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127181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奖创新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了解与作者鲁迅相关的文学常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点)2 .品味课文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写景状物的描写方法。(教学难点)3 .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思想感情。(核心素养)【教学设计】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在对童年的记忆中,不管岁月如何流逝,也不管所处的环境如何改变,总有一些逝去的往事令人难以忘怀。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他的童年又有哪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往事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

2、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往事的散文一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他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在新青年杂志月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总共近一千万字,其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等。鲁迅的作品风格鲜明独特,其杂文具有论辩犀利的特点,毛泽东誉其杂文为“匕首”和“投枪首三、相关知识链接本文选自作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书

3、名的含义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该文集共搜集了十篇文章,其中大部分作品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生活的文章。“百草园”是鲁迅家附近一个十分荒芜的菜园,但那时却是孩子们游玩的乐园。“三味书屋”是晚清时绍兴府城内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12至17岁时在此求学。对于书屋名字的含义,一般认为指的是书有“三味”:“经”如米饭,“史”如肴馔(ydOzhu4n),“子”如调料。而据寿镜吾先生的后人回忆,寿镜吾先生取名“三味”指的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二文中的寿镜吾先生(18491930)是鲁迅敬慕的老师,他是一个淡泊名利、为人正直、教书认真的博学之师。背景知识补充:经、史、子、集,泛指中国古代

4、典籍,是古人将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含义分别为: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仅指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集:文集,即诗词汇编。四、预习检查1.生字识记确凿(Zdo)0 i)秋谷(bi)0 ng)锡箔(b6)罕至(h d n)皂荚(jid ) o)珊瑚(sh a n)2.词语解释【确凿】确实。攒成(cu d n)狗窦(du)金叵罗(Pb)桑棋(sh e n)竹筛(sh a i)敛在(lin)脑髓(s厥土(jUe)倜傥(tit拗过去(do)人迹油蛉(11ng)斑螯(m盔甲(kui)蝉蜕(tu1)【长吟】长声鸣叫。【轻捷】轻快敏捷。【攒】凑在一块儿。【宿儒】素有声望的博学之士 Q【敛】

5、收拢。【鉴赏】鉴定和欣赏。【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五言】一字为一言,五言,五个字。【倜傥】洒脱,不拘束。【生书】指新课。古时老师上新课的时候,学生须站在老师旁边听讲。【绅士】旧时地方上有地位、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人迹罕至】少有人来,多指荒凉偏僻之地。迹,足迹。罕,稀少。【高枕而卧】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嘈杂。鼎,古代烹煮用具。沸,水开。【同窗】旧时对同学的称呼,意思是在同一个窗口下念书的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语见论语述而,其原句的断句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J译文:“仁”离我们远吗?我想达到“仁”,(只要你愿意施行“仁”,)“

6、仁”就到了。【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出自幼学琼林身体。窦,空穴,洞。【上九潜龙勿用】学生读周易乾时念错的句子,原文为:“初九,潜龙勿用。”意为时机未到,要做潜龙,若强出头则必受挫。【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这是学生读尚书禹贡时念错的句子,原文为:“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厥苞橘柚锡贡J【拗(壬。)】弯曲,弯转。【影写】描红,把纸蒙在字帖上照着写。【荡寇志】清代俞万春所著的一部讲述“荡平”梁山贼寇的长篇小说。五、整体感知听读音频或老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六、课堂练习1.读读写写窜出觅食罚跪拗口确凿轻捷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质朴博学渊博倜傥淋漓盔甲绅士人迹罕至人声鼎沸2 .从百草园到三味

7、书屋选自,作者鲁迅原名O鲁迅在新青年杂志月刊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O参考答案:朝花夕拾;周树人;朝花夕拾。3 .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0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8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棋要好得远。C.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D.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参考答案:B解析:B项是比喻,其他各项都是拟人,故B项与其它项不一样。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朗读训练学生集体或分段朗读课文,找出文章的写作顺序,据此划分文章层次并归纳段

8、意。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写作顺序: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1-8):回忆百草园的快乐生活。第二部分(9-24):回忆三味书屋枯燥的读书生活。二、合作探究1 .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各种有趣的动植物(22)我的乐园神奇的美女蛇传说(3-6)冬天雪地捕鸟(7-8)2 .学生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回答:课文写了百草园哪些充满乐趣的景物?这一段的景物描写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描写的景物有:植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棋、何首乌藤和木莲藤;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娱蚣、斑螫。特点:本段描写景物,动静

9、结合、按照一定顺序并运用了多种感官。两个“不必说”写的是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分别写的是静物和动物,“单是”一句写的是百草园的局部,结构上构成总分关系。本段之所以连用两个“不必说”,是为了突出后面“单是”一句所写的内容。局部的乐趣已经如此,整个百草园的乐趣更是无穷。特点:本段在描写景物时,还运用了多种感觉器官从形、声、色、味等多方面对景物进行描绘。3 .阅读第7自然段,回答: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这是先抑后扬的写法,以没有下雪时的无味反衬下雪带来的乐趣。4 .第8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描写雪地捕鸟?说说运用这些动词的表

10、达效果?文章写冬天在百草园捕鸟有何作用?原文: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秋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运用的动词有“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突出了冬天的百草园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回忆往事时的愉悦心情。写冬天在百草园捕鸟,不仅突出了冬天下雪时的百草园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而且与前面描写百草园的春、夏、秋三景共同构成了一副四季图。5 .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应该删掉,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回答

11、后教师归纳:不是赘笔,不能删。插入“美女蛇”的传说,丰富了文章内容,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突出了百草园是一个充满无限乐趣的地方。6 .写作本文时,作者是否知道自己当年被送去私塾的原因?段中的三个“也许”分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Ade,我的蟋蟀们!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写作本文时,鲁迅先生是知道自己当年被送去私塾读书的原因。作者用三个“也许”对他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的猜测,表现了“我”当时离开百草园时的无奈心理。“Ade”在德语中是“再见”的意思。这里连用两个“Ade”,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把蟋蟀、覆盆子们当作自己的朋友,

12、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眷恋之情。7 .快速默读文中鲁迅拜师入学的段落,找出段中描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它并与“百草园”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描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不同之处:与“百草园”的不同:百草园自由快乐,三味书屋枯燥乏味。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孩子们对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在后园游戏的乐趣。8 .在三味书屋,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为什么后来先生却对“我”好起来了?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文中并没有告诉先生改变态度的原因,

13、但从先生“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了“可以看出,我的勤奋好学使先生的态度发生了改变。9 .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在三味书屋贪玩逃学的情节?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游玩是孩子的本性,但课文写学生贪玩、逃学的目的则是从侧面表现私塾时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非常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一般而言,老师是不会允许学生在课堂贪玩或逃学的。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难点突破1.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句中“似乎”与“确凿”连用,是否矛盾?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不矛盾。“似乎”是因为时间久远,印象自然模糊,所以用“似乎”来表示不确定的语气;“确凿”是指百草园曾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

14、这种快乐至今难忘,所以使用肯定的语气。看似矛盾的词语用在同一句话中,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难忘之情。2 .“美女蛇”的故事是否是封建迷信的糟粕?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不是。因为作者童年时代缺乏相应的儿童读物,对“美女蛇”之类的志怪故事,自然非常喜欢,也符合儿童的好奇心理。同时,这也是童年时代的鲁迅对知识的另一种方式的追求。3 .先生是一个博学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对此,你如何评价这位先生?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在过去,私塾先生通常对“四书五经”之外的问题是不会进行解答的,会认为提出或解答这类问题是“不务正业学生调皮、贪玩,先生却很少

15、用戒尺体罚他们,说明先生秉性慈祥,对学生既严厉而又和蔼可亲。鲁迅也因此对他一直很敬慕。鲁迅成名后,与先生仍然常有书信往来,每次回家也都要前去看望他。在特定的时代,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肯定会打上时代的烙印。鲁迅在敬慕他的同时,也对其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给予了否定和批判。二、主题归纳思考: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有哪些不同?在二者的对比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据此归纳文章主题。百草园是自由快乐的乐园,而三味书屋则枯燥无味。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心理,同时也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文章主题:这篇散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

16、,表现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喜欢自由快乐的心理,同时,也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三、写作特色1.状物写景,绘声绘色。作者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使景物描写有声有色、鲜活生动。比如,在描写百草园的动植物时就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从而使百草园的景物“形、声、色、味”俱全。2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描写自然景物中流露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3 .语言简练,生动传神。比如在描写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物时,只用寥寥数笔,就把事物的情状描绘得非常生动。在描写雪地捕鸟,学生读书,先生读书时,同样是寥寥数笔就达到了十分传神、逼真的效果。四、课堂总结五、课堂练习

17、1.给下列画线或加点的字注音。攒动()确凿()菜畦()桑棋()书塾()蝉蜕()参考答案:攒动(CUGn)确凿(Zdo)菜畦(qi)桑棋(sh4n)书塾(shIi)蝉蜕(tu1)4 .解释下面画线的词语。宿儒()人迹罕至()人声鼎沸()参考答案:年老的;稀少;水开。5 .在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时,作者特意描写三味书屋后面小园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虽远不如百草园那样充满乐趣,却也是孩子们开心游玩的好去处。作者特意写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是为了反衬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6 .作者把百草园写得如此美丽原因是()。A.园中的悦耳的蜂鸣,美丽的桑甚等引起了儿童的好奇心理。8 .这里

18、的自然环境激起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C.因为作者小时候贪玩,这里的景物又那么有趣。D.表现“我”对恬淡的田园生活的深切喜爱。参考答案:B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结尾写道,在三味书屋“书没有读成,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反映出作者不应该到三味书屋去学习,应该去专业的绘画学校学习。B.这句话指出了作者对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懈怠。C.这句话指出了作者对三味书屋学习生活不感兴趣,想学画画。D.这句话反映出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最终以失败告终。参考答案:D6.对下面句子的赏析,错误的是()oA.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伏”字,既写出了黄蜂体形的肥胖,又写出了黄蜂娇憨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中动物的喜爱之情B.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窜”一词简洁形象的表现了云雀的轻捷迅疾的特点,突出了孩子的对外面世界的美好向往。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C.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一个“可”字表达了儿童对下雪的喜爱之情】D.(第二自然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句话强调的重点是“单是”这个分句所叙述的内容。】参考答案:C解析:儿时的鲁迅喜爱的是雪后捕鸟而不是下雪,故C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