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给小学劳动教育做“加法” 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121542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下给小学劳动教育做“加法”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双减”下给小学劳动教育做“加法”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双减”下给小学劳动教育做“加法”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双减”下给小学劳动教育做“加法”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双减”下给小学劳动教育做“加法”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减”下给小学劳动教育做“加法”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下给小学劳动教育做“加法” 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双减”下给小学劳动教育做“加法”摘要:劳动教育是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培养其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双减”政策下,更加强调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的全程,是当下基础教育的每个教育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然而,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更多的小学生开始出现排斥劳动、轻视劳动,甚至部分学生出现了歧视劳动者的行为。对此,本文首先结合“双减”政策,分析了新时代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给广大小学教师参考。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生;双减;现状;改善对策引言: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在“双减”背景

2、下实现措施落地,缓解教育焦虑成为热点,“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由教育部门认可的,学校有计划地组织的以劳动为手段的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认识自然、认识劳动,促进学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师作为学生们成长和提升的重要引导者,需要在家庭和学生之间搭建起桥梁,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强化学生的劳动习惯,在“双减”背景下,给小学劳动教育做“加法”。一、“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回归1 .回归育人初心,提升核心素养“双减”背景下,小学低段劳动教育不仅重新受到重视,也更加注重

3、促进每个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回归了育人初心。一方面,劳动教育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劳动教育中,只有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其劳动品质为目标来开展,才能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针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中,普遍缺乏情感教育,在劳动品质的培养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劳动教育过分刻板,在劳动教育中忽略了对学生坚强刻苦品质的引导,而这恰恰是我们开展教育的重要目标。2 .回归教育本心,加强劳动教育现阶段,教师和家长都缺乏劳动教育的意识。一方面,部分教师在专业素养与教育理念方面存在误区,在“唯分数论”的固有观念中,更加侧重

4、于知识的传授,不善于在教育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从而使得教育管理没有形成体系。另一方面,尽管学校及教师已经将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阶段的劳动教育缺乏必要的教育设计,开展过程以学生进行生产劳动为主,缺乏教师的引导,导致部分学生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其教育价值,而是将参加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学习之外的消遣方式,甚至会由于劳动强度相对较大的劳动教育活动对劳动教育产生排斥等消极情绪,产生负面的教育效果。因此,“双减”政策下,在劳动中回归教育本真,让学生积极乐观的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小小少年,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3 .回归学生中心,发现自我价值在学生的生活中,父母过度的期望和期盼,让

5、父母恨不得将一些无关的活动排除、由自己代劳,将学生视为学习的机器,导致一些本应由学生承担的劳动任务无法被学生个人承担。“双减”政策正是为了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在“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更要回归学生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感知到劳动的辛苦,通过教师和家长有意识的为孩子们设置劳动岗位,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才能让孩子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帮助下,对劳动不再是排斥态度,而是积极融入,发展和解放自身的无限潜能,发现自我价值。二、新时代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现状分析1 .劳动意识低下在不少学生的认识中,自己的任务就是学习,劳动理所应当地归于家长,是家长的责任。在学生看来,家长承担着

6、抚养的义务,便需要为自己的生活打理一切,不需要自己插手家庭中的任何活动。即便是学生的个人卫生、个人的整理活动,学生也十分依赖于家长,让家长涮洗衣物、清扫自己的房间,一系列的个人劳动活动都认为应当是家长承担的。而中国家长的“望子成龙”的观念,也默认了学生的这一劳动意识。而在这种意识的发展态势之下,家长一旦有部分缺失,学生则将责任归咎于家长,认为家长的疏忽造成了自己的不便,便开始对家长有怨言、甚至有部分学生因此而对父母恶言相向,实在令人寒心。目前的教育背景中,学生的劳动意识缺失,这是造成学生劳动能力培养成效不佳的根本原因。2 .劳动态度不端正在物质生活逐步变得优越,家庭经济生活出现了一定的差距甚至

7、出现了两极分化严重的背景下,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念也逐步偏离传统的价值观念。在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中,崇尚勤俭节约、倡导艰苦奋斗的美好品质,这种价值观念在现代教育中、在现代小学生的头脑中,却并不被认同,甚至被部分学生排斥。在一些学生看来,日常生活中的送外卖、清洁工、小时工、建筑工等需要消耗大量体能但是收入并不高的工作,是低廉的。部分学生轻视或者蔑视从事此类工作的工作者,更是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学生不理解此类劳动活动中的艰辛,因而容易出现破坏他人劳动成果的现象。随手丢弃垃圾的行为,并不会让学生感到难堪或背负心理负担,破坏清洁工人的劳动成果的行为并没有被学生意识到愧疚、歉意。学生的劳动态度不够端正

8、,劳动价值观念偏离传统美德这一轨道。3 .劳动习惯养成不理想在学生的劳动习惯养成过程中,有效的活动构建、劳动平台和劳动条件的创设是强化学生的劳动习惯养成效果的重要条件。然而,在学生的劳动习惯中,教师和家长并未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劳动机会,并未给学生搭建良好的劳动平台。学生们的劳动习惯养成效果不佳。而这一问题的出现,致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家长和教师产生强烈的依赖性,过分依赖于家长的照拂、过度依赖教师的照顾,自己的生活无法真正由自己料理。即便是已经成年了的高三学生,也依然由大量群体不会洗衣服、不会收拾卫生整理房间。目前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依然有大量的不足和缺憾。三、“双减”下给小学劳动教育做

9、“加法”的有效策略基于如上分析,优化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还需要由家长和教师配合,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劳动能力培养成效。对此,可以针对双减的要求,结合学校劳动教育特色,从以下方面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和引导。1 .构建劳动课程体系,改善劳动意识形态落实对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需要以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为开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正确认识家庭、学校和社会中自己应当承担的劳动责任,才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劳动行为中所存在的缺失。对此,需要针对现阶段学生劳动现状做好课程整体规划,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劳动教育活动,加强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理念、培养目标、具体培养方案、课程实施和评价的重视。同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

10、实践,使学生自觉积累劳动知识,引领学生将劳动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校园劳动。例如,在劳动实践课中,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让学生在教室阳台体验种植蔬菜的主题活动。在种植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除草、松土等基础劳动的同时.,也能密切接触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见证蔬菜的萌发过程,见证嫩芽在水的滋养下长出嫩叶的过程,从而见证生命发展的历程、体验生命的萌发所带来的惊喜。在收获环节中,教师鼓励学生开展分享活动,倡导学生将自己所收获的果实、收获的食物和同伴分享,共同体验分享的快乐、感受劳动成果获得时的欣喜。以此形式,让小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感受劳动的价值,体验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同时,也借劳动成果获得

11、所带来的满足感,协助小学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和情感。此后,教师再通过种植蔬菜过程引领学生演绎思考:我们的生命也像蔬菜种植一样,需要父母的精心照料才能健康茁壮成长。在照顾自己生命的过程中,父母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付出了大量的劳动。面对父母的照料、辛苦付出,你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以此演绎思考的方式,释放孩子们的情感空间,倡导学生的情感迁移,协助学生在情感感知中获取感念父母为自己付出、为自己劳作的感恩意识,改善学生的劳动意识形态。2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塑造劳动价值观念对待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培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劳动的意义出发,辅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所生活的世界中的美好、和谐、洁净,都是

12、由一系列劳动者促成的。同时,积极的劳动情感是小学生正向劳动价值观念培养的重要要素,也是催化小学生劳动行为的催化剂。在对小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进行培养时,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和利用感性的劳动资源,使小学生的心灵得以触动。例如,以学生从家到学校这一段路程为例,需要清洁工清扫马路,能让自己从洁净的马路中畅通行走;需要交通警察的维护,才能让自己不受到外来车辆的侵害,安全地到达学校;需要建筑工人提供的建筑劳动,才能让自己享受一系列便捷的基础设施;需要司机提供的劳动,才能让自己享受便捷高效的交通工具。以此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现在所处的生活中,需要许许多多劳动者共同维护,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如此

13、高效。从这一视角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从这一刻起没有了交通警察、建筑工人、司机、环卫工人、管道工人、装修工人等,自己的生活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以此方式,教师让学生重新分析劳动人民的劳动价值,从而意识到自己所享受的生活,实际上是以他人的辛苦付出作为代价的。以此方式,教师帮助学生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念、日常的行为,进而帮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3 .搭建劳动实践平台,培养劳动良好习惯理论和实践相融合,让理论服务于实践,让实践强化理论,这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教育观念。在对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同样要坚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完备地落实对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搭建劳动平台

14、,引导学生开展多方面的劳动活动的方式,强化对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家长的观念,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告知家长劳动的意义:一则能帮助学生体谅、理解和共情的作用,帮助学生意识到劳动的艰辛;二则适当的劳动活动能锻炼学生的体魄,能让学生体能和脑力活动穿插进行,降低学生的脑疲劳。以此方式,由教师争取家长的培养,为学生的劳动习惯养成争取实践的可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倡导家长和学生们共同开展家庭卫生清扫活动、家庭环境维护工作、个人卫生的整理工作等,以此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让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中切实体验到父母照料之辛苦,更借此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劳动能力。在学校教育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们

15、的劳动搭建平台,引领学生们开展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们的劳动能力、体验劳动的幸福感。在我校教育中,曾组织学生们开展从栽种到收割再到出菜籽油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们在种植油菜、收获菜籽、压榨成菜籽油的活动,以此方式辅助学生们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在劳动中收获幸福、体验幸福。结语“双减”背景下,为了更好的落实“双减”政策,发挥“双减”下学校的育人主要作用,劳动教育成为学校和教师主抓的教育内容。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培养任务,需要从意识形态出发逐步过渡到学生的实践过程。针对当前小学教育阶段中对学生劳动能力培养中所存在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改善学生的意识形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搭建劳动平台等方式展开劳动实践教育,促成小学生劳动能力的有效培养。参考文献1陈姗,谭中玲,隋红军,毕研环.“双减”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与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21(S2):220-223.2葛健慧.“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JL读写算,2022(20):37-39.3阮玉兰,吴芳.“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路径J.新课程研究,2022(16):111T13.4李静蓉.“双减”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模式研究JL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4(03):27-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