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点评制度解析.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08698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处方点评制度解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处方点评制度解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处方点评制度解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处方点评制度解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处方点评制度解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处方点评制度解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处方点评制度解析.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处方点评制度解析,临床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现状,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危害,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导致众多危害,同时也使当前治疗策略面临巨大挑战,我国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表现与危害,一、处方点评制度建立的必要性二、处方点评制度的制定三、处方点评制度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处方点评制度建立的必要性,一、我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我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按照WHO推荐的药物应用日处方协定剂量计算:(defined daily doses,DDD)我国121家医院 2007年 76 DDD/100人/天(平均每天100名住院患者消耗76份抗菌药)欧洲15个国家 2002年 21 DDD/100人/天

2、,各年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比较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100人/天)过高,明显高于发达国家。2007年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强度为76.0 DDD/100人/天。不同医院之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差很大。最大167.3DDD/100人/天,最小24.6DDD/100人/天,差距超过了6倍。,我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二、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引发的危害,诱导细菌耐药产生、导致抗菌药物失效;导致严重毒副反应;浪费医疗资源、增加患者的负担。,11,其他类药物不适宜使用情况静脉用药不规范,过度使用、加小针剂过多激素类药物的不适宜使用,尤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严重中成药的过度和不规

3、范使用,尤以中药注射剂为严重有的“无效、无害药品”的不适宜使用,(一)我国细菌耐药现状,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趋势,(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高达60,欧洲为1%45。,大肠埃希菌耐药趋势,(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大肠杆菌占35以上,欧洲在20以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趋势,(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耐亚胺培南比例在30以上,欧洲在10左右。,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逐年降低,青霉素类、磺胺类、红霉素等抗菌活性不足过去的20。头孢菌素:不同种类头孢菌素的抗菌活性明显降低,与上市初相比,已降低了2080%;三代头孢降低了40以上,在世界范围颇为

4、罕见。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极为广泛,耐药现状非常突出,其疗效仅为上市初的3040%。,动物滥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进一步加重,每年有7501000吨的金霉素、50007000吨的土霉素用于食用动物。1997年诺氟沙星生产总量1100吨(兽用400吨);环丙沙星200吨(兽用85吨);氧氟沙星50吨(兽用量占15吨)。部分饮水、粮食、蔬菜、肉类、乳品等抗菌药物含量超标;,(二)导致严重毒副反应,(三)浪费医疗资源、增加患者负担,抗生素失效的直接后果是抗感染治疗失败患者病死率升高社会经济负担增加人类再度面临感染性疾病的威胁,第二部分处方点评制度的制定,22,处方管理办法(试行)2004年8月公布

5、,2006年3月修改,2007年2月14日发布了处方管理办法,5月1日执行。规范了医师开方、药师调剂首次提出合理用药概念:安全、有效、经济明确规定医师、药师要遵循合理用药原则提出并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药物合理应用是民生工程,卫生部始终高度关注,近三年全国执行的情况,部分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开展处方点评和合理用药干预。各地处方点评的形式、方法、标准差异很大。未充分利用处方点评工具开展合理用药干预。处方点评制度未发挥应有的效果。,处方管理办法实施情况调研结果,按照卫生部的要求,2008年6

6、月11日至7月2日,陕西省卫生厅医政处抽调专家组成调研组,对省内16家医疗机构处方管理办法执行情况和相关的药事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原因分析,处方点评制度没有明确的规定原有的处方评价表停留在群体评价层面,缺少个体评价指标缺少惩罚和持续质量改进的措施起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起草过程,部分医院调研卫生部负责行政管理部分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部分多次召开会议修改 规范处方点评,规定点评组织、程序与方法,政策出台,2010年2月10日,卫生部正式出台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共6章27条。2010年5月8日成都,举办“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培训班”。处方点

7、评工作将成为医院评审工作中药事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第三部分处方点评制度的主要内容,(一)处方点评的定位 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一)处方点评的定位,1.处方点评是调剂后的药物应用评价,不能与处方审核混淆处方开具审核调剂与核对发药用药交代2.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3.既要解决形式的问题又要解决合理用药的问题4.既要发现存在的问题又要关注潜在的问题5.提高临床药

8、物治疗学水平,促进合理用药,(二)处方点评的组织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医疗管理部门,药学部门,领导,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工作小组,专家小组,技术支持,(三)处方点评工作小组,由药师组成(一)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合理用药知识;(二)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上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有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他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有药师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最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合理用药知识和经验最丰富合理用药干预是临床药学的主要任务相关专业专家要提供技术支持,(四)点评比例,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应少于总处方量

9、的1,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100张;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应少于1%,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应少于30份。,(五)处方点评方法,门急诊处方:处方点评工作表;病房(区)用药医嘱:综合点评,点评表格自行制定。,处方点评工作表将处方评价落实到个体水平,(六)专项点评,三级医院逐步实行根据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点评的范围和内容。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如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菌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激素等临床使用及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和围手术期用药等)使用情况进行的处方点评。,(七)处方点评的结果,处方点

10、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与处方管理办法保持一致)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列出不合理处方的主要情形医院评审评价和医师定期考核指标科室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相关的奖惩制度,点评结果的应用与持续改进,医院药学部门应当会同医疗管理部门对处方点评小组提交的点评结果进行审核,定期公布处方点评结果,通报不合理处方。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医院在药事管理、处方管理和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并向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组)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组)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当根据药学部门会同医

11、疗管理部门提交的质量改进建议,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和药事管理改进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和科室落实质量改进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发现可能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害发生。,点评结果的应用与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医疗管理部门,药学部门,工作小组,提交点评结果,结果,公布,通报上报相关部门,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制定措施,督促落实,监督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医院处方点评工作的监督管理,对不按规定开展处方点评工作的医院应当责令改正。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应当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等措施;对于开具

12、超常处方的医师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理;一个考核周期内5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应当认定为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离岗参加培训;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给予相应处罚。药师未按规定审核处方、调剂药品、进行用药交待或未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有效干预的,医院应当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等措施;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给予相应处罚。医院因不合理用药对患者造成损害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几点要求,要求各医疗单位:1.各医院领导要重视此项工作,必须成立处方点评的领导组织和实施机构,把处方点评结果纳入相关科室及其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中。2.切实加强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宣传、学习工作,要让医务人员认识到处方点评工作与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关系,以及对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性。3.医院要建立处方点评结果的公示和奖惩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有持续改进措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督导检查促进医院社会经济效益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保证临床用药质量与安全,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