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麻疹和风疹的预防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感麻疹和风疹的预防控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流感、麻疹和风疹的预防控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系指声带以上部位的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普通感冒、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和会咽炎。病原体:70-80%的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细菌可直接或继发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病毒病原体:流感病毒、副粘液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等;主要细菌病原体:A组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流感的特点,一种由不断变异的病原导致的疾病;一种最易传播、最难控制的疾病;一种经常横扫全球肆虐人类的疾病;一种最善于易容最狡猾的
2、敌人。,流感病毒结构,核糖包膜:核糖蛋白(NP)-RNA(7 or 8 片断)基质蛋白(M)脂质双分子层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80 to 120 nm,Kingsbury D.W.,Virology,IInd edition,New York,1990,1076-87,表面抗原,内抗原,病毒特点,1、为了逃避群体免疫,易容来保护自己2、在甲型流感中最频繁,很少在乙型流感发生,丙型流感没有3、改变外部抗原:HA and NA4、根据RNA片断的变化大小决定抗原变异的种类:抗原漂移 抗原变异,抗原漂移:HA&NA小变异,A/H3N2 病毒繁殖,感染宿主细胞,RNA 片断,一个或多个氨基
3、酸突变,漂移,RNA 点突变,在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中发生在流感亚型中每年或每几年发生变异是RNA氨基酸发生变化不产生新的亚型可以导致明显的流行,抗原变异-大流行,变异:每年导致“新”病毒产生,A or B,A:H3N2(1968)A:H1N1(1918)B,不变的疾病变异的病毒,“从1580年至今,世界范围大流行已超过30次,流感:全球灾难性疾病,Murphy B.R.,Webster R.G.,Virology,IInd edition,New York,1990,1091-2Ghendon Y.Introduction to pandemic influenza through histo
4、ry Eur Jour of Epid,1994;10:451-453,中国-流感的“重要疫源地”,几次流感大暴发都是从中国开始1957年亚洲流感:H2N2 在贵州西部,2月中旬贵阳分离病毒,3月全国流行,4月在香港流行,以后传播全世界1968年香港流感:H3N2 在广东与香港地区出现新亚型流行1977年俄罗斯流感:H1N1甲1 丹东、天津等地1997年香港禽流感(H5N1)1998年H9N2 在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首次发现,但尚未发现该株在人群中横向传播,流感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7月27日的报告认为每年平均有1/10的成人和1/3的儿童感染流感根据中国145个疾病监测点系统的报告19
5、90-2001年发病率在30.03/10万-207.06/10万,1990-2001年145个疾病监测点流感报告发病率,流感的危害,儿童发病率最高老年人和高危人群的并发症和病死率较高在流感流行的年度发生超额死亡、超额住院现象影响经济缺勤、停工增加畜牧业、养禽业,流感造成卫生资源浪费,有资料表明每100名门诊患儿有6-15名可归因于流感每100名儿童使用抗生素有3-9名可归因于流感冬季高达30%的超额抗生素处方是由流感造成的,河南省流感监测历史,始于1957年3月,当年即分离出一株H2N2流感病毒至1987年共分离134株流感病毒。1960-1966年、1973-1976年、1987-1996年
6、三次中断流感监测工作。1997-1999年我站与WHO呼吸道病毒研究中心、日本国立预防卫生研究所合作,三年中共分离出H3N2和B型流感病毒共19株。2000年起,我省与WHO开展为期五年的流感监测合作项目.,1957-1987监测流感病毒分型,阳性标本数与病毒分型,主要防制对策,“一种由不断变异的病原导致的一种不变的疾病”的特性,决定了流感的主要防制对策是:连续监测反复接种,免疫接种收益,对6个群组(20,000人)在6个流感季节进行调查(Dr Kristin NICHOL,University of Minnesota,Minneapolis,United States)(Dr Kristi
7、n NICHOL,明尼苏达大学,明尼苏达,美国)流感免疫的效果减少了由以下原因引起的临床治疗肺炎 39%呼吸道疾病 32%心脏功能不全 27%,美国流感免疫接种,每年有超过7000万人接种流感疫苗,其中3500万人由国家付费,其余由个人或保险公司付费通过流感疫苗接种美国每年预防20,000例死亡及80,000例住院1999年将流感免疫推荐人群年龄从65岁,扩大到50岁。(因为该年龄人群有1/3以上合并有一种或几种慢性疾病),流感免疫的特殊性,免疫接种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天花、脊灰的消灭,白喉、百日咳、麻疹等疾病的控制无不是免疫接种结果。但是,由于流感病毒的易变性和 人群免疫水平
8、的波动性 决定了其免疫接种与上述疾病的不同:1.免疫接种次数很多 2.经济负担较大 3.免疫接种不能一劳永逸导致人们怀疑它的效能,免疫接种人群,1 重点人群有流感并发症高危险性人群65岁及以上的人群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人士将流感传给高危人群的可能性大的人群医护人员.老人护理中心、幼儿园等的工作人员为高危人群提供家庭护理的人员 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员(包括儿童)感染流感病毒机会多,或一旦患流感可能严重影响学习、工作的人士某些服务行业从业人员 将要参加大赛的运动员毕业生,免疫接种人群,2 一般人群所有希望减少患流感可能性而非接种禁忌者(疫苗可用于6月龄以上者),免疫禁忌症,禁止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对鸡胚
9、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急性发热期病例慎用流感疫苗的人群孕妇:早期接种疫苗可能出现偶合的自然流产。,接种疫苗的时间选择,最佳时间选择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流感疫苗北方地区接种疫苗最佳时间每年1012月份南方省份最佳时间每年12月份次年2月份最佳时间之外的接种,麻疹与风疹,麻疹(measles,rubeola)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及皮肤出现斑丘疹为其特征。风疹(rubella,German measles)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上呼吸道轻度炎症、低热、
10、红色斑丘疹和耳后、枕后与颈部淋巴结肿大。孕妇早期感染风疹后易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麻疹与风疹共同点,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免疫力。发病季节以冬春为多,但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临床表现:以发热、出疹和卡他症状为主。,麻疹与风疹区别,病原学: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风疹病毒为RNA病毒,属披盖病毒(Togavirus)组临床表现: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麻疹感染后出现的严重后果(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是一种少见的慢性非化脓性脑炎。进行性风疹全脑炎
11、(progressive rubella panencephalitis)是一种由风疹病毒所引起的罕见的慢病毒病。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发病机制:本病为麻疹病毒的慢性感染,其发病机制可能为:SSPE的致病因子与普通自然麻疹病毒不完全相同,初次感染后,病毒在体内发生变异株。SSPE是由于机体对麻疹病毒感染发生的异常反应。患儿常在2岁前罹患过麻疹,免疫力不充分,病毒在大脑内潜伏下来,数年后才发生本病。缺乏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功能。,SSPE病理改变,本病病理变化广泛,可侵犯大脑皮质、基
12、底节、脑干等。炎症性反应明显,灰质和白质的血管周围有浆细胞及其他单核细胞浸润。神经元变性,胶质细胞增生,并有髓磷脂丢失。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核内可见包涵体,内含有病毒核蛋白囊。,SSPE临床表现及病程,本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春期,在乡村居住的男性多于女性。起病隐袭,病程缓慢发展,可历时数月到数年,常呈致死性,病程大致可分为四期:1.行为和精神异常期 最早出现的症状是行为异常,性格改变,患者情绪不稳、易激怒,记忆力衰退,嗜睡,言语障碍等,此时无发热。,SSPE临床表现及病程,2.运动功能障碍期 起病数周至数月后出现肌阵挛性抽动,进行性加重,并有肌强直、肌痉挛,共济失调、癫痫发作等。3.昏迷、角弓反
13、张期 肌张力更高,出现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渐进入昏迷。由于丘脑下部受累,可出现体温增高、呼吸不规则、阵发性面部潮红及出汗等。4.终末期 又称大脑皮质功能丧失期,可出现高热、肌张力松弛、不自主运动减少至无运动,呈“植物人”状态,最终死亡。个别病例在病程慢性恶化中,可出现稳定和缓解阶段,数年后再复发。,我省的麻疹控制,在麻疹疫苗投入使用以前,我省麻疹平均发病率高达772/10万,病死率达0.45%。流行呈明显周期性,大流行年发病达1000-1500/10万,非流行年也在300-400/10万之间。自1967年使用麻疹疫苗后,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982年年发并率降为25.38/10万,比前15
14、年间平均下降96.42%。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麻疹发病率基本维持在10/10万以下,95年以来在5/10万以下,1998年降至历史最低水平(2.22/10万),较1978年下降了98.49%。,我省的麻疹控制,河南省19982010年麻疹控制规划指导全省开展加速麻疹控制工作。建立健全全省麻疹流行病监测体系。完善全省实验室监测网络。调整麻疹免疫方案,增加风疹免疫。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开展控制研究。逐级培训,提高各级人员业务素质。,麻疹监测(病例定义),疑似病例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的病例,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疑似麻疹病例。
15、,麻疹确诊病例,确诊病例:疑似麻疹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且实验室诊断证实为麻疹病毒感染,为确诊病例。l病例的血清学诊断是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捕捉麻疹疑似病人血清中特异性麻疹IgM抗体;l或从疑似麻疹病例的标本中分类到麻疹病毒。,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以下条件的麻疹疑似病例为临床诊断病例:l 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无实验室诊断结果的临床报告病例;l 完成调查前失访或死亡的病例l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明显流行病学联系的病例;实验室证实为麻疹暴发,同一暴发中其它未经实验室证实的病例。,排除麻疹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采取了合格的血清标本,并经合格实验室检
16、测结果阴性的病例;或经实验室证实为其它发热出疹性病例(如风疹等)。,麻疹病例报告程序,任何医疗卫生单位或个员发现麻疹疑似病例后,应按要求填报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向当地乡(镇)或街道办事处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乡(镇)或街道办事处的卫生防疫机构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县卫生防疫站开展病例调查(有条件地区可由乡镇或街道办事处卫生防疫机构立即开展病例调查),包括填写调查表,采集血标本。,病例报告与调查时限,任何医疗卫生单位或个员发现麻疹疑似病例后,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当地乡(镇)或街道办事处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要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麻疹爆发,
17、麻疹暴发是指一定地区一定人群中,在短时间内(一般指麻疹的最长潜伏期)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其强度超过一般流行年的平均发病水平。暴发是相对的,随控制麻疹各阶段目标的不同,麻疹暴发的定义也随之改变。目前操作定义暂定为:城区以区为单位,农村地区以乡为单位,二十一日内连续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在集体单位中连续发生2例及以上病例时即可视为暴发。以后随着麻疹控制工作的进展,对暴发的定义要求再作调整。,麻疹控制策略,初始强化免疫(Catch-up)后续免疫(Follow-up)常规免疫(Keep-up)监测(Surveillance),麻疹、风疹与SARS的鉴别,1、麻疹和风疹可以首发高热,但在上呼吸道炎症表现的同时,会有皮疹出现;2、麻疹和风疹的高热,起病急、消腿快,呈自限性表现,特别是风疹;3、严重的麻疹和风疹可以出现肺部炎性改变,但是,极少有进行性加重;4、麻疹和风疹实验室诊断特异、明确。,麻疹和风疹爆发的处理,1、对于发热和出疹的病人实施隔离治疗,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2、对周围人群开展应急接种,保护易感人群,控制疫情蔓延;3、应急接种对象,不考虑既往接种史。,加强合作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