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工具.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12749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6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政策工具.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一、财政政策二、货币政策三、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四、政府干预的有限性,2,一、财政政策,1.财政的构成2.自动(内在)稳定器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4.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与财政方向5.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6.IS、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3,1.财政的构成,1)政府支出:政府购买(政府投资):实质性的支出,有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构成国民收入,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是财政政策的有利工具。分三种情况:一是与提供公共产品相关的购买性支出,如提供国防服务,保证公共安全,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等职能所发生的支出。二是为

2、了维持政府系统运行和发挥职能而发生的购买性支出,如行政事业费。三是直接投资的购买性支出。,4,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无偿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只是一种货币性支出,转移性支出与商品和劳务交易行为没有发生直接联系,不以取得本年产出为补偿,而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目的而采取的资金转移措施。转移支出具有无偿性,单向性,它不必得到等价补偿,收益者也不必归还。例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扶助贫困人口等支出都属于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再分配具有最直接影响。,5,2)政府收入,税收:国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财政收入手段。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间接

3、税:可以转嫁,如消费税,关税。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间接税体现效率影响公平。如商品税,对商品劳务征税。直接税:对收入,财产征税不可转嫁,是收入的再分配,影响收入,即消费者对社会财富的占有份额。直接税体现公平影响效果。所得税,以纳税人的净所得纯收益/纯收入为课税对象。以何种税制为主体,会影响财政,我国长期以间接税为主体,会拉大贫富差距。,6,3)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水平,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就是功能财政。这是凯恩斯主义者的思想。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这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具体体现。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收入的

4、差额。减税和扩大支出所造成。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预算盈余: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所形成。,7,4)平衡预算,凯恩斯之前,主要是年度平衡预算。衰退时,收入减少,为了平衡支出,必须增加收入,会加深衰退。反之,过热时通货膨胀,税收增加,为了减少盈余,必然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会加剧通货膨胀。周期平衡预算: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经济衰退时,扩张性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紧缩性政策,有意安排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得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消而实现预算平衡。问题是很难估计繁荣与衰退的程度和时间,两

5、者也不一定完全相等。,8,5)赤字弥补,弥补赤字的途径是: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借债有两种,一是向中央银行借债,实际是校央行增发货币,即货币筹资,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类是向国内公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和国外借债。国内借债,是购买力向政府部门的转移,不立即直接引起通货膨胀,但是往往是利率上升,如果要稳定利率,必须增加货币供给,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9,6)公债,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当税收不足以弥补政府支出时发行的。灵活、有偿、自居原则(公共信用制度)可根据政府需要随时发行。税收:固定、无偿、强制。内债:具有再分配性质,不视为负担。外债:构成真实负担、若推迟外债归还会大大影响政府

6、信誉,且使用要更为谨慎。按债务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债、地方债。,10,2.自动(内在)稳定器,Automatic(or builtin)stabilizers财政政策本身具有的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自动减轻其程度,而不需要政府专门制定政策以调节经济。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机制是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对于轻微的经济波动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于较大的经济波动则效果不大。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11,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下降,在税率不变时,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可支配收入

7、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从而使得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少下降。累进所得税下,经济衰退使得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可以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之,经济繁荣时,税收随着个人收入增加而增加;累进税率使得政府税收幅度超过收入增长幅度。,12,2)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包括政府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可以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等福利支出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13,3)农产品价格

8、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14,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由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要小,自动稳定期的作用效果小,作用有限。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的财政政策,或扩张或紧缩。政府必须审时度势,斟酌使用、权衡使用,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即是斟酌使用的、权衡性的财政政策。具体应用:逆经济风向实行,交替

9、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即补偿性财政政策。,15,1)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即:总需求总供给;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消费储蓄税收进口时。政府就要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减税,降低税率,即刺激需求、抑制供给。这种政策为扩张性财政政策。,16,2)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开支与增税,以刺激供给、抑制需求。这种政策为紧缩性财政政策。,17,4、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与财政方向,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

10、政府预算盈余。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实际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的。一般当实际国民收入水平高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时,实际盈余就大于充分就业盈余。这可以提供一个预算的标准:必须以充分就业作为目标来确定预算规模。如果充分就业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财政政策就是紧缩性的。反之是扩张性的。,18,5、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与一般的社会投资所涉及的领域是完全不同的。社会投资主要集中在竞争性的、私人产品的生产领域,而政府投资则主要集中在带有较强垄断性的、公共产品的生产领域。政府投资的资源配置效应就是指社会资源在这两大领域、尤其是指在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生产领域

11、的分配比例。,19,6、IS、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LM曲线的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LM曲线的斜率越大,财政越不明显。IS曲线的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IS曲的斜率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20,二、货币政策,1.中央银行 2.货币政策的机制3.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4.法定准备金5、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 6.货币政策的目标7.货币与物价水平 8.货币政策的具体应用 9、IS、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10、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11.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12、资本市场,21,1.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涉及到银行。银行一般分为两类: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的性质

12、一样,只不过经营的是特种的业务货币。1)是国家的银行或管理商业银行的银行,是行政机关而不是企业。它的主要职责是:2)作为商业银行的银行,接受商业银行的存款,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并管理与监督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3)代理国库(代收税款、公债业务、代理各种政府支出与收入)。4)代表国家发行货币。5)为商业银行保存准备金。6)集中保管黄金和外汇。7)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22,2.货币政策的机制,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息率,再通过利息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货币量、利息率、总需求与总供给】在这种货币政策中,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利率的变动通过货币量调节来实现,所以调节货

13、币量是手段。调节利率的最终目标是总需求和总供给,所以总需求与总供给变动,最终达到平衡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23,3.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1)货币供给。包括货币和准货币两大部分。其中,货币指银行以外的通货(指现金,即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加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准货币指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外币存款。基础货币,又被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由中央银行提供,通常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通货,包括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基础货币对于货币供给具有决定性作用。2)市场利率3)货币流通速度,24,案例:对利率的依赖,

14、中国使用最多的政策工具是利率。从1996年5月1日至1999年6月10日,连续7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后来又对利息收入征税。刺激经济增长、减轻企业债务负担、降低国债筹资成本、推动个人消费信贷。储蓄存款增幅明显下降,减轻企业财务负担2600亿元。是一个以管制利率为主的国家,绝大多数利率由中央银行代表政府制定。政府在制定利率政策时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通过利率改变存、借款人(主要是国有企业)和金融中介机构的收入分配格局,尤其对国有企业进行政策倾斜和扶持,利率下调的结果往往是企业财务负担减轻,存款人和银行收入减少。利率水平很难反映公众对未来的预期,利率结构也易于扭曲。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2.

15、25%(一年期存款利率从1996年的10.98%降到1999年的2.25%),活期存款利率0.99%,如果物价负增长局面不改变,利率下调空间已经不大。此外中国的贷款利率低,与实际的民间的贷款利率相差很大,能得到银行的贷款成为人们牟取私利、贪污腐败的重要因素。,25,4.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率是由中央银行规定的,按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是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一部分是银行库存现金,另一部分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帐户上。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属力度很大的政策工具,不能频繁使用。商业银行按法定准备率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称为法定准备金。1998年我国推行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主要内容是合并准

16、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3%降为8%。1999年11月,中央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目前中国的准备金比率已很低,可调余地不大。,26,5、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客户在银行的存款为原始存款,通过银行的作用派生出来的存款为派生存款或派生货币,两者相加为银行的存款总量。派生存款为银行创造的存款。商业银行一般在按法定准备率扣除法定准备金后会仅可能地全部贷出,以增加银行利润。假定法定准备率为20%,现在银行原始存款为1000万,即:,27,28,货币乘数1/准备金率,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存款总额。货币乘数也称为银行创造货币的倍数。银行创造的派生存款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或者说,货币

17、乘数与法定准备率反方向变动。此外也与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有关。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也可以说明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通过银行的作用,将数倍地扩大,中央银行可以运用这一机制来调节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进而调节利息率,来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或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29,6.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而言,目标主要是保持物价的稳定,消除通货膨胀。中国货币政策实质上面临多目标约束,这些目标有: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货币政策本身并不会刺激经济增长。例如,日本经济连续4年负增长,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已经非常积

18、极和扩张,甚至采取了零利率政策,但日本经济仍然低迷不振。人们形象地将货币政策比喻为绳子,可以有效地“拉住”经济过热,但却无法“推动”经济增长。,30,7.货币与物价水平,假设货币量增加,物价水平上升,生产要素的价格提高。货币量增加的效应首先是既增加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又使物价水平上升,然后,物价水平进一步上升,而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回到原来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说,货币量增加的短期效应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都上升,长期效应是只有物价上升,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不变。,31,8.货币政策的具体应用,三种基本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买卖政策、贴现政策、法定准备率政策,其中前两个属于间接货币政策,后者属

19、于直接货币政策,其力度更强、效果更明显、见效更快。此外还有:信贷政策、中央银行贷款、信贷指导性计划、利率、道义劝告和政策性贷款(发债)计划八项政策工具。此外中国对贷款常常是数量控制,还有不少是“安定团结”性贷款,这些贷款是有贷无还,使得货币政策失去了经济调节作用。,32,1)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其中主要有国库券、政府债券等等,所以,公开市场业务是以债券为工具进行操作的。有一点要明确,决定是否发行国债是属于财政政策,而发行后的一级、二级市场上的买卖属于货币政策。,33,2)贴现政策,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时的利率,是在商业银行缺乏准备金并需要向中央银行借款

20、以作为准备金时才能发挥作用,如果银行无需向中央银行借款,则贴现率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但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准备金要求来决定银行是否需要借入准备金,所以这种政策工具也是有效的。,34,3)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和降低准备金率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量,以增建货币供给,进而影响利率,来调节经济。,35,4)其他,政府还可以直接规定商业银行的利率或其浮动范围,抵押贷款的利息率(按揭)与条件实行直接信贷控制等。,36,9、IS、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IS曲线的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IS曲线的斜率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LM曲线的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LM曲线的斜率越大,货

21、币政策效果越明显。,37,10、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扩张的货币政策。一般而言,在经济萧条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应放松银根,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一系列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刺激经济发展。紧缩的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应收紧银根,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抑制总需求,降低物价,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防止经济过度增长。,38,11.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21

22、世纪初至少有三个金融开放举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和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亚洲各国的货币、金融合作进一步加强,国际货币制度也将面临大的改革。金融业开放不仅使金融监管面临新课题,而且也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增加了新变数。外资银行的引入至少会对货币政策产生两方面冲击:一是传统的以贷款指导计划为手段的直接数量控制办法失效,而间接调控体系尚不完善,外资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作用如何尚难预料;二是国际资本流动更加容易,外资银行大多数是跨国经营的大型银行,其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调拨以套取利润,当中国出于紧缩经济的目的提高利率时很可能引起短期套利资本流入,反而扩大了货币供应量。,39,假设

23、十年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短期游资流动会加强。如果国家要求人民币汇率坚挺,那么货币当局只能被动地吞吐外汇,这样如何保持国内货币政策不受干扰便成为难题。中国是个大国,中国的货币政策不仅会影响国内经济,而且会影响香港和亚洲其他国家。1997。1999年,人民币汇率稳定在应付亚洲金融危机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样将来对亚洲金融市场还是影响很大。在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国内存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也会对亚洲金融市场产生影响。汇率和利率从来就是金融机构套利投机的基准,中国也必然如此。中央银行如何根据人民币的汇率与利率,平衡好国内外两个金融市场的波动,将是一个难题。,40,12、资本市场,

24、1)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提货单、购物券)、货币证券(支票、商业票据)和资本证券。2)狭义的证券:仅仅指资本证券。包括股票和债券。3)债券由企业或政府发行,是债务关系,债券利息作为成本支出,利率事先确定,风险小。股票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是所有权凭证,是公司的资产,红利属于利润分配,收益不确定,风险大。4)一级市场:发行市场;二级市场:流通市场。二级市场使得证券可以流通,并变成现金,降低风险,增加获利可能,41,5)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与西方国家恰恰相反,西方是先出现短期融资的货币市场,后出现长期融资的资本市场,中国则是先建立了证券市场,后完善同业拆借等货币市场。时至今

25、日,货币市场仍发展滞后。中国股票市场的功能定位也不同于西方:西方国家股票市场评估企业价值,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在中国并不受重视,中国更看重股票市场的筹资功能。国有企业上市意味着大量不需还本资金的流入。本来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资本稀缺,股票市场的筹资功能受到重视也是正常的,但把为国有企业筹资作为首要任务,势必导致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低下,投资者短期行为盛行,最终会影响股票市场的基础。,42,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要顾及证券市场的反应,不仅丧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会影响正常市场秩序的建立。无论如何,中央银行绝不能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决策的参照指标,更不能用股市来“刺激总需求”。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作用应该

26、是中性的。如果货币政策旨在刺激股票市场,投资者普遍认为货币当局会托市,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和经营漠不关心,无法对上市公司形成有力的约束,促使其改善经营;上市公司既不担心股东“用脚投票”也不担心会被兼并收购(国有股,法人股不上市),惟一值得关心的就是增资扩股又能“圈”多少钱。,43,三、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1.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2.注意事项3.宏观政策的效果依赖4.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区间5.政策组合的效应,44,1.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政策的使用必须相互配合,不能互相冲突,一种政策抵消另一种政策的作用。这涉及到政策运用的技巧问题,也体现了政府管理经济的水平问题。不同的政策调节经济的力度是不同

27、的,如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法定准备率的变动对经济影响迅速、猛烈,而税收政策起作用比较缓慢。不同的政策作用范围是不同的。不同的政策见效的时间长短是不同的。任何政策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45,2、注意事项,1)及时更新政策,防止政策失效或发生负效应。2)消除非经济因素对政策应用的干扰,如地方利益、为突出政绩、掩盖问题等等。如美国政府在大选前夕,既使存在通货膨胀,也不会采取紧缩性的政策。3)防止政策的变形。4)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人们的预期对实施政策的反效果;可利用人们对政策的预期,并不实际采取经济政策,而只是制造舆论,去达到真实政策的效果,即“引而不发,跃如也”。5)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责、权、利关

28、系。地方必须负责提供地方的公共物品。防止地方政府权利膨胀,形成地方割据或封锁,使统一的经济搞成“诸候经济”。,46,3.宏观政策的效果依赖,连续降低利率,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原因之一是整个经济体制的不配套,社会保障不健全,人们不敢花钱。中国的存款实际上分为两极,一极是极为富有的人,这些人对降低利率不在乎,二是一般储户,其存款有限,未来有许多因素不确定,不敢也没有更多的钱可消费。使得货币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降低利率没有刺激消费,增加内需,同样也没有增加投资,国有企业是敢于贷款,有多少都无所谓,“赢了归自己,亏了归银行”,现在的银行是不敢贷给国有企业,即“银行惜贷”。私营企业由于政治、意识形态原因

29、是贷不到款。结果使得银行存款大于贷款,许多银行亏损。银行贷款70%给国企,30贷给私有企业,而在效率和对GDP的贡献上则是倒过来。此外民间的贷款利率一直居高不下。,47,再如,由于体制原因,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每年大约有1700亿,减少了国内投资与需求,这都不是仅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能解决问题的。为增加国内投资,优惠了外资,无形中歧视了内资,因而导致内资外流,然后变为外资再流入,以享受优惠待遇。体制改革产生了消费紧缩效应。正在和即将出台的深层次改革措施,具有紧缩效应。从无序的按计划分配资金的模式到按信贷条件贷款的货币体制改革本身就存在紧缩效应。随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强化和企业进一步走向市场

30、,来自企业自身的预算约束和来自银行的信贷约束都已经硬化,对投资起着紧缩作用。此外,住房制度、就业制度、养老保险、医疗制度和教育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也引起了居民消费上的紧缩效应。当然体制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不可能对经济增长发生作用,而宏观经济政策是短期的微调,没有也是不行的,长期的体制改革与短期的政策也有一个配套的问题,否则,政策难以收效或收效较小。,48,4、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区间,古典主义区域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中间区域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有效,49,50,四、政府干预的有限性,1、政府的干预是有缺陷的2、政府政策效应的滞后性3、政策效应

31、的不平衡性4、政策效力的递减5、政策本身的问题6、政府干预具有自我膨胀性7、政府干预必须适度8、政府干预过度的后果,51,1.政府的干预是有缺陷的,市场机制不完善的,需要政府干预;但政府干预行为也是非理想化的;存在着市场失灵,也存在着政府失灵,两者都不是万能的。政府行为的非理想化,首先是两种观念的不同。理想化的政府正如理想化的人一样,实际中是不存在的。政府行为非理想化具体表现在:,52,2、政府政策效应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是由于政府对经济现象的认识与形势判断的滞后性。由于认识与判断的滞后性所带来的政府选择政策的滞后性。由于上述两种滞后性又导致政策实施后发生作用的滞后性。,53,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32、的时滞,1)认识时滞是指政府有关部门对宏观经济形势作出判断所需的时间。2)决策时滞是指政府制定具体调控政策所需的时间。其中包括政策选择和文献起草所需时间。3)批准时滞是指调控政策的有关文献按法定程序呈报、听证、辩论及通过所需的时间。4)传递时滞是指政府制定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由决策部门向执行部门传达、布置所需的时间。5)执行时滞是指政府的各经济职能部门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所需的时间。6)作用时滞是指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付诸实施以后到其对经济生活产生实质性影响所需的时间。在整个调控时滞中,作用时滞是最关键、往往也是最耗费时间的。有专家估计,在美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实践中,作用时滞一般要占12 18个月。,5

33、4,例证,1)财政投资的增加,有一个资金筹集和分配、目考察和论证、工程招标和投标的具体过程;基础货币投放,如果是通过公开市场来进行,则有一个在国债二级市场上的操作过程;即便象利率调整和准备金率的变动,也有一个电脑计算程序的重新设置问题。,55,2)扩张性财政政策,往往要经过以下过程才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促进作用:政府采购企业库存减少企业扩大生产工人增加收入社会总需求扩大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则要经过以下过程才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抑制作用:货币供应减少市场利率提高投资减少社会总需求收缩物价水平下降。,56,3、政策效应的不平衡性,政策效应的不平衡性是指政府一项政策实施后,不可能对经济生活中

34、各个方面都有利,它常常在有利于一个方面的同时,损害了另外其他方面。如货币紧缩政策,抑制了一般性的投资,也很可能同时打击了国家急需的基础性投资项目。政策往往是“一刀切”式地贯彻的,而实际现实却往往是不能一刀切的,强行贯彻,必然利弊兼有。,57,4、政策效力的递减,政府的干预政策被付诸实施后,一开始可能是有效的,但政府政策效力递减,主要原因是:1)情况的变化或新情况的出现;2)政策自身的负作用越来越大,抵消了政策的正面积极的效应;3)人们针对有关政策采取的“反政策”;时间一长,人们对付政策的办法增多或客观情况的变化,政策的效力就开始递减,以至到了后来,使该项政策完全无效。4)人们对未出台的政策采取

35、的预防性措施。,58,5、政策本身的问题,如制定的不科学,脱离实际;信息掌握的不及时、不全面、不真实;有意或无意地维护某种既得利益。要解决政策制定的科学性问题,就必须实行真正的政治民主化。使纠错机制更多地在事前、事中就发生作用,而不是仅仅在事后。,59,6、政府干预具有自我膨胀性,政府干预一旦进行,就具有一种内在的扩张冲动或自我膨胀性,原因在于:第一,政府的权力天然的大于个人,因为政府可以有各种手段而百姓没有,比如使用警察、军队等;第二,权利具有自我创造机制,政府对经济随意干预的倾向是很难自我抑制的,比如乱收费屡禁不止,就是一例;第三,权力与利益边界不可能绝对分开,因而总是自发地以权力去追逐利

36、益,牟取“灰色收益”或“寻租收益”;第四,权力得来的利益,任何人都不愿自动放弃,这种既得利益带有很强刚性。】瓦格纳法则:政府的自我膨胀。,60,7.政府干预必须适度,指政府干预不要包揽一切,取代市场;政府不要去做本来应当由市场去做的。“适度”政府干预应该是1)仅仅限于管理那些其他社会主体(自然人、企业法人、非法人社会团体等)自身无法承担而社会又不可缺少的事务。2)能充分动员社会中每一个个人发挥其最大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的管理职能。3)服务于市场调节并积极参与旨在消除市场缺陷的理性导向、行使最低限度的必要管理权的管理职能。4)政府干预由市场机制决定,政府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一个运转正常的市场

37、经济必然产生既需要政府干预又限制其作用强度的客观要求,使政府职能保持在“适度”的临界点。,61,8、政府干预过度的后果,1)导致社会成员效率降低,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丧失或萎缩,整个社会失去活力;2)导致高昂的社会发展成本,延缓社会发展速度,一个干预过度政府,维持自身的运转需要高昂的费用,同时还要求有庞大的管理者规模,即使这种庞大规模的公务员自身管理严格有序,也会耗费大量的制度维持费用。3)所带来的既得利益有很强的惯性和自我膨胀性,这对改革极为不利,使改革成本大大增加。,62,4)腐败和官僚主义滋生蔓延。往往不能实现科学的管理。5)政策繁多、易变,一旦民众的预期对政府失去信心,会导致不愿投资,或做扭曲投资(短、平、快),或贿赂官员,这是“双输”局面,不要以为不受约束的政府对政府自身有多大经济利益,比如政府的税收反而会减少,63,64,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