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交通规划.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07944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3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综合交通规划.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一、基本概念.城市综合交通 所谓城市综合交通涵盖了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大致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城市对外交通泛指本城市与其它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其主要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城区)内的交通,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其中以城市道路交通为主体。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转换的关系。,城市交通系统 我们通常把以城市道路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

2、重要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撑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城市的布局结构、规模大小甚至城市的生活方式都需要一个城市的交通系统的支撑。洛杉矶的分散布局离不开它密集的高速公路网;伦敦的生活方式决定于它19世纪的铁路;纽约曼哈顿的繁华则有赖于它发达的地铁和公交系统。我国城市形态呈同心圆式的发展模式与普遍采用的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作为客运工具有关。鉴于城市交通的综合性,诚实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的密

3、切关系,通常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和综合规划。,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 城市道路系统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又是城市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动脉”。城市道路系统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是否可以合理、经济地运转和发展。道路系统一且确定,实质上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架构。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作用。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a)城市各级道

4、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b)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的通道。(c)城市道路的选线应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并与城市绿地系统和主要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a)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用地的性质相协调。(b)城市道路系统完整和通畅,交通均衡分布,(c)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和面积率城市道路网密度要兼顾城市各种生活的不同要求,过小则交通不便,密度过大则造成用地和投资的浪费,也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从公共交通客运网的规划要求及考虑街坊规划的经济性等着眼,一般认为干道的适当距离为 7001100 m,相当于干道网的密

5、度为 2.81.8 km/km2。但实际上道路的分布要受现状、地形、桥梁位置及建筑布局等条件的限制,各城市的道路网密度差异较大,就是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道路网密度也应有所不同。以较为现实的眼光来分析:除快速路的进出口道路间路一般不应小于 300 m,并且道路间距 300 m以上,就可满足布置居住小区或街坊的要求;另外,对于有利于行人及车辆行走和行驶,道路间距以 300800 m为宜。一般情况下,城市中心区交通量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区交通量较少,因此,中心区道路网的密度应当较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区最小。即中心区道路间距为 300400 m,密度为 56 km/km2;市区中道路间距为 500

6、m左右,密度为 4 km/km2左右;边缘区道路间距为 600800 m,密度为 3 km/km2。根据城市建设的经验,大城市的道路网密度以 46 km/km2为宜,如北京中心区规划道路网密度为 4 km/km2;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区道路网密度为 6 km/km2。,道路网面积率:道路面积率是道路间距和道路宽度的综合指标,城市道路面积在城市用地面积中应有适当的比例,根据对世界各大城市道路面积率资料的分析,认为道路面积率以 20左右较为合适,如纽约曼哈顿的 35及华盛顿的 43太高,这两个城市除了道路就是房屋,没有或少有庭院,因而不可取,又如?13及上海浦西旧区为 12,道路很不够用,只有修了高架

7、桥;再如伦敦的23以及北京和巴黎的25都认为还适宜,上海浦东新区采用的是 20。(d)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道路系统应满足不同功能交通的不同要求:快速与常速、交通性与生活性、机动与非机动、车与人等。一个城市的道路系统规划要有利于根据交通的发展要求,逐步形成快速与常速、交通性与生活性、机动与非机动、车与人等不同的系统,如快速机动系统(交通性),常速混行系统(又可分为交通性和生活性两类),公共交通系统(如公共汽车专用道),自行车系统和步行系统,使每个系统都能高效率地为不同的使用对象服务。,(e)要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干道系统应尽可能简单、整齐、醒目,以便行驶车辆通行时方向明确并易

8、于组织交叉口的交通。一个交叉口交汇的道路通常不宜超过 4条,最多不超过 5 条;交叉角不宜小于 60 度或不宜大于120 度,否则将使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复杂化,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f)道路系统应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3)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城市道路的布局应尽可能使建筑用地取得良好的朝向,从交通安全来看,道路最好能避免正东西方向,因为日光耀眼易导致交通事故。城市道路又是城市的风道,要结合城市绿地规划,把绿地中的新鲜空气,通过道路引入城市。为了减少车辆噪音的影响,应避免过境交通直穿市区,控制货运车辆和有轨车辆从居住区穿行。旧城道路网的规划,应充分考虑旧城历史、地方特色和原有道路网形

9、成发展的过程,切勿随意改变道路走向,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与名胜古迹要加以保护。(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3城市道路分类(1)国标(按城市骨架)的分类(a)快速路:是城市中为中、长距离快速机动车交通服务的道路,中间设有中央分隔带,布置有四条以上的车道,全部采用立体交叉控制车辆出入,常布置在城市组团间的绿化分隔带中,并成为城市与高速公路的联系通道。快速路是大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动脉,在快速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而对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也应加以控制。一些特大城市由于现状条件的限制,在城市中心区的边缘采用主(快速)、辅(常速)路的形式修建快速路,疏解了城市交通,但也

10、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北京的二环路、上海的内环线高架道路和天津的中环线。(b)主干路:又称全市性干道,是城市中为常速主要交通服务的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大城市的主干路多以交通功能为主,负担城市各区、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也可以成为城市主要的生活性景观大道;中、小城市的主干路常兼有沿线服务功能。主干路上平面交叉口间距以 7001200 m为宜,以减少交叉口交通对主干路交通的干扰。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的形式。例如北京东西长安街是全市性东西向主干路,全线展宽 5080 m,市中心路段为双向10 条机动车车道,实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又如

11、上海中山东一路是一条宽10 个车道的主干路,兼具交通和景观两种功能。,(c)次干路:是城市各组团内的主要道路,次干路联系各主干路,并与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路网,在交通上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同时,由于次干路沿路常布置公共建筑和住宅,又兼具生活性服务功能。次干路的交叉口间距一般以 350500 m为宜,常采用机非混行的道路断面。(d)支路:是城市一般街坊道路,在交通上起汇集作用,直接为用地服务,以生活性功能为主。在我国城市,支路上机动车较少,以非机动车和步行交通为主。为方便出行,支路的间距以 150250 m为宜。(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城市道路按功能分类的依据是道路与城市用地的关系,按道路两旁用地所产

12、生的交通流的性质来确定道路的功能。城市道路按功能可分为两类:(a)交通性道路:是以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承担城市主要的交通流量及与对外交通的联系,特点为车速大,车辆多,车行道宽道路线型要符合快速行驶的要求,道路两旁要求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b)生活性道路:是以满足城市生活性交通要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主要为城市居民购物、社交、游憩等活动服务的,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机动交通较少,道路两旁多布置为生活服务的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要求有较好的公共交通服务条件。又可分为生活性干道和生活性支路。,4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1)城市干道网类型城市道路系统是为适应城市发展

13、,满足城市用地和城市交通以及其它需要而形成的。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城市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下,不同城市的道路系统有不同的发展形态。从形式上,常见的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四种类型:(a)方格网式道路系统 方格网式又称棋盘式,是最常见的一种道路网类型,它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城市。用方格网道路划分的街坊形状整齐,有利于建筑的布置,由于平行方向有多条道路,交通分散,灵活性大,但对角线方向的交通联系不便,非直线系数(道路距离与空间直线距离之比)大。有的城市在方格网的基础上增加若干条放射干线,以利于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但因此又将形成三角形街坊和复杂的多路交叉口,既不利于建筑布置,又不利于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完全方格网

14、的大城市,如果不配合交通管制,容易形成不必要的穿越中心区的交通。一些大城市的旧城区历史形成的路幅狭窄、间隔均匀、密度较大的方格网,已不能适应现代城市交通的要求,可以组织单向交通以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方格网式的道路也可以顺依地形条件弯曲变化,不一定死板地一律采用直线直角。,(b)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起源于欧洲以广场组织城市的规划手法,最初是几何构图的产物,多用于大城市。这种道路系统的放射形干道有利于市中心同外围市区和郊区的联系,环形干道又有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及郊区的相互联系,在功能上有一定的优点。但是,放射形干道容易把外围的交通迅速引入市中心地区,引起交通在市中心地区过分的集中,

15、同时会出现许多不规则的街坊,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道路系统。环形干道又容易引起城市沿环路发展,促使城市呈同心圆式不断向外扩张。为了充分利用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的优点,避免其缺点,国外一些大城市已将原有的环形放射路网调整改建为快速干道系统,对缓解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促使城市转向沿交通干线向外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c)自由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常是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道路结合自然地形呈不规则状布置而形成的。这种类型的路网没有一定的格式,变化很多,非直线系数较大。如果综合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建筑的布置、道路工程及创造城市景观等因素精心规划,不但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和人车分流效果,而且可以形成活泼丰

16、富的景观效果。国外很多新城的规划都采用自由式的道路系统。美国阿肯色州1970年规划的新城茅美尔(Maumelle),城市选在一片丘陵地,在交通干道的一例布置了工业区,另一侧则结合地形、河湖水面和绿地安排城市用地,道路呈自由式布置,形成很好的居住环境;我国山区和丘陵地区的一些城市也常采用自由式的道路系统,道路沿山麓或河岸布置,如青岛重庆等城市,但这种布置多是从工程因素出发,有的道路仿照盘山公路修建,不十分自然。而且,在传统的规划思想下,只要有一些平地,都尽可能采用方格式的道路系统,这是不可取的。,(d)混合式道路系统 由于历史的原因,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这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有的发展区

17、受地形条件约束,形成了不同的道路形式,有的则是在不同的规划建设思想(包括半殖民地时期外国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路网。在同一城市中存在几种类型的道路网,组合而成为混合式的道路系统。还有一些城市,在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下,结合城市用地的条件和各种类型道路网的优点,有意识地对原有道路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造,形成为新型的混合式的道路系统。常见的方格网加环形放射式的道路系统是大城市发展后期形成的效果较好的一种道路网形式,如北京。还有一种常见的链式道路网,是由一两条主要交通干道作为纽带(链),好象脊骨一样联系着各类较小范围的道路网而形成的常见于组合型城市或带状发展的组团式城市,如武汉、兰州等城市。,(2)城

18、市道路网按性质的分工城市道路网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快速道路网和常速道路 网两大路网。城市快速道路网是现代化城市发展和汽车化发展的产物。对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城市快速道路网可以适应现代化城市交通对快速、畅通和交通分流的要求,不但能起疏解城市交通的作用,而且可以成为高速公路与城市交通道路间的中介系统。城市常速道路网包括一般机非混行的道路网和步行、自行车专用系统。规划时要分别考虑其功能要求并加以有机组织。(3)城市道路网的功能分工城市道路网又可以大致分为交通性路网和生活服务性路网这两个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也可能部分重合为混合性道路)的网络。,交通性路网要求快速、畅通、避免行人频繁过街的干扰,对于快速以机

19、动车为主的交通干道要求避免非机动车的干扰,而对于自行车专用道则要求避免机动车的干扰。除了自行车专用道以外,交通性道路网还必须同公路网有方便的联系,同城市中除交通性用地(工业、仓库、交通运输用地)以外的城市用地(居住、公共建筑、游憩用地等)有较好的隔离,又希望能有顺直的线形。所以,特别是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常常由城市各分区(组团)之间的规则或不规则的方格状道路,同对外交通道路(公路)呈放射式的联系,再加上若干条环线,构成环形放射(部分方格状)式的道路系统。在组合型的城市、带状发展的城市和指状发展的城市,通常以链式或放射式的交通性干道的骨架形成交通性路网。在小城市,交通性路网的骨架可能会形成环形或

20、其它较为简单的形状。生活性道路网要求的行车速度相对低一些,要求不受交通性车辆的干扰,同居民要有方便的联系,同时又要求有一定的景观要求,主要反映城市的中观和微观面貌。生活性道路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的生活性主干道,一部分是分区(组团)内部的道路网。前一部分常根据城市布局的形态形成为方格状或放射环状的路网,后一部分常形成为方格状(常在旧城中心部分)或自由式(常在城市边缘新区)的道路网。生活性道路的人行道比较宽,也要求有好的绿化环境,所以,在城市新区的开发中,为了增加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除了配套建设形成完善的城市设施外,特别要注意因地制宜地采用活泼的道路系统和绿地系统,在组

21、织好城市生活的同时,组织好城市的景观。如果简单地采用规整的方格网,又不注意绿化的多样化,很容易产生单调呆板、甚至荒凉的感觉。,(b)城镇间道路与城市道路网的连接城镇间道路把城市对外连络的交通引出城市,又把大量入城交通引入城市。所以城镇间道路与城市道路网的连接应有利于把城市对外交通迅速引出城市,避免入城交通对城市道路,特别是城市中心地区道路上的交通的过多冲击,还要有利于过境交通方便地绕过城市,而不应该把过境的穿越性交通引入城市和城市中心地区。城镇间道路分为高速公路和一般公路。一般公路可以直接与城市外围的干道相连,要避免与直通城市中心的干道相连。高速公路则应该采用立体交叉与城市路网相连,由一处(小

22、城镇)或两处(较大城市)以上的立体交叉牵出联络交通干道(入城干道)连接城市快速道路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和城市外围交通干道。目前我国许多小城镇沿公路发展,公路同时作为城镇内部主要道路使用。因此,公路穿越性交通受到城镇内交通的影响,经常发生减速、拥挤和阻塞现象,城镇内部交通也受到公路交通的阻隔而不畅通。,规划时应该考虑在条件成熟时选择适当的方式处理好公路与城镇内道路的连接问题,把公路交通与城镇内交通分离开来。一般可采取两种方式:公路立体穿越城镇:利用地形条件将公路改为路堤式(高架式)或路堑式,用立交解决两侧城区之间的联系;公路绕过城镇:选择适当位置将公路移出城镇,改变城镇道路与公路的连接位置,原

23、公路成为城镇内部道路。改建时应注意同时处理好城镇发展与公路之间的关系,并对移出的公路两侧实施绿化保护,防止形成新的建设区。对于特大城市,高速公路可以直接引到城市中心地区的边缘,同城市主要快速交通环路相连,必要时也可采用高架或地下道的方式通过城市中心地区。高速公路不得直接与城市生活性道路和交通性次干道相连。,5城市交通枢纽在城市中的布置 城市交通枢纽可分为三类,分别是货运交通枢纽、客运交通枢纽及设施性交通枢纽。(1)货运交通枢纽的布置货运交通枢纽包括城市仓库、铁路货站、公路运输货站、水运贷运码头、市内汽车运输站场,是市内和城市对外的仓储/转运的枢纽,因而是城市主要货流的重要的出行端。流通中心是组

24、织城市货运的一种新的形式,是以货运车辆枢纽站为中心,包括仓库、批发甚至包括小型加工和包装工场等组织在一起的综合性中心,减少了货物在供销、储存、流通、分配、经营等几个环节中的不必要的周转,从而减少了自身的往返运输和城市的交通量。市级货物流通中心通常布置在城市外围环路与通往其他城市的高速公路相交的地方,有的还结合铁路站场和水运货运码头布置。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货物流通的经济合理和货运车辆的集疏,并减少了城市中心地区交通的混乱。,(2)客运交通枢纽的布置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是指城市对外客运设施(铁路客站、公路客站、水运客站和航空港等)和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铁路、水运、航空等城市对外客运设施的布置主要取决于

25、城市对外交通在城市中的布局。公路长途客运设施一般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附近或靠近铁路客站、水运客站附近,并与城市对外公路干线有方便的联系。在城市布局中应有意识地结合城市对外客运设施的布置,形成城市对外客运与市内公共交通客运相互转换的客运交通枢纽。同时,结合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布局,市内大型人流集散点(商业服务中心、大型文化体育中心)的布置,形成若干个市内客运交通枢纽;在市中心区与近郊市区结合部或市区与郊区结合部形成若干个市内与市郊换乘的客运交通枢纽。在特大城市还应注意结合地铁、轻轨等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站点的布置,形成客运换乘枢纽,满足大流量客流集散与换乘的要求。客运交通枢纽必须与城市客运交通干道有方

26、便的联系,又不能过多地冲击和影响客运交通干道的畅通。可以采取组织立体交通的方式,形成地上、地下相结合的综合性枢纽。客运交通枢纽位置的选择主要结合城市交通系统的布局,并与城市中心、生活居住区的布置综合考虑。好的选点不但能方便居民换乘,有利于道路客流的均衡分布,而且还可以促进城市中心的发展建设。,(3)设施性交通枢纽的布置设施性交通枢纽包括为解决人流、车流相互交叉的立体交叉(包括人行天桥和地道)和为解决车辆停驻而设置的停车场等。城市公共停车场有三种类型。城市各类中心附近的市内公共停车场(包括停车楼和地下车库):具体布置与所服务的设施的性质、规模、位置有关,以停放中、小型客车为主,要求乘客使用方便且

27、与交通性道路有好的联系。在城市中心地区,可以按社会拥有客运车辆数的1520规划停车场的用地,近期可考虑为地面停车场,远期改建为多层停车库。城市主要出入口的大型停车场:主要为外来车辆(货运车辆为主)服务,截阻不必要的穿城交通。应配备旅馆、饮食服务、日用品商店及加油、检修车辆、通信等设施。超级市场、大型城外游憨地的停车场:布置在设施的出入口附近,以客运车辆为主,也可以结合公共汽车站进行布置。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可以按城市人口每人 0.81.0 m2安排。城市还应考虑自行车停车场地的布置。,6.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要求(1)交叉口间距不同规模的城市有不同的交叉口间距要求,不同性质、不同等级的道路

28、也有不同的交叉口间距要求。交叉口的间距主要取决于规划规定的道路的设计车速及隔离程度,同时也要考虑不同使用对象的方便性要求。技术表,(4)道路横断面类型人们通常依据车行道的布置命名横断面的类型。不用分隔带划分车行道的道路横断面称为一块板断面;用分隔带划分车行道为两部分的道路横断面称为两块板断面:用分隔带将车行道划分为三部分的道路横断面称为三块板断面;用分隔带将车行道划分为四部分的道路横断面称为四块板断面。(a)一块板道路横断面一块板道路的车行道可以用作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以及大量作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次干道及支路。在混行状态下,机动车的车速较低。所以,一块扳道路在机动车交通量较小,

29、自行车交通量较大,或机动车交通量较大、自行车交通量较小,或两种车流交通量都不大的状况下都能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由于一块板道路能适应“钟摆式”的交通流(即上班早高峰时某一个方向交通量所占比例特别大,下班晚高峰时相反方向交通量所占比例特别大),以及可以利用自行车和机动车的高峰时间在不同时间出现的状况,调节横断面的使用宽度,而且具有占地小、投资省、通过交叉口时间短、交叉口通行效率高的优点,仍是一种很好的横断面类型。,(b)两块板道路横断面 两块扳道路通常是利用中央分隔带(可布置低矮绿化)将车行道分成两部分。中央分隔带的设置和两块板道路的交通组织有下列四种考虑:解决对向机动车流的相互干扰问题。规范规定

30、,当道路设计车速大于50 km小时时,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这种形式的两块板道路主要用于纯机动车行驶的车速高、交通量大的交通性干道,包括城市快速干道和高速公路。有较高的景观、绿化要求。对于景观、绿化要求较高的生活性道路,可以来用较宽的绿化分隔带形成景观绿化环境。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地段。将两个方向的车行道布置在不同的平面上,形成有高差的中央分隔带,宽度可随地形变化而变动,以减少土方量和道路造价。对于交通性道路可组织纯机动车交通的单向行驶;对于混合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则可以考虑在每一个车行道上组织机动车单向行驶和非机动车双向行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对于机动车和自行车流量车速都很大的近郊区道路,可

31、以用较宽的绿带分别组织机动车路和自行车路,形成两块板式横断面的道路。这种横断面可以大大减少机动车与自行车的矛盾,便两种交通流都能获得良好的交通环境,但在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不易处理得很好,故而较少采用。此外,当主要交通干道的一侧布置有产生大量车流出入和集散的用地时,可以在该侧设置辅助道路。,(c)三块板道路横断面三块板道路通常是利用两条分隔带将机动车流和自行车(非机动车)流分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行驶,可以提高机动车和自行车的行驶速度、保障交通安全。同时,三块板道路可以在分隔带上布置多层次的绿化,从景观上可以取得较好的美化城市的效果。但是,三块板道路由于没有解决对向机动车的相互影响,行车车速受到

32、限制;机动车与沿街用地之间受到自行车道的隔离,经常发生机动车正向或逆向驶入自行车道的现象,占用自行车道断面,影响自行车的正常通行,而且易发生交通事故;自行车的行驶也受到分隔带的限制,与街道另一侧的联系不方便,经常出现自行车在自行车道、甚至机动车道上逆内行驶的状况。同时,三块板道路的红线宽度至少在 40 m以上,占地大,投资高;一般车行道部分的宽度在2030 m以上,所以车辆通过交叉口的距离加大,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受到影响。根据以上的分析,一般说,三块板横断面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十分大而又有一定的车速和车流畅通要求,自行车交通量又较大的生活性道路或交通性客运干道,不适用于机动车和自行车交通量都很大

33、的交通性干道和要求机动车车速快而畅通的城市快速干道。,(d)四块板道路横断面四块板横断面就是在三块板的基础上,增加一条中央分隔带,解决对向机动车相互干扰的问题。四块板横断面本身存在着矛盾:一般当机动车车速超过50 km小时时才有必要设置中央分隔带,所以机动车流应是快速车流,而四块板道路由于设有低速的自行车道,存在低速自行车流不时穿越机动车道的况,必然会影响机动车流的车速、畅通和安全;如果限制非机动车横穿道路,则给道路两侧的联系造成不便,又可能出现在少数允许过街口交通过于集中的现象,反而影响机动车的畅通和快速。同时,四块板道路的占地和投资都很大,交叉口通行能力也较低,并不经济。一些城市的快速干道

34、(环路)选用类似四块板的主辅横断面形式,即将快速道路与常速道路组合在一个断面,常速与快速、常速与常速的交通转换同在一个交叉口进行,即使采用立体交叉,也极易发生交通拥挤和阻塞,以及由于自行车、行人任意穿越道路而发生交通事故的问题。快速干道应有的畅通性也受到了破坏。所以,一般在城市道路中不宜采用这种横断面类型。,三、城市对外交通城市与对外交通运输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外交通运输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历史上形成的城镇大多位于水陆交通的枢纽,如汉口、广州、鹰潭、扬州等;现代城市也往往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如郑州、石家庄、徐州株州等。对外交通运输的条件又可能制约城市的发展。一个城镇要有大的发展,对

35、外交通运输能力必须与城镇生产、消费量相适应,而城市的发展也将促进该城市对外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是指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运输的总称,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城市对外交通线路和设施的布局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布局、城市干道走向、城市环境,以及城市的景观。因此,城市对外交通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铁路铁路是城市主要的对外交通设施。城市范围内的铁路设施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与城市生产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客、货运设施,如客运站、综合性货运站及货场等,按照它们对城市服务的性质和功能,应该在城市中靠近城市中心区布置。布置在城市外围

36、的客运站,即使有干道与城市中心相连,也容易造成城市结构过于松散,居民出行不便。为工业区和仓库区服务的工业站和地区站则应布置在相关地段附近,一般设在城市外围。另一类是与城市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设施,如编组站、客车整备场、迂回线等,在满足铁路技术要求以及配合铁路枢纽的总体布置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布置在离城市外围有相当距离的地方。在城市铁路布局中,站场位置起着主导作用,线路的走向是根据站场与站场、站场与服务地区的联系需要而确定的。,铁路站场的位置与数量和城市的性质、规模,铁路运输的性质、流量、方向,自然地形的特点,以及城市总体布局等因素有关。会让站、越行站是铁路正线上的“分界点”。间距约 812 km。

37、主要进行铁路运行的技术作业,站场布置不一定与居民点结合。其布置形式有横陈式和纵列式及半纵列式,长度约12.7 km,站坪宽度除正线外,配到发线12条。中间站是客货合一的小车站,多采用横列式布置,多设在中小城市,间距约2040 km。从客站、货场和城市的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客货城同侧、客货对侧和客城同侧、客货对侧和货城同侧等三种布置方式。规划尽可能将城市布置在铁路一侧,货场设置要方便货运,减少对城市的干扰,尽量减少城市跨铁路交通。区段站除中间站的作业以外,还有机务段、到发场和调车场等,进行更换机车、乘务组,车辆检修和货物列车的解结编组等业务。区段站的用地较大,按照横列与纵列式布置,其长度分别为 2

38、km到 3.5 km,宽度为 700 m到 250 m。编组站是为货运列车服务的专业性车站,承担车辆解体、汇集、甩挂和改变的业务。编组站由到发场、出发场、编组场、驼峰、机务段和通过场组成,用地范围一般比较大,其布置要避免与城市的相互干扰,同时也要考虑职工的生活。对一个大型铁路枢纽城市来说,可能不止一个编组站,要分类型合理布置。,客运站的位置要方便旅客,提高铁路运输效能,并应与城市的布局有机结合。客运站的服务对象是旅客,为了方便旅客,位置要适中,靠近市中心。在中、小城市可以位于市区边缘,大城市则必须深入城市中心区边缘。客运站的布置有通过式、尽端式和混合式三种。铁路客站的布置要考虑到旅客的中转换乘

39、的方便,搞好铁路与市区公交、长途汽车和商业开发的协调,做到功能互补和利益共享,实现地区的发展目标。客运站是对外交通与市内的交通衔接点,客运站必须与城市的主要干道连接,直捷地通达市中心以及其他联运对外交通设施(车站、码头等)。要避免交通性干道与站前广场的互相干扰。为了方便旅客避免干扰,可将地下铁道直接引进客运站,或将客运站伸入市中心地下。中小城市在城市布局时要考虑到主要铁路干线的旅客列车便捷地到发与通过,避免迂回与折角运行。通过式的布局形式可以提高客运站的通过能力,也可避免干线铁路对城市的分割,由于大城市公共交通的配套发展,客运站地区可达性较好,其功能也比较综合配套,有些城市把客运站与城市公共建

40、筑组合布置,形成综合性的交通、服务中心。,中小城市的货运站一般设置一个综合性货运站或货场。其位置既要满足货物运输的经济合理要求,也要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大城市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段。以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运站(特别是另担货物)一般应伸入市区接近货源或消费地区;以某几种大宗货物为主的专业性货运站,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一般应在市区外围;不为本市服务的中转货物装卸站则应设在郊区,接近编组站或水陆联运码头;危险品(易爆、易燃、有毒)及有碍卫生(如牧畜货场)的货运站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还应与其主要使用单位、储存仓库布置在城市同一侧,以免穿越市区。货

41、运站应与城市道路系统紧密配合,与城市货运干道联系。货运站的引入线应与城市干道平行,并尽量采用尽端式布置,以避免与城市交通的互相干扰。同时要结合地形,地貌等有利于联运。货运站应与市内运输系统紧密配合,在其附近应有相应的市内交通运输站场、设备与停车场,这些设施之间最好有专用道路相连。,公路公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是布置在城市郊区,联系其他城市和市域内乡镇的道路。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结合城市的总体布局和区域规划合理地选定公路线路的走向及其站场的位置。(1)公路的分类、分级(a)公路分类:根据公路的性质和作用,及其在国家公路网中的位置,可分为国道(国家级干线公路)、省道(省级干线公路)和县道(联系各乡镇

42、)三级。设市城市可设置市道,作为市区联系市属各县城的公路。(b)公路分级:按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可分为高速公路和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除高速公路为汽车专用公路外,一、二级公路为联系高速公路和中等以上城市的干线公路,三级公路为沟通县和城镇的集散公路,四级公路为沟通乡、村的地方公路。(2)公路线路在市域内的布置公路线路在市域范围内的布置主要决定于国家和省公路网的规划。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a)要有利于城市与市域内各乡、镇间的联系,促进城市规划对城镇体系发展的要求。(b)干线公路要与城市道路网有合理的联系,过境公路应绕过(切线或环线绕过)城市。作为公路枢纽的大城市,应在城市道路

43、网的外围布置连接各条干线公路的公路环线,以与城市道路网相连。(c)要逐步改变公路直穿小城镇的状况,并注意防止新的沿公路建设的现象发生。,(3)公路汽车站场的布置公路汽车站又称为长途汽车站,按其性质可分为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和混合站。按车站所处的地位又可分为起/终点站、中间站和区段站。长途汽车站场的位置选择对城市布局有很大的影响。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考虑功能分区和干道系统布置的同时,就要合理布置长途汽车站场的位置,使它既要使用方便,又不影响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并要与铁路车站、轮船码头有较好的联系,便于组织联运。(a)客运站大城市和作为地区公路枢纽的城市,公路客货流量和交通量都很大。为方便旅客,常将客

44、运站设在城市中心区边缘,用城市交通性干道与公路相连。大城市常为多个方向的长途客运设置相应的长途汽车站,一般货运站和技术站分开设置。中小城市因规模不大,车辆数不多,为便于管理和精简人员,一般均设一个客运站,或客运站与货运站合并,也可将技术站组织在一起。有的城市,在铁路客运量和长途汽车客运量都不大时,将长途汽车站与铁路车站结合布置,既方便了旅客,又可形成城市对外客运交通枢纽,不失为一种好的布置方式。,(b)货运站、技术站货运站场的位置选择与货主的位置和货物的性质有关。供应城市日常生活用品的货运站应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以工业产品、原料和中转货物为主的货运站不宜布置在城市中心区內,而应布置在工业区、

45、仓库区或货物较为集中的地区,亦可设在铁路货运站、货运码头附近,以便组织水陆联运,并注意与城市交通干道的联系。技术站主要对汽车进行清洗、检修(保养)等工作,它的用地要求较大,且对居民有一定的干扰,一般将它单独设在市区外围靠近公路线附近,与客、货站有方便的联系,注意避免对居住区的干扰影响。(c)公路过境车辆服务站为了减少进入市区的过境交通量,可在对外公路交汇的地点或城市入口处设置公路过境车辆服务设施,如车站、维修保养站、加油站、停车场(库)以及旅馆、餐厅、邮局、商店等,这些设施可与城市边缘的小城镇结合设置,相互依托。这样,既方便暂时停留的过境车辆的检修、停放,为司机与旅客创造休息、换乘的条件,又可

46、避免不必要的车辆和人流进入市区,同时也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4)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在解决我国公路混合交通、提高汽车通行能力、改善 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我国近年来高速公路发展很快,规划的国道主干线总体布局为“五纵七横”12 条线路,连接了所有目前人口为 100 万以上的城市,和绝大部分人口在 50 万以上的城市。这个系统的形成可使车量行驶速度提高一倍,400500 公里的运输可当天往返,1000 公里的可当日到达,这将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公路运输网络的建成。高速公路的设计时速达 80120 公里。对于大城市,高速公路的布置要与城市快速道路网结合考虑,并与之相衔接,亦可成为公路环线的

47、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城市,高速公路应远离城市中心,要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连接专用的入城道路与城市联系。高速公路出入口的作用相当于铁路和长途汽车站,在城市规划中必需予以特别的重视。,港口港口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需要全面综合考虑。港口是水陆联运的枢纽,是所在城市的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港口分为客运港和货运港,小规模港口可合并设置。客运港是城市对外客运交通设施,货运港是对外货运交通设施,由船舶航行、货物装卸、库场储存及后方集疏等四个环节组成。港口分为水域和陆域两大部分。水域是供船舶航行、转运、锚泊和其它水上作业的。陆域是供旅客上下、货物装卸、存储的作业活动,要求有一定的岸线长度、纵

48、深和高程。通常一个综合性港口均有几个作业区,如件杂货、煤、粮、集装箱和客运码头等。在港口城市规划中,要妥善处理港口布置与城市布局之间的关系。(1)港口建设应与区域交通综合考虑港口作为交通的转运点,既不是运输全过程的起点也不是终点,港口的规模的大小与其腹地服务范围密切有关,区域交通的发展可有效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提供充足的货源。货运港的疏港公路应尽可能连接干线公路,并与城市交通干道相连;客运港要与城市客运交通干道衔接,并与铁路车站、长途车站有方便的联系。,(2)港口建设与工业布置要紧密结合由于深水港的建造推动了港口工业区的发展,推动深水港的建设是当前世界港口建设发展的趋势。此外,由于内河不

49、仅能为工业提供最大价廉的运输能力,并且为工业和居民提供水源,因此城市工业的布局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把那些货运量大而污染易于治理的大厂,尽可能沿通航河道布置。(3)合理进行岸线分配与作业区布置岸线地处整个城市的前沿,分配和使用合理与否是关系到城市全局的大问题。分配岸线时应遵循“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避免干扰,各得其所”的原则。水深 10 m的岸线可停万吨级船舶,应充分利用。接近城市生活区的岸线应留出一定长度为城市生活休憩使用。一个城市的港口通常按客运、煤、粮、木材、石油、大宗件货以及水陆联运等作业要求分成几个作业区。(4)加强水陆联运的组织港口是水陆联运的枢纽,是城市对外交通联接市内交通的重要

50、环节。在规划中需要妥善安排水陆联运和水水联运,提高港口的疏运能力。在改造老港和建设新港时,要考虑与铁路、公路、管道和内河水运的密切配合,特别重视对运量大、成本低的内河运输的充分利用。因此,做好内河航道水系规划,加强铁路、公路的联接,提高港口的通过能力,并配置适当数量的仓库、堆场,以增加港口(包括城市)的货物储存能力,是港口城市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航空港随着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和城市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航空运输成为长距离重要商业活动和旅游的主要交通方式。航空港又称为机场,按其航线服务范围可分为国际航线机场和国内航线机场。国内机场又可分为干线机场(航程2000 km),支线机场(航程 1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