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呼吸道腮腺炎风疹猩红热.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35425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8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训呼吸道腮腺炎风疹猩红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培训呼吸道腮腺炎风疹猩红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培训呼吸道腮腺炎风疹猩红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培训呼吸道腮腺炎风疹猩红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培训呼吸道腮腺炎风疹猩红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训呼吸道腮腺炎风疹猩红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呼吸道腮腺炎风疹猩红热.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浑河站中心小学,水 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本病多发生在冬末、初春季节,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儿童多见水痘,成人在免疫力低下时出现带状疱疹。,水痘的症状,皮肤粘膜出现特征性的瘙痒性水疱疹,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为混浊。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四肢远端较少。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水痘的常见全身症状,(%),水痘的危害,病毒第一次进入人的体内时,所引起的疾病就是水痘。再度感染引发的疾病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可引起剧烈疼痛、瘙痒,患者难以入睡,持续数周至数月,可引发疱疹后坐骨神经痛、

2、肺炎、脑炎甚至失明等并发症。2011年某看守所在押人员陆续出现5例水痘,均为成人;并在管教民警中出现2例带状疱疹。,病 原 学,人类疱疹病毒二十面体衣壳双链DNA基因组一种病毒 两种疾病,流行病学,好发于春秋季。散布于全世界。根据我国的水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各地区人群均受到普遍感染,抗体平均阳性率为70%,且随着年龄增长,抗体流行率迅速上升。近年来,无论儿童还是成人,水痘发病均有上升趋势。但绝大多数病例是儿童。,流行三环节,传染源: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

3、、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触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临床表现,疱疹特点:典型病例疱疹平均数量为200-300个,严重病例可达上千个,剧烈瘙痒。疱疹开始为红色斑点,发展为含清亮且具有感染性液体的疱疹,随后疱疹内液体变浑浊,4-5天后疱疹干燥、结痂、脱落并在皮肤上留下粉白色区域,最后皮肤复原。由于出疹是此起彼伏的,所以完全康复需要2-3周。,水痘出在躯干部位,水痘出在脸部,并 发 症,风 疹,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

4、传播。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临床表现,表现一种轻型疹病。其临床症状轻微,以发热、皮疹及耳后、枕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和疼痛为特征。病毒经呼吸道侵入,在上呼吸道增殖,潜伏期12-14天,出现头痛、咳嗽、咽痛等症状,之后面部首先出现浅红色斑丘疹,迅速遍及全身。,风疹的危害,关节炎和关节痛 结膜炎 睾丸炎 风疹脑炎孕妇: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后,可引起死产、流产,或造成婴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包括先天性耳聋、失明(白内障、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先天性心脏病和智力发育不全(

5、小头畸形)等畸形后果,以及发育迟缓、骨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脾肿大、溶血性贫血、间质性肺炎等非畸形后果。,CRS的临床类型,婴儿畸型出生非畸型弱小婴儿型出生婴儿正常型,可从身体不同部位分离出病毒,2-3月龄发生肺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听力缺陷等。婴儿生长正常型,但长期排毒,入学可发现听力障碍。2011年在沈阳市发现1例CRS,病毒分离结果为阳性。,先天性风疹的紫癜样皮疹,流行病学传染源,人是唯一宿主传染源临床病人:从发病前1周到出疹后周均有传染性。CRS患儿:排毒时间可达数年,但真正的携带状态还未见报道;亚临床感染患者感染后约25%-50%的病例为亚临床感染或隐性感染,易被人们忽视,成为潜在

6、的传染源。妊娠期妇女不论是显性还是隐性感染,均可使胎儿受感染CRS,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日常接触传播:家庭内有高度聚集性 母子间垂直传播:孕期母体内的病毒通过胎盘侵犯胎儿。,易感人群,疫苗前时期人群普遍易感血清学调查表明,儿童2岁时才开始出现风疹抗体,610岁儿童的抗体阳性率约为50%,至20岁时可达80%90%。感染风疹后可获得较牢固的免疫,甚至提供终生保护,但抗体水平低,特别是呼吸道局部抗体低者,易于发生再感染。,风疹病例诊断标准,疑似病例:发热、出疹,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或关节炎)。确诊病例A:与确诊的风疹患者在14-21天内有接触史。B:有8年的麻疹疫苗免

7、疫史。C: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D:分离到风疹病毒。E:有血清学检测证据(IgM阳性 or IgG四倍升高)。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A,or A+B,or A+C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病例+D,or+E,风疹与麻疹的鉴别,风疹的发病特点,发病季节十分集中,一般在3-5月。目前正值高发季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年龄以少年儿童为主。,沈阳市2010年疫情概况,2010年风疹发病3398例,发病率为46.0/10万,比去年上升815.9%,没有死亡病例。位居传染病发病的第3位。,实验室核实诊断,2010年日常监测共采集风疹患者血清60份,开展急性期抗体检测,阳性8份。暴发疫情共采集血液标本6份,风

8、疹抗体检测均阳性;咽拭子13份,有7份样品检测出风疹病毒。,今年一季度疫情,今年一季度沈阳市共发生风疹717例,与去年同比上升309.7%。3月份共报告发病421例,比上月上升186.4%。发生暴发疫情4起。全部发生在3月22日以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又称“痄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本病好发儿童,亦可见于成人。,潜伏期,为1425d,平均为18d。多数病例无前驱期症状,少数病例在前驱期可出现倦怠、肌肉酸痛、咽炎,偶而出现脑膜刺激症状。,临床表现,多数病例起病急,发热、

9、畏寒、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1-2d后出现腮腺肿痛,体温可升高到3940,成人症状重于儿童。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肿大,咀嚼和吃酸性食物时更甚。可有发热,但无化脓症象,病程1014d。,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可始终无腮腺肿 大,而单纯以睾丸炎、脑膜炎的症状出现,也有的仅见颌下腺或舌下腺肿大。,并 发 症,脑膜炎 睾丸炎 卵巢炎 耳聋 心肌受损 关节炎、肾炎,腮腺炎病例诊断标准,疑似病例 发热、畏寒、疲倦、食欲不振,12天后单侧或双侧非化脓性腮腺肿痛或其它唾液腺肿痛者。食用酸性食物加剧。确诊病例A:发病前2-3周有与确诊病例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流行。B:分离到腮腺炎病毒。C:有血清学

10、检测证据(IgM阳性 or IgG四倍升高)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A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病例+B,or+C,流行病学,人是唯一宿主传染源 早期病人:自腮腺出现肿大之前6天至肿大后9天,均可从唾液中分离到病毒,此期有高度的传染性。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在流行期可占30%50;因此也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日常接触传播:污染唾液的衣服、食品、玩具均可传播。母子间垂直传播:近年来对孕期病毒感染的观察表明,腮腺炎病毒可经胎盘至胚胎,从而有导致胎儿发育畸形的危险,并可导致胎儿死亡。,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由于母亲的抗体可通过胎盘传递 给胎儿,1岁内婴儿发生腮腺炎的极少见。感染后可

11、获得持久性的免疫。,腮腺炎的流行季节,全年都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 高峰。在没有免疫预防的情况下,通常每隔年有1个流行周期。,腮腺炎的人群分布,患者多见于儿童,小于1岁的婴儿可由母体获得被动抗体,发病极少;59岁组发病最高;1014岁组发病率下降。成年发病多在青春期,部队中新兵入伍后35个月发病最多。儿童发病无性别差异,青春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沈阳市疫情概述,2010年沈阳市全年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2844例,发病率为39.1/10万,与去年同比下降了30.0%。,暴发与突发疫情,全年共发生暴发疫情14起,突发事件3起(其中2起由暴发疫情进展而来)。有10起发生在11、12月份。中学、幼儿园各一

12、起,12起发生在小学。地区分布:大东区6起、于洪区3起、和平区和东陵区各2起、沈河区1起。,实验室核实诊断,采集暴发疫情患者咽拭子33份和血清15份,密切接触者血清12份。腮腺炎病人咽拭子病毒分离结果2份阳性,13份患者血清急性期抗体阳性。12名密切接触者恢复期抗体均阳性,急性期抗体5人阳性,1人弱阳性。,今年一季度疫情,今年一季度沈阳市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1094例,与去年同比上升了158.0%。发生暴发疫情3起,一起演变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要求,高发季节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的风疹、流腮病例的10%进行个案流调,并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清1.5ml进行复核检测。人群抗体水平调查:每区选择2-3

13、家重点单位,采集高危人群血清200份开展IgG抗体检测(5-9、10-14、15-19、20-年龄组各50份),在此基础上皇姑区完成0-4岁50份。,猩 红 热,猩红热是由产红疹毒素的A群(组)P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咽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退后片状脱皮为特征。,流行病学,流行情况:既往为世界性的传染病,多发生温带、寒带及热带,自从抗生素应用以来,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很少报道,我国现已为散发病例。我国发病南方少,北方多;冬春季多,夏秋季少。发病年龄以2-10岁儿童多见,6个月以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故很少发病。,流行三环节,传染源:主要为猩红热病人和咽峡炎

14、病人及带菌者。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偶可见带菌的用具、皮肤创伤及产道感染。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临床表现,潜伏期:112天,平均25天,此期细菌在鼻咽部繁殖。主要症状为急性起病的发热、明显咽痛、全身弥漫性红疹和疹退后脱皮。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可有以下五种不同的临床类型。,临床类型,普通型猩红热轻型猩红热 脓毒型猩红热 中毒性猩红热 外科型猩红热(产科型),普通型猩红热,前驱期:(1)发热:急起发热,多为持续性,一般39左右,伴有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全身中毒症状,皮疹最盛时体温最高,以后渐降,1周左右恢复正常。,前驱期,(2)咽峡炎:有咽痛,吞咽痛。查体,咽及扁桃体红肿,扁桃体上有点片状黄

15、白色渗出物(即脓性渗出物覆盖)。软腭粘膜充血,并可见粘膜疹。,前驱期,(3)草莓舌:舌面批以白苔,舌乳头充血肿胀而突起。(4)杨莓舌:34天后,白苔开始脱落,显出红肿的乳头。,出疹期,出疹时间:发热第2天出皮疹。出疹顺序:从耳后及颈部开始,很快扩展到胸背、腹及上肢,一天内左右扩展到下肢,从近端向远端发展。,皮疹的特点,贫血性皮肤划痕:在皮肤充血的基础上,均匀分布针尖大小之红疹,有的呈鸡皮样突起,有的疹间尚可见到正常皮肤。压之褪色,皮肤呈苍白压痕,数秒后恢复原状,称为“贫血性皮肤划痕”。帕氏线: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等处皮疹密集常因压迫摩擦引起皮下出血,形成紫色线状称为“线状疹”(亦称帕氏线)。

16、口周苍白圈:面部潮红,但无点状疹,口周不红,也无疹,显得苍白,故称“口周苍白圈”,98%病人有此体征。,诊断,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咽痛、发热、全身皮肤弥 漫潮红,红点疹及鸡皮样疹。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109/L以上。细菌培养:鼻咽部分泌物培养,阳性率较高,对诊断很有帮助。,诊断要点,贫血性皮肤划痕(+)帕氏征(+)皮肤脱屑口周苍白圈与杨莓舌以上虽非本病特异性,但综合分析可有助诊断。,2010年猩红热发病概况,2010年猩红热全年共报告发病数1306例,发病率为17.6/10万。与2009年持平。2010年辽宁省前五位高发地区均在沈阳市。全年共发生2起暴发疫情。,2011年1季度疫情概况,

17、2011年1季度猩红热报告发病数377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56.5%。暂无暴发疫情。,猩红热、流腮、风疹暴发疫情,暴发的定义: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病例。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以上病例。,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措施,加强常规接种,提高接种率。做好宣传:利用媒体宣传危害和防控措施、提高百姓的自我保护水平。及时发现、报告疫情,做好流调工作和应急接种工作,防止疫情出现爆发。,控制措施,隔离治疗。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应急接种:在接触病人的3日内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消毒:每次通风半

18、小时,每日2次以上。,疫情处理,当有猩红热、流腮、风疹疫情爆发时,相关部门如学校、托幼机构等部门要及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各区、县(市)疾控中心要及时赶赴现场,调查处理,配合市疾控采集样品;并上报流调报告。,手足口病流行概况及防控措施,2008-2010年沈阳市手足口病疫情,聚集性病例情况调查:2008年81起;2009年106起;2010年104起。重症(死亡)病例调查:2008年发生手足口病重症1例、死亡1例;2009年发生手足口病重症2例、死亡1例;2010年共发生23例手足口重症病例。,2008-2010年沈阳市手足口病疫情,2008-2010年沈阳市手足口病疫情,2008-2

19、010年沈阳市手足口病疫情,2008-2010年沈阳市手足口病疫情,2008-2010年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概述,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群16,EV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疹 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病原学,属微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无外壳、正20面体、直径20-30nm、单链RNA,病原学,20多种肠道病毒可致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等

20、型,B组的2、3、4等型。埃可病毒4、6、9、11等型。肠道病毒71型(分为A、B、C 3 个基因型,其中B型和C型,又进一步分为B1、B2、B3、B4以及C1和C2亚型)等。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病原学(理化性质),560C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对乙醚有抵抗力,20%乙醚,4作用18h,仍然保留感染性耐酸:在PH3.5仍然稳定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对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甲醛、氯化物、酚等化学物质可抑制活性,流行病学,传染源人是已知的唯一宿主及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疱疹液中含

21、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流行病学,传播途径消化道:粪-口传播。呼吸道: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主要途径):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医院感染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流行病学,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显性:隐性=1:100。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流行特征,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

22、49月份。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EV71特点,较强的传染性:爆发、流行较高的重症率和病死率较为特殊的发病机制:病情加重突然较难做到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EV71感染 手足口病/咽峡炎,病毒侵袭,脑脊髓炎,神经源性反应,肺、心损害(非炎性损害?),死亡或后遗症,康复,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2-10d,平均3-5d,病程一般为7-10d。主要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

23、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左右自愈。,临床表现,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不像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重症病例,3岁以下多见病情进展迅速多在病程25天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心肺部症状重症病死率:10-25%死因:脑水肿、脑疝,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重症病例(神经系统),出现以下情况要引起警觉持续高热头痛、呕吐精神萎靡、嗜睡及抽搐肢体无力或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严重脑干脑炎呼吸、循环衰竭、休克、昏迷,最终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心跳停止,重症病例(呼吸系统),早期表现心率增快血

24、压升高呼吸急促胸部X 线检查也常无异常发现或仅有双肺纹理增粗模糊,晚期表现呼吸困难、发绀双肺湿罗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低氧血症胸部X 线片见一侧或双肺大片浸润影,重症病例(循环系统),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重症病例主要死因,神经系统表现:PICU抢救病例全部累及(以脑炎和脑脊髓膜炎为主)呼吸循环系统:全部累及。主要死因为:肺水肿、出血;顽固性休克;脑疝。平均死亡年龄为1.5岁。,实验室检查,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

25、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脑脊液检查(神经系统受累时):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应及时、规范留取标本,并尽快送检。血清学检查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它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诊断(临床诊断病例),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

26、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需综合上述重症病例的临床和一般实验室和物理学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或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进行实验室诊断。,诊断(确定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E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病原学或血清学阳性可确诊,阴性不能排除!,重症手足口病诊治的关键点,及早发现危重症的早期症候高水平的救治手段,感染源,易感者,传播途径,细菌耐药条件真菌病毒,免疫低下少老患者肿瘤手术用药

27、医务人员,空气接触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媒介,三个环节及控制技术要点,科学隔离体系病原菌的快速诊断与鉴定,易感患者风险评估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控制医院感染的三个环节,控制传染源:感染者、隐性感染、健康携带切断传播途径:合理消毒隔离技术-经粪口传播-经空气/飞沫传播标准预防原则保护易感人群-密切接触,医院内感染防控若干建议,建立科学的医院感染防控方案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制订合理的消毒、隔离措施-环境管理合理分诊和疏导,减少不必要的留观或住院教育、督促病孩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卫生保洁员和陪护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防制建议,加强宣传和培训建立联防联控的有效机制提高手足口病病原学的监测能力加强手足口病防控措施的落实,谢谢大家!Thank you,Thanks,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