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碳硫分析原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40405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4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外碳硫分析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红外碳硫分析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红外碳硫分析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红外碳硫分析原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红外碳硫分析原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外碳硫分析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外碳硫分析原理.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S分析原理,碳元素和硫元素均是非金属元素,它们的电负性相差不大(c:+2.5,s:+2.44),因此,在金属或合金中都能形成相应的碳化物或硫化物。当在高温富氧条件下,都能被氧化成CO2和SO2。C+O2=CO24Fe3C+13O2=6Fe2O3+4CO2Mn3C+3O2=Mn3O4+CO2 S+O2=SO23MnS+5O2=Mn3O4+3SO23FeS+5O2=Fe3O4+3SO2 CO2和SO2都是极性分子,具有永久电偶极矩,因而都具有振动、转动等结构,按量子力学分成分裂的能级,与入射的特征波长红外辐射耦合产生吸收。,CS分析原理,郎伯-比耳定律 I=I0exp(-PL)式中:I0-入射光

2、强I-出射光强-吸收系数 P-该气体的分压强L-分析池的长度 测量经吸收后红外光的强度便能计算出相应气体的浓度,这便是红外气体分析的理论根据。红外碳硫分析仪就是利用了CO2及SO2分别在4.26m和7.4m处,具有较强的特征吸收带这一特性,通过测量气体吸收光强分析CO2和SO2含量,间接确定被测样品中的碳、硫元素的百分含量。,钢铁中的碳硫,碳在钢铁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化合碳,即碳以化合形态存在,主要以铁的碳化物和合金元素的碳化物形态存在。例如Fe3C、Mn3C、Cr3C2、WCW2C、VC、MOC、TiC等。另一种是游离碳,例如铁碳固溶体中的碳、无定形碳、石墨碳、退火碳等,统称为游离碳

3、。在钢中,一般是以化合碳为主,游离碳只存在于铁及经退火处理的高碳钢。化合碳与游离碳总和,称为总碳量。红外碳硫分析仪就是测定样品中的总碳量。,钢铁中的碳硫,碳是钢铁中重要元素,当碳含量增加时其强度和硬度随之增加,而塑性和延展性却随之降低,使钢变脆且难以加工;反之,随着碳含量的减少,钢的韧性得到增强且易于切削加工。而硫在钢铁中是一种有害元素,它以硫化物的状态存在于钢中,主要是MnS。如果含锰量很低,则过量的硫与铁合成FeS。硫化铁与硫化锰都是在热变形时产生裂纹的原因,这种不良性能叫做热脆。此外硫存在于钢内还能使钢的机械性能降低(主要是疲劳极限、塑性和耐磨性)。硫的存在对钢的耐蚀性、可焊性也不利。因

4、此在钢铁中硫的含量总希望越低越好。一般硫在钢铁中的含量比碳至少要少一个数量级。由于硫的含量低,燃烧后生成的SO2绝对量比CO2少,用同样的方法测定误差就大。因此,红外碳硫分析仪中硫池的长度要比碳池长度长一个数量级,分别为300毫米和30毫米。,碳硫在各种金属中化合物的稳定程度,1.所有的碳化物比硫化物焓变Hfo数值要大,说明硫化物比碳化物热力学稳定性高,要使硫化物分解产生化学反应的热量也必须高,当燃烧室热量不足时,(化学反应初期温度不高时),碳碳化物和铁钨锡开始化学反应,放出热能,再促使硫化物反应。2MnS比FeS更稳定,熔点也高。在钢铁冶炼中往往用加足够量的Mn,使生成MnS。(防止生成Fe

5、S而导致热脆现象)。平时高锰合金钢的硫很难测准的原因也就不难分析了。,碳硫在各种金属中化合物的稳定程度,3生成的CO2比SO2自由能变化Gfo 小,说明了CO2比SO2稳定,当燃烧室热量不足时(温度低于1300),SO2还会进一步与O2反应,生成自由能变化Gfo 更小更稳定的SO3。而CO2不可能进一步起化学反应,一般情况下SO2的生成率很难达到100%。(燃烧室温度达到1700以上时生成的SO3数据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碳硫分析仪只测CO2SO2的浓度来推导出含碳含硫量,这样硫的测量精度明显地与SO2的生成率直接有关。即使有CO生成,系统中有转化炉装置,能将CO转化成CO2,因此碳的测定结果比

6、较稳定。,碳硫在各种金属中化合物的稳定程度,4.1摩尔C和Fe3C与O2化学反应后,生成热后者要比前者大得多,然而在做高碳样品测试时,称量又比中低碳样品少得多,因而出现高碳高硫高碳低硫样品的硫很难测准,其原因就是燃烧室热量不够。,CO2SO2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1.CO2的沸点比SO2低得多,而且绝对粘度高汽化热也小,也就是说,不容易液化凝聚。这与我们在冬天测定碳硫样品时硫元素测出的含量偏低的情况是一致的。要改善这种情况,除了保持室内25恒温以外,最好在分析气流经的管道上加热。,CO2和SO2物理化学性能比较,CO2SO2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2.尽管CO2SO2都属于极性分子,但由于CO2

7、分子的键角为180完全对称,所以整个分子偶极距为零,它不容易被吸附。而SO2分子的键角为119.536,即分子呈三角形,偶极距为1.6310-18c.g.s,它就很容易被吸附。吸附是指当分析气经过气路时,被统称为吸附剂的物质的表面吸收的现象。分析气的吸附可以分成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是指被吸附的物质和吸附剂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这种吸附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引力所引起的,此力通常被称为范德华力(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的总和),可以用BET(Brunauer-Emmett-Teller)吸附等温式-公式(1),计算它的吸附量。这种吸附没有选择性,除了表面形状之外吸附剂和被吸附物质本身的化学性质不起

8、作用,任何固体都可以吸附任何气体。,CO2SO2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公式(1),式中:V-吸附量;Vm-单分子吸附层吸附量;P-吸附平衡时气体的压力;Ps-气体在吸附温度下饱和蒸汽压;C-常数,式中:Ps-T时的饱和蒸汽压;T-温度;ABC-常数。,公式(2),对CO2:A=9.64177,B=1284.07,C=268.432;对SO2:A=7.32776,B=1022.86,C=240.0,CO2SO2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由公式(2)可以看出温度越高饱和蒸汽压也越高。由公式(1)可以得出:1.如果提高吸附温度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减少吸附量V;2.如果减少吸附剂的表面积也将减少它的吸

9、附量;3当我们做痕量碳硫样品时,由于CO2和SO2的分压力减少所引起吸附量的减少会导致气路中已吸附的CO2和SO2释放。化学吸附是被吸附物质与吸附剂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生成一种结合物的吸附。这种吸附具有选择性,因此CO2和SO2两种气体的吸附量就相差很大。通常,在气路中的化学吸附剂分子主要是水分子各种金属氧化物粉分子和试样的挥发粉尘。,CO2SO2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室温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SO2要小得多,大约是SO2的六十五分之一,而在分析测试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气不可避免地会吸附在试样表面燃烧管表面过滤网表面等分析气通道中。当分析气通过时,SO2就与水分结合生成亚硫酸;部分CO2与水分结

10、合生成碳酸。这现象与室内温度较高时,连续做同一种样品,结果硫的测试值越来越高是一致的。因为炉头部分过滤网部分等分析气通道随着一次次高温的分析气通过,由于热量传递而温度升高,明显地减少了吸附在上面的水分,从而也减少了碳酸亚硫酸的生成。,CO2SO2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金属氧化物能吸附CO2和SO2,通过对多种金属氧化物吸附CO2和SO2进行的大量试验研究发现不同金属氧化物对CO2的吸附顺序为:Na2OCaO活性Al2O3稀土氧化物Cr2O3V2O5活性MnO2TiO2MoO3WO3Fe2O3SnO2,对SO2的吸附顺序为:Na2OCaOV2O5活性MnO2稀土氧化物Cr2O3活性Al2O3Mo

11、O3TiO2Co2O3WO3Fe2O3SnO2。将金属氧化物试验管加热至80,对CO2吸附顺序无变化,对SO2吸附顺序略有变化,即Fe2O3吸附量增加上升到活性Al2O3与MoO3之间,稀土氧化物以左的氧化物吸附量比室温时增大。,CO2SO2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收集试样分析后的粉尘,测其含碳硫量,对试样的挥发粉尘进行分析。凡试样含碳硫量高的,粉尘中吸附量多。反之,吸附量少。凡含锰钒和稀土金属的试样,粉尘中含C、S量高,含S量更甚之。普通钢铁、低合金钢、碳素钢、紫铜及纯镍等试样,粉尘中含C、S在0.00080.002%范围,原因是这些金属除碳素钢外,一般含C、S量不高,挥发物少,将这些试样的挥

12、发物,装入试验管内,分别注入CO2、SO2标气,并测定其通过挥发物未被吸附的吸附量,然后加热至120,再测定脱附量,结果CO2约有92.7%被脱附出,SO2仅有24.3%脱附出,这说明挥发粉尘对CO2是物理吸附,对SO2有部分是化学吸附。,CO2SO2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目前还无法根本解决吸附的问题,但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减少吸附:1、用石英砂或SiO2细粒复盖,可减少挥发物。2、若燃烧挥发大的试样时,可用适量SiO2复盖和加坩埚盖来减少挥发。3、可用CuO作助熔剂,减少挥发性粉尘。4、在分析前可用若干个C、S试样预烧,使气路中沉积粉尘吸附饱和后,再分析试样,结果重现性较好。若连续分析,中间可

13、插入高碳硫试样燃烧。5、把主体金属蒸馏掉,测定残渣中C、S量,如高纯金属纳、钾及钙等的碳分析。6、在分析程序允许下,适当加大氧气流量可减少吸附现象。7、氧气中不应含水气,可减少CO2、SO2损失,若试样含氢量高,应先脱氢处理,否则产生水气吸附气体。8、除尘器中不可用脱脂棉,应用玻璃毛或石英纤维代替。9、燃烧系统和管道应常清刷,可减少吸附。,CS分析,仪器制备 1、开机(1)通气:打开氮气和氧气气瓶上的调压阀,将输出压力调至0.3Mpa;(2)通电:打开CS3000分析仪主机电源,至少预热1小时;(3)起动计算机,运行CS分析软件,进入操作界面,然后在“设备”菜单中选择“开高频电源”预热300秒,高频电源预热完后即可进行分析测试。2、关机关闭仪器时,首先在“设备”菜单中选择“关高频电源”,然后退出软件关闭计算机和碳硫主机电源,再关闭氮气和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