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辅导课程.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37250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33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残疾人辅导课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残疾人辅导课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残疾人辅导课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残疾人辅导课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残疾人辅导课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残疾人辅导课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疾人辅导课程.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残疾人辅导,内 容,基本状况残疾人生命周期及需求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残疾人辅导模式残疾人工作主要方法,基本状况,1.定 义:根据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2008年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的定义,残疾人均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2.分 类 以缺陷为标准,残疾人一般可分为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语言残疾等五种:(1)智力残疾:指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通常是指智商在70以下),并表现出适应行为的障碍的现象。智力障碍通常以智能不足程度的轻重予以分类,多数国家将智力残疾者分为三种:轻度、

2、中度、重度。(2)肢体残疾:由于发育迟缓、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发生病变、外伤,或其他先天、后天性骨骼肌肉系统的缺损,或疾病而形成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的状况。肢体残疾的种类分为:上肢、躯干或下肢残疾。三类残疾程度,各分为重度、中度、轻度。(3)听力残疾: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听力残疾包括:聋(听力完全丧失)及重听(有残留听力但辨音不清,不能进行听说交往)两类。(4)视力残疾: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通过各种药物、手术及其他疗法而不能恢复功能者(或暂时不能通过上述疗法恢复视力功能者),以致不能进行一般人所

3、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类。(5)语言残疾:指声音机能或语言机能障碍,与人沟通困难或完全无法沟通。类别包括:发声器官失常、声音失常、口吃、语言发展落后、裂颚、脑麻痹、听力损害、失语症。如果一个人同时患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残疾则为多重残疾。一级最重,三四级最轻。,基本状况,3.对残疾人的认识(1)称呼:香港弱能人士 大陆残疾人 日本障碍者(2)从医学模型到社会模型(3)从“个人不幸”到“公共健康”模型(4)从弱势群体到公民权利4.数量 残疾问题是全球性普遍存在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推算,全球约有5亿以上的残疾人,其中约1/3为儿童,3/5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仅有

4、1%获得协助和康复服务)。另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约1/3残疾人为妇女。在许多国家里,每10个人中至少有一个残疾人,至少有25%的人因与残疾人有关而受到不利的影响。5.残障社会工作残障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环,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障人士补偿自身缺陷、克服各种环境障碍,重新回归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其目的在协助残障人士解决其与残障/疾病相关的社会、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以提高治疗/康复效果;协助残障人士及其家属预防疾病及复发,使其能自立更生,重新适应生活,残疾人生命周期及需求,(一)残疾人的需要(由低到高)1治疗康复需要(生理、心理、精神的治疗康复)2基本生存需要(经济、就业)3接受教

5、育需要(基本权利、减轻影响发展的需要)4职业发展需要(社会工作介入重点)5家庭生活需要(遗弃、婚恋、家庭生活)6社会交往需要(社会接纳)7价值实现需要(替代功能、能力超常)社区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一、正常化理论 正常化理论是用来分析和如何看待诸如精神病患者及其它伤残人士等某些特殊的社会群体的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中,正常化理论一般有两种含义:1、以服务对象为本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认为,由于贴标签的缘故,以往把残疾人等一些工作对象的行为视为异常,并采用主流社会通行的所谓“正常”的方法去治疗他们实际上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在一些社会工和治疗者或助人者眼里被视为不正常的行为,其

6、实在服务对象群体那里完全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关键是助人者把自己看问题的眼光强加于受助者身上,换而言之,问题实际上是出在助人者对服务对象的任意标定上。2、所谓正常化就是为受助者提供与平常人相似的生活环境,包括让他们回到自己熟悉的平常社会,过常人的生活。英国倡导和推行的社区照顾就含有这种意义。美国全国智力迟钝公民协会曾对正常化所作的界定是:所谓正常化就是帮助残疾人获得一种尽量接近正常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日常生活模式及条件尽量与社会中大多数人一样而不是有意地将他们区隔开来。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之所以强调这一点,盖源于社会工作承认所有人(包括残疾人等)都具有尊严和价值。上述正常化理论引出一个对残疾人社

7、会工作共同的启示,即残疾人社会工作尤其需要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而不可妄加臆断和随意标定。,二、回归社会理论 回归社会理论的提出是和一些社会学家在20世纪中期对西方普遍实行的将精神病人长期封闭在院舍里的研究,具有密切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深入研究庇护所里的精神病人的情况后指出,由于在庇护所里精神病患者始终处于不良的同伴关系(指精神病患者长期生活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强烈刺激性的互动关系)和“关护”关系(指庇护所里的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对精神病患者的消极的、冷漠的的态度和严格管制精神病患者行为而导致医患人员隔阂、紧张甚至敌视的关系),结果,并没有使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好转,相反,

8、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时,也有社会人士关注到老人和残疾人因长期住院而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发现长期住院令那些残疾人等产生倚赖性、渐渐失去重新适应社会的能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非住院化”运动开始兴起,回归社会的理论也由此而产生。回归社会理论的基本观点有:1、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及康复者等,他们多是社会上最脆弱及最无依靠的群体,他们往往需要社区内正规或非正规的服务和照顾,去协助他们在社区内继续过正常的生活。2、社区照顾是让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福利服务对象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3、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尽量维持残疾人等有需要人士在社区内或其自然生活环境内的独立生活,换言之,社区照顾表示提供合适的

9、支援,让残疾人等社区人士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上获得最大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三、社会网络理论 社会网络这个概念最初由社会人类学家所创,早在于1940年,李察夫-布朗(Redcliffe-Brown)已经用“人际网络”去比喻社会结构。1954年英国人类学家白恩士(Barns)采用了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去有效地分析一个挪威的渔村社区。至今,社会网络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里受到广泛的重视及采纳,因为它能够提供一个系统的方法去分析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加深社会工对服务对象之间的相互沟通模式及互动的理解。概括而言,社会网络理论有如下几个基本观点:1、所谓社会网络通常是指一群人之间所存在的特定联系,而这些联系的整体特点

10、可以用作解释这群人的社会行为。或者也可以把社会网络视为一群人之间的关系结构及他们之间所存在的交换关系及特定角色。2、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常常联系在一起,网络大多数情况下都扮演支持性的角色。社会支持网络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支持,通常被视为解决个人及社区问题的“第一线”问题,因为当个人遇到问题时的第一个反应通常是寻求相熟或亲密的人的协助,所以,社会支持网络无疑是补足正规社会服务的一种有效支持模式。3、一般而言,社会支持网络至少可以表现出两大方面的功能:(1)能够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社会网络中的支持可以在两个关键性时刻介入,一个是在危机将会发生或刚发生后但在压力产生之前,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个人去采取较乐观

11、的态度或作较适当的准备工夫去减低压力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社会支持也可以在压力产生后但病态形成前产生作用,帮助个人采取较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或鼓励个人去执行适当的治疗程序。这些支持系统可以包括亲戚、朋友、互助小组及邻舍关顾团体等,而所提供的支持可能包括心理及情绪上的支持、协助日常生活上的细节、提供物质、金钱、技术及意见,等等。(2)能够起直接及整体的保护作用。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人融合进社会的网络之中,因此而强化个人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帮助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当个人确知他是生活在一个寓支持性及关怀性的社会网络中,而他也主观地感觉到其他人时时刻刻都愿意提供适切的帮助时,他自然会感觉到自信、安全及

12、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这种健康的心理状态也自然能够帮助个人增加对危机及疾病的防卫性、预防问题及压力的产生。,残疾人辅导模式,(1)个人模式 个人模式是相应于个体型残疾的工作模式。个体型残疾的理论解释是个人责任论,即某个人的残疾是由于其个体的原因造成的,个人要为之负责。由于残疾的个人(或家庭)悲剧,个人也要承担在治疗残疾中的痛苦。残疾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既是肢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而个人因有不幸所导致的肢体或其他器官的残疾(严重创伤),则是他由一个正常人变为与常人不同的残疾人的来变化会使当事人及其家人常常会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会使当事人及其家人难以适应。有人提出个人型残疾的哀痛理

13、论,认为个人型残疾发生之后,当事人及其家人常常会经历这样一个心理过程:震惊怀疑或否认愤怒或焦躁忧伤和沮丧。当残疾现象发生之后,当事人、其家人、医疗工和社会工对残疾的评估可能是不同的和有差异的。当事人及其家人常常会把残疾程度评价好些,即期望不会太坏。在这方面当事人的期望成分更大些。但对医疗工和社会工来说他们则要面对现实,即客观地评估残疾事实。这样,当事人家人医疗工和社会者就形成了一个由期望向客观过渡的序列。社会工首先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认知差异的状况,并要设法弥合这种差异以帮助当事人及其家人理智地对待现实。而对个人型残疾社会工采取的主要是个案工作方法,社会工要同残疾人及其家庭一起工作。而当当事人及

14、其家人认同了残疾现实之后,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促成残疾人之间(或残疾人家庭之间)的互相支持就是必要的五个不同阶段的心理反应 否认(Denial)愤怒(Anger)讨价还价(Bargaining)抑郁(Depression)接纳(Acceptance),(2)社会模式 社会模式是相应于社会型残疾的工作模式。社会型残疾的理论解释是社会责任论,即认为某个人的残疾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的。社会在结构上、制度上存在问题使得某些个人受损,因此,社会应该为受损的个人承担责任。当然,即使社会型残疾其直接后果也是由某些个人来承担的。即某些人因社会问题而变成残疾,痛苦发生在这些人身上。与个人型残疾不同的是,对社会型残疾来

15、说,个人所承受的痛苦和损失应该由社会来补偿。由于伤残发生在个体身上。因此,即使社会型残疾也会造成个人的哀痛。个人哀痛理论在解释社会型残疾时也是用得上的。但是在度过承认残疾这一阶段之后,在涉及残疾康复、残疾人日后生活等问题时,社会模式就表现出它的独特之处:社会工要站在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立场上,代表残疾人去同导致残疾的社会部门单位、机构乃至政府打交道,促成社会部门对致残责任的承担。实际上,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社会模式中,社会工所面对的是残疾者及其家人的创伤,他们保护自己权益的强烈要求,社会部门的复杂状况及程度,有关规则、法律及制度。社会工要面对这些复杂因素找出解决残疾人问题的现实的合理的方法,实在是相

16、当困难的。,(3)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简称CBR)是近些年来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残疾人工作模式和方法。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社区康复,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响应。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专业技术上加强了对社区康复的管理,并发行了在社区中训练残疾人一书以指导各国专业人员。80年代中期,随着“联合国残疾人十年”活动的展开,社区康复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由于社区康复是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性康复模式。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批准,于是不同组织、机构之间的合作成为必然。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的国际劳工组织(IL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

17、界卫生组织(WHO)于1994年联合发表了关于社区康复的联合意见书,总结了过去十几年的经验,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康复的组织、方法与目标,使社区康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区康复的基本点是社区支持、社区参与,其结果也是社区受益。进行社区康复,关键是要形成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气,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残疾人给予支持。在社区资源的组织、动员方面,重要的是将有利于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网络提供的资源、社会机构提供的资源和正式组织(政府)提供的资源结合起来,共同支持残疾人的康复。在这方面,社会工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即要通过社区宣传、社区教育、社区组织等工作形式支持残疾人的社会环境。例如:广州利康家

18、属资源中心,残疾人工作主要方法,1.建立信任关系(1)建立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2)树立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对于其改变能力的信念。(3)传达出对于残疾人服务对象的价值的信念。(4)处理好同情心与同感。(5)避免掉入先入为主的陷阱。(6)建立耐心和理解。(7)减少恐惧和不适。2.参与残疾评定 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应该熟知评定残疾的标准,知道不同的残疾等级意味着什么,并能参与基本的残疾评定工作。,残疾人工作主要方法,3.个人与社区状况评估(1)生态框架的评估运用生态框架分析残疾服务对象的问题的优势在于,能把问题放到其生活的情景中去认识,更能够看到多种因素对残疾人问题造成的影响,以及各因素间的交

19、互作用。(2)优势视角的评估优势视角对于协助具有无价值感、无力感先助感的残疾人会特别有帮助。在这一理论视角中,问题被界定为个人需要与环境要求和资源间的不平衡。运用优势视角做评估会从四个方面考虑,即环境的优势、个人的优势、环境的缺失、个人的缺失。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一起填充这四个方面的资料。可以使用简单的图示来进行优势视角的评估。(3)生理心理社会视角的评估这一视角评估不仅能评估生理方面的功能,而且还会探讨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状况,找到稳定、改善或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的途径。其框架包括:生理状况:身体功能心理状况:内部、精神、情感社会生活:外部、关系、环境文化:外部、民族、地区精神:宗教信仰(4)

20、社区需求评估社区需求评估通常会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人口统计数据、做社会调查、召开社区公众会议、代表会议、开办焦点小组等,了解社区残疾人群体以及个人的需求。需求评估通常包括:社会保障、交友、教育、就业协助、行为调适上的协助、居家生活协助、社区无障碍方面的协助、健康协助、社区中的支持网络等内容。,残疾人工作主要方法,4.介入模式(1)危机介入危机介入模式对于处理新确诊或刚刚残疾的服务对象的问题很适用。社会工作者要有长远眼光,残疾可能会永久性地改变一个人的功能,在危机介入之后跟服务对象一起筹划长远的安排。另外,不要把残疾假定为危机的主要先导因素,社会工作者要让残疾人自己来确定残疾本身

21、是否在其经历的危机中起了作用。(2)增能模式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有下面八个指导原则:运用反思、思考和解决问题推动对残疾人问题的应对、调适或社会改变。通过运用充权技巧,确保服务对象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来增强服务对象的动机。保持心理上的舒服感和自尊,将压迫来源外化,减少自责。通过教授技能以及提供体验的机会,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推动自我引导。在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间身体力行平等、对等和公平。只要时机恰当,运用增能技巧开展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推动社会改变。所持专业立场是有意识地把受压迫的经历作为开展服务对象工作的一个问题来处理。了解辅导工作的过程与方法(3)倡导模式倡导模式是指社会

22、工作者采用倡导的方式,代表残疾服务对象表达需求,维护权益的工作模式。,残疾人工作主要方法,4.介入模式(4)自助小组自助小组能向成员传达出力量、优势、自给自足和个人的尊严,解决独立问题。自助小组的规模可大可小,多是开放式的,随时接纳新成员。社会工作者在自助小组中扮演促进者的角色,率先发起自助小组,提供咨询,做初期的培训,给组员提供支持,帮助确立小组的领袖。在小组运转一段时间,有了自己的领袖后,社会工作者一般就不再担当领导角色,只在必要的时候给小组提供支持。(5)社区工作模式调动资源具体的步骤是:a.协助残疾人找到社区内一些潜在的、有帮助的人际网络和服务资源;b.鼓励并激发这些人际网络发挥作用;

23、c.调动不同的可运用的资源和支援网络去帮助服务对象;d.调动志愿者定期探访和组织活动,联络邻居在残疾服务对象遭遇危机时提供照应等。创造新资源包括,互助或支持团体、照顾者的团体、服务性的志愿者团体、倡导性团体等。社区联络即与社区内不同组织和人士建立和保持一个合作的网络和关系,从而为解决残疾人的问题创造良好的资源和人际环境,包括:会对某些残疾人、事件或问题的短期性的联络和合作;建立长期和持续性的联络和工作关系。社区倡导与教育社区倡导是为一些备受忽社的残疾人争取合理的照顾和权益,包括在机构内以及本社区为残疾人争取更好的服务,以及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改善残疾人的困境。教育是要让社区公众明白和体会一些身处困境的残疾人的状况,消除他们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从而争取更多的社区公众对残疾人工作的支持和参与。(6)个案管理模式个案管理模式广泛用于处理有综合性需求的残疾人群体的问题,特别是开展有持续需求的服务对象的工作。,练习题,综合运用残疾人辅导知识设计辅助聂XX案主的基本辅导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