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学举案说法之民法概述.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37287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事法学举案说法之民法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民事法学举案说法之民法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民事法学举案说法之民法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民事法学举案说法之民法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民事法学举案说法之民法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事法学举案说法之民法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事法学举案说法之民法概述.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事法学举案说法,主讲人:陈东明,主要内容,1、民法概述2、物权3、合同4、侵权5、婚姻与家庭继承,第一讲 民法概述,民法的概念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渊源民法的适用范围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事实时效与期间,一、民法的概念,1、民法通则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2、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 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民法的调整对象,1、人身关系 人身关系是指没有财产内容但有人身属性的社会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人格关系是因民事主体的人格利益而发生的

2、社会利益。在法律上人格关系表现为人格权关系。主要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等。身份关系是自然人基于彼此身份而形成的相互关系。如亲属权等。,2、财产关系 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主要包括财产所有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3、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区别 第一,前者体现精神利益,后者体现经济利益。第二,财产关系包括财产归属和财产流转,而人身关系不包括人身权的流转,人身权和人身不可分离。第三,财产流转过程中遵守等价有偿原则,人身关系不存在交换问题。,3、案例:婚前同居关系不受民法调整 张某(女)和陈某是恋人,大学毕业后同居一起,并实现经济

3、一体化。两人共同出资购买一套楼房准备结婚,并一起装修、购买家具。就在两人即将登记结婚的时侯,张某发现陈某在两人恋爱期间同其他女孩有出轨行为,便对张某提出分手,但双方在财产分割上出现分歧,张某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令解除其同居关系,并要求取得房屋、家电以及以其名义的共同存款,并要求陈某赔偿青春损失费2万元。,法院审理:一审法院判决,解除二人的同居关系,出于公平考虑,二人所购房屋及家电归张某所有,张某给付陈某购房款、房屋装修费、银行存款的一半,驳回张某关于青春损失费的诉讼请求。一审宣判后,张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判决维持一审判决,驳回上诉。,法理分析:本案涉及民法的调整范围。从现行法律来看

4、,非婚同居关系不具有法律效力,仅仅是一种事实。高院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是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三、民法的渊源,1、民法的起源2、成文法3、习惯4、判例和法理,四、民法的适用范围,1、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2、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3、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五、民法的基本原则,1、基本原则的含义和功能2、民法的各项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公平原则等,意思自治原则:指原则上一切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都是由当事人自己的真实意思所决定的。,案例:A公司经销健身器材

5、,规定每台售价为2000元,业务员按合同的5%提取奖金。业务员王某在与B公司洽谈时提出,合同定价按公司规定办,但自己按每台50元补贴B公司。B公司表示同意,遂与王某签定了订货合同,并将获得的补贴款入账。对王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呢?,解析:该行为是合法的。当事人有处分自己权利的自由。,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该讲诚实、守信用,正当行驶权利和履行义务。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民法的“帝王规则”。,公平原则:该原则是公平观念在民法上的体现,他首先要求民事主体本着公平正义的观念实施民事行为。公平原则要求在权利不可侵犯的前提下,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要相对均衡。民法第132条:当事人对造成

6、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案例:甲、乙是邻居,甲急病住院急需要钱,乙拿出1万元送上门并说:“先用着,以后再说。”后甲痊愈,乙追要1万元钱,甲称受赠之钱可以不还,但乙称当初是借钱给甲,现要追还。,解析:此处对乙的意思表示解释为借贷而非赠与,更符合公平原则的要求。,六、民事法律关系,1、基本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所形成的具有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它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基本特征第一,平等的法律主体。第二,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第三,民事法律关系是随着特定的民事法 律事实的发生而产生。第四,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案例:下列那些情

7、形成立民事法律关系?A 甲对乙约定某日商谈合作开发房地产B 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嫁给你C 甲不知乙不生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疗D 甲应同事之邀前往水库游泳,因抽筋溺水身亡,3、基本要素第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民事法律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参与者。第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指民事主体得以结成相互关系的利益对象。第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指民事主体之间基于客体形成的具体联系,即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4、民事权利概念: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分类:一是以权利内容分为财产权、人身权和综合性权利。二是以义务主体是否特定以及权利特点分

8、为绝对权和相对权。三是依据民事权利之间的主从关系分为主权利和从权利。四是以民事权利的作用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5、民事义务:指当事人为实现他方的权利而受行为限制的界限。,6、民事责任概念:民事责任是指主体违反约定或者法定义务所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分类:一是依据责任发生的原因与法律要件不同而分为合同责任、侵权责任与其他责任;二是依据民事责任是否以财产方式救济分为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三是根据债务人对其财产所负债务的责任形态分为无限责任和有限责任;四是根据责任的归属分为单独责任和共同责任。,七、民事法律事实,1、民事法律事实的基本概念 民事法律事实是符合民事规范,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现象。,2、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 事件:社会事件、自然事件,3、民事法律行为 是指行为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合法行为。,八、时效与期间,1、诉讼时效的概念、法律要件、法律效果2、诉讼时效期间3、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