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改革“后半篇”教育文章的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121905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项改革“后半篇”教育文章的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两项改革“后半篇”教育文章的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两项改革“后半篇”教育文章的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两项改革“后半篇”教育文章的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两项改革“后半篇”教育文章的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项改革“后半篇”教育文章的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项改革“后半篇”教育文章的情况汇报.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两项改革后半篇教育文章的情况汇报XX县是丘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也是教育大县,现有户籍人口141.43万人,常住人口105.8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8.9%,全县学前教育适龄人口30863人,义务教育适龄人口121106人,其中在本县就读的91535人。全县有各级各类公、民办学校358所,在校学生14.07万人,全县有在编教职工7803人。现将两项改革“后半篇”教育文章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做法(一)制订提升城乡教育供给水平实施方案。按照适度超前规划、相对集中办学的思路,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寄宿学校建设、镇村教师队伍建设、镇村学校质量提升、闲置校舍利用的“1+4”工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2、。科学制定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综合考虑人口变化、地理交通、办学成本、教育质量等因素,适时适势优化校点布局。推进中心镇和城乡结合部寄宿制集中规模办学,新建一批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改革教师招聘方式、优化师资力量配备、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激发教师队伍活力。采用“名校托新校”“强校带弱校”“老校建新校”等办学模式,着力提升镇村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盘活镇村学校闲置资产,实现功能转换、保值增值。(二)坚持问题导向。我县学校的乡村弱,城镇挤”现象非常突出,全县161所乡镇学校,100人以下小学10所,260人以下小学48所,79所城镇学校容纳了75%的学生,其他97所学校容纳仅容纳了25%的学生,存在小规

3、模学校办学效益不高,教育资源难以正常发挥使用效益的问题。在加快推进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中,我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城镇化进程、交通资源、学龄人口流动和乡村振兴需要,按照“长远规划、适度集中、因地制宜、保障公平”的原则,建立相应的布局规划及人员编制动态调整机制,适时适势通过撤并、新建、改扩建、保留等方式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妥善处理好学生就近入学与接受良好教育的关系。(三)树牢发展思维。县教体局紧紧围绕“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原则,着力构建县域学校布局新格局,坚持“机会均等、公平公正”的改革取向,切实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破解教育发展瓶颈,促进城乡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正在全力构建“幼儿园、小

4、学相对集中,初中进镇”的乡镇学校布局新格局,即:围绕重点镇建设,唱好教育的大戏,做大做强重点镇的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和学前教育学校,根据常住人口和交通状况科学规划,每个乡镇设立1-3所中心小学校,对特别偏远、交通不便、学生有需求的个别学校予以保留。每个乡镇办好1所初中校,生源较多的乡镇在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举办分校,生源较少的乡镇不再单独举办初中校,学生按就近入学原则到邻近乡镇初中校就读。在提供更多学位和精品教育的同时,支持重点镇发展。积极配合做好中心集镇建设,举办好优质精品的初中和寄宿制中心校,主动承接学生转移的趋势,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保障好一般镇的教育,突出小学和学前教育重点,兜住教

5、育民生底线,凸显教育的公益性。二、主要成效和经验(一)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我县持续推进城乡学校布局调整,2017年撤并了3所农村高中,2018年和2019年各撤并了2所农村初中。今年将3所职中整合到新职教中心,在城区新增了1所初中、1所小学,撤并了5所初中、3所小学和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通过不断优化布局、统筹资源,学前教育入园难、乡村学校空心化、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薄弱、城镇大班额大校额等重点、难点问题得到缓解,教育布局由分散低效型逐步向集约高效型转变,构建起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明显增强的基础教育发展新格局。(二)主要经验一是实施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工程。

6、全面推进中心镇和城乡结合部寄宿制集中规模办学及学校建设。通过新建和改扩建校舍,拓展安全寄宿空间,全面改善学校吃、住、学、活动等方面的基本条件,保障教育教学需要,确保应住尽住。二是实施镇村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把好撤并学校教师队伍重组契机,做好布局调整学校教师分流工作,通过学校和教师双向选择方式,整合教师资源,采取班师比、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实行紧缺薄弱学科教师走教制,研究教育布局调整过渡政策,在职称评定、教师待遇、编制核定、领导干部配备等方面给予缓冲。三是实施镇村学校质量提升工程。推行集团化办学和一校多点”等方式,建立统一建制、统一管理、统筹教师、统一考核体系,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7、四是实施闲置资产利用工程。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用于当地学校继续使用、改扩建为公办幼儿园、建设中小学劳动基地等,对于偏远、破旧、利用价值低的学校,由县教体局登记造册移交政府进行资产处置,将处置收益用于教育事业发展。三、存在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事项(一)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支持力度。由于教育资源整合,部分学校住校人数将迅速增多,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支持力度,设置寄宿制学校宿舍建设专项资金和管理服务人员的资金保障。(二)加快推进教师编制“县管校聘二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出台县管校聘指导意见,推动县管校聘落地,用好用活教师。进一步落实幼儿园(含附设幼儿班)教师编制,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建议制定教师分流、教师提前退休、适当上浮特殊编制等布局调整相关配套政策。(三)加大农村幼儿园建设,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布局调整后,将会有大量的闲置校舍出现,针对目前公办幼儿园学位紧张的问题,建议制定布局调整配套政策,设置改扩建奖补资金,支持将闲置校舍改扩建为公办幼儿园,满足学前教育就近入学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