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答案五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123582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答案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医院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答案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医院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答案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医院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答案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医院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答案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答案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答案五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篇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1、职业暴露的原因有(D)A针刺B切割C直接接触D以上都对2、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控理念是什么?(B)A一般预防B标准预防C接触隔离D以上都对3、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D)A同性恋者B性滥交者C静脉吸毒者D医护人员4、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D)A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B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C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D针头用后立即套回针套,以防扎伤别人二、多项选择1、体液包括:(ABCDE)A胸腔液B羊水C心包液D阴道分泌物E脑脊液2、为防针刺伤,正确诊疗操作是:(ABC)A使

2、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B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C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D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E针头作为医疗废物放于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收集3、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BCDE)A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B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C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0.5%的碘附进行消毒D黏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黏膜,直至冲洗干净E眼部暴露时用洗眼器对眼睛进行彻底冲洗4、暴露源患者HBSAg(+)时对暴露者的处理(ABCD)A暴露者抗TBs阳性,不必处理B暴露者

3、抗-HBS阴性,立即注射HBlG200400U,并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ug),1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第二针、第三针C暴露者抗TBs阴性,暴露后3个月、6个月检查HBSAg、抗-HBS、肝功D暴露者抗-HBS不详,按照抗-HBs阴性处理E暴露者抗-HBS不详时不必处理三、填空题1、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

4、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随访和咨询的时间是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四、判断题1、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J)2、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J)3、传递锐器时,锐器柄端朝向传递者,尖端朝向接锐器操作者。(X)4、锐器盒内锐器不可装的过满,盒内的锐器盛装三分之二时,应及时处理。(J)5、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艾滋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J)第二篇口腔科职业暴露防护为了

5、保障我院医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和黑龙江省艾滋病性病防治方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集贤县人民医院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请遵照执行。一、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及执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二、适用范围具体包括从事艾滋病病毒检测的实验室人员,负责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医疗护理的医务人员,预防保

6、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三、HIV职业暴露的防护普遍性防护原则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认为,当为病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时,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体液,或其HlV抗体阴性还是阳性,都应当认为具有潜在性传染性而加以防护。普遍性防护原则包括以下五项基本内容:1.处置锐利器具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将使用过的器具传递给他人。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严禁向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加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对使用过的注射器必须直接放入专门的容器中,以便集中统一处理。切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他废弃物混放在一起,

7、也不可将锐利废弃物置放于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2 .所有器具严格消毒为保证消毒效果,器具必须先用热水和清洁剂清洗干净后再消毒。凡用于杀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消毒方法均足以杀灭艾滋病病毒。常用的方法为煮沸法和化学灭菌法。煮沸即对已清洗过的器具煮沸20分钟是较好的灭菌方法。化学灭菌法常用于不能加热灭菌的器具。以下3种是常用的化学灭菌剂:含氯灭菌剂漂白粉;2%过氧化氢(双氧水)以及75%乙醇(酒精)。3 .认真洗手病原微生物是引起病原体在人群中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务人员经常保持用肥皂和水清洗双手,也是有效地预防微生物侵入的好习惯。4 .防护设施可根据接触血液或体液量的多少来决定采用防护的设施。

8、常用的防护设施包括双层乳胶手套、口罩、防护眼镜和隔离衣服等。5.安全处置废弃物运送废弃物的人员必须佩戴厚质乳胶手套。处理液体废弃物时须戴防护眼镜。对于没有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可按照普通废弃物进行处理。口腔科医生防护在对病人进行口腔治疗的过程中,尽量减少血液、唾液的飞溅和产生气溶胶。操作完毕后应对有血液或唾液感染的环境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对每位病人用过的器械须进行消毒后才能重新使用,消毒的方式可采用消毒液擦拭、浸泡、冲洗、高压灭菌消毒等,同时须保持消毒剂的有效期及浓度,并保证足够的消毒时间。为防止将病人口腔中的液体抽入牙科机头或水管,应安装防止回流的控制阀。对器械难以消毒的部位如手柄把等

9、,可用表面光洁剂易擦拭的材料覆盖。护理人员的防护实施护理工作时需穿好隔离衣,戴好一次性手套。在护理完第一位病人后及护理另一位病人之前必须先洗手。护士在操作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取得合作。如遇不合作的病人或污染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应采用由技术熟练的两人或以上的人员配合,操作可尽量集中安排,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规范操作。在实施侵入性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如手术、穿刺、注射等,应注意避免锐利针具的误伤。使用注射器时,要确保针头牢固地安装在针管上,采血后不可将注射器针套套回针头,针具应置放于坚硬的厚塑料容器内,统一消毒毁型处理。使用过的利器须置放于特殊的容器中以保证安全。四、危险性评估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对暴

10、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一)暴露级别根据暴露源(含有艾滋病病毒的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的接触方式的不同,将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1、一级暴露: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2、二级暴露: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3、三级暴露: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且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

11、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2、经检验,暴露原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且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五、暴露后的应急处理(一)紧急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和水清洗沾污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2、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3、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用消毒液(如70%酒精,0.2%-05%过氧乙酸,0.5%碘附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二)预防性用药1、用药时间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

12、,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超过24小时的,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2、用药原则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3、用药方案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1)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如双汰芝(AZT与3TC联合制剂)300mg次,每日2次,用药时间为连续

13、服用28天。或参考抗病毒治疗指导方案。(2)强化用药程序: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如佳息患或利托那韦。均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六、应急后处理1、事故登记发生事故的科室要建立事故登记制度,对事故情况按要求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和艾滋病病毒载量水平;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专家或领导活动);是否采用暴露后预防药物,并详细记录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用药的依从性状况。2、事故报告小型事故(存

14、在任何一种小的损伤或一级暴露)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措施报告防保院感管理科和单位主管领导。重大事故(存在严重损伤或二级及以上暴露)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向本单位主管领导报告,并立即向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储备点)报告,主管领导要求立即派专家到现场对处理进行具体指导,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24小时以内)开始预防用药。每年7月5日前和次年1月5日前,各事故处理单位要将上半年和下半年填写的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报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3、监测重大事故中的暴露者要立即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该血清留样备用。暴露人员在暴露后的一年内要定期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即

15、分别在暴露后6周、12周、6个月、12个月检测。不进行暴露后预防用药者,也要定期检测HlV抗体,检测时间同上。定期检测HIV抗体及随访结果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4、保密无论重大事故或小型事故,单位和个人对事故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均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七、组织管理1、医疗机构负责暴露者和被暴露者就诊时的伤口消毒处理,进行初步的危险性评估。同时在1小时内分别向所在地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2、职业暴露防护用药纳入全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免费用药计划,药品由政府免费提供。职业暴露防护用药不得擅自用于非职业性原因暴露的事件。第三篇手术室职业暴露防护制度一、标准预防

16、认定急诊手术或检查报告未出结果需进行手术的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患者上述物质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采取防护措施。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 .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患者传到手术室工作人员,又防止疾病从手术室工作人员传至病人。3 .根据手术患者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等)。二、标准预防的措施1.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4 .如有梅毒、HIV阳性、HBV.

17、HEV阳性病人手术操作过程中,手术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防护用具存放在隔离手术间内)。5 .手术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6 .手术人员在进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7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以防刺伤。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8 .手术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采取以下局部处理措施:(1)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

18、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洗手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酒精或0.5%碘附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第四篇实验室职业暴露的防护+一、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1、防护重点是避免与病人或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有直接接触2、加强对医务人员防护意识的宣传教育,树立良好的消毒灭菌观念3、医务人员应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物质,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正确的操作程序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4、医务人员在接触病

19、人前后必须洗手,接触任何含病原体的物质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1)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立即洗手,必须时进行手消毒(2)在操作过程中病人的血液,体液可能溅起时须戴手套、防渗透的口罩、护目镜;在操作时若有血液、体液可能发生大面积飞溅或可能污染医务人员时必须穿防渗透隔离衣或围裙,以提供有效的防护(3)建议工作人员暴露部位如有伤口、皮炎等应避免与血源性传染病如艾滋病、乙肝等感染者的护理工作,也不要接触污染的仪器设备(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操作过程中,应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规范的操作程序,防止发生意外针刺事件。5、摒弃将双手回套针帽的操作方法。如需回套,建

20、议单手回套法,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拿着污染的锐器在工作场所走动,避免意外刺伤他人或自伤。6、污染的针头和其他一次性锐器用后立即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或进行安全处置。第五篇皮肤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摘要】医务人员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从而注定了医疗工作的高危险性、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无论是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引起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或是物理因素(射线、激光、超声波等)及化学因素(酸、碱、麻醉剂、消毒剂等)引起的物理损伤或化学伤害等危险性因素,都给医务人员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艾滋病(AIDS)的流行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峻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

21、1,而大多数艾滋病人首发症状为皮疹,就诊途径是皮肤科,因此,皮肤科医务人员成为高危人群中的高危。本文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探讨了皮肤科护士职业损伤因素及其防护措施。【关键词】皮肤科;护士职业暴露;防护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称之为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1,职业健康危险因素Ll物理因素引起的损伤1.1.1器械

22、损伤在临床工作(包括手术室中的紧急救治和日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要和各种类型的金属器械接触,对各种针刺伤、器械刮伤等也司空见惯。在手术中的器械刮伤、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针刺伤等都是医务人员比较常见的金属器械伤。美国CDC监测报道2: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务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人,由于护理职业行为的特殊性,临床护士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被污染的几率相当高,国内大量研究证实3: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职业群体,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79.36%92.3%,被乙肝污染的针或锐器伤后的相应感染率为6%30%由于近

23、年来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如艾滋病、各种肝炎等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器械损伤所引发血液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潜在威胁日趋严重,这直接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1.1.2辐射损伤皮肤科常用治疗仪器有UVA、UVB、半导体激光、氮氛激光、毫米波治疗仪、微波治疗仪,主要应用于银屑病(牛皮癣)、白瘢风、带状疱疹、斑秃、湿疹、玫瑰糠疹等疾病。其危害是因为它的热效应,对皮肤和眼睛的损害。光疗是一种无痛性的治疗手段,但光波、射线持续作用于人体,能损伤机体组织,严重的可造成慢性病。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由于接触射线及电脑操作的时间长、频率高、距离近,受辐射的强度也比较高,对身体的损伤相应也比较严重。辐射损伤成为严重的皮肤

24、科职业危害因素之一。1.2化学因素引起的伤害1.2.1 医用灭菌剂危害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而使自身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院资料显示4:医院至少使用159种对皮肤或眼有刺激的物品,135种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物品。调查证实2:LOPPm浓度的甲醛可刺激皮肤、眼、鼻、咽、喉及肺,引起变态反应、哮喘。1.2.2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免疫抑制剂合理应用,使免疫系统疾病的疗效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多数免疫抑制剂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细胞也受到损害,医务人员在对病人进行治疗时直接或间接接触此类药物,日积月累会对

25、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L3生物因素1.2.2 病毒临床上以乙肝、丙肝、艾滋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为主,可经血液和呼吸道传播。1.2.3 细菌常见的有结核分枝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淋球菌等。等广泛存在于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患者用过的器具和衣物中,通过呼吸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1.2.4 皮肤科常见病梅毒、疥疮经皮肤接触都可能传播,都是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因素。2.防护措施2.1 加强教育培训,增强防护意识护士注重自身安全与病人安全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唤起自我防护意识,感悟工作责任,促使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增设学校教育,将职业防护教育纳入护理教学计划,重视岗

26、前教育,抓紧在职教育。提高职业健康的危险因素认知、有效的防护设施、正确的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2 规范操作程序,切断传播途径2.2.1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护士的手经常直接或间接地与污染物品或患者接触,极易引起感染和交叉感染。护士在护理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等均应认真洗手,洗手时应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如果手被体液或人体组织污染,应在安置患者于安全的环境中后,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2. 2.2戴口罩及防护目镜可以防止悬浮在空气中的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吸入和阻止感染性血液、体液、碎屑等物质溅到

27、医务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经常清洗、消毒;口罩变湿后或被血液、体液污染后要立即更换;口罩应盖住口鼻部,不能挂在颈上反复使用或备用,口罩两面不能混用3. 2.3戴手套进行相关操作既可以保护患者免受感染,一旦针刺伤发生后也可以减少体液进入人体的量而减少职业感染的机会,有研究表明4: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操作中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脱手套后仍需彻底洗手。4. 2.4CastellaA等5对439例与针刺有关的经皮损伤的调查中发现,其中24%的伤害可通过正确的安全操作程度得到避免。有统计显示,安全使用、装置注射器及医疗锐器,可避免62

28、%88%的锐器损伤发生6。使用防刺破、防渗漏的塑胶收集器是理想的减少针刺伤的方法,强调不直接用手传递锐器;使用或处理锐器前,不弯曲或破坏针头;针头与注射器在处理前不用手分解;针头无需重新戴帽,必须回套针帽时,应单手操作;使用过的针头应就地扔入锐器盒或锐器收集箱内;不赤手处理破碎的玻璃。5. 3控制感染源2.3.1控制感染源的主要措施是隔离,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不同,其隔离措施也不同,不同种类的隔离均应严格遵守隔离原则。6. 3.2严格医疗废物管理,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7,不能用手翻动,采用10%漂白粉、丙酮、2%次氯酸钠、戊二醛、福尔马林等消毒液对HIV能迅速灭

29、活8,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的标本、分泌物可选择进行特殊处理。2.4 保护易感人群护士与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接触密切,极易受传染。因此,通过改善营养,提高自身非特异性免疫力,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主动和被动的特异性免疫力,加强个人防护和药物防护,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改善精神面貌,从而减少职业伤害。2.5 加大对忽视安全工作环境建设的投入。护理管理者在工作安排上对工作量大,危重病人集中,职业威胁因素多的科室加强人员配置,实行弹性排班,适当调整工作强度。明确护理岗位职责,合理使用护士,将护士从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加大防护用具的投入:安全的医疗设施和操作环境能有效的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建立健全防护制度:医院管理者应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包括新护士上岗健康体检,在职人员定期体检制度,职工健康档案,职业暴露和感染上报制度等。综上所述,危及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危险因素的职业防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关系到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工作的开展和完善,需要卫生管理机构的全力支持、卫生系统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卫生管理人员的普遍关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