描?都要心中有数?看视频素材(南湖死鱼)请按上述步骤要求记录视频素材中的内容,(2)设身处地要把稿件中所述、描写的一切,作为亲身所见、亲耳所闻,进入具体的事件、场面中去。置身其中,并不是”忘乎所以,(像演员似的)而是出于情理之中。主要是为了获得现场感,产生“我就在”的感觉。(3)触景生情当生活图景在脑海中浮现,我们一定要作出积极的反应,稿件是写景于情的,我们就要触景生情。触景生情使情景再现的核心。播音特别强调积极反应,在毫无准备的条件下,一个具体的“景”的刺激,马上就要引起我们具体的

11、情,而又完全符合稿件的要求。,(4)现身说法,即稿件中的情景始终“我就在”,(事件第一现场)把这种情景再现的过程转述过来,正是播音员始而有意、继而实现的责任。播音员头脑中再现了稿件情景,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加工制作,使受众产生某种情景的再现,从中受到感染,才算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教学目的与要求,旨在加强学生依据语言材料激发形象感受、调动情感活动的能力,是培养语词感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景再现要明确两个重要方面:第一、情景再现一定要以稿件为依据;(不可随意)第二、情景再现,感受是关键。一定要产生于具体感受之中,感受是把文字稿变为自己要说的话的关键环节。是感受,把文字稿化为播音员内心的实有事物;

12、,具体训练材料选择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描写语句,内容较为单纯第二部分为描写空间场景片段第三部分为集中描写感知觉真切感受片段,引起播者的生理反应第四部分为描写人物的神态、心理及活动的片段,着意训练综合感受,第五部分为概括描述片段,训练学生迅速、准确的调动感情的能力,第六部分为为完整的篇章,运用体裁多样性调动不同情感处于运动状态。,第二部分材料:了解事件、故事阶段,(一)稿件实例分析难以想象的抉择稿件着重对空间场景、特定场景、完整的内容的描写。第一步 理清头绪第二步 设身处地第三步 触景生情第四步 现身说法,第三部分材料,(一)抓住感受 引向感情(唤起同学本能)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时间觉空

13、间觉运动觉综合感觉每人选择一篇稿件,先以形体动作来完成不同得感觉体验(表演),二、落实语句 整体推进,训练提示:总体宏观的介绍某些事件、场景、情绪、氛围,注意对文字内容的总体把握例稿一:集中营1、事件、场景集中营建毒气室和大焚尸炉,被害者赤身走进毒气室;2、情绪、氛围活人进去门管死后放毒气声,想象得到面对灭绝人性残暴,被害者的绝望与惨叫-一天毒死四万人,烧不完的堆在空地上浇上汽油焚烧的浓烟与令人窒息的气味,作业:对例稿 现场直播新闻长江三峡大江截流预习,播音创作基础,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作观念、掌握播音创作的规律及方法,具体包括:播音正确的创作道路、播音语言特点、创作准备、播音感受、

14、思想感情的运动方法(包括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话筒前的状态、播音表达规律。这八大块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了两大主题,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作观与创作方法。,从创作过程上来讲,我们主要应把握好三个环节理解、感受、和表达。它既反映了有声语言创作的基本过程、一般规律,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三个基本阶段。他强调的是有声语言创作应是由内到外的一个过程,语言表达应建立在深入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强调我们表达的不是声音本身,而是你对世界的认识,你的态度,你的情感,你的愿望。而当有了播讲愿望之后,恰当的表达方法显得特别重要,方法的缺失将妨碍内心世界准确、充分的呈

15、现。在训练上,这三个方面既有阶段性,更有连续性,综合性,最终应达到整体和谐。,明确没有正确的观念,方法就无用武之地,没有熟练的方法,观念就无法落实。理解、感受、表达三只之间的关系?如何体现?例稿中国石拱桥首先要解决对它是一般性知识的介绍,还是通过知识介绍激发受众的民族自豪感?你的内心就像起了化学反应似的。,播音感受和情景再现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感受的具体性和感情的调动及其准确性问题。道理明白但播出来却不是那么回事,是因为什么?重要原因是,学生把“知道”当做“感到”,以为“知道”就可以了,实际上两者有很大区别。对播音而言,感悟很重要。,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训练长江三峡大江截流训练提示1、调整好话筒状

16、态,播准内容。2、抓住现场氛围,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3、材料是预知的,但要播出新鲜感,必须用现场感带动。调动播出情绪是关键。4、两人配合时,相互间感受要一致,要互相“刺激”?(宁过勿空),情景再现10月13日,一、单元综合训练春小桔灯军礼两条路山东新闻联播片段导语、解说、现场主持部分二、补充练习部分(一)描写语句(二)描写空间场景(三)描写感知觉真切感受的片段,作业 1、录制乘警的故事东方时空 2、对思考题进行解答记录 3、预习内在语,第三章 内在语,什么是内在语?“话里有话”、“弦外之音”,在朗诵、戏剧表演中,也叫“潜台词”。在播音中,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在对稿件文字进行全面深入理解感受的基础上

17、,应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上下文来准确把握语句、文章深层的内在含义以及逻辑上的链接。内在语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两大方面:揭示语句本质和语言链条。,语言链条是指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内在语基本类型第一类、发语性内在语起始之前加适当用语第二类、寓意性内在语此含义下另一层寓意第三类、关联性内在语没有用文字表示出来的第四类、提示性内在语设问呼应、提醒关注第五类、回味性内在语段落层次结尾处设词语表明语已尽情尚存第六类、反语性内在语表层意与深层意对立对比关系,内在语是对稿件理解和感受的集中概括。切忌就句论句的确定内在语,而应从播出目的、主题思想、整体基调和上下文语言环境的角度来分析内在语。学习掌握内在语的目的:针对我

18、们在播稿中的突出问题“见字不见事、不见情理,或者只体会到表层的内涵,没有体会更深层面的东西。,教学目的与要求,对稿件进行分析、挖掘乃至表达的练习,可以对内在语内部技巧的认识和掌握有所认识。对第二部分评论稿件内在语的把握是重点练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边练习边消化,用理论指导练习,在练习中印证理论,消化理论二、切忌僵化。提示只是一个大致的线索,不能代替练习者的思维,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三、内在语主要是对稿件分析、理解、感受的准备阶段显功效,没有必要在播音时在具体重现一遍。四、内在语练习内容顺序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有简单到复杂。,示例:补旧既示例分析,补旧,内在语是对人世有了感悟的结

19、果,示例分析一、教孩子心存善念按训练提示,补充各句段中不同的内在语示例分析二、带孩子玩“玩出”的苦涩按训练提示,补充各句段中内在语将实例二改变成一个主持人话题示例分析三、我是来工作的强化播此稿时的“回味性内在语”的把握,第四单元 对象感,什么是对象感?新编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对象”的解释:“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人或事物。”播音员、主持人所有的行动和思考都是为了“作为目标的人”。因此,我们心里要有受众、想着受众、不要忘了受众。定义: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对象感,对象感是被播音员用来作为是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属于某种联想、想想的东西。对象感不但要想到观众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想到他的情感反应对象感尽可能地将受众群体身份设想的具体,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在播音中感受到受众的存在,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感觉到他们确实在听、在想,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养成一到话筒前播音,立即能获得与受众的“交流”,从而掌握什么是对象感的播音,这就是此单元的目的第二部分 示例:我们祖国的声音及分析栏目主持形式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