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规划课件第九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规划课件第九章.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小城镇环境的建设与保护 第一节 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一、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 二、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三、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布置 四、植物配置 第二节 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 一、小城镇环境与环境保护 二、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三、小城镇环境质量评价 四、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的目标和措施,第一节 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一、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1)城镇绿地系统的作用(1)保护环境 城镇绿地系统不仅能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和湿度、防止太阳辐射、改善环境小气候,而且具有防风沙、保水土、滤尘埃、降噪声、抵御自然灾害侵袭等多种功能,对保护城镇环境、减轻自然和人为灾害对城镇生产和生活的危
2、害具有重要作用。(2)美化环境 城镇绿地系统既能增添自然景色、美化城镇环境、丰富建筑空间景观,还可以组织室内外活动空间、为居民提供休息、游览和健身的公共场所,丰富城镇居民的文化生活。,(3)防灾减灾 城镇绿地,尤其是分布于住宅区内的公共绿地,既可作为抗灾救灾时的安全疏散和避难场地,又有利于战争时的隐蔽防护,吸附放射性的有害物质等。(4)创造经济效益 小城镇绿地可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地种植有经济价值的特色植物。如防护林、公园绿地等都可结合生产用林(水杉、柳杉、香樟等)、经济林(油桐、桥树、银杏等)、药用林(原朴、杜卯等)和果树林(苹果、桔、桃等)等进行规划、建设,从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2)
3、城镇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提出如下城镇绿地类别:公共绿地。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完善的设施、专供全镇居民共同使用的绿地,包括各类公园、街道广场绿地、水边绿地及为居民服务的小块游园绿地等。专用绿地。指具有专门用途和功能的绿地,一般是某部门或某单位专用的绿地,包括工业企业内绿地、公用事业单位内绿地、行政机关学校内绿地等。,居住街坊绿地。居住用地的一部分,包括住宅区内公共绿地、庭院、宅前宅后绿地、配套设施绿地及道路绿地等。街道绿地。指各种城镇道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包括行道树、道路绿化带、分车道绿带、交通岛绿地、停车场绿地、街头绿地等。生产防护绿地。生产绿地是指苗圃、果园、林场等绿地;防护绿地则指根据城镇防护
4、要求(如防汛、防尘、防噪声等)而设立的各种绿地林带,及其他有防护意义的绿地,包括限制进入的自然保护区绿地等。,风景游览绿地。指城镇附近大面积的自然景色或名胜古迹、革命历史遗迹等,专供人们游览休憩的绿地。,上述六类城镇绿地中,公共绿地一般向城镇全体居民开放,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较高的绿化种植水平,具有休闲、生态、美化、防灾等综合功能,是居民日常游览、观赏、休憩的主要场所,反映了城镇绿化质量水平,是城镇绿地系统中的代表性节点。其他五类,虽然园艺水平和设施质量可能不及公共绿地,面积也不计入公共绿地指标,但在保护、美化城镇环境方面却有显著作用,它们与居民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广泛、使用最频繁、作用最明显,能
5、反映城镇环境的整体绿化水平。考察城镇园林绿地系统的优劣,应从上述两方面综合衡量。,此外,新的城市绿地分类方法将城市绿地分为5大类、16中类和9小类,涵盖了城市范围内的所有绿化用地,并突破城市建设用地的有限配额,将城市绿化的范围延伸到城市外围地带,具有较强的完整性和实用性。具体内容参见表9.1。,二、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1)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是指通过规划手段,对城镇绿地及其物种在类型、规模、空间、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系统化配置及相关安排。在小城镇总体规划阶段,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城镇发展的要求和具体条件,制定小城镇各类绿地的用地指标,并选定各类主要
6、绿地的用地位置和范围,合理安排整个绿地系统,作为指导小城镇各类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具有以下两种形式。第一种属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专项规划之一。该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调查与评价小城镇发展的自然条件,参与研究城镇的发展规模和布局结构,协调城镇绿地与其他各项建设用地的关系,确定和部署城镇绿地布置,处理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镇绿地的合理发展。第二种属“单独编制的专业规划”,它是为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绿化建设的规划管理而另行独立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阶段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深入和具体化。,小城镇总体规划阶段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具体内容
7、如下:(1)依据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的战略要求,确定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2)调查、分析与评价绿地系统现状、发展条件及存在问题;(3)研究确定小城镇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与主要指标;(4)参与研究小城镇的用地布局,确定小城镇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5)确定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的位置、范围、性质及主要功能;(6)划定镇区外需要保护、保留和建设的绿地(指“生态景观控制区”);(7)确定分期建设步骤和近期实施项目,提出实施管理建议;(8)编制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图纸和文件。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期限,应与小城镇总体规划期限相适应,一般近期5年,远期20年。,2)小城镇绿地
8、系统的规划指标(1)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作用 为加强城镇绿化建设规划管理,提高城镇绿化水平,国家明确规定了城镇绿化建设的规划指标,其主要作用是:反映城镇绿地的质量与绿化效果,是评价城镇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城镇总体规划各阶段调整用地的依据之一,是评价规划方案经济性、合理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指导城镇各类绿地规模的制定工作,并用以估算城建投资计划;统一全国绿化建设的计算口径,为科学研究和决策提供可比数据。同时也便于国际交流和比较。,(2)绿地系统规划指标内容 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一般包括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镇绿化覆盖率和城镇绿地率,具体详述如下:公共绿地面积是指城镇各项公共绿地的
9、面积之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则是指城镇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的公共绿地面积。其计算公式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城镇公共绿地总面积城镇人口,城镇绿化覆盖率是指城镇绿化覆盖面积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它是反映城镇绿化水平的基本指标。根据林学上的研究,一个地区的绿化覆盖率至少达30,才能起到改良气候的作用。因此从保护环境和防震抗灾要求出发,小城镇绿化覆盖率应大于30,一般目标是40-50。其计算公式为:城镇绿化覆盖率()=(城镇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镇建设用地面积)X100,计入城镇绿地面积的包括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所有的绿地,即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居住街坊绿地、街道绿地、生产防护绿地和风景
10、游览绿地等六大类绿地。城镇绿地率,就是指这六大类绿地的总面积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城镇绿地率()=(城镇绿地面积之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X100 绿地系统规划指标明显受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大小的影响。建设部1993年确定的城镇绿地建设规划指标将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分为不足75 m2人、(75105)m2人和超过105m2人三种情况,绿地系统规划指标分别如表9.2所示。,此外,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的相关规定,参与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平衡的城镇绿地应占城镇建设用地的815,平均9m2人以上。,(3)各类绿地单项指标要求为保证城镇普遍绿化目标的实现,切实保护和改
11、善城镇环境,各类绿地单项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新建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不低于25。城镇道路应根据实际情况搞好绿化,其中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例不低于20,次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例不低于15。旧区改建可酌情降低5个百分点。城镇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应不小于30m。,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不低于30。其中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地率不低于20;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物的工厂,其绿地率不低于30,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立不少于50m的防护林带;学校、医院、休养所、疗养院、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旧区改建可酌情降
12、低5个百分点。因特殊情况不能按上述标准进行建设的单位,必须经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根据城镇绿化条例,将所缺面积的建设资金交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安排绿化建设,补偿标准应根据所征地段绿地的综合价值由所在城镇具体规定。,生产绿地面积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不低于2。公共绿地中绿化用地所占比例,应参照公园设计规范(GBJ 4892)执行。由于我国小城镇规模小,与自然结合密切,加之绿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公共绿地建设水平普遍较低,不必要也不大可能建立大型的公共绿地,因此,小城镇公共绿地应以小型、游憩为主,接近居民,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可以根据城镇自身条件,在国家定额指标的范围内自主决定,但不能低
13、于指标的下限。,三、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布置 1)绿地系统布局原则(1)均衡分布,形成完整的系统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时应结合其他功能用地的规划布置,统筹安排,均衡分布,与总体功能布局和自然环境条件相协调。城镇内各类各级绿地要相互连成网络,使综合性公园、小区绿地、街头绿地、滨河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道路绿带和各种附属专用绿地等有机配合,构成多层次、多类型的完整系统,以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功能,丰富镇区景观,改善小气候。,根据绿地的不同使用功能做到点(公园、游园、成片集中绿地等)、线(道路绿带、滨河绿带等)、面(量大面广的各类居住绿地和附属专用绿地)相结合,贯彻“以面为主,点线穿插”、“以小为
14、主,大、中、小结合”、“以绿化为主,绿化、建筑、活动兼顾”、“以普遍绿化为主,普遍绿化与重点绿化并重”的原则。,各级公园按合理服务半径均匀分布,一般每个小城镇应设综合性公园一处,并根据自身条件设专业公园,如儿童公园、游乐园、花卉园等,和开敞型绿地,如街头绿地、滨河绿地、广场绿地等。这些公共绿地应通过内部功能的合理安排、景区景点的合理组织和软、硬质景观的合理配置,满足城镇居民游憩、娱乐的多种需要,形成良好的景观环境。根据一些地方的经验,小城镇尤其要提倡多搞一些小型公共绿地,特别是分散在镇中心区或住宅区内的小游园,它们用地小、投资少、建设周期短、居民使用方便、利用率高,效果比少数几个集中的大型公园
15、更好。,在重点建设好少数代表性公园绿地的同时,小城镇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应特别强调面上的普遍绿化,即按有关规定建设好量大面广的专用附属绿地,如居住组团和宅前宅后绿地、工厂、仓库、机关、学校等单位的内部绿地、大型公共设施的配建绿地等。普遍绿化面积虽然不计入城镇公共绿地指标,但与市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可有效提高城镇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有利于绿化系统向居住、工作、活动的各个空间层次渗透,真正营造一个花园式的绿色生态城镇。,根据城镇自然环境条件和总体规划布局,有针对性地布置防风林、防沙林、水体防护林等自然灾害防护绿地和卫生隔离带、高压走廊绿化带、道路管线防护带等公害防护绿地,适当保留楔形农田或其他
16、农业用地,以保障城镇环境的安全和卫生。,(2)因地制宜,结合自然环境 绿地系统规划必须结合城镇特点,充分考虑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因地制宜地系统布局和配置树种。严寒地区的绿地形式和树种选择应多考虑防风沙、保水土的需要,而炎热地区则要考虑遮阳、通风、降温的要求。乡土树种和古树名木代表了自然选择或社会历史选择的结果,应予优先选择和精心培植。绿地系统应尽量结合山脉、河湖、坡地、荒滩、林地及优美景观地带,充分利用农田、水面、山地、山林、果园等实用性较强的绿色用地,并利用不宜建筑的地带、结合名胜古迹等文化景观尽可能保留原有绿化。例如,山地城镇应充分利用不良地质构造地段或不宜建设用地,高度重视山坡绿化;水网
17、城镇则应结合河湖整治,搞好滨河、滨湖绿地建设,以突出水乡特点,增添生活情趣。,另外,树种选择除考虑自然环境对绿化的功能要求外,还需尊重绿色植物的地域生长特点。尊重物种的地方性原则不仅能保证植物快速、健康生长,而且使物种与生存环境之间迅速建立起食物链、食物网关系,从而有效地缓解病虫害,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3)远近结合,切实改善老镇区环境 小城镇绿化建设现状通常比较薄弱,老镇区的绿地往往更加匮乏。老镇区改造时,应适当提高建筑层数,降低建筑密度,合理紧凑布置道路系统,以腾出土地和空间见缝插绿,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化水平,改善老镇区的生活环境。同时,城镇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对
18、环境绿化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也日益增强。因此,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要有长远观点,为今后大规模的绿地建设留有必要的、合理的空间用地。,综上所述,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应做到:点线面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近期与远期结合,绿地规划与其他用地规划结合。,2)绿地系统布局形式城镇绿地布局有八种基本形式,如图9.1所示。,就小城镇绿地布局而言,可归纳为以下四种:(1)点状 指相对独立的小面积绿地,面积0.5-1.0ha(hectare 公顷10000m2)不等,有的甚至只有100左右。其中,街头绿地面积要求不小于400m2,是见缝插绿、降低小城镇建筑密度、提高老镇区绿化水平、美化城镇景观
19、的较好形式。(2)块状 指有一定规模的公园、花园或大面积公共绿地。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具有游憩功能,并常兼具景观、环境、教育、防灾等功能。综合性公园面积一般在5-10ha以上,服务半径10001500m,为全镇服务,兼顾邻近地区。,(3)带状 指沿带状道路、河流等设置的绿地。带状绿地宽度不小于8m,对缓解交通环境压力、改善生态环境、创造城镇景观形象和艺术面貌特色有显著作用。(4)混合状 指点、线、面结合较完整的综合性布局形式,整体效果好,是一般小城镇常见的、也是应该采取的形式。,四、植物配置绿化空间内的植物配置要求有景色,所以植物配置时应结合地形,通过乔木、灌木的不同组合和植物茎、叶、花的不同
20、色彩的配植,形成虚实、疏密、高低、简繁、曲折等生动变化的植物软质景观。同一个园林空间内,树木种植不但要求有孤植、对植、丛植、形成绿色构图上的协调和完整,还要注意相邻空间的视觉互补或对比关系。,总之,植物配置与树种选择具体说来应考虑以下几点:(1)选择生长健壮、便于管理的乡土树种。乡土树种对本地自然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强,有地方特色,应是小城镇绿化的骨干树种。(2)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选择适宜的树种。如防护林应选择具有防风、防晒、防噪声、调节小气候,或能监测和吸附大气污染物的植物;儿童游戏场地则忌有毒和带刺植物;有条件的居住庭院可选用短期内具有经济收益的品种,特别是不需施大肥、管理简便的果、蔬、药材等
21、经济植物;而行道树则宜选择遮阳好的落叶乔木。,(3)树种选择应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搭配采用常绿和落叶的乔木与灌木。配植中,植物的色彩能带来极明显的艺术效果。一方面由于植物本身所具有的季节特点会引起园林景色的色彩变化,另一方面则可选用不同色彩的花木,配置成绚丽多彩的园林景色。色彩上宜有一定的对比,常采用前简后繁、前明后暗、前淡后浓等种植方法,以暗绿色常绿树为背景,宜种植白色、黄色、粉红色的花卉,可创造出明快的园林景色。(4)植物品种不宜过多,但也应避免单调。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变化,创造出优美的天际线和林缘线,以打破相对单调和呆板的建筑景观。树种选择宜观赏性与功能性相结合、速生树与慢生树
22、相结合,尤其注意树种的象征性与环境的“场所”精神的协调。,(5)植物种植应与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保持适当距离(见表9.3),以免影响树木生长、建筑使用或损坏地下管网。,第二节 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 一、小城镇环境与环境保护 1)小城镇环境问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一切自然形式的物质及其能量的总体,是我们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社会环境是人类社会为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而创造的环境,是人为的环境。小城镇环境便是这两种环境的综合。,环境污染一般是指由于人类在生产与生活的人工活动中创造出、并进人生态系统的有害物质的数量超过了生态系统本身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或
23、环境状况的恶化,使生态平衡及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条件遭到破坏。小城镇的环境污染表现在:有污染工业的发展带来的镇区污染程度的增加和环境质量的下降;由于乡镇工业布局分散造成污染向农村的空间扩散;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等的大量使用,农业环境也不断受到污染和破坏,并经过食物链直接影响城乡人民的健康。,我国小城镇严峻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耕地资源减少,质量下降(2)水资源短缺危机日趋严重(3)森林资源缺乏,草地资源退化(4)城乡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除了乡镇工业污染和居民生活污染最终大都排向农村环境外,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污染的直接排放,也导致了我国农村环境
24、污染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日益严重,每年因环境污染而减产的粮食近100亿公斤。,2)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辨析(1)在有限的国力条件下,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针对中国国情和生态环境的主要结症,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国逐步建立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其核心是强化管理,就是靠规划、靠法规、靠监督、靠适当的投入去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努力使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道路,目前的关键是坚持、严格、普及。,(2)在经济发展中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即使现阶段还不可能把较多的资源用于提高环境质量,但至少可以尽量减少对环境质
25、量的损害。在环境保护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仍可通过适宜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止环境继续遭受破坏,减少或消除新污染源出现;可以尽力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使环境得到保护,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来增加用于提高环境质量的资源。,3)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方针政策(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合理安排工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生产和生活、主体工程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时序和布局。(2)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就是要把有害之物变成有用之物,以减轻污染危害。世上没有绝对的废物,废物在一定条件下可
26、以转化。因此,要把工业“三废”作为一种资源,大力开展综合利用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向现代化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3)依靠群众,造福人民。这既是环境保护的宗旨,又是环境保护的目的。城镇建设中要依靠群众,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对已有的污染源积极治理,对可能的新污染源有效预防,从而使污染总量不断下降,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并逐步改善。,二、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1)环境保护规划的意义和任务 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的任务是:(1)保护和节约水资源,防治小城镇水体污染首先,要严格控制有污染物产生的工业企业的建设;其次,要大力开展生产和生活污水处理,提高达标排放率,要按照单项治理和综合治理、分散处理
27、和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针,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第三,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行计划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第四,要有计划地改造和整治河道、湖泊,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2)改变小城镇能源结构,减少和控制大气污染 要严格控制新建项目的废气排放,限时改造现有废气排放源,减少汽车尾气污染;要尽可能采用集中供热方式,热电联产,以热定电,有效减少废气排放;要改变工业能源和民用燃料结构,普及少污染或无污染的石油液化汽或天然气,提高气化率;要大力发展和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煤炭燃烧率,减轻煤烟对大气的污染。,(3)加强管理,控制各类噪声污染 要区分功能用地,建立噪声控制区,明确分类噪声控制标准;要分别采取措施
28、,严格控制工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固定噪声源,同时重点解决流动的交通噪声源的扰民问题。(4)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和无害化处理 要加强环卫设施建设,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实行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和无害化处理;同时要加强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和综合治理,尽可能使它们资源化,做到物尽其用。,(5)加强绿化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要大力种树栽草,加强各类绿地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要通过积极的绿化达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6)提高环境意识,严格环保管理 要建立健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设计、同时投
29、产的“三同时”政策;要建立环境监测网络系统,强化环境状况的信息反馈,加强环境的过程控制和质量评估;要把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加强领导,多元筹资,切实解决环境保护所需要的资金问题。,2)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 内容包括:(1)环境质量评价 小城镇环境质量评价是在信息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对城镇环境状况的总体评价,从中分析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各污染因素的变化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等,为环境保护规划提供依据。,(2)环境预测 对人类未来活动(经济、人口、科学技术发展等)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变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对人类健康的损害等进行预测。小城镇环境预测
30、应定性、定量地描述环境发展的趋势。,(3)功能区划分 根据大气、水体、噪声的国家标准和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功能区划分,结合环境质量现状,对小城镇环境功能进行分区。(4)制定环境发展目标 根据国家、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及小城镇总体规划要求,分类制定各功能区的环境保护与发展目标。,(5)明确环境保护措施与技术路线 根据各功能区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别提出切实、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路线,估算相应的环境保护投资。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成果包括图纸和文件两大部分。图纸包括:小城镇污染源分布图,小城镇环境质量评价图,小城镇环境功能区划图,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图等。文件包括说明书和规划文本。其中说明书主要说明小城镇的环境
31、现状和主要问题、环境发展趋势预测等。规划文本则阐述功能区划、环境发展目标和环境控制的政策措施、技术路线等。,三、小城镇环境质量评价 1)环境污染类型 按照承受领域范围,环境污染可分为:(1)大气污染 由于人类各种活动向大气排出的各种污染物质,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生活、生产、身体健康以及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等受到影响或危害。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有: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氟和氟化氢、光化学烟雾、氯和氯化氢、放射性物质等。,(2)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其污染物质的含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水质变坏,水的用途受到影响。水体污染的
32、主要类型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污染、有毒物质的污染、“富营养化”污染、油污染、含色、臭、味的废水污染、病源微生物污水污染、发射性废水污染等。,(3)土壤污染 指输入土壤系统内的“三废”物质数量超过土壤迁移转化能力,破坏土壤系统的原有平衡,引起土壤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土壤污染主要由固体废弃物引起,固体废弃物包括:工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城镇生活垃圾、废水处理渣等。,(4)噪声污染 噪声是指使人讨厌、受害或不需要的过响声音。噪声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凡产生上述或其他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设备、装置、场所等都称为污染源。小城镇污染源可概括地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
33、、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四个方面。,2)环境质量评价 小城镇环境质量评价前,首先必须有重点地弄清小城镇范围内的污染源分布。在对其产品、工艺、原材料使用、设备、装置等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搞清污染物的种类、排放位置、排放方式、排放强度(单位时间内污染物的最大、一般和最低排放量)等。在此基础上应对污染源对环境影响的大小进行评价,主要从污染量和污染毒性两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计算,可以了解不同污染源和污染物对城镇环境影响的大小,掌握环境质量的现实状况,分析环境污染与环境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和主要环境问题,为制定环境保护的目标、措施和规划小城镇布局提供依据、指明方向。,(1)
34、确定参评因子 小城镇的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等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这些要素错综复杂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要从中选择最主要的要素作为环境质量评价的参评因子。,(2)划定地域范围在需要评价的用地范围的地图上,按纵横坐标方向覆盖方格网,并使其尽量与行政界限吻合。方格网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根据数学上有限单元的概念,当方格面积足够小的时候,可以认为其内部状况是一致的。因此,小城镇内任何方位上的环境质量指数可以进行迭加计算,并根据分级标准,将同级别的方格连接起来,得出单项要素或综合要素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图,亦即环境质量评价图。,(3)单项评价 对方格网内单个污染要素危害程度的
35、评价。即以某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实际浓度与相应的评价标准的比值作为该污染物的污染指数,用于评价和比较。Pi=CiCsi P=Pi i=1n 式中 P环境质量指数;Pi-i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指数;Ci-i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Cs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Csi)可根据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选用。一般根据国家规定的环境标准,并参照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表94为某城镇单项污染要素和污染因子的评价标准。,(4)划分质量等级对能定量分析的因子,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环境质量指数划分成“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较重污染”、“严重污染”等若干等级。对不能定量的因子,则可采取相对比较分析的
36、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等级。,(5)综合评价 小城镇环境受各种污染因素的综合影响,且各种污染要素、污染因子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程度各不相同。为进行环境质量的总体评价,并使评价结果比较符合实际,需要运用加权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即按各要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排序,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对方格网内各个单项要素加权处理,得出各方格的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以后可用同样方法对综合指数进行分级,做出质量评价。,(6)权重确定确定各单项污染要素的权重,可采取专家咨询法,也可由当地城建、环保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综合评分。不同城镇应针对不同的环境状况和特点,根据实际确定权重,以尽量符合小城镇环境质量的实际
37、。表95为某城镇环境质量综合评价采用的权重值。,四、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的目标和措施 1)环境保护的规划目标 根据国家或地方的环境质量标准、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小城镇总体规划,在现状环境质量评价、发展趋势分析和功能区划的基础上,确定小城镇环境保护的规划目标。(1)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保护的规划目标包括大气环境质量、城镇气化率、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等。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镇、乡村的动植物生存,在短期和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三级标准,保护人群
38、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镇、乡村的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表96为空气污染物的三级标准浓度限值。,(2)水体环境 水体环境保护的规划目标包括水体质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工业废水处理率及达标排放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地面水水域依据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分为五类:1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2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3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4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5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各类地面水水质标
39、准见表97,其他水体水质标准参见有关国家标准。,(3)声环境 声环境保护的规划目标有区域环境噪声的平均值、城镇干线交通噪声平均值等。城镇各类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值见表98,,其中:特殊住宅区:特别需要安静的住宅区。居民、文教区:纯居民区和文教、机关区。一类混合区:一般商业与居民混合区。二类混合区:工业、商业、少量交通与居民混合区。商业中心区:商业集中的繁华地区。交通干线道路两侧:车流量每小时100辆以上的道路两侧。昼间、夜间的时间由当地政府确定。,(4)固体废物治理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的目标包括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处置率、资源化利用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2)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1)大气污染的
40、防治 城镇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为此,大气污染的防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变燃料构成,改进燃烧设备和燃烧方式,提高燃烧效率;提高烟囱高度,改进废气排放,加强烟气脱硫处理,提高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率,创建无烟控制区。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城镇气化率、集中供热率和燃煤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等少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按照大气自净规律科学合理地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小城镇工业布局中,要根据不同的工业性质、废气种类、气流特点安排企业,防止不同工业废气间的相互污染和叠加污染。加快汽油无铅化进程,加强汽车尾气净化处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有效防止光化学雾的产生
41、。提高城镇绿化率,充分利用植物截留粉尘、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的功能,选择抗污染性能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2)水体污染的防治 水体污染主要是由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化肥污染水等引起的,因此水体污染的防治应通过减少污水排放量和提高污水处理率来实现。具体应:改革落后的生产工艺,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清洁生产方式,提高重复用水和循环用水的比例,实行节约用水和计划用水;对污染严重又难以治理的工业企业坚决关、停、并、转、迁,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力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污水的有效处理,提高污水达标排放率;对成分与性质相近或相似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宜集中统一处理,对不能或不易生物处理的有毒有害废
42、水,如重金属或放射性废水则应单独处理。加强施放农药、化肥的管理,有效减少它们对水体的污染;同时,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有效降低处理成本。,(3)噪声的防治 城镇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它是一种感觉公害,污染物不会在环境中积累,一旦噪声源被控制,噪声污染随即消失。,因此,噪声污染的防治应:合理规划城镇道路网,保证交通畅通,避免过境车辆穿越镇区,避免交通道路横穿居住区;加强交通管理,改善路况,控制车速,镇区禁鸣喇叭。调整城镇布局,适当功能分区,使噪声较大的工业企业远离居住区、镇中心区;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并采取阻尼、隔声、吸声等方法,减少或降低噪声
43、,从源头控制工业噪声;加强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管理和监督,限制噪声扰民工地的施工时间、限定娱乐场所播放音乐的音量和营业时间,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降噪。规划布局时充分利用绿化、地形、构筑物、防噪要求不高的建筑物等作为屏障,阻隔噪声,也可运用建筑布局的变化来减弱噪声对室内外环境的影响。,(4)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 城镇固体废物是工业固体废物、城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的总称。对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就是要提高各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和处置处理率,并采取以下多种措施: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固体废物减量化。如改革生产工艺,减少原材料的流失量和废渣产生量。提高固体废物的利用率,加强固体废物的资源化进程。如
44、,加强工业废渣、建筑垃圾中有用物质的提取、回收和副产品制造;加强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使有用的废旧物资得以回收利用;推行和普及固体废物堆肥、焚烧等资源化处理方式。,科学选择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理方式,实现无害化处理。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一般有:卫生填埋法 利用城镇附近洼地、山谷堆放生活垃圾,并覆盖泥土掩埋,但要注意避免出现二次污染。高温堆肥法 将粉碎后的有机垃圾和灰土分层堆置、高温发酵,变为有机肥,供农业使用。沼气发酵法 用有机垃圾作为原料经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气是优质炊事燃料。,蚯蚓消化法 利用蚯蚓消化有机垃圾和粪便,不仅可将有机物变为肥效高、无臭味的蚯蚓粪土,而且还可以获得大量的蚯蚓体作为医药
45、原料,也可作畜牧、水产养殖的饲料,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焚烧法 将生活垃圾(主要是废纸、废塑料、罐头盒)进行高温焚烧,其热能用于发电,废气需加以处理。生活垃圾焚烧能彻底消灭病源微生物,缩小垃圾体积,效果很好,但投资大,对垃圾构成要求高。,3)环境保护的非技术措施(1)加强环境保护的行政管理 政府要加强环境保护的行政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治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要制定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要纳入小城镇总体规划,有明确的环境保护目标和切实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规划的重点应放在污染源的防范和治理上,从根本上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量,从而减轻对城镇环境的污染。要坚持环境监测。小城
46、镇应根据需要建立环境监测网,及时分析处理数据,发出警报或预 报,或将检测结果报告有关环境保护机关,以便作出正确的环境决策。要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管理的依据,没有标准即无从判断是否符合质量要求,也就难以实施严格的监控和管理。要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政策的出发点,应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有利于促进企业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减少和限制废弃物的排放。如加强耕地保护的政策,加强水资源保护的政策,加强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防范治理的政策等。,(2)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制 保护和改善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一条中规定了“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
47、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作为地方政府和小城镇,要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制就必须:带头遵守和执行国家法规,不为地方上一时、一事的蝇头小利而违法、枉法。充分运用法律武器管理环境,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在国家法律框架内,实事求是地制定地方法规或实施细则,创设环境保护的法制环境。,(3)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在我国以往的环境与资源管理中,利用行政管制手段多,而运用经济杠杆手段少。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保护和改善小城镇环境,除了必要的法制、行政手段外,必须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来管理环境,即利用价值规律,通过改
48、变市场信号,影响管理对象的经济效益,促使污染者减少、消除污染,从而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如,在提倡对工业“三废”实行综合利用的同时,应该对综合利用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予以经济或税收上的优惠;在执行有害气体、废水等的排放标准时,对超标排放者要实行经济制裁,对低于排放限量的要给予经济鼓励;为了提倡综合开发共生资源,就要打破行业界限,允许多种经营,并对于环境无污染或有益的绿色产品给予经济鼓励,等等。,表99是由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研究人员对各国采用的资源与环境管理手段进行的概括。,习题:园林绿地系统的组成有什么?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指标是什么?绿地系统布局原则是什么?如何进行植物配置?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进行环境质量评价?了解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