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12524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PPT 页数:463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3页
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3页
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3页
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3页
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ppt(4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第01章 安全评价理论 第02章 安全系统工程 第03章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 第04章 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 第05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提 要,第06章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第07章 矿山安全技术第08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 第09章 民用爆破器材、烟花 第10章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提 要,第11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 管理第12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第13章 事故应急救援第14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 要,第15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第16章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第17章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 治理,提 要,本 章 提 要,第1章 安全评价理论,第1节 安全评

2、价概述第2节 安全评价的原理和原则第3节 安全评价的程序和依据,第1节 安全评价概述,【学习目标】,掌握安全评价的定义、内容、分类;从宏观上认识安全评价工作。,第1节 安全评价概述【知识要求】,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一、安全评价的定义,安全评价过程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两部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目的在于辨识危险来源。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的目的在于确定和衡量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程度和应

3、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采取控制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危险性是否可以被接受。,二、安全评价内容,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如图所示。,(确认)采取措施1.消除危险2.减低危险,安全评价,危险度评价,危险性辨识,危险源辨识,(辨识)1.危险、危害因素2.危险性变化,计算风险率,(确认)1.事故发生概率2.后果严重度,危险性控制,判别指标,(设定)风险判别准则,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安全评价可分为三类:1)安全预评价 2)安全验收评价 3)安全现状评价,三、安全评价分类,安全预评价实际上就是在项目建设前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1、安全预评价

4、,安全验收评价是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在项目建成试生产正常运行后,在正式投产前进行的一种检查性安全评价。它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查,判断系统在安全上的符合性和配套安全设施的有效性,从而做出评价结论并提出补救或补偿措施,以保证系统安全。,2、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和工业园区内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辨识和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现状评价结论。,3、安全现状评价,第2节 安全评

5、价的原理和原则,【学习目标】,掌握安全评价的原理,规范评价师在评价过程中的思维方式;熟悉安全评价的原则,掌握安全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安全生产及其监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第2节 安全评价的原理和原则【知识要求】,一、安全评价原理 虽然安全评价的领域、种类、方法、手段繁多,评价系统的属性、特征及事件的随机性千变万化,各不相同,但其思维方式却是一致的。安全评价原理可归纳为以下四个基本原理,即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和量变到质变原理。,(1)系统的基本特征 安全评价把研究的所有对象都视为系统。系统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由多种彼此有机联系的要素组成的整体。系统有大有小,千差万别,但所有的系统都

6、具有目的性、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整体性、适应性6个基本特征。,1、相关性原理,系统的结构可用下列公式表达:E=maxf(X,R,C)式中:E最优结合效果;X系统组成的要素集,即组成系统的所有元素;R系统组成要素的相关关系集,即系统各元素之间的所有相关关系;C系统组成的要素及其相关关系在各阶层上可能的分布形式;fX,R,C的结合效果函数。,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价,就是要寻求X,R和C的最合理的结合形式,即具有最优结合效果E的系统结构形式在对应系统目标集和环境因素约束集的条件,给出最安全的系统结合方式。在评价之前要研究与系统安全有关的系统组成要素、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它们在系统各层次的分布情况

7、。要对系统做出准确的安全评价,必须对要素之间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相关形式和相关程度给出量的概念。,(2)因果关系 事故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危险、有害因素)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表现为依存关系和因果关系。危险、有害因素是原因,事故是结果,事故的发生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析各因素的特征、变化规律、影响事故发生和事故后果的程度以及从原因到结果的途径,揭示其内在联系和相关程度,才能在评价中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采取恰当的对策措施。,2、类推原理“类推”亦称“类比”。类推推理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常作为推出一种新知识的方法。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一个

8、已知对象还具有某个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此种属性。,(1)类推推理的基本模式 类推推理的结论是或然性的,所以应用时要注意提高结论的可靠性,方法有:1)要尽量多地列举两个或两类对象所共有或共缺的属性。2)两个类比对象所共有或共缺的属性越本质,则推出的结论越可靠。3)两个类比对象共有或共缺的属性与类推的属性之间具有本质和必然的联系,则所推出结论的可靠性就越高。,类推评价法是经常使用的一种安全评价方法。它不仅可以由一种现象推算另一种现象,还可以依据已掌握的实际统计资料,采用科学的估计推算方法来推算得到基本符合实际的所需的资料,以弥补调查统计资料的不足,供分析研究使用。类推评价法的种类及其应用领域

9、取决于评价对象事件与先导事件之间联系的性质。若这种联系可用数字表示,则称为定量类推;如果这种联系关系只能定性处理,则称为定性类推。,(2)常用的类推方法 1)平衡推算法 2)代替推算法 3)因素推算法 4)抽样推算法 5)比例推算法 6)概率推算法,3、惯性原理(1)惯性概述 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这种延续性称为惯性。利用惯性可以研究事物或一个评价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从一个单位过去的安全生产状况、事故统计资料找出安全生产及事故发展变化的趋势,以推测其未来的安全状态。,1)惯性的大小。惯性越大,影响越大;惯性越小,影响越小。2)一个系统的惯性是这个系

10、统的各个内部因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的状态趋势。只有当系统是稳定的,该系统所表现的惯性发展结果才基本符合实际。但是绝对稳定的系统是没有的,这样就需要在系统主要方面不变而其他方面有所偏离时,应根据其偏离程度对出现的偏离现象进行修正。,(2)利用惯性原理进行评价的注意事项,在一个系统中,许多有关安全的因素都存在着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在评价一个系统是否安全时,也离不开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例如:许多定量评价方法中,有关危险等级的划分无不应用着量变到质变的原理。如“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第七版)中,关于按F&EI(火灾、爆炸指数)划分的危险等级,分为“最

11、轻”级、“较轻”级、“中等”级、“很大”级、“非常大”级。,4、量变到质变原理,(1)惯性概述,二、安全评价的原则 安全评价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重要技术保障,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安全评价工作以国家有关安全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和评价,提出预防、控制、治理的措施。因此在工作中必须自始至终遵循合法性、科学性、公正性和针对性的原则。,1、合法性 安全评价是国家以法律、法规形式确定下来的一种行政许可制度,安全评价机构必须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予以资质许可,取得安全评价机构

12、资质证书方可开展工作。安全评价师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取得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依法从业后,方能进行安全评价工作。,2、科学性 现有的评价方法均有其局限性。评价人员应科学地分析各种评价方法的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必要时,还应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准确性。3、公正性 评价结论是评价项目的决策依据、设计依据、能否安全运行的依据,也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执法依据。因此,对于安全评价的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到客观和公正。,4、针对性 进行安全评价时,首先应针对被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特征,收集有关资料,对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其次要对众多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单元

13、进行筛选,针对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重要单元应进行重点评价,并辅以重大事故后果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评价。最后要从实际的经济、技术条件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对策措施,对被评价项目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第3节 安全评价的程序和依据,【学习目标】,安全评价的程序包括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第2节安全评价的程序和依据【知识要求】,一、安全评价程序 安全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1)宪

14、法;2)法律;3)行政法规;4)部门规章;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6)国际法律文件。,二、安全评价依据1、法律、法规,(1)安全生产法规的种类,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4)安全评价通则。,(2)安全评价的主要法规依据,2、标准(1)标准分类 1)按标准来源可分为四类:一是由国家主管标准化工作的部门颁布的国家标准;二是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行业标准;三是地方政府发布的地方标准;四是国际标准和外国标准。2)按标准的法律效力可分为两类:一是强制性标准;二是推荐性标准。3)按标准对象特征可分为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其中技术标准又可分为基础标准、

15、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3类。,3、风险判别指标 风险判别指标或判别准则的目标值,是用来衡量系统风险大小以及危险、危害性是否可接受的尺度。常用的指标有安全系数、可接受指标、安全指标(包括事故频率、财产损失率和死亡概率等)或失效概率等。,本 章 提 要,第2章 安全系统工程,第1节 安全系统工程基础知识第2节 事故的致因理论,第1节 安全系统工程基础知识,【学习目标】,掌握系统及系统工程的定义,安全系统工程的定义、内容及发展概况。,第1节安全系统工程基础知识【知识要求】,一、系统及系统工程 1、系统 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明确目的的有机整体即为系统。系统本身又是它所

16、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环境适应性等特征。,2、系统工程(1)系统工程的概念 系统工程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是组织管理系统的研究、规划、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实质上,系统工程具有以下三重含义:属于工程技术,主要是组织管理的技术;是解决工程活动全过程的技术;具有普遍的适用性。,(2)系统工程的任务和目的 系统工程的任务就是从横向方面把纵向科学组织起来的一种科学技术。其目的是应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规划、设计新的系统或改造已有的系统,使之达到最优化的目标,并按此目标进行控制和运行。(3)系统工程的特点

17、 系统工程有以下3个基本特点:整体化;综合化;最优化。,2、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 安全系统工程就是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评价和消除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实现系统安全的一整套管理程序和方法体系。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系统安全分析;2)系统安全预测;3)系统安全评价;4)安全管理措施。,第2节 事故的致因理论,【学习目标】,了解事故的含义、分类及构成要素,事故的影响因素和原因;熟悉事故模式理论,事故发展阶段、特性、法则及预防原则。,第2节事故的致因理论【知识要求】,一、事故及其特征 1、事故定义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

18、种意外事件。生产事故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包括设备事故、人身伤亡事故、险肇事故(有的称为未遂事故)3种。人身伤亡事故又称为工伤事故。,2、事故的特征 事故的特征主要包括: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从宏观上看,事故的发生可分为由自然界因素(如地震、山崩、海啸、台风等)影响和非自然界因素影响两类。具体地说,影响事故是否发生的因素有5项:人、物、环境、管理、事故处置。,二、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1、人的原因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

19、具操作;5)物体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2、物的原因 所谓物,包括原料、燃料、动力、设备、工具、成品、半成品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有: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20、3、环境的原因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它是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指的是:1)自然环境的异常,即岩石、地质、水文、气象等的恶劣变异。2)生产环境不良,即照明、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噪声、振动、空气质量、颜色等方面的问题。,4、管理的原因 管理的原因即管理的缺陷,主要包括:1)技术缺陷。2)劳动组织不合理。3)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或检查指导错误。4)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挪用安全措施费用,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5)教育培训不够。6)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5、事故处置情况 事故处置情况

21、是指:1)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2)一旦发生事故,是否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恶化。3)抢救措施和对负伤人员的急救措施是否妥善。显然,这些因素对事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制约作用,是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出现的。,三、事故的预防原则 事故的预防工作应该遵循如下基本原则:1)预防第一,防患未然 2)根除事故原因 3)全面治理,四、事故模式理论 事故模式理论是从本质上阐明工伤事故的因果关系,说明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后果的理论。目前,世界上有代表性的事故模式理论有十几种,在我国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事故因果类型 1)因果型 2)多因致果型(集中型)3)复合型,2、多米诺骨

22、牌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中,海因里希的多米诺骨牌理论是人们所共知的。它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3、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把人、机械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研究人、机械、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从中发现事故的原因,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4、轨迹交叉论 轨迹交叉论综合了各种事故致因理论的积极方面。其基本思想是:伤害事故是许多互相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概括起来不外乎人和物两个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交叉),能量“逆流”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

23、安全状态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又是受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五、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 1、由事故致因理论得出的基本结论 1)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随机的现象,然而又有其必然的统计规律性。2)由于产生事故的原因是多层次的,所以不能把事故原因简单地归咎为“违章”二字。3)事故致因的多种因素的组合,可以归结为人和物两大系列的运动。4)人和物的运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追踪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该和对环境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进行。5)人、物、环境(环境也可包含在物中)都是受管理因素支配的。,2、运用事故致因理论防止发生事故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可知事故的发生是人和物两大系列轨迹

24、交叉的结果。因此,防止发生事故的基本原理就是使人和物的运动轨迹中断,使二者不能交叉。,本 章 提 要,第3章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第1节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概述第2节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第1节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概述,【学习目标】,掌握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含义及内容,了解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目的和意义。,第1节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概述【知识要求】,一、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含义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是保证安全评价工作质量的一系列文件。安全评价作为一项有目的的行为,必须具备一定的质量水平,才能满足企业安全生产的需求。所谓安全评价的质量是指安全评价工作的优劣程度,也就是安全评价工作体现客观公正性、合法性、科学性和针

25、对性的程度。,二、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内容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按其内容可划分为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硬件管理主要指安全评价机构建设的管理;软件管理主要指硬件运行中的管理。三、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目的和意义1、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目的 要使安全评价工作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要有质量的保证。在安全评价机构中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指导安全评价工作势在必行。,2、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意义1)强化安全评价质量管理,提高安全评价工作质量水平。2)有利于安全评价规范化、法制化及标准化的建设和安全评价事业的发展。3)能使安全评价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4)有利于安全评价机构管理层实施系统和透明的管理。,

26、2、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意义5)促进安全评价工作的有序进行,使安全评价人员在评价过程中各负其责,提高工作效率。6)可加强对安全评价人员的培训,促进其工作交流。7)提高安全评价机构的市场信誉,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第2节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了解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建立的依据,掌握过程控制体系的主要内容、文件的构成与编制,以及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持续改进。,第2节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知识要求】,一、安全评价机构建立过程控制体系的主要依据 安全评价机构建立过程控制体系的主要依据为:管理学原理、国家对安全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要求和安全评价机构自身的特点。,二、安全评价过程

27、控制体系的主要内容 过程控制体系的内容包括:风险分析、实施评价、报告审核、技术支撑、作业文件、内部管理、档案管理、检查改进等。,1、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应在安全评价项目合同签订之前进行。风险分析的重点是:1)被评价单位:基本概况、评价类别(预评价、验收评价、现状评价)和项目投资规模、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行业风险特性等。2)评价机构:项目是否在资质业务范围之内,现有评价人员专业构成是否满足评价项目需要,是否聘请相关专业的技术专家,承担项目的风险。3)项目的经济性。4)项目的可行性。5)工作计划。,2、实施评价 根据过程控制方针和目标实施安全评价,组建评价项目组并任命项目组长。项目组应由与评价项目相

28、关的专业人员组成,且评价人员专业配备能够满足项目要求,个别专业人员不足时,应选择相应专业的技术专家参加。项目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及过程控制要求进行安全评价。,3、报告审核 报告审核的重点是评价依据资料的完整性、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充分性、评价单元划分的合理性、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对策措施的针对性和评价结论的正确性等。4、技术支撑 安全评价机构应有基础数据库: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数据库;有关物质特性、事故案例数据库及其他数据库。,5、作业文件 作业文件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是按照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结合业务范围及领域,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作业文件。6、内部管理 内部管理主要有:评价人员和技术专

29、家管理、业绩考核、业务培训、信息通报、跟踪服务、保密、资质和印章管理。,7、档案管理1)明确获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内容、途径、方法、频次,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识别,保持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政策信息及时、有效。2)文件和资料管理。3)建立并不断改进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4)建立并不断改进获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控制程序。5)编制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目录,并定期更新。6)过程控制记录应便于查询,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明确记录保存期限。,8、检查改进 检查改进是安全评价机构过程控制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环节。1)内部审查;2)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3)建

30、立并不断改进内部审查程序;4)建立并不断改进投诉申诉处理程序。,三、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文件的构成及编制 1、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文件的构成及层次关系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文件一般分为3个层次:管理手册(一级)、程序文件(二级)、作业文件(三级)。其层次关系和内容如图3-1和图3-2所示。,图3-1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 文件的层次关系,图3-2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文件的内容,2、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文件的编制(1)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管理手册的编写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管理手册的编写要有系统性,避免面面俱到、冗长重复。(2)程序文件的编写 编制程序文件必须以安全评价管理手册为依据,符合安全评价管理手册

31、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并从评价机构的实际出发,进行编制。(3)作业文件的编写(4)记录的编写,四、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持续改进1、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的建立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是依据管理学原理、国家对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要求及机构自身的特点3方面因素建立的。安全评价机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领导层真正重视;从业人员积极参与;专家把关。,2、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的运行和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的一个核心思想,它体现了管理持续发展的过程。持续改进包括:1)分析和评价现状,以便辨识改进区域。2)确定改进目标。3)为实现改进目标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4)评价这些解决办

32、法。5)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6)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以证明这些目标已经实现。7)正式采纳更改。8)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的改进机会。,本 章 提 要,第4章 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第2节 防爆基础知识,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学习目标】,了解燃烧与火灾的概念、分类、防治途径、阻燃方法及灭火的相关知识,掌握点火源及其控制方法,建筑的防火安全、灭火器配置、消防设施,初起火灾的扑救方法和原则以及人员疏散逃生路线。,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知识要求】,一、燃烧与火灾 1、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1)定义 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通常会同时出现火焰或可

33、见光。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即为火灾。(2)发生的必要条件 燃烧一般应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和点火源。这3个要素通常缺一不可。,2、火灾的分类 火灾分类(GB 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如下6类: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是有机物质,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引起的火灾。B类火灾,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醇、沥青等引起的火灾。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甲烷、氢气等引起的火灾。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等引起的火灾。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燃烧引起的火

34、灾。,3、闪燃、阴燃、爆燃、自燃的概念闪燃是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阴燃则是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爆燃是指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4、火灾防治途径和阻燃方法(1)火灾防治途径 火灾防治途径一般分为评价、阻燃、火灾探测、灭火等。(2)阻燃方法 高分子材料阻燃化技术主要通过阻燃剂使聚合物不易着火,如果着火也使其燃烧速度变慢。阻燃剂按其使用方法分为添加型和反应型两种。,5、火灾探测原理(1)接触式探测 接触

35、式探测是利用某种装置直接接触烟气来实现火灾探测的。(2)非接触式探测 非接触式火灾探测器主要是根据火焰或烟气的光学效果进行探测的。,接收器,发射器,6、灭火原理及基本措施(1)灭火基本原理 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任何可燃物产生燃烧或持续燃烧都必须具备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因此,火灾发生后,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4种,即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2)灭火基本措施 掌握了物质燃烧的条件,就可以了解预防和扑救火灾的原理。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燃烧的3个条件同时存在,所能采取的基本措施是: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消除点火源,阻止火势蔓延。,灭火剂

36、:气体灭火剂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烟气控制烟气控制两条途径:挡烟和排烟排烟有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防烟分隔、烟气稀释、加压、空气流、浮力,7、火灾危险评价 应用较多的火灾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安全检查表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蒙德法,预先危险分析(P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数值模拟方法,因果分析,管理疏忽和危险树分析(MORT)。,二、点火源及其控制 1、点火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点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这种能量可以是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也可以是机械能。根据点火源产生能量的来源不同,点火源可分为

37、火焰、火星、高热物体、电火花、静电火花、撞击、摩擦、化学反应热、光线聚焦等。,2、控制火源引起火灾的方法(1)化学点火源引起火灾成因(2)电气火源引起火灾成因及控制方法(3)机械点火源引起火灾成因及控制方法(4)静电引起火灾成因及控制方法,三、消防设施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触发元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和电源四部分组成。2、灭火系统 灭火系统分为水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和干粉灭火系统。,四、建筑灭火器配置 1、建筑灭火器适用范围及危险场所划分,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

38、火器。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应选用抗溶性灭火器。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扑救D类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决定也可选择粉状石墨灭火器、专用干粉灭火器,也可用干砂代替。扑救E类火灾可选择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扑救F类火灾应选择动植物专用灭火器。危险场所分为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和轻危险级。,2、建筑灭火器的配置 建筑灭火器的配置主要依据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灭火有效程度、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设置点的环境温度、使用灭火器人员的素质。一般规定:一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宜多于5具。

39、,五、初起火灾的扑救与人员疏散逃生 1、初起火灾扑救的方法和原则 1)断绝可燃物;2)冷却;3)窒息;4)扑打;5)断电;6)阻止火势蔓延。2、火场人员疏散及逃生路线 1)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设施逃生;2)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人员的逃生方法;3)自救、互救逃生;4)火灾逃生时的注意事项。,第2节 防爆基础知识,【学习目标】,掌握爆炸的概念、分类,爆炸极限以及粉尘爆炸的特点。,第2节 防爆基础知识【知识要求】,一、爆炸的概念 1、爆炸的机理及其分类 广义上讲,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过程,是系统蕴藏的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间内,骤然释放或转化的

40、现象。,(1)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 爆炸可以分为3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2)按反应相态的不同分类 按反应相态的不同爆炸可分为 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3类。,2、爆炸反应历程 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发生爆炸,有链式反应和热反应两种不同的历程。链式反应有直链式反应和支链式反应两种。历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链引发、链传递、链终止。热反应历程是指危险物受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在某一空间内进行时,如果散热不良会使反应温度不断提高,温度的提高又会使反应速度加快,使得热大于失热,导致爆炸发生。,二、爆炸的极限 1、爆炸极限的基本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性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危险性的主要参

41、数。当可燃性气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爆炸极限值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它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惰性介质、爆炸容器的材料和尺寸、点火源等。,三、粉尘爆炸的特点 1、粉尘爆炸的机理和特点 粉尘爆炸是一个瞬间的连锁反应,属于不定的气固二相流反应。从粉尘爆炸过程可以看出,粉尘爆炸有如下特点:1)粉尘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气体爆炸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破坏程度大。2)爆炸感应期较长。3)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4)粉尘有不完全燃烧现象。,2、粉尘爆炸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评价粉

42、尘爆炸危险性的主要特征参数是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量、最低着火温度、粉尘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粉尘爆炸极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粉尘粒度、分散度、湿度、点火源的性质、可燃气含量、氧含量、惰性粉尘和灰分温度等。一般来说,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可燃气体和氧的含量越大,火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惰性粉尘及灰分越少,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粉尘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2、控制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 控制产生粉尘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是缩小粉尘扩散范围,消除粉尘,控制火源,适当增湿。对于产生可燃粉尘的生产装置,可以进行惰化防护,即在生产装置中通入惰性气体,使实际含氧量比临界含氧量低20%。控制产生粉

43、尘爆炸还可以采用抑爆装置等技术措施。抑爆装置由爆炸压力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和抑爆剂发射器组成。,本 章 提 要,第五章 职业危害基础知识,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第2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第3节 物理因素危害,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学习目标】,熟悉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及理化性质。,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知识要求】,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1.来源 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如在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爆破和破碎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的加工,皮毛、纺织物等原料的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中,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

44、机物质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尘。,此外,还包括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和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粉尘,以及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2.分类 生产性粉尘分类方法有几种,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3类。(1)无机性粉尘 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及其化合物等,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2)有机性粉尘 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3)混合性粉尘 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物,一般包括两种以上

45、的粉尘。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混合性粉尘。,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 1.粉尘的化学成分 2.分散度 3.溶解度与密度 4.形状与硬度 5.荷电性 6.爆炸性,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 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1.改革工艺流程 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2.湿式作业 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较低。3.密闭抽风除尘 密闭抽风除尘系统可分为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几个部分。4.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第2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学习目标】,了解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掌握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措施。,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1

46、.来源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主要来自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有时也可能来自加热分解的产物。2.存在形态 生产性毒物可以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第2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知识要求】,二、治理措施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办法。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如下:1.密闭通风排毒系统 该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2.局部排气罩 局部排气罩按其构造分为3种类型。(1)密闭罩(2)开口罩(3)通风橱,3.排出气体的净化 工业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

47、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1)确定净化方案的原则 1)设计前必须确定有害物质的成分、含量和毒性等理化指标。2)确定有害物质的净化目标和综合利用方向,应符合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3)净化设备的工艺特性,必须与有害介质的特性相一致。4)落实防火、防爆的特殊要求。,(2)有害气体净化方法 有害气体净化方法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1)洗涤法。洗涤法也称吸收法,是通过适当比例的液体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完成沉降、降温、聚凝、洗净、中和、吸收和脱水等物理化学变化,以实现气体的净化。2)吸附法。吸附法是使有害气体与多孔性固体(吸附剂)接触,使有害物(吸附质)被

48、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物理吸附)。3)袋滤法。袋滤法是粉尘通过过滤介质受阻,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4)静电法。静电法是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带电后,向沉淀极移动,碰到集尘极即释放电子而呈中性状态附着在集尘板上,从而被捕捉下来,完成气体净化的方法。5)燃烧法。燃烧法是将有害气体中的可燃成分与氧结合,进行燃烧,使其转化为CO2和H2O,达到气体净化与无害物排放的方法。4.个体防护 属于作业场所的防护用品有防腐服装、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第3节 物理因素危害,【学习目标】,掌握噪声、振动、辐射和高温作业等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种类及防护措施。,第3节 物理因素危害【知识要求】,一、噪声1.生产

49、性噪声 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1)生产性噪声的分类 生产性噪声可分为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3类。(2)生产性噪声的特性(3)生产性噪声的危害,2.噪声的控制措施 控制生产性噪声的措施如下:1)消除或减弱引起噪声的振动,如铆接改为焊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等。为防止振动使用隔绝物质,如用橡皮、软木和砂石等隔绝噪声。2)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3)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二、振动1.产生振动的机械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2.振动的危害 在生产中,手臂振动

50、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病列为职业病。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类:(1)操作锤打工具。(2)手持转动工具。(3)使用固定轮转工具。(4)驾驶交通运输车辆和使用农业机械。,3.振动的控制措施 1)控制振动源。2)改革工艺,采用减振和隔振等措施。3)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4)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三、辐射1.非电离辐射(1)非电离辐射的来源及其危害 1)射频辐射。2)红外线辐射。3)紫外线辐射。4)激光。(2)非电离辐射的控制与防护 1)高频电磁场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和合理布局等。2)对微波辐射的防护。3)对红外线辐射的防护。4)对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