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中考复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二章中考复习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孟子二章,复习课,复习目标:1、巩固文学知识2、文言词语积累。3、准确地翻译句子,理解分析,复习重点:理解文言词语、翻译句子、理解分析,一、有关孟子和孟子,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并尊其为“亚圣”。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
2、的必读书。,二、重点词语解释,1、鱼,我所欲也 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3、故患有所不辟也 4、凡可以得生者 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9、万钟于我何加焉 1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1、乡为身死而不受 1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3、是 亦不可以已乎 14、此之谓失其本心,15、舜发于畎亩之中 1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7、行拂乱其所为 18、而后作 19、征于色 20、而后喻 21、入则无法家拂士 2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3、国恒亡 24、生于忧患。,1、舍生而取义者也。,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2、则凡可
3、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三、重点语句翻译,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如果你(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你用脚踢着(或践踏)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
4、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干了么?(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本来的思想,即“义”,即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9、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困惑,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10、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1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
5、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灭亡。,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可以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1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没有的才能,1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衡于虑。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四、文言知识总结,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
6、词类活用,(1)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痛苦(2)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劳累(3)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受饥饿(4)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受到贫困之苦(5)行拂乱其所为 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颠倒错乱,(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名词作动词 这里是感激的意思。,3、一词多义:,国拂,国防 国家国都,违背(意愿)同“弼”,辅佐,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恒亡。,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国破山河在,与 通“欤”,语气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给 呼尔而与之,而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 蹴尔而与之 转折连词,却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于 比 所欲有
7、甚于生者 对于 万钟于我何加焉 是 这种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作法 是亦不可以已乎,得 得到,拥有 二者不可得兼 通“德”,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尔 助词 呼尔而与之 代词,你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为 为了 乡为身死而不受 做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于,从 舜发于畎亩之中给 故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在 而死于安乐也,4、古今异义 钟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是 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理解内容,第一部分(第1段),一、课文结构,第二部分(第2段),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
8、舍生取义。,第三部分(第3段),运用例证说明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再举例从反面说明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二段,六个人,共同的特点,1、出身都卑微,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2、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3、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排比举例(论据),推断归纳,结论,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艰苦的磨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三、四段,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如果没有忧患,往往遭至灭亡,经受磨炼的益处,个人,国家,正,反,小,大,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出了
9、“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二、课文内容,鱼我所欲也1、结合本文内容,谈一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并列举出你熟悉的“舍生取义”和“见利忘义”的历史人物各一个,并用简洁语言加以说明。2、请为本文论点补充道理论据。,三、理解探究,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
10、待这一问题的?我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4、孟子认为“行道之人”不吃“嗟来之食”是“不失本心”的,但也有人并不赞同“行道之人”这样的做法行为。请谈谈你的看法。“嗟来之食”今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究竟如何对待“嗟来之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接受这种施舍,不仅自己的人格受到污辱,而且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于这样的施舍,当然应当是宁愿饿死也不接受。但有时接受“嗟来之食”保存了自己,
11、虽然自己受到了一定的损害,但可更好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此时不妨暂且忍辱负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2、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地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3、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4、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5、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身体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12、乏其身。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 是:行拂乱其行为。受磨练的益处:1、动心忍性;2、增益其所不能。,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写人外在表现的: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6、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7、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所举的6个事例中的人物最终被举荐或任用的原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都经受过苦难的磨炼:一是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二是增长了才干,具备了担当“大任”的能力。,8.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布置作业,1中考夺分P58-59 2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