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抢险三例-厂房滑移大厦失稳与楼房失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抢险三例-厂房滑移大厦失稳与楼房失火.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返回总目录,第16章工程抢险三例厂房滑移、大厦失稳与楼房失火,教学提示:当人类最终觉醒以后,自相残杀的战争将会日渐减少,而由于人类对地球的过度开发,自然灾害、人为过失灾害则将日渐严峻。因此,工程抢险将是工程师们面临的一大挑战。2004年,在上海召开的首届世界工程师大会上,人们就对以上问题达成了共识。这里列举的三例工程抢险只能作为参考。教学要求:建议引导学生,面对播放太平洋海啸、巴基斯坦地震的电视屏幕和一些工程抢险成功的现场实录画面去思考问题,加强锻炼。工程抢险有别于消防队或救援队的紧急救援行动,前者着重于工程安全的保护,后者着重于人身安全的抢救。在多数场合下,双方的紧密配合很有必要,这样才有可
2、能圆满地完成任务。因此,作为指挥工程抢险的工程师,不仅要有扎实而全面的技术功底,还要具备救护队员们勇敢机智的职业素养与献身精神。工程抢险任务是在紧急条件下临危受命,事前也许对工程的历史情况比如工程地质条件、设计图样资料、施工档案记录既不熟悉,对事故发展过程比如结构裂损、变形、位移等异常现象和当前现状也未作过了解与研究,一切仍很陌生。但险情就在眼前,只能凭直观或凭现场当事人的介绍去观察、思考与分析判断,并迅速而果断地提供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其中的难度和风险是可想而知的,这 是对工程师的最大考验。现结合发生在江西的某硅酸盐材料制品厂厂房滑移事故、发生在武汉的某18层大厦失稳事故和发生在江西与湖南的
3、两起火灾事故的抢险过程来进行一些论述。,厂房滑移抢救方案的选择,大厦失稳抢险方案选择,大楼失火抢救方案选择,本章内容,思考题与习题,关于衡阳火灾抢救过程中塌楼事件述评,厂房滑移抢救方案的选择,一.情况掌握对于指战员来说,要善于争取时间掌握情况,避免盲目行动。对于厂房滑移事故来说,必须掌握的情况包括以下几方面。1.环境鉴定既然定性为厂房滑移事故,首先必须弄明白究竟是区域性的小环境山体滑移,还只是工程本身的相对滑移,或是结构构件的局部滑移,因此进入现场的第一件事是对环境地质条件进行鉴定。如果周围环境出现树木歪斜“醉”倒、地面产生裂缝和陷落、山体崩塌失稳、地下水流异常等迹象,就可以断定这些属于区域性
4、地质活动现象,那么抢险难度也就增加了。此时,应该以让人员逃避为上策。若不是地质活动现象,就应该以抢救为重点。,厂房滑移抢救方案的选择,2.裂缝定性任何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结构裂缝现象是息息相关的。只要对结构上出现的所有裂缝的产状和走向、倾角与开裂的时间过程进行了全面研究与分析,就不难对事故进行定性。能否抢救,怎样抢救,心中也就有了底。3.滑移定量既然根据眼前的情况初步判断为厂房滑移,就必须对滑移进行定量观测。定量观测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测量基点必须从远处引入,并进行相应的跟踪观测,以审定其相对滑移情况,确定其滑移性质究竟属于整体滑移还是局部滑移。并随时掌握其滑移变化情况,以便采取应急措施。,厂房
5、滑移抢救方案的选择,二.原因分析掌握了以上基本情况,就可以分析出滑移现象的确切原因。滑移事故一般由下列几种原因引起。(1)地动、滑坡、或地层蠕动现象引起的建筑物整体蠕动或滑移。(2)地基局部剪切破坏引起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局部滑移与倾斜。(3)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的一面坡沉降曲线导致建筑物的倾斜,并引起相应的一面坡滑移(蠕动)。三.风险评估如果经过分析确认为属于第一类原因引起的整体滑移,则风险最大,必须进行区域性滑坡防治。工作量较大,但毕竟还是可以治理的。如果经分析确认属于第二类或第三类原因引起的滑移现象,则风险不是很大,只要抢救及时,工程量也不会很大。四.方案选择只要切实摸清了情况,找出了原因,处
6、理方案的选择并不难,实施难度也不会大,甚至见效还比较快。一切贵在抉择要果断,行动要迅速,对症下药,就可立竿见影。一般以采用锚拉桩或抗滑墩治理滑移见效最快。,厂房滑移抢救方案的选择,五.工程实例江西某硅酸盐材料制品厂厂房滑移事故山崩、滑坡是土木工程师的劲敌。大的山崩、滑坡对工程具有很大的破坏性,然而滑坡、山崩毕竟出现在地表,只要认真考察,正确分析,多方着手,还是可以防治的。江西某硅酸盐制品厂厂房滑移事故就是一例。该厂房建于风化千枚岩山坡下,属于钢筋混凝土门架及砖混组合结构、毛石砌基础。由于千枚岩具有内摩擦角小、水稳性差的特性,容易出现山崩、滑坡等现象。该厂址附近已有先例,当初选址时即已存有戒心。
7、厂房主体结构刚完成,就出现了如下迹象:A轴线上的挡土墙挟持A.13与A.14两个柱基向前滑移。具体表现为A轴线上挡土墙面上出现八字形裂缝,轴线上A与B之间挡土墙面上则出现了往里倾的斜裂缝No.2。此外,B、E轴线上的12及78开间墙面上亦出现斜裂缝No.3、No.4、No.5等。如图16.1所示。根据隐蔽工程记录,除了13轴线的一个角A.13柱基处为软黏土(已对它作了加深加宽处理)外,其余基础全部落在风化基岩上。因此,人们直观地认为A轴线挡土墙上的裂缝及其外移现象,只是A.13墙角基础下沉的反应而已,不会造成大的威胁。但是当时从No.1、No.2裂缝的产状和倾向分析,认定不是A.13墙角基础下
8、沉所致,随后的沉降观测也验证了这一判断。而No.3、No.4、No.5裂缝则属于一般温度裂缝(冷缩型正八字裂缝)。唯挡土墙的开裂和前倾情况比较严 重,但经验算,该挡土墙设计断面偏于保守,而且还在挡土墙砌体中腰部位加了两道钢筋混凝土腰带圈梁,抗倾覆和滑移均不应有问题。,厂房滑移抢救方案的选择,(a)平面图(b)立面图图16.1 硅酸盐制品厂裂缝分布图注:1.预应力混凝土槽瓦;2.钢筋混凝土门架;3.悬挂式吊车;4.毛石挡土墙5.预应力屋架;6.砖墙柱;No.1No.5 表示裂缝。,厂房滑移抢救方案的选择,就在对现象进行判断分析的时候,厂房滑移速度加快,13轴及14轴柱列上的预制钢筋混凝土连系梁支
9、承牛腿处的焊缝也被突然拉断脱开。经补焊恢复连接,几小时后又脱裂。联系到上述No.1No.5等裂缝的存在,现场指挥人员怀疑大规模的滑移灾难将发生,决定将全部施工人员和设备撤离,等待厂房坍毁。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工程师们作了冷静分析,又详细勘察了厂房附近的地貌和地裂情况,并未发现山崩、滑坡等迹象,而且厂房的其他部位也并无反应。从No.2裂缝的倾向以及13轴与14轴柱列上第一道连系梁支座焊缝的拉开情况,更可以证明挡土墙的滑移只是 局部问题。因为如果是整体滑移,则相对位移和裂缝不会集中出现于此处。说明还有一线抢救脱险的希望,于是他们采取了以下紧急措施。(1)在13及14轴的钢筋混凝土柱列上,各加两道花篮
10、螺栓拉杆,临时将挡土墙的下滑分力转给各钢筋混凝土柱分担以争取时间。如图16.2(a)所示。(2)从挡土墙上No.1裂缝的开展情况及墙身不等的外倾现象判断,认定No.1裂缝的交点下方地基存在剪力破坏面,是滑移和开裂的根源。从而决定从该处开挖,以验证上述论断,并考虑增设钢筋混凝土抗滑锚桩。经过两昼夜的紧张工作,锚桩基坑开挖到挡土墙基础底面标高时,露出了千枚岩坡脚的剪切破坏面。继续奋战四昼夜,锚桩工程全部完成,工程转危为安。如图16.2(b)所示。,厂房滑移抢救方案的选择,(a)剖面图(b)锚桩布置图图16.2 厂房滑移抢险工程布置图注:1.钢筋混凝土锚桩;2.毛石砌扶墙;3.连系梁;4.挡土墙;5
11、.回填土加石压重;6.千枚岩剪切破坏面;7.千枚岩基面;8.地表面;9.连系梁牛腿焊缝拉开处;10.花篮螺栓拉杆。,在锚坑开挖过程中,情况比较危险,随时有人担任警戒,两台经纬仪交替观测挡土墙和柱列的外移变化。花蓝螺栓拉杆确实发挥了作用,柱列承担了挡土墙的下滑分力。在全部过程中,挡土墙和柱列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锚桩间回填的压重土夹石工作完成后,拆除花篮螺栓,继续进行了跟踪观测,至今已使用20余年,整个工程安全无恙。,大厦失稳抢险方案选择,一.原因分析大厦出现整体失稳的原因只可能是桩基础的水平失稳或天然地基的整体失稳。悬浮在软土层或粉细砂层中的桩基础,在挤土效应和超静孔隙水压力效应作用下,对水平力
12、作用最为敏感,容易出现整体失稳现象。在地震力作用下的粉砂土出现液化现象和软黏土出现流变现象以后,土体颗粒呈悬浮状态,失去自重应力,也失去部分侧向约束力,即主动部分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由此导致的桩基或建筑物整体失稳现象就更严重了。二.风险评估大厦的结构特征是整体性较好,空间刚度较大,有较大的基础底盘与较大的基础埋深。因而具有较强的抗裂损和抗倾覆能力。即使在失稳情况下出现较大的顶点位移摆幅和较大的重心偏离形心现象,也仍然保持有较大的抗倾覆安全储备,不容易导致倾覆危险。对于桩基础来说,还拥有很强的抗拔能力,倾覆危险就更小了。,大厦失稳抢险方案选择,三.方案选择治理大厦失稳病症应该在“稳”字上下工夫。
13、稳与失稳的分水岭是极限平衡条件。像天平一样,处于极限平衡条件下,就存在四两可拔千斤的机遇。只须增加些许外力,就可转危为安,扭转局面。相反,只须在不利方向再增加些许外力作用,就可在顷刻之间形成坍塌事故。因此治理失稳方案首先必须着眼于稳住阵势,不使情况恶化。然后逐步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改善地基与基础的稳定状态。四.工程实例武汉某18层大楼桩基失稳事故分析,大厦失稳抢险方案选择,1.基本情况武汉某18层楼工程为剪力墙结构,高56.6m,建筑面积14600m2,建于汉口沿江软土地段;筏基,板厚1600mm,底盘尺寸近30m见方;以336根标准承载力1000kN、600mm的锤击沉管扩底灌注桩承重;桩间
14、还设计了394根挤密排水沙桩,后因施工困难取消;桩入土深20.5m,有效桩长17.5m,穿过淤泥及淤泥质黏土进入中密粉细砂持力层1m4m;中密砂厚度在10m以上,下卧层为1.3m3.2m的沙卵石,以下层是基岩。桩基未做静载试验,动测抽查63根桩,发现其中13根存在缺陷,但有9根属挖掘机掘土过程中造成的表面砸撞损伤,只有4根存在深部断面缺损。应认为,桩身浇注的完整度是基本合格的。由于施工进度快,从筏板施工到结构封顶前后不到5个月。封顶后约3个月,于1995年12月3日初次觉察大楼出现470mm的相对倾斜。经采取配重加压、注浆、粉喷、锚杆、压桩等多种措施,倾斜未终止,倾向却有改变(从东北改为西北向
15、)。顶端水平偏移量达2884mm,被迫采取了控爆拆毁措施。,大厦失稳抢险方案选择,2.事故起因事故形成因素自然是多方面的,教训值得吸取,具体责任则有待各方分别承担。但从技术分析着眼,认为主导原因还是单一的。有学者认为,事故原因是由于基坑开挖程序不当引起软土侧移,造成桩身倾斜弯折所致,并作了大量的理论计算工作来验证。但经研究,认为基坑开挖违反操作规程自是不当,但绝非主导原因。因为对于受扰动的桩间土来说,尤其在超静孔隙水压力完全消退以前,其物理力学计算参数如含水量w、重度、孔隙比e、压缩模量E、侧向反力系数Ks等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所有计算也失去了依据,何况根据有关资料理论计算,基坑开挖引起的桩
16、顶水平位移值仅为140mm190mm,还在规范允许的桩顶水平误差范围内,这说明基坑开挖不当不应成为事故主导原因。事实上基坑开挖深度只有3m,仅在局部曾挖到5m,高差有限。如果桩间土不曾受到严重扰动,在群桩和土体共同工作条件下,土拱作用、嵌固作用、粘滞作用形成的桩土共同体的抗侧向刚度决不致引起严重的桩土侧移。即使基坑底面以上的桩身部分受到一些推移影响,至少不会导致全桩身弯曲弯折或倾斜位移。因此认为,事故根本原因只是因为在打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导致了桩间土的严重扰动破坏。挤土形成的强大侧压力导致新浇注桩身缩颈、弯曲、弯折、裂缝。根据设计,近30m30m见方面积内布置了336根600的锤击沉管灌注桩,
17、布桩率(桩密度)达10。按900的扩底面积计算,则布桩密度达24,挤土效应是惊人的。挤土效应和超静孔隙水压力造成的恶果不仅使桩身弯曲弯折,还会使地面隆起、桩身上浮、软土失重、粉砂土液化。这就是桩基整体失稳的根本原因。,大厦失稳抢险方案选择,3.倾斜机理通过对工程地质条件和设计与施工情况的研究,可对大楼的倾斜机理作如下分析。(1)在桩基完工5个月以后,超静孔隙水压力已经消除,被扰动土体已基本固结。如桩尖能达到设计的持力层深度,单桩允许承载能力为,总荷载为15kN/m214600m2 21900kN,在未满载时,单桩实际荷载应小于Pd=21900/336 650kN。PaPd的值在1.281.92
18、。桩基支承能力安全储备足够,不应出现过大沉降和倾斜。(2)正因为打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和超静孔隙水压力作用引起了桩身弯曲、弯折和上浮,其上浮、弯曲、弯折的具体情况和严重程度与施工顺序及挤土方向密切相关。但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若粉砂层较厚,桩尖入砂深度较大(4000mm)的部分,桩尖被嵌固程度大,桩身受弯折的可能性大;若粉砂层较薄,桩尖入砂深度浅(1000mm)的部分桩,因嵌固程度小,甚至当软土失重、粉砂土液化以后使桩身上浮,完全处于悬浮状态,此时桩身的自由度大,不致被弯折受损,却有可能倾斜。应该承认,即使是浮悬、弯曲或弯折的桩,虽然不能提供预期的支承(垂直受压)力,但仍可达到树根桩或加筋土的作用,
19、能保持桩土共同体的抗拔能力和抗剪切破坏能力。,大厦失稳抢险方案选择,(3)群桩受荷后有以下两种破坏机理:一是受荷后浮桩桩尖很快进入持力层(粉砂)时,弯折桩一侧先屈服,因为浮桩桩身受损较轻,只要桩尖一达到持力层,即能发挥支承作用,而弯折桩受损严重,受荷压屈后会有较大沉降发生;二是浮桩桩尖离持力层较远时,基本失去了支承能力,必将引起较大沉降,而弯折较严重一侧的桩相对沉降量较小。根据以上两种机理判断,建筑物向北而不向南倾斜绝非偶然。(4)建筑物的抗倾覆平衡方程为 We=+式中:W建筑物总荷载;e建筑物偏心距;Pc受压桩支承力;Pt受拔桩支承力;ec受压桩合力偏心距;et受拔桩合力偏心距。,大厦失稳抢
20、险方案选择,在沉降和倾斜发展过程中,受压桩群和受拔桩群的受力情况在不断调整,e、ec、et值在不断变化,接近临界倾覆状态时,可假定受压桩完全屈服,=0。此时建筑物总抗拔力N可按下式计算:=+式中:连桩拔起的土体重量,与土的内摩擦角有关;受拔桩群的总重量。经略算得知 179265kN;设取中和轴00为旋转轴,则倾覆力矩M=219000e,M抗=1792657.5,按M抗=M倾,算得e=6.139m,其值远大于1.442m。事实上,即使全部抗压桩处于悬浮状态,加筋土体也能提供一定的抗压(抗倾覆)能力。因此认为,倾覆风险并不存在,可以采取拯救措施。,大厦失稳抢险方案选择,4.拯救措施既然一时不存在倾
21、覆危险,且剪力墙结构整体性好,刚度大,抗变形能力强,在倾斜度远大于规范限值的情况下,可采取拯救(纠倾)措施。其实,在大楼处于临界平衡状态时,就像天平一样对外力作用非常敏感,只须稍施外力,就可以改变其平衡状态,制止倾斜发展,或改变倾斜方向。因此纠倾难度并不大。(1)从大楼的四角适当高度(12层左右)选择着力点,甩出8根稳绳(拖拉绳),分别用8台大吨位矿用稳车稳住,以控制倾斜发展,并逐步进行扶正导向。(2)沿大楼北侧基础周边静压若干钢管桩,补充受压桩群支撑能力,加大抗倾覆力矩。(3)沿南侧基础周边打降水井(或利用施工降水井)加大南翼降水力度,加速南半部地基土的固结与下沉。(4)在北半部筏板上布孔,
22、从北向南压桩,并灌注高压粉煤灰水泥浆,以顶升筏基,并充填筏板底下的空隙。(5)在南半部筏板上布孔,灌注低压粉煤灰水泥浆,起充填作用。(6)经检测,纠倾满足要求,筏底粉煤灰水泥达到强度后,即可停止静压桩的顶升,放松稳绳,交付使用。,大厦失稳抢险方案选择,5.安全评估由于地基土体还在恢复固结阶段,沉降与倾斜正在迅速发展中,一切参数变化不定,要对整个拯救过程的安全度进行准确计算,显然是困难的。但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安全评估,以避免盲目操作,减少风险。(1)关于大楼抗倾覆能力的评估。要评估大楼的抗倾覆能力,不妨与著名的比萨斜塔作一比较分析。见表16-1。表16-1 抗倾覆能力比较,比较分析结果表
23、明,就抵抗能力来说,比萨斜塔衰老脆弱,武汉大楼坚固可靠。斜塔可望得救,而大楼却被放弃补救,殊为可惜。,大厦失稳抢险方案选择,(2)关于地基最终承载能力的估计。要迅速判断事故性质,紧急采取对策,决定大楼的命运,首先须对地基最终承载能力有一估计。如前所述,由于受到打桩过程中的扰动破坏,引起高灵敏度淤泥质土失重和粉沙土液化,最初可能部分甚至全部丧失其承载能力。但随着时间推移,超静孔隙水压力消退,土层固结,承载能力是可以恢复的。问题在于挤土效应和超静孔隙水压引起的地基土上升,地面隆起和桩身上浮量究竟有多大?据所知,目前国内的最高记录是:在硬黏土中,挤土桩最大上浮值出现在北海某工程为603mm;在软黏土
24、中,出现在上海某工程的为805mm。布桩密度在10以下的软土中,挤土桩引起的地表隆起现象尚未见到1000mm以上的记录。据此判断,在以粉砂土为桩尖持力层,以砂卵石和基岩为下卧层的情况下,认为地基的最大沉降量毕竟还是有限度的,其最终承载力是可靠的。6.结语事故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训是沉痛的,最佳选择是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事故虽不可能完全杜绝,但任何事故都是可以控制的,只要在事故到来之时,保持冷静,采取针对性的积极措施,仍可收到化险为夷的效果。,大楼失火抢救方案选择,火灾中进行工程抢救的目的:一是为了避免酿成带火倒塌事故的出现;二是为了尽量减少火灾中的工程损害,降低灾后修复的工程费用。一.火灾损害建筑
25、物在正常气温变化条件下,也会因为热胀冷缩现象而产生温度应力,导致结构裂损。在火灾高温冲击条件下,结构遭受的损害严重程度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结构类型的不同,材料耐火等级的差别,其受损程度也必有差别。1.砖木结构受损砖木结构遭受火灾以后,由于木材的着火点是250。因此着火区的温度必高于 250。但砖砌体有较高的耐火强度。而且木材焚烧以后,放松了对砖砌墙体的约束,可以胀缩自如。因此砖墙上不会出现热胀冷缩现象引起的裂缝。砖木结构遭受火灾以后,只需对墙面抹灰层进行修复,将木结构进行恢复,即可完全恢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与承载力功能。,大楼失火抢救方案选择,2.混凝土结构受损据报导,平顶山煤矿
26、曾经有两个内径15m、全高52.9m、单仓容量3700t的煤仓,在施工中因为电焊火花引起仓中180m3的模板燃烧。仓内如炉火焚烧延续两个小时,彻底将火扑灭历时10个半小时,楼板面烧伤剥落深度达65mm,仓内立壁面烧伤剥落深度达60mm,仓壁内层钢筋几乎全部外露、变形;但筒仓外壁和大梁外侧面仅出现0.2mm左右的竖直裂缝;混凝土与钢筋均无受损迹象。根据仓内烧伤程度评估,仓内最高温度在800 1000,应该是受灾最严重的情况了。但经灾后检测鉴定,混凝土的钻芯取样实测强度平均值达39.8MPa,比施工中所留的混凝土试块强度和设计强度都高出33;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也并无太大变化。因此灾后只对烧伤剥落的
27、混凝土进行了修补处理,并将仓壁厚度放大了60mm,对外壁面竖直裂缝则只进行了灌浆封闭处理,即投入了使用。本案例表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火能力还是很高的。,大楼失火抢救方案选择,3.砖混结构受损有两栋建于江西某山区的三层住宅楼:平面尺寸8m46m,砖墙承重,钢筋混凝土楼面,木结构屋顶。由于地处山区,居民生活炊事全用木材取火。不仅屋前屋后完全被堆积成垛的柴火棚所包围,室内木器家具也格外多。火灾是从东北侧的柴火棚引发,顺着东北风,火势迅速蔓延到全区,延续焚烧了4个小时,大火才被扑灭。有关人员随即根据火灾现场的实际考察与鉴定,用对温度敏感物品的变形与变色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了模拟试验,认定底层墙面
28、受袭的最高温度达150200,三层墙面最高受袭温度为300左右,三层楼板温度约为200250。塑料未燃烧,木屋顶着了火,因此结构实际受袭温度均低于450的塑料燃烧温度高于250的木材着火温度。在这样的高温冲击下,木屋顶虽然已全部化为灰烬,而且三层墙面也有烧焦迹象,抹灰面剥落。但墙体仍然屹立无恙,不裂不歪。三层楼板也完整无损,仅楼板与二层墙顶(楼板支座)之间有明显的错动迹象。二层墙面有严重的倒八字型裂缝,缝宽达20mm以上。这说明三层楼板热胀变形大,导致了二层墙体上较大的热胀倒八字型裂缝。而由于底层墙的温度高于二层楼面温度,但二层楼面板的热胀系数却高于砖墙的热胀系数,因此板与墙的胀缩量相近,一层
29、墙面和二层楼板均不出现裂缝与错动。总的情况是结构受损程度并不大,恢复也较容易。后来只是对墙面裂缝进行了勾缝处理,并将尖屋顶改为了钢筋混凝土平屋顶。经改动以后承载力功能和使用功能得到完全恢复。至今已25年,依然安全无损。,大楼失火抢救方案选择,二.坍塌风险以上分析表明,不论是砖木结构、砖混结构,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不是同时出现爆炸事故的一般火灾损害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结构倒塌现象的。只有在火灾中伴随着煤气爆炸、液化气爆炸和蒸汽锅炉爆炸或其他物品爆炸现象出现时,才可能导致建筑物坍塌的危险。,大楼失火抢救方案选择,三.抢救方案根据以上分析,认为对火灾中的工程实施抢救,最主要的是抑制火势,疏散人员,
30、保证人身安全。然后迅速疏散或隔离易燃易爆物品,比如截断煤气气源,撤离液化气罐,排放锅炉蒸汽,搬走易燃易爆物品。最后才是集中力量,扑灭火灾。既然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存在房屋坍塌的风险,所以在抢救过程中,消防力量布阵问题,也只考虑便于扑火。一般选择在火苗前窜方向的两翼施救,效果最佳。选择在火苗窜进方向的后面顺风施救,往往因距离火苗较远,难于准确命中目标,消防效果不好。选择在火苗窜进方向的前方迎头射水,会受到烟火的直接袭击,危险性大。只有对于存在坍塌危险的建筑物,才应该密切关注建筑物的变形与坍塌趋势,尽量避免在坍塌方向的前方执行抢救工作。因为建筑物坍塌的原因可能是早已存在,与火灾损害并无直接关系。究竟往
31、哪个方向坍塌,也许与火势窜进方向并不一致。因此为了慎重起见,在火灾抢救中,指挥员应就近选择制高点,进行仔细观察与判断,随时向抢险人员发出撤换战斗岗位的指令,为的是既提高战斗效率,也防止坍塌事故出现。,关于衡阳火灾抢救过程中塌楼事件述评,2003年在衡阳市发生的一次楼房失火,在救火过程中因为楼房猝然坍塌造成二十几名消防队员不幸牺牲的惨案。这是工程史上罕见的大悲剧,曾引起国内外工程界的关注,对此议论颇多,说法不一。事后认定,其原因既不是火势太猛,风力太大,也不是抢救不及时,施救不得力。楼房猝然倒塌,而且是倒向消防队员,必然是工程曾经存在先天性的病害。如果只因火势太猛,温度太高,引起了结构毁损现象,必然呈缓慢坍落之势,而且是从上而下逐层坍落。因为在火灾中高温区存在于建筑物的上层或屋顶,并不存在于底层。因为底层由于火苗上窜温度上升,成了一个缺氧窒息的低温区,对建筑物的结构构件并不会产生严重损害。也就决不致形成连根拔倒、彻底坍塌的局面。至于建筑物所存在的先天性病害究竟属于何种病害,未经现场勘察,不好妄议。但本书编者认为是完全可以从设计图样和施工档案以及社会调查中找到答案的。,思考题与习题,1.你将如何面对一次建筑滑移抢险?2.你将如何面对一次大厦失稳抢险?3.你将如何面对一次楼房失火抢险?4.你对衡阳火灾惨案有怎样的看法?5.面对巴基斯坦地震灾害的抢险画面,你有什么样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