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相融滋养儿童正向生长 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121597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语”相融滋养儿童正向生长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心”“语”相融滋养儿童正向生长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心”“语”相融滋养儿童正向生长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心”“语”相融滋养儿童正向生长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心”“语”相融滋养儿童正向生长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语”相融滋养儿童正向生长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语”相融滋养儿童正向生长 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语”相融,滋养儿童正向生长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小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引发了教育关注。语文作为一门生命课程,蕴藏着丰富的心育因子,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大有裨益。教师要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找准二者融合的正确路向,积极探索具体可行的融合策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获得健康、全面地发展。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探索引言:当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少数小学生出现焦虑、自我、厌学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教育日趋显得重要,需要在学校教学中进行全程渗透。小学语文作为母语课程,用语言文字联结学生心理,

2、能够潜移默化地浸润人的情感,具有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优势,本文对此作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一、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1 .成“美”:儿童成长的应有之需小学阶段是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儿童成长角度来看,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业品质,发展自身的心智潜力,增强学习与发展的动力,甚至将直接影响其一生的健康成长。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教材内容来源于生活,“立德树人”是其根本任务,理应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实际出发,顺应他们的成长需求,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着力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拥有健康的心态,学会正视自己,树立自信自强的观念,形成良好的心理

3、品质。2 .成“全”:课标落实的应有之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11。语文教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载体,一篇篇生动有趣、文质兼美的文章,蕴藏其中的不单单是语文知识,还包含着关于世界、人生、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非常适合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教知识,深度挖掘教材中富含的“心”元素,在合理开发运用的基础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智力与情感、性格等心理素质同步发展,获得全面、健康地成长。3 .成“就”:课堂改革的应有之为学生是语文课堂的学习主体,语文学习的核心概念为“学

4、”,从其本质上来看就是一种自主性行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一定要基于“学”,关注学的态度、学的过程以及学的结果,“激趣”中培养学生快乐的学习情绪,让他们在“爱语文”的强烈情感驱动下展开自觉学习,不断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为此,教师要依托文本开展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感受、欣赏,获得快乐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塑造良好的思维与心理品质,做到“学”有趣、“学”有得。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程的路向选择1 .素养引领,以“语”养“心”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集中体现于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

5、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14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从四个方面对语文教学重点培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了凝练概括,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语文课程的“路标”。语文教学要坚定不移地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引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坚定认同,为心育提供丰富的文化滋养,在具体可感的语言情境中感受文字内涵,强化感情体悟,促进理解与思维的同步发展,涵育审美素养,使心育趋向可视化。2 .主题观照,用“心”促“语”统编语文教材采用单元编排的方式,为每个单元精心设计了一个特定的主题,有着较强的时代性,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

6、和时代精神。在进行教学时,可围绕单元主题统整读写训练,有目的、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思想。以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为“美好品质”,编排了司马光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一个粗瓷大碗四篇课文,重在指导学生学习人物的高尚品质:司马光遇到危险时的镇定机智;列宁对儿童的悉心呵护及孩子的天真诚实;白求恩对工作的高度负责;赵一曼的不畏艰苦。教师要从单元主题出发,适度整合文本内容,创造良好的心育环境,激起学生情的感染、爱的激励和美的享受,使人物的美好品质内化于心,以此推动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3 .要素推进,“心”“语”共生语文要素是统编语文教材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显性

7、呈现,是语文核心素养顺利落实的主要载体和有力抓手2。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关键就取决于这些语文要素的落实。四年级下册“奇妙的童话”单元集中编排了几篇优秀的中外童话,丰富的幻想和离奇的情节中浸润着育人价值,编者将单元的阅读要素设定为“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真善美的形象”,写作要素设定为“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教学这一单元,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表达方式、语言特色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精神品质,体验童话的美好和奇妙,感受到真善美的价值观。如学习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要明白事情要靠努力去争取,困难要用智慧去克服;学习巨人的花园,要知道快乐要和大家分享;学习海的女儿,要懂得成长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

8、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对童话故事情节进行补充创编,在运用语言过程中达成“心”“语”融合。三、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程的策略运用1.阅读中融入:“读”中明晰健康认知阅读既是语文学习的手段,也是心理塑造的过程3。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研教材,准确把握文本,寻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融入点,以高品质阅读提高心理认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注能”。二年级下册小毛虫为我们讲述了一只小毛虫“由虫变蝶”的成长故事,告诉孩子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足感到自卑,要乐观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学习这篇文本可聚焦“小毛虫的成长”,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分四步展开教学:一是在“遇见”中感受小毛虫的可

9、怜笨拙:“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二是在“认识”中体会“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别人”,尽心竭力地编织一间温暖牢固的茧屋,把自己裹进去;三是在“赞美”中见证小毛虫从茧子里挣脱出来舞动双翅飘然而飞,由衷感叹它的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四是在“感谢”中观照自我,教育学生从小毛虫成长经历中,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深刻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在积极努力中耐心等待自己的成长。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的学习目标”交流活动,重点说一说“我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我会怎样去实现学习目标”。这就是一种“悦纳自我”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精细阅读的过程中,从小毛虫的成长

10、故事联想到自身,以第三视角去看待自我的成长目标及行动,及时修正可能存在的不良情绪,形成健康认知,促进心理素质发展。2 .交际中融入:“说”中培养健康心理口语交际培养的是语言交流能力与人际交往品质,其最大的特点是有着较强的情境性、互动性。将心理健康教育根植于口语交际,易于在直观的场景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有效激发学生交流的内动力,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一些孩子随着年龄增长、独立性增强,滋生了逆反心理,亲子关系不和谐普遍成为很多家庭的困扰。统编教材从这一实情出发,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无私的母爱、深切的父爱,让学生了解到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是不同的。父母之爱是这一单元的口

11、语交际内容,重在引导学生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客观地看待父母之爱,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解开逆反的“心结”,更好地和父母相处,实现感恩父母的教育。教学时可通过链接课文、生活,在真实的父母之爱情景中,组织学生进行辨析,学会转换自身立场,从父母的角度看待爱的表达方式,获得真切的愉悦与深沉的不同情感体验,做到正确看待与理解父母之爱,对“我们需要怎样的父母之爱”达成共识,并以实际行动、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恩。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唤醒学生的体验,让他们在“自省”中观察、反思,享受父母带给自己的爱,从而对父母有话想说、有情可表,深化单元育人主题。3 .习作中融入:“写”中锤炼健康素质“

12、我手写我心”是习作教学的最佳状态。在“写”的训练过程中,教师不妨从“心”出发设计一些习作专题,创设真实开放的语言情境,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促使他们用笔下的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他们的心理,适时予以正向教育。有你,真好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内容,题目本身就是一句温暖的话语,简短的文字包含着那人、那事、那景,感恩之情更是溢于其中。习作指导可采取设计制作感恩卡的方式进行,以“最想感恩的你是谁”为话题引发学生真实的对话,触发感恩的心弦,快速锁定题目中的“你”。随后定格于“你”,在“情”的牵引下回忆“你令我觉得真好的事件”,将其分解为一个个画面进行表达,重点诉说感触最深的场景,融入

13、真挚的情感表达,完成习作素材的精选。在此基础上,教师相机进行写法指导,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言,将感恩的人物特点写形象,想表现的内容写清楚、具体,想表达的情感写真实。一次看似平平常常的习作训练,实则是一堂直击学生心灵的感恩教育课,学生从记忆里搜索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由衷地生发出感激之情,再动笔记下来,心理素质得到了较好地锤炼。4 .实践中融入:“行”中养成健康人格“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2022年版语文课标首次提出的,本质上看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创生与重构,将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国,可以围绕语文学习中的心育主题,建立多学科学习共同体,开展参观、探寻、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

14、,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磨炼学习信心,提升实践能力。三年级下册“多彩童年”单元,基于儿童生活,用诗歌、小说、散文、故事全方位展现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动人场景,表现了童年的“千姿百态”。教师可设计“你好,童年”跨学科任务群学习,让学生在是实践活动中记录童年的美好,具体内容如下。表1“你好,童年”活动任务表序号活动名称活动要求活动1我的书本我来读推荐阅读童年小桔灯城南旧事等,提交一篇时长为58分钟的精彩片段朗读音频。活动2我的故事我来讲提交篇写自己童年故事的文章或时长为5-8分钟的讲述视频作品,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活动3我的游戏我来玩与自己的伙伴玩一玩有趣的游戏,用文字记录下来,重点写出当时的心理

15、。活动4我的童年我来晒用绘画或照片记录自己的童年生活,制作一本小册子,附上简短的文字介绍。四项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引领学生在读、说、玩、画、写中表现自己充满趣味的童年,打破了原有课堂的单一形式、固有场域,借助丰富的生活资源,尽可能地融合多学科元素,营造综合、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信地表现童年的快乐,促进“心”“语”深度融合。语文课程是生命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势在必行。教师要积极探索,让心育贯穿于语文课程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淀心理素养,加快心理的健康发展,让语文课堂更具生命活力。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国.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2程洁.融通与独立:核心素养视域下对语文要素的再解读J小学语文,2022(7-8):45-48.3刘静文.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33):71-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