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液讲座刘道坦.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32240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解液讲座刘道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电解液讲座刘道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电解液讲座刘道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电解液讲座刘道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电解液讲座刘道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解液讲座刘道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解液讲座刘道坦.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解液基础知识讲座,刘道坦,主要内容,1.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简介2.电解液的基本组成及成分性质 3.电解液的设计4.电解液使用的若干问题,一)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简介,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Cu,1.1 前言,电解液的环境,1.2 电解液的分类,1.3 有机电解液的性能要求,1,离子电导率高2,电化学稳定的电位范围宽3,热稳定性好,工作温度范围宽 4,化学稳定性好,与集流体及活性物质不反应5,无毒,无环境污染6,价格便宜,二、电解液的基本组成及成分性质,电解液,有机溶剂(解离锂盐、提供Li+传输介质),添加剂(少量使用,改善性能),锂盐(提供载流子:Li+),2.1 简介,2.2 锂盐,解离常数大小

2、为LiN(CF3SO2)2 LiAsF6 LiPF6 LiClO4 LiBF4LiCF3SO3 离子导电性大小为LiAsF6 LiPF6 LiN(CF3SO2)2 LiClO4 LiBF4 LiCF3SO3 热稳定性顺序为LiAsF6 LiCF3SO3 LiBF4 LiClO4 LiN(CF3SO2)2 LiPF6,一些常见电解质锂盐的物理化学性能,2.3 电解液有机溶剂,锂离子电池所用的有机溶剂为不与锂反应的非质子溶剂,常用有机溶剂,1.烷基碳酸酯 alkyl carbonate 碳酸乙烯酯 EC,碳酸丙烯酯 P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已酯 DEC,EMC等,2.醚 ether 二甲醚D

3、ME,四氢呋喃THF 等,3.酯 ester 甲基已酸酯 MA 甲基丙酸酯 MP等,常用碳酸酯有机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2.4 添加剂,特点:(1)较少用量即能改善电池的一种或几种性能;(2)对电池性能无副作用,不与电池中其它材料发生副反应;(3)与有机溶剂有较好的相溶性,甚至能完全溶于其中;(4)价格相对较低;(5)无毒性或毒性较小。,用量少,见效快,多功能添加剂,阻燃添加剂,过充电保护添加剂,SEI成膜添加剂,导电添加剂,控制电解液中水和HF含量的添加剂,改善高低温性能的添加剂,添加剂的种类,2.4.1 SEI成膜添加剂,固体电解质相间界面(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

4、ase),简称SEI,SEI 膜的化学组成、结构、织构和稳定性等物理化学性质是决定锂离子电池碳负极/电解液相容性的关键,优化SEI 膜性质,实现电解液与电极间良好的相容性和拓宽电解液的种类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锂电极表面SEI膜的生成过程示意图,负极表面的SEI膜FTIR光谱分析,正极表面的SEI膜FTIR光谱分析,固体添加剂;Li2CO3 等,无机成膜添加剂,碳酸酯,有机成膜添加剂,气体添加剂;CO2,SO2等,硫代有机溶,ES 亚硫酸乙烯酯等,卤代有机成膜添加剂,卤代EC氯甲酸甲酯等,VC:碳酸亚乙烯酯等,成膜添加剂,石墨电极循环伏安图,(a)不含 VC,b)含 5%VC,首次

5、充电过程中先于溶剂化锂离子插层建立起优良的SEI 膜,允许锂离子自由进出电极而溶剂分子无法穿越,从而阻止溶剂分子对电极的破坏,提高电极的嵌脱锂容量和循环寿命,Comparison of the RseiE plots for the Li/graphite cells without and with vinylene carbonate,which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first cycle.,2.4.3 稳定剂,与H2O或HF作用,降低H2O与LiPF6的作用,2.4.4 改善高低温性能的添加剂,2.4.5 导电添加剂,与锂离子或者锂盐阴离子作用,减小Li+与

6、阴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加Li+迁移数,减小阴离子迁移数和降低阴离子电化学活性,2.4.2 过充电保护添加剂,具有氧化还原电对:邻位和对位二甲氧基取代苯;聚合增加内阻,阻断充电,如联苯、环己基苯等等,2.4.6 阻燃添加剂,高沸点、高闪点和不易燃的溶剂,如:磷酸三甲酯,磷氮烯(Phosphazene),(1)有机磷化物,(2)有机氟代化合物,如:CH2F-EC、CHF2-EC和CF3-EC,(3)卤代烷基磷酸酯,烷基磷酸酯中的部分氢原子用氟原子取代,2.4.7 多功能添加剂,具有上述一种或多种功能的添加剂,2.5 电解液的成分分析,有机成分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锂盐的分析采用原子吸

7、收光谱(AAS)或化学滴定的方法,三、电解液的设计,电解液设计重点:,1.离子传输性质2.电化学稳定性:电化学窗口3.工作温度区间4.安全特性,3.1 电解液离子传输性质,:粘度,离子电导率,:离子半径,:离子的迁移率,关注要素:,锂盐的解离能力,电解液的溶剂化能力,体系的粘度,:离子浓度,离子的溶剂化自由能,阿佛加德罗常数离子的电荷真空介电常数溶剂的比介电常数离子半径,越大,锂离子溶剂化自由能越负,越容易解离,小于 20时,锂盐解离较少,,溶剂中锂离子与阴离子的作用力,溶剂介电常数越高,锂离子与阴离子间距离越大,它们相互作用力就越弱,越容易解离,自由锂离子数就越多,介电常数越大,极性越大,溶

8、剂-溶剂作用越强,溶液粘度越高,越不利于锂离子的传输,锂盐的解离能力,溶剂对离子的溶剂化的影响被人定义为DN(donicity number)和AN(Acceptor Number)两个参数,DN值是指在1,2二氯乙烷中按照下式反应的焓的变化值(),有机溶剂的溶剂化能力,电解液电导率,LiPF6在一元溶剂中的电导率,1MLiPF6的不用溶剂体系的电导率,1MLiPF6在不同二元有机溶剂中的电导率,锂盐浓度对电导率的影响,20oC时不同锂盐在PC:DME(1:1,V/V)中的电导率,3.2.电化学稳定性,电解质窗口的响应能级和电极中的电化学位的关系,a)固体反应体系和液体电解质,b)液体和气体反

9、应体系和固体电解质,电化学窗口,有机溶剂氧化电位 通常alkyl carbonates esters ethers,关注要点,钝化活性物质表面SEI膜,3.抗氧化与抗还原能力的平衡,3.3 工作温度区间,关注要点,1.有机溶剂的物理性质,熔点、沸点等,2.高温下对活性物质表面SEI膜的影响,3.安全问题:放热、电极-溶剂作用,1MLiPF6多元有机体系中的电导率,3.4 安全特性,可燃性过充、过放、短路问题3.电解液氧化还原反应的放热、热失控问题4.高温下电极/电解液反应导致的热失控、爆炸,关注要点,四)电解液使用的若干问题,HF与正极氧化物材料反应,破环电极活性物质,破环SEI膜消耗电解液,

10、HF+ROLi LiFROH,2ROCO2Li+H2O Li2CO3+CO2+2ROH,ROCO2Li2HF nLiF+ROHH2CO3ROH,Li2CO32HF LiFH2CO3,H2O,HF的影响,导致电池胀气、极化增大、容量衰减、循环性降低等,正常电解液,保存不当,变色电解液,变色,科研环境,生产环境,手套箱,烘箱,电解液的可燃性,闪点: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闪点测定法分开口杯和闭口杯两种。一般轻质油多用闭口杯法。重质油多用开口杯法。开杯法比闭杯法测定结果高约1030。闪点是保证安全的指标,油品预热时温度不许达到闪点,一般不超过闪点的2/3。,从消防观点来

11、说,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电解液燃烧试验,1.作业场所保持空气干燥和通风良好。2.吸湿性强,干燥环境下(水份小于20ppm)打开使用。3.易燃,严禁一切明火,防高温,防静电。4.操作中安全防护措施要齐全,一旦沾染,即刻用大量 清水冲洗。,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贮存及运输条件应处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曝晒、雨淋,严禁烟火。,小型容器,大型容器,气体生成问题,1,预充化成阶段生成的气体,2,正常使用时生成的气体,3,过充时生成的气体,1)预充、化成生成的气体,2)正常充放电电压范围内生成的气体,气体生成通常与酯交换有关:,主体成分与预充阶段基本一致,正常情况下没有太大变化,3)过充时生成的气体,氧主要来自正极材料分解,LiCoO2过充时,电解液及其分解产物与Li1-xCoO2分解释放的O2反应,释放大量的热和气体,温度升高进一步促进上述反应,进而直接导致电池着火以至爆炸;隔膜在反应中熔融收缩,以至正负极短路,反应进一步加剧,电池燃烧以至爆炸。,具有上述反应气体外CO2或O2会多些,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