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分光光度法培训.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40396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外分光光度法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红外分光光度法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红外分光光度法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红外分光光度法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红外分光光度法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外分光光度法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外分光光度法培训.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红外分光光度法,概述,红外区:0.76500m(或1000m)近红外区:0.762.5m 131584000cm-1 中红外区:2.550 m 4000200 cm-1 远红外区:50500 m 20020 cm-1 红外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进行结构分析、定性、定量分析 方法。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T%;T%,1.T%曲线(峰前密后疏 波长等距),2.T%曲线(峰前疏后密 波数等距),红外吸收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的区别1.起源不同 UV-电子光谱 IR-振转光谱2.适用范围广 UV:研究芳香族或具有共轭结构的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及某些无机物,不适用饱和有机化合物。

2、IR:所有红外吸收的有机化合物3.测定样品物态 UV:溶液、少数蒸气 IR:气、液、固4.特征性强5.用途:鉴定化合物类别、鉴定官能团、推测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IR)定量分析,推测有机化合物共轭骨架(UV),基本原理,红外吸收曲线:用峰位、峰强、峰数描述 吸收峰产生原因、峰位、峰强、峰数,及影响因素:一、振动能级与振动光谱 1.振动能级 分子振动能级差0.051.0ev 转动能级差0.00010.025 ev。因此,分子发生振动能级跃迁必然同时伴随转动能级跃迁,无法测纯振动光谱。若把分子A-B的两个原子视为两个小球,则两个原子间的伸缩振动可近似看成沿键轴方向的简谐振动,双原子可视为谐振子。,二

3、、振动形式 双原子分子-伸缩 多原子分子-伸缩+弯曲 1.伸缩振动:s,as 例:-CH2,-CH3 2850cm-1 2925cm-1,2870cm-1 2960cm-1 除-CH2,-CH3 外,凡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键的基团也 都有对称和反对称两种伸缩振动形式。2.弯曲振动:分为(1)面内弯曲振动-在由几个原子构成的平面内进行。面内剪式弯曲-键角规律性变化,似剪刀“开”“闭”。例:-CH2(CH)146520cm-1,面内摇摆振动-基团作为一个整体在平面内摇摆,键角无变化。例:-CH2(CH)720cm-1 _(CH2)n-n 4(2)面外弯曲振动-弯曲振动在垂直于由几个原子构成的平面

4、内进行。面外摇摆振动-两个原子同时垂直向面上或面下形成的振动。例:-CH2 CH2 1300cm-1 锩曲振动-一个原子垂直向面上,另一个原子垂直向面下 例:-CH2 CH2 1250cm-1(3)变形振动-多个化学键端的原子相对于分子其余部分的弯曲振动。,对称变形振动 s-以-CH3为例,在振动过程中,三个C-H 键与轴线组成的夹角对称的缩小或扩大,形似花瓣开、闭。例:-CH3 sCH31375cm-1 不对称变形振动 as-在振动过程中,二个角缩小,一个角增大,或相反。(交替变化)例:-CH3 as CH31460cm-1 以上讨论了各种振动形式,一般地,每种形式的振动,都能产生振动能级跃

5、迁,产生相应的吸收峰,但也有例外。,伸缩振动,弯曲振动,振动自由度,即分子独立振动的数目。双原子分子-伸缩振动 多原子分子-伸缩、弯曲(复杂)在中红外区,分子的运动形式有三种:平动(平移)、振动、转动 如是非线型分子,除平动外,整个分子还绕三个坐标轴转动,因而,还有三个转动自由度,从总数扣除3+3,剩下3N-6个振动自由度。,如是线型分子,转动自由度为2(以键轴为轴的转动惯量=0,不发生能量变化),则振动自由度为3N-5 由振动自由度可估计基频峰的可能数目。例1:非线型分子-H2O 振动自由度=33-6=3 说明水分子有三种基本振动形式,可能产生三个吸收峰。即 3652cm-1 3756cm-

6、1 1595cm-1 例2:线型分子-CO2 振动自由度=33-5=4 说明CO2分子有四种振动形式,理论上产生四个吸收峰,但实际产生2个,原因?,CO2分子的四种振动形式:+-+O=C=O O=C=O 后二种振动形式虽不同,但振动频率相等,基频峰在图谱同一位置出现,合并为一个峰,这种现象称为简并。简并是使基频峰数小于振动自由度的原因之一。,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和吸收峰强度一、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红外辐射的能量必须与分子的振动能级差相等,即:hL=EV 或 EL=V h 或 L=V 2.分子振动过程中其偶极矩必须发生变化,即 0,只有红外活性振动才能产生吸收峰。总结:分子

7、吸收红外线发生能级跃迁,产生基频峰必须满足以上二个条件,缺一不可。判断某振动是否是红外活性振动,看分子的对称性。例:CO2为对称分子,为非活性振动,无峰。,(二)吸收峰的强度 红外光谱图中吸收峰的高、矮可说明峰的相对强度。峰的绝对强度用摩尔吸光系数描述 谱带强度的划分 100 非常强峰 VS 20 100 强峰 S 1020 中强峰 m 110 弱峰 W 1 非常弱峰 V W,吸收峰的位置,峰位或称谱带位置,即振动能级跃迁时所吸收红外线的波长(波数)。(一)基频峰和泛频峰1.基频峰 是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振动能级由基态(V=0)跃迁至第一激发态(V=1),所产生的吸收峰。根据 L=V(分

8、子或基团的振动频率)V=1 L=2.泛频峰 真实分子的振动不是简谐振动(bb).量子力学证明,非谐性振子的总能量应为:X为非谐性常数,表示分子振动的非谐性大小。非谐性振子的选律是V=1、2、3,亦即不仅可在相邻能级间跃迁,而且可一次跃迁两个或更多能级。,若由(V=0)(V=2),V=2 L=2 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二倍频峰。(类推)-统称倍频峰。二倍频峰较弱但仍能看到,三倍因跃迁几率很小,常观测不到。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质,位能曲线中的能级差不等距,随V 增大,E逐渐减小。所以倍频峰的频率不是基频峰频率的整数倍,而是略小。除倍频峰外,有些弱峰由两个或多个基频峰频率的和或差产生,1+2峰称为合频

9、峰,1+2 差频峰。倍频峰、合频峰、差频峰统称为泛频峰。泛频峰很弱,不易辨认,光谱复杂,但增加光谱的特征性。例:取代苯的泛频峰20001667cm-1(56m),为苯环上=CH的倍频峰,特征性很强。,影响峰位的因素,1.分子内部结构因素(1)电子效应 诱导效应-吸电子基团的诱导效应使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例:共轭效应-使吸收峰向低频方向移动。例:,(2)空间效应 环张力效应-当环有张力时,环内双键被消弱,其伸缩振动频率降低;而环外双键被增强,其伸缩振动频率增加,峰强也增加。例:氢键-使伸缩振动频率降低。分子内氢键-对峰位影响极明显,但不受浓度的影响,有助于结构分析。,例:2-羟基-4-甲氧基苯

10、乙酮 因分子内形成氢键,使羰基和羟基的伸缩振动频率大幅度降低。通常:O-H:37053200cm-1(酚羟基)C=O:17001670cm-1(芳酮)形成氢键后:O-H:2835cm-1(酚羟基)C=O:1623cm-1(芳酮)分子间氢键-受浓度影响较大,随浓度变化峰位发生变化,可利用稀释法判断分子间氢键。,例:醇与酚的羟基,在极稀溶液中呈游离状态。随浓度增加分子间形成氢键而成二聚体或多聚体。使 O-H 降低。游离(3640cm-1)二聚体(3515cm-1)多聚体(3350cm-1)另外,还有互变异构、费米共振等,2.外部因素(1)物态效应:同一化合物不同的聚集状态,其吸收频率和强度都会发生

11、变化。例:正己酸在液态和气态的红外图谱,低压下的气体,分子间作用力极小,可得到孤立分子 的窄峰,增大压力,峰变宽。液态图谱由于分子间作 用力存在而变宽,如出现缔合或分子内氢键时,其吸 收峰的频率、数目、强度均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固态 图谱的峰比液态的峰更尖锐且更多,测定固态红外图 谱用于鉴定最可靠。如化合物有几种晶型,各种晶型 的图谱也不同。(2)溶剂效应:在极性溶剂中,溶质的极性基团(C=O、-N=O)的伸缩振动频率随溶剂极性的增加而降低(峰右移),而峰强往往增加。因形成氢键。为避免上述影响,在测定溶液的光谱时,尽可能在非极性稀溶液中测定。,特征区和指纹区,为便于解析,通常把中红外区划分为二个

12、区域。1.特征区 40001300(40001250)cm-1 2.指纹区 1300400(1250400)cm-1,特征峰和相关峰,(一)特征峰定义:可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对于多原子分子,详细分析各种振动形式很困难,对于吸收峰的识别,是通过对比大量图谱总结规律,然后从理论上得到证明。例:1700左右(羰基)、2240(腈基)。,(二)相关峰 由一个官能团产生的一组相互依存的吸收峰。在多原子分子中,一个官能团可能有数种振动形式,而每种红外活性振动,一般均能产生相应吸收峰,有时还能看到泛频峰。故一个官能团会产生一组相关峰。用一组相关峰确定一个官能团的存在,是光谱解析的一条重要原则。如光谱

13、中不存在某官能团的特征峰,也可否定某官能团存在。,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讨论典型光谱,可熟悉各种官能团的特征峰和相关峰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便于解析,进行结构分析。一、脂肪烃类1.烷烃 主要特征峰有:C-H:-CH3 as 296210cm-1(S)s 287210cm-1(S)-CH2 as 292610cm-1(S)s 285310cm-1(S)-CH 2890 10cm-1(m)常被掩盖 C-H:-CH3 as 145020cm-1(S)s 13801370cm-1(S)-CH2 146520cm-1(m)722cm-1(m)(n4),2.烯烃 R-CH=CH2 主要特征峰=CH(310

14、03000cm-1)(m)C=C(1650cm-1)=CH(1000650cm-1)3.炔烃 R-CCH 主要特征峰:CH CC 33333267cm-1 22602100cm-1,二、芳香烃类,一组相关峰1.H 31003000cm-1(Wm,通常有几个峰)2.泛频峰 20001667 cm-1(vw)3.苯环骨架振动 C=C 16501430cm-1(双峰),1600cm-1(w);1500cm-1(s)4.芳氢面内弯曲振动 H 12501000cm-1(w)5.芳氢面外弯曲振动 H 910665cm-1(s)由于泛频峰很弱,H 常与该区域其它峰重叠不易辨认,故1、3、5为主要特征峰。,三

15、、醇、酚、醚,1.醇和酚 R-OH Ar-OH 都有OH、C-O、OH(但OH 的特征性差)区别:酚有芳环特征。特点:OH:游离的醇或酚36403610 cm-1(S,尖)二聚体36003500(S,稍宽)多聚体35003200(S,宽)游离的OH 峰及形成分子内氢键的OH 峰较尖锐,形成分子间氢键较宽,并随浓度的增加向低波数移动。C-O 12601000(S)饱和伯醇10851050 cm-1 饱和仲醇11241087 饱和叔醇12051124 OH 14201330 cm-1,2.醚 R-O-R 特点:无OH 峰,特征峰:SC-O-C,四、羰基化合物,酮、醛、酸、酯、酰卤、酸酐、酰胺和内酰

16、胺特点:均含C=O、强度大、干扰少、最易识别。(一)酮 R-COR 特征峰:C=O 1715cm-1(基准值)改变羰基周围环境,峰位变化(共轭16851665)环酮随环张力增加频率升高。(二)醛 R-COH 特征峰:C=O 1725cm-1(S)CH(O)2820、2720cm-1 C=O 峰位与结构的关系与酮类似。(三)酰氯 R-COCl 特征峰:C=O 1800cm-1(S,基准值),共轭右移。,(三)羧酸 R-COOH主要特征峰:OH 34002500 cm-1(固态或液态,宽,中心在3000附近,与其它重叠,淹没,露峰尖)C=O 17401650cm-1 OH 955915cm-1(四

17、)酯 R-C00R 主要特征峰:C=O 1735cm-1(S)C-O-C 13001000cm-1(五)酸酐 R-CO-O-OCR 主要特征峰:C=O 双峰 18501800cm-1(S)17801740cm-1(S)C-O 1300900cm-1(S),五、含氮化合物,(一)酰胺类 R-CO-NH2 主要特征峰:NH 35003100 cm-1(S)C=O 16801630 cm-1(S)NH 16401550 cm-1 特点:NH 伯酰胺为双峰 仲酰胺为单峰NH 3270 cm-1锐峰 叔酰胺无此峰 酰胺的C=O 及NH 峰分别称为酰胺谱带及 谱带,是酰胺的较主要特征峰。环酰胺的C=O 频

18、率与环张力有关,环张力增大,C=O 频率增大。,(二)胺类化合物 R-NH2主要特征峰:NH 35003300 cm-1 伯胺双峰,仲胺单峰,叔胺无此峰 NH 伯胺16501590,仲胺16501550cm-1 CN 13601020cm-1(m)NH 900650cm-1(S),(三)硝基化合物 R-NO2主要特征峰:asNO2 16001500 cm-1(S);sNO2 13901300 cm-1(S)强度很大,很容易辨认。在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中,由于硝基的存在,使苯环的特征峰明显减弱。,红外分光光度计,主要部件:光源吸收池(或固体样品装置)单色器检测器记录装置(显示装置,数据处理及储存系统

19、)1.辐射源(光源)硅碳棒(Globar):碳化硅制成中间细两头粗的实心棒,中间发光,直径5mm,长5cm,工作温度1200,寿命长、发光面 积大。Nernst灯:由稀有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烧结而成。工作温度1750。最大发射波数7100cm-1.特殊线圈(Special coil):特殊金属丝制成,通电热炽产生红外线。2.色散元件 多用反射光栅3.检测器 真空热电偶 Golay池(气胀式检测器)4.吸收池,干涉分光型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1.工作原理 FT-IR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色散型仪器的原理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单色器的差别。常用单色器为Michelson干涉仪。由光源发出的红外辐射

20、,通过干涉仪产生干涉图,通过样品后,得到带有样品信息的干涉图。用计算机解出干涉图函数的Fourier余璇变换,即得到样品的红外光谱。2.检测器 由于FT-IR 的全程扫描 1 秒,一般检测器的响应时间不能满足要求。多用热电型硫酸三甘肽(TGS)或光电导型如汞镉碲(MCT)检测器,这些检测器的响应时间为1微秒。(光源、吸收池等部件与色散型仪器通用),制样,气、液及固态样品均可测红外光谱,固态样品最方便。对样品的主要要求:1.样品的纯度要98%,以便与纯化合物光谱对照(Sadtler)。2.样品应不含水分。(一)固态样品 制样方法三种 压片法:用 200目光谱纯、干燥的KBr压片。糊剂法(软膏法)

21、:固体样品研细,滴加液体石蜡或 全氟代烃,研成糊剂。夹于可拆卸池的两块窗片 中或空白KBr片中。薄膜法:将固体样品溶于挥发性溶剂中,涂于窗片或空白KBr片上,溶剂挥发后,样品遗留而成薄膜。,(二)液态样品 夹片法:适用于挥发性不大的液态样品。将液态样品滴 在一片空白KBr片上,盖上另一片。外侧放上 环形纸垫。涂片法:黏度 大的液体样品,可涂在一片上,不夹片。液体池法:装入液体池(溶剂无干扰)。(三)气体试样:采用气体吸收池。先将气体吸收池中气体抽出,冲入适当压力的(约50mmHg)被测样品测定。(四)、衰减全反射(ATR):将纤维、高分子聚合物等难粉碎的样品,均匀铺展在衰减全反射棱镜的地面上,

22、使紧密紧密接触,测定光谱图。,光谱解析方法,光谱解析又称光谱诊断。(一)样品的来源和性质 1.来源、纯度、灰分 来源可帮助估计样品及杂质的范围。纯度98%,不符合要求需精制。有灰分则含无机物。2.物理化学常数 沸点、熔点等-旁证。3.分子式 分子式可提供许多结构信息,可计算不饱和度,可判断是否含双键、三键、是饱和还是芳香等,还可验证光谱 解析的合理性。,不饱和度即分子结构中距离达到饱和所缺一价元素的“对”数。例:C7H7NO 规律:=0 链状饱和化合物 一个双键或一个脂环=1,若含1 一个叁键=2,结构中含叁键,2 一个苯环=4,结构中含苯环,4(二)光谱解析的几种情况 1.已知物对照法 2.

23、查对标准光谱法 3.简单化合物根据光谱解析即可判定 4.新发现化合物待定结构或未收载标准光谱,综合解析(元素分析,四大光谱),光谱解析程序,先特征区,后指纹区 先最强峰,后次强峰 先粗查,后细找 先否定,后肯定 一抓一组相关峰,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检定,性能指标:分辨率、波数准确度与重现性、T%或A准确度与重现性、100%基线平直度及杂散光等。,(一)波数准确度:(1)波数准确度的允许范围: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3000cm-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5cm-1,在1000cm-1 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 1cm-1(2)波数准确度检定方法 1、以聚苯乙烯薄膜校正(常用)2、以液体池用液体茚校正,(

24、二)波数重复性:对同一张聚苯乙烯膜扫描3-5次,分别比较几次扫描图谱中个吸收峰的波数。(三)分辨率:以聚苯乙烯膜检定。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以2cm-1 分辨率进行扫描,记录光谱图。在3110-2850cm-1范围内应能显示7个吸收峰,其中峰2851cm-1与谷2870cm-1的分辨率深度应不小于18%透光率;峰1583cm-1与谷1589cm-1之间的分辨率深度应不小于12%透光率。仪器的标称分辨率应不低于2cm-1。(四)100%基线平直度 偏差应小于4%透光率。(五)噪声:在1000cm-1处波数连续扫描5分钟,最大噪声(峰-峰值)应小于1%透光率。,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日常维护,一、环境要求

25、:温度15-30,相对湿度小于65%。适当通风换气,以避免积累过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机溶剂蒸汽。供电电压与接地电阻应符合仪器说明书要求。二、样品测定仓重 放置一些干燥剂,常用变色硅胶或分子筛。注意观察干燥剂的颜色变化,做到及时更换干燥剂。三、压片磨具等一些红外附件,使用完后应及时清洗或擦拭干净,晾干,保存在干燥剂中,避免生锈。,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操作注意事项,1、背景补偿或空白校正 双光束仪器的参比光路中应置相应的空白盐片、溶剂或糊剂等;单光束仪器(FT-IR)应进行背景扫描,在供试品图谱中扣除背景吸收,即得供试品光谱。2、采用压片法时,常采用溴化钾。如样品为盐酸盐,常采用氯化钾。所用的溴化钾或氯

26、化钾应预先研细,过200目筛,在120干燥4小时后保存在干燥其中备用。如有结块,须重新干燥。3、供试品研磨应适度,以粒度2-5um为宜。供试品过度研磨时会导致晶格结构的破坏或晶型的转化。粒度不够细易引起光散射能量损失,使整个光谱基线倾斜,甚至严重变形。4、常见的外界干扰因素 二氧化碳:2350cm-1,667cm-1;水汽:3900-3300cm-1 1800-1500cm-1;溶剂蒸汽:干涉条纹。,结果判定:红外光谱在药品分析中,主要用于定性鉴别。定性鉴别时,一是比较供试品光谱与标准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的全谱谱形;二是比较供试品光谱与对照品平行操作所得光谱的全谱谱形。首先比较谱带的有和无,然后比较各谱带的相对强度。如果两者完全相同,通常可判定为同一物质;两者如果不相同,须考虑供试品是否存在多晶现象,供试品纯度及外界干扰等因素后,再下结论。,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