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电与接地.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12285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用电与接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安全用电与接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安全用电与接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安全用电与接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安全用电与接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用电与接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用电与接地.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7章 安全用电与接地,7.1防止触电的安全技术7.2接地装置7.3技能训练,7.1防止触电的安全技术,在各种各样的触电事故中,最常见的是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直接触电是指人体误触带电体;间接触电是指触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事故情况下变为带电的物体而引起的触电事故。针对这两种情况可分别采用安全电压、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漏电保护、屏护、标志、安全距离、绝缘防护及其他防护技术。,安全电压从保护人身安全的角度来说,可以称人体持续接触而不会使人直接致死、致残的电压为安全电压。但电气安全技术所规范的安全电压是为防止触电事故而采用的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系列。这一定义的内涵有三:一是采用安全电压可防止触电事故的发

2、生,二是安全电压必须由特定的电源供电;三是安全电压有一系列数值,并适用于一定的用电环境。根据不同的环境,正确选用相应额定值的安全电压作为供电电压,对于那些人们需要经常接触和操作的移动或携带式用电器具(如行灯、手电钻等)来说,是一项防止触电伤亡事故的重要技术措施。,1.安全电压值安全电压值的规定是以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安全电流)与人体电阻的乘积为依据的,即:(7-1)式中:US为安全电压(伏);IS为安全电流(安);RB为人体电阻(欧)。在理论上安全电压不是个确定数值。但是,我们仍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安全电压值做出一般性的标准规定。例如日本电气协会技术调查委员会、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

3、标准以及我国颁布的低压电路接地保护导则都对安全电压系列的上限值作出同样的规定:即人体在状态正常,手脚皮肤干燥的情况下,在接触电压后有较大危险性的场所,可取安全电流IS30毫安,人体电阻RB1700欧,相应的工频安全电压上限值伏。该导则还给出了人体处于水中和显著淋湿状态下的安全电压分别为2.5伏和25伏。,表7-1 安全电压等级及选用举例,表中所列安全电压空载上限值是考虑到负荷变小或空载时变压器的电压将升高,若变压器空载电压超过所规定的上限值,即使其额定电压符合规定,仍不能认为符合上述国家标准。,2.安全电压的选用安全电压等级的选用必须考虑用电场所和用电器具对安全的影响。由于目前现场极少使用42

4、伏和6伏这两个电压等级,所以,现场选用安全电压的依据是:凡高度不足2.5米的照明装置、机床局部照明灯具、移动行灯、手持电动工具(如手电钻)以及潮湿场所的电气设备,其安全电压可采用36伏。凡工作地点狭窄、工作人员活动困难、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或金属结构(如在金属容器内),因而存在高度触电危险的环境以及特别潮湿的场所,则应采用12伏为安全电压。,3.安全电压的取得,(1)采用独立的特定电源供电,以保证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任何两根导线间或任一导线与地之间的电压不得超过安全电压等级系列的上限值:50伏。这一要求在于强调安全电压必须由双绕组变压器降压获得,而不可由自耦变压器或电阻分压器获得。因为负载虽然

5、可以得到低压,但导线对地电压将超过50伏(图7-1b图中A点对地电压为220伏),人体触及馈线时仍然是危险的。而采用双绕组变压器降压时,其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在电气上是被绝缘隔离开的,不会发生触电危险。,图7-1 安全电压的取得方式(a)正确(双绕组变压器)(b)错误(自耦变压器),(2)工作在安全电压下的电路,与其他电气系统和任何无关的可导电部分实行电气上的隔离。例如不得将安全电压馈线与电压超过65伏的其他电气回路联接。在多种电压回路集中的处所,应在安全变压器的一、二次绕组作明显标志,以避免错接。(3)当电气设备采用24伏以上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导电体的保护措施。如36伏行灯的握持

6、部位采用橡胶绝缘柄。(4)安全变压器的铁心和外壳均应接地,以防止一、二次绕组间绝缘击穿时,高压串入低压回路引起触电危险。此外,应在高、低压回路中装设熔断器和短路保护。,保护接地,当电气设备发生漏电或击穿(俗称“碰壳”)时,平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以及与之相联的金属结构便带有电压,人体触及时就有触电危险。减少或避免这类触电事故的技术措施有:保护接地、保护接零、装设漏电保护器等。,1.接地与保护接地的概念 将电气装置中某一部位经接地线和接地体与地做良好的电气联接称为接地。根据接地的目的不同,接地可分为工作接地(如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和保护接地。所谓保护接地是指为了人身安全的目的,将电气装置中平时不带电,

7、但可能因绝缘损坏而带上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外露导电部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结构)与大地作电气联接。采用保护接地后,可使人体触及漏电设备外壳时的接触电压明显降低,因而大大地减轻了触电的危险。,2.保护接地在IT系统中的应用所谓IT系统是指电源的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高阻抗(约1000欧)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如设备的金属外壳)经各自的保护线PE分别直接接地的三相三线制的低压配电系统。如图7-2所示。,图7-2 低压配电的IT系统,在这种系统中,有人触及“碰壳”设备的外壳时,流过人体的电流为:,式(7-2)中IE为地中电流:,当RERB时,,如380/220伏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假设人体的电阻RB

8、=1700欧,当保护接地电阻RE=4欧时,可算出流过人体的电流只有0.31毫安,人体的接触电压仅为0.53伏。,在这种系统中,有人触及“碰壳”设备的外壳时,只要将接地电阻限制在足够小的范围内,就能使流过人体的电流小于安全电流,或者说把人体的接触电压降至安全电压以下,从而保证人身安全。由此可见,在IT系统中采用保护接地是很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IT系统由于其所有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都是经各自的PE线分别直接接地,各设备的PE线之间无电磁干扰,因此适用于对数据处理、精密检测等装置的供电。而且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在发生一相接地时,设备仍可继续运行,但需要装设接地保护,以便在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发出报警信号

9、,所以IT系统也主要用于对连续供电要求较高的易燃易爆的场所,如矿山、井下等。,3.保护接地在TT系统中的应用TT系统是指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而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PE线分别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的低压供电系统,如图7-3所示。,图7-3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采用保护接地的危险,设备的外壳是接地的,当设备发生“碰壳”短路时,可求得故障电流:,人体所承受的电压:,一般情况下,R0和RE都不超过4欧,如人体电阻RB=1700欧,在380/220伏电网中,故障电流和加于人体的电压分别为:,伏,流过人体的电流:,毫安,这个电流仍大于安全电流,而且短路电流只有27.5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足以使电路的

10、过流保护装置(如熔断器、自动开关的脱扣器等)动作,电气设备外壳将长时间带电,从而增加了触电危险,因此为保障人身安全,此系统中必须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随着高灵敏度的漏电保护器的推广应用,大大放宽了对接地电阻值的要求,保护接地作为用电的安全措施已被广泛应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电网中,并将此系统称为TT系统。TT系统和IT系统一样,由于其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都是经各自的PE线分别直接接地的,各台设备的PE线之间无电磁干扰,也适用于对数据处理、精密检测等装置的供电。,保护接零,1.保护接零保护接零就是把电气设备平时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的中性线N联接起来,如图7-4所示。此时的中性线称为保护

11、中性线PEN,保护中性线(PEN线)兼有N线和PE线的作用,PEN线在我国习惯上称为“零线”。凡是采用这种保护方式的系统称为TN-C系统。,图7-4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配电系统的保护接零,当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PEN线不带电,由于电气设备的外壳是与电源的中性线相联接的,人体触摸设备外壳并无触电危险。当电气设备发生“碰壳”故障时,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将相线和中性线直接连通,形成单相短路。因为PEN线阻抗很小,短路电流很大,使安装于线路上的熔断器或其他过流保护装置迅速动作,从而切断电源。所以保护接零的有效性就在于线路的短路保护装置能否在“碰壳”短路故障发生后灵敏的动作,迅速切断电源。,2.中性线N

12、、保护性PE和保护零线PEN(1)中性线(N线)的功能是:用来接额定电压为相电压的单相用电设备;用来传导三相系统中的不平衡电流和单相电流;用来减小负荷中性点的电位偏移。(2)保护线(PE线)的功能:是以保障人身安全、防止触电事故为目的,用来与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母线、接地端子等作电气联接的导线称为保护线。(3)保护零线(PEN线):当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共为一体,同时具有中性线和保护线两种功能的导线称为保护零线或保护中性线。,3.TN系统及其三种形式,(1)TN-C系统,TN系统是电源的中性点直接接地,而该系统中的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联接到该接地点的低压配电系统。,这种系统的N线

13、和PE线合为一根PEN线。所有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与PEN线相联,如图7-4所示。这种系统投资较省,又可节约导线,比较经济。在这种系统中,当三相负荷不平衡或只有单相用电设备时,PEN线中有电流通过,可对接在PEN线的某些设备产生电磁干扰,因此不适于对抗电磁干扰要求较高的场所。,TN-C系统当PEN线断线时,如图7-5所示。在断点后的设备机壳上,由于负载中性点偏移,可能出现危险电压。更为严重的是,假如断点后的某一设备发生“碰壳”故障,开关保护装置不会动作,致使断点后所有采用保护接零的设备外壳上都将长时间带有相电压,因此PEN线联接一定要牢靠,而且PEN线上不得装设开关和熔断器,以免PEN线断开

14、造成事故。由此可见,TN-C系统也不适于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图7-5 TN-C系统PEN线断线时,断线点后的所有接零设备外壳上将出现危险电压,(2)TN-S系统这种系统的N线和PE线分开设置,所有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只与公共的PE线相联,如图7-6所示。在TN-S系统中,N线的作用仅仅是用来通过单相负载电流、三相不平衡电流,故称之为工作零线。对触电起保护作用的是PE线,故称之为保护零线。显然,由于N线和PE线的功能不同,故自电源中性点后,N线与PE线之间以及对地之间均须加以绝缘。,图7-6 TN-S系统,TN-S系统优点是:一旦N断线,只影响用电设备不能正常工作,而不会导致在断线后的设备外壳

15、上出现危险电压。即使负荷电流在N线上产生较大的电位差,与PE线相联的设备外壳上仍能保持零电位,而不至于出现危险电压。由于PE线在正常情况下没有电流通过,因此用电设备之间不会产生电磁干扰,这种系统适用于对数据处理、精密检测装置的供电。TN-S系统消耗的导电材料较多,投资较大,但由于有上述优点,适宜于环境条件较差,对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及设备对电磁干扰要求较严的场所。,(3)TN-C-S系统这种系统前边为TN-C系统(即N线和PE线是合一的),后边是TN-S系统(即N线和PE线是分开的,分开后不允许再合并),如图7-7所示。因此,这种系统兼有TN-C系统和TN-S系统的特点。保护性能介于两者之间,常

16、用于配电系统末端条件较差或有数据处理等设备的场所。,图7-7 TN-C-S系统,(4)重复接地在TN系统中,为确保PEN线或PE线安全可靠,除在系统中性点进行工作接地外,还必须在PEN线或PE线的下列地点重复接地:在架空线路末端及沿线每隔1km处;电缆和架空线引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如不重复接地,则在PEN线或PE线断线且有设备发生一相碰壳时,接在断线后面的所有设备外壳上呈现接近于相电压的对地电压,对人非常危险!如进行了重复接地,则在发生同样故障时,断线后面的设备外壳对地电压很小,危险程度大大降低。如图7-8所示。,图7-8 保护零线断线时重复接地的作用,4.采用保护接零的注意事项(1)在由同

17、一台变压器供电的系统中,不宜将一部分设备保护接零,而另一部设备保护接地。即在同一系统中,不宜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混用。,如图7-9所示的混用情况下,当采用保护接地的电动机发生碰壳故障时,若故障电流受阻抗Ro+RE的限制,其数值不足以使开关保护装置动作时,碰壳设备外壳对地电压为,(伏),保护零线,PEN对地电压,(伏),图7-9 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混用的危险,也就是说,不仅采用保护接地的电动机壳带有危险的电压,而且所有接零设备的外壳全都带有危险的电压。在线路保护装置未动作的情况下,设备外壳将长时间带电,这时对接触电气设备的人是很危险的。因此,在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系统中是不允许将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混

18、用。顺便指出,如果把保护接地的电动机M2也同时接零,这样做则是允许的,因为RE变成了重复接地,这对安全是有意无害的。,(2)采用保护接零的系统,其工作接地装置必须可靠,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要求。因为如果工作接地回路断开,这相当于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系统中采用保护接零,其后果除了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网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将升高(最大可达线电压值),保护装置不会动作,零线及所有保护接零设备外壳都将带上危险的电压。再者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一是触电危险增加;二是可能导致两相接地短路。此外,工作接地回路断开,还将使高压串入低压时失去防护。工作接地的电阻也必须保证在规定的范围内,一般不大于4欧。(

19、3)保护接零必须有灵敏可靠的保护装置配合。这是因为保护接零的工作原理是借助保护线PE将“碰壳”的故障电流扩大为短路电流,从而迫使线路的短路保护装置迅速动作而切断电源。,漏电保护,漏电保护的意义在于:当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生漏电或接地故障时,能在人尚未触及之前就把电源切断;当人触及带电体时,能在0.1秒内切断电源,从而减轻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防止漏电引起火灾事故。漏电保护作为低压触电伤亡事故的后备保护,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低压配电系统中。,1.电流动作型RCD的工作原理,图 7-10电流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工作原理图TM-配电变压器 RCD-漏电保护器YA-电磁脱扣器 TAN-零序电流互感器 SB

20、-试验按扭,三相交流电流,,R-试验电阻 Id-接地故障电流,正常情况下,一次电流的相量和为零,即,在铁心中的磁通相量和也为零。因此,正常时,在TAN的二次线圈上没有感应电压(或电流),脱扣器YA无电流。,当发生漏电或人身触电时,在TAN的二次线圈有零序电流通过,脱扣器YA中有电流通过,当电流达到额定值时,使脱扣机构动作,主开关RCD断开,切断故障电路,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如果用电设备是单相负荷,则流过TAN的相线和中性线的电流相量和亦为零,即 在零序电流互感器TAN的铁心中的磁通相量和也为零。因而TAN的二次线圈无电流输出,YA不动作,RCD正常合闸运行。,当设备发生漏电或人身触电时,则Id

21、经过大地回到TM的中性点构成回路,此时,通过TAN的,因为Id通过大地流回到配电变压器TM,使 相量和不为零,TAN的磁通相量也不为零,则TAN的二次有感应电流流过,电磁脱扣器YA中有电流流过,当电流达到整定值时,脱扣器YA动作,漏电开关RCD断开,切断故障电路,从而起到保护作用。,2.RCD的应用,(1)RCD的图形绘制图7-11为漏电开关RCD的画法。图(a)、(b)、(c)中的图形符号为按国标GB4728要求的画法。一般漏电开关RCD的分断能力较小,因此触头画为负荷开关的触头。分断能力大的可以画为断路器的触头。图(d)和(e)为习惯画法。,图7-11 RCD图形符号(a)电流动作型RCD

22、(b)电压动作型RCD(具有三相过流保护)(c)电流动作型RCD(具有三相过流保护)(d)四极RCD(一)(e)四极RCD(二),(2)TT系统中RCD的接线TT系统为电源端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漏电开关RCD在TT系统中的各种接线方式。如图7-12所示。图中XS为插座。,图7-12 TT系统中RCD的接线(a)两极RCD供单相负荷的接线(b)三极RCD供三相平衡负荷的接线(c)四极RCD供三相平衡负荷的接线(d)三极四线RCD供单相负荷的接线(e)四极RCD供单相负荷的接线(f)四极RCD供动力、照明回路的接线(g)三极、两

23、极RCD供动力、照明回路的接线,(3)TN-C系统中RCD的接线,(a)二极RCD,供单相负荷的接线(b)三极RCD,供三相平衡负荷(c)四极RCD,供三相不平衡及单相负荷(d)四极RCD供单相负荷的接线(e)三极RCD供单相负荷的接线(f)四极RCD供单相负荷、三相负荷的接线(g)二极和三极RCD供单相负荷、三相负荷的接线,(4)TN-S系统中RCD的接线,(a)三极RCD供三相动力平衡负荷的接线(b)四极RCD供三相动力不平衡负荷的接线(c)二极RCD供单相负荷、三相不平衡负荷的接线(d)三极RCD供单相负荷的接线(e)四极RCD供单相负荷的接线(f)四极RCD供单相负荷、三相不平衡负荷的

24、接线(g)二极和三极RCD供单相负荷、三相平衡负荷的接线,7.2接地装置,电气装置接地的要求和范围,1.接地的要求(1)一般要求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电气设备的外壳宜接地。交流电气设备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但应校验自然接地体的稳定。直流电力回路中,不应利用自然接地体作为电流回路的接地线或接地体。设计安装接地装置时,应考虑土壤干燥或冻结等季节变化的影响,接地电阻在一年四季中均能保证所要求的电阻值。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除另有规定外,应使用一个总的接地体。但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应与防雷接地分开,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止雷击。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用电系统中,应装设能迅速自动切除接

25、地短路故障的保护装置。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供用电系统中,应装设能迅速反应接地故障的信号装置,必要时,也可装设延时自动切除故障的装置。,(2)防静电接地要求车间内每个系统的设备和管道应可靠联接,接头处接触电阻在0.03欧以下。车间内和栈桥上等平行管道,其相距约10厘米时,每隔20米要互相联接一次;相交或相距近于10厘米的管道,应该在该处互相联接,管道与金属构架在相距10厘米处也要互相联接。气体产品输送管干线头尾部和分支线处都应接地。贮存液化气体,液态碳氢化合物及其他有火灾危险的液体的贮罐,贮存易燃气体的贮气罐以及其他贮器都应接地。,(2)防静电接地要求车间内每个系统的设备和管道应可靠联接,接头处

26、接触电阻在0.03欧以下。车间内和栈桥上等平行管道,其相距约10厘米时,每隔20米要互相联接一次;相交或相距近于10厘米的管道,应该在该处互相联接,管道与金属构架在相距10厘米处也要互相联接。气体产品输送管干线头尾部和分支线处都应接地。贮存液化气体,液态碳氢化合物及其他有火灾危险的液体的贮罐,贮存易燃气体的贮气罐以及其他贮器都应接地。,2.接地的应用范围1000伏以上的电气设备,在各种情况下,均应进行保护接地,而与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是否直接接地无关。1000伏以下的电气设备,在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应采用保护接地。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网中,应采用保护接零,如果没有中性线,也可采用保护

27、接地。同一台发电机或变压器,或者有几台发电机、变压器的同一段母线供电的低压线路,只能采用一种保护方式,不可对一部分电气装置采用保护接地,而对另一部分电气装置采用保护接零。因为接地接零混合使用时,则当采用保护接地的设备发生绝缘击穿时,接地电流受到接地电阻的影响,使短路电流大大减小,从而使保护开关不能动作,但这时变压器中性点的电位上升,使同一系统中采用接零保护的电气设备外壳带电,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同一系统中,绝对不允许一部分设备保护接地,而另一部分设备保护接零。,3.电气装置中必须接地的部分(1)电机、变压器、断路器及其他电气设备的金属底座、外壳;(2)断路器、隔离开关等电气装置的操作机构;

28、(3)配电盘与控制盘的柜架;(4)电流互感器及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线圈;(5)室内及室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6)电力电缆的金属外皮;电缆终端头金属外壳;导线的金属保护管等。(7)居民区内,无避雷线的小接地电流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8)有架空避雷线的电力线路杆塔;(9)装在配电线路构架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10)避雷针,避雷器,避雷线及各种过电压保护间隙。,4.电气装置中不需接地的部分(1)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构架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2)安装在配电盘和控制盘或配电装置上的电气测量仪表,继电器和其他低压电器等的外壳;(3)控制电缆的金属外皮;(4)额定电压为220伏及以下的蓄电池室

29、内的金属支架;(5)在干燥场所,交流额定电压为127伏及以下,直流额定电压为110伏及以下的电气设备外壳;(6)在木质、沥青等不良导电地面的干燥房间内,交流380伏及以下,直流440伏及以下的电气设备外壳(但当维护人员可能同时触及电气设备外壳和接地物件时除外)。,接地电阻的要求,1.电压在1KV及以上的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这种情况下,单相接地就是单相短路,线路电压又很高,所以接地电流很大。因此,当发生接地故障,在接地装置及其附近所产生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很高,要将其限制在很小的安全电压以下,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这样的系统,当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继电保护立即动作,出现接地电压的时间极短,产生

30、危险较少。对于这样的系统,规程允许接地网的对地电压升高不超过2千伏,因此,接地电阻规定为:R 2000/Ick(7-8)式(7-8)中,R:接地电阻,欧;Ick:计算用的接地短路电流,安。由上式可以看出,当接地电流Ick4000安时,接地装置的电阻应不大于0.5欧。当接地电流大于4KA时,规程规定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在一年内任何季节均不超过0.5欧即可。,2.电压在1KV及以上的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 这种情况下,规程规定,接地电阻在一年内任何季节均不得超过以下数值:(1)高压和低压电气设备共用一套接地装置,则对地电压要求不超过120伏,因此:R120/Ick(7-9)(2)当接地装置仅用于高压电气设

31、备时,要求对地电压不要超过250伏,这时,R250/Ick(7-10)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接地电流即使很小,接地电阻也不允许超过10欧。,3.1KV以下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1KV以下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系统,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容量不超过100千伏安时,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0欧。零线的每一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容量不超过100千伏安,且当重复接地点多于三处时,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可不大于30欧。,4.1KV以下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这种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不会产生很大的接地短路电流,在设计时,采用10安作为计算值,把接地电阻规定为不大于4

32、欧,亦即发生接地时的对地电压不超过104=40伏,这就保证小于50伏的安全电压值。对于小容量的电气设备(1千瓦及以下),由于其接地短路电流更小,故规定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5.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 为了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须使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满足规定的要求,为此,接地装置的接地体应尽可能埋设在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土层内。如果变、配电所和杆塔处的土壤电阻率很高,而附近有较低土壤电阻率的土层时,可以用接地线引至土壤电阻率较低土层处再做集中接地,但引线不宜超过60米。此外可考虑换土的方法,即在接地沟内换用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土壤。如果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土壤距离太远,不便于引线或换土,则可使用化学处理方法,即

33、用土壤重量10%左右的食盐,加木炭与土壤混合,或用长效网胶减阻剂与土壤混合,这样对降低接地电阻均有较好的作用。,ZC-8型接地电阻表,接地装置的铺设1.接地体的选用(1)自然接地体在敷设接地装置时,应首先利用自然接地体,以便节省施工费用。可以作为自然接地体的有:敷设在地下的各种金属管道(自来水管、下水管、热力管。但液体燃料和爆炸性气体的金属管道除外);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基础等。,(2)人工接地体为了避免腐烂,人工接地体应尽量选用钢材,一般常用角钢或钢管。角钢一般选用40405毫米,或选用50505毫米两种规格;钢管一般选用直径为50毫米,壁厚不小于3.5毫米的钢管。在有腐蚀性的土壤中,应使用镀锌

34、钢材或增大接地体的尺寸。,接地体按敷设方式可分为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是用圆钢或扁钢水平铺设在地面以下的0.51米的坑内,其长度为520米为宜。垂直接地体是用角钢,圆钢或钢管垂直理入地下,其长度,一般不小于2.5米。接地体距离地面距离不得小于0.8米。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一般要求不小于5米。因为当多根接地体相互靠拢时,接地电流的散流将互相受到排挤,如图7-15所示。这种影响接地电流的散流的现象,叫做屏蔽作用。由于这种屏蔽作用使接地装置的利用率下降。所以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应小于接地体长度的两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也不应小于5米。埋设接地体时,应注意不要埋设在垃圾,炉渣和有强烈腐蚀土壤处,若遇有这些情况应进行换土。,图7-15 接地体的电流屏蔽作用,2.接地线的选用埋入地中的各接地体必须用接地线将其互相联接构成接地网。接地线必须保证联接牢固,和接地体一样,除应尽量采用自然接地线外,一般选用扁钢或钢管作为人工接地线。接地线的截面除应满足热稳定的要求外,同时也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接地线的最小尺寸一般应符合表7-2的规定。,表7-2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最小规格,注:架空线路杆塔的接地极引出线,其截面不应小于50mm2,并应热镀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