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中医药治疗.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41348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中医药治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中医药治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中医药治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中医药治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中医药治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中医药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中医药治疗.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中医药特色治疗,广东省中医院 乳腺科徐飚 医师,概述,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 IGM),又称特发性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肉芽肿性小叶炎.1972年Kessler首先报道描述该病1.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慢性炎症性的乳腺疾病.发病率低,临床上误诊为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癌等疾病。,1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 1972;58:6426.,病因,目前病因不明。自身免疫反应:本病查细菌、真菌培养或染色均为阴性,且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而用类固醇药物治疗有效,提示本病

2、发生并非病原体感染。与高泌乳素血症等体内激素失衡或感染、创伤、化学刺激引起的小叶肉芽肿炎症有关2。乳汁、脂肪、蛋白质引起的局部免疫现象和超敏反应3。病原体:棒状杆菌?结核分枝杆菌?,2 J Clin Pathol,1982,(9):941,3 Am Surg,1979,138(2):326,临床特征,常见于育龄期女性,多数为已婚、经产妇女,大部分有哺乳经历。多数发生在产后数年(24年),亦有发生在妊娠或哺乳期。发病前可有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史。常发于单侧乳腺。体温正常或稍偏高,外周血细胞检查正常。病程短,常短期内增大迅速并成脓肿,溃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初期以肿块为主症,大小1-15cm不等,

3、边界不清,质硬韧,可与皮肤粘连,表面皮肤皮色正常或出现红肿可伴有淋巴结肿大,易误诊为乳腺癌;可伴有疼痛炎症反应,但程度不一;中期可表现为乳房脓肿,初起时多不以乳晕为中心,后病灶可波及乳晕周围。切开脓不多,可为积血,可波及整个象限或全乳。后期或治疗后可出现溃疡、窦道,病情易反复,迁延难愈。,临床特征,临床特征,可伴有结节性红斑位于皮下脂肪层皮肤淡红色、疼痛、伴有触痛的结节,范围1-5cm,常在小腿出现结节性红斑,在激素治疗或乳腺炎症病灶清除之后可很快消失。,临床特征,根据声像图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可将其分为:结节/肿块型、片状回声型、弥散型,超声表现,结节/肿块型:常为本病初起改变,多表现为边界

4、模糊、不规则形态及不均匀的低回声或低无混合回声结节/肿块,伴有或不伴有无回声区。少部分可边界清楚。结节/肿块内呈中等血流信号,部分病变区内及病变边缘部常可见较丰富彩流信号,血管走行不规则,部分血流纤细,常无粗大、走行迂曲的血管。,超声表现,该幻灯由张建兴主任提供支持,致谢!,片状回声型:边界不清的片状低回声。片状低回声位于腺体内,也可向皮下延伸,可伴有局部皮肤破溃;伴局灶坏死液化时,片状低回声区内可伴有细密点状回声,加压前后细密点状回声有运动感,边缘部及周边仍可见较丰富彩流信号。片状低回声区呈中等丰富血流信号,部分病变区内及病变边缘部常可见较丰富彩流信号,血管走行不规则,部分血流纤细;病变无血

5、流显示区常为肉芽肿性结节或坏死区域。,超声表现,该幻灯由张建兴主任提供支持,致谢!,弥散型:局部未见明显肿块回声,仅为腺体发硬,为小叶内散在分布的肉芽肿性炎和微脓肿,常跨越多个象限存在,病变区域回声无正常腺体显示且回声明显低于正常腺体组织,部分弥漫低回声区内可见散在中等回声。并发脓肿形成时可在低回声区内细密点状回声,加压见前后细密点状回声有运动感。病变区内及病变边缘部常可见较丰富彩流信号,血管走行不规则,部分血流纤细。频谱彩色多普勒表现:肉芽肿性乳腺炎病变区域频谱常呈低阻血流频谱。,超声表现,该幻灯由张建兴主任提供支持,致谢!,钼靶表现,非均质或密度较高肿块或表现为局部大片不对称密度或不规则结

6、节可有局部皮肤增厚或有腋淋巴结增大,病理,肉眼观察:切面灰白间杂,淡棕黄色,弥漫分布粟粒至黄豆大小不等的暗红色结节,部分结节中心可见小囊腔。,组织病理:病变以乳腺小叶为中心,呈多灶性分布,病变呈结节状,散在、大小不等;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构成,偶见浆细胞。病变中部常见有中性粒细胞灶微脓肿;无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不见结核杆菌,无真菌,无脂质结晶,无明显的泡沫细胞及扩张导管。,治疗现状“同病异治”,IGM,皮质激素治疗,局部封闭治疗,抗结核治疗,手术治疗,中医综合疗法中医外治+中药内服,抗生素治疗,我科治疗方案的选择,病灶类型病灶大小病灶累及范围既往治疗方法及疗效患者

7、意愿,手术治疗-肿块期(单一病灶或病灶累及1-2个象限)。中医外治法-脓肿期、融合病灶、病灶累及34个象限。激素疗法(口服或局部封闭)部分急性炎症期患者。部分患者选择激素联合手术或中医外治法。,我科治疗方案的选择,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被普遍认为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Hovanessian Larsen et al.报道激素治疗的有效率达77%,而抗生素治疗的有效率仅为5%4。Tanu S.Pandey et al.报道49例患者接受口服激素治疗,80%达到完全消失,但是平均治疗时间达159天(120241 days)5。优点:对于急性炎症期疗效明显,起效快。缺点:皮质激素用药时间长,相关副作用

8、大停药易复发、易反弹。,4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2009;193:57481,5 The Breast Journal,2014;20(3):258266,手术治疗,优点:病灶清除较彻底,相对快捷,疗程较短。术前或术中彩超探查标记窦道,根据窦道范围及皮肤溃口设计切口。术中尽可能保留腺体,并用残存腺体进行修复整形。,手术治疗,优点:疗程较短,相对快捷。术前或术中彩超探查标记窦道,根据窦道范围及皮肤溃口设计切口。术中尽可能保留腺体,并用残存腺体进行修复整形。,缺点:乳腺切除范围较大,乳腺外形改变较大;切口有时不能I期愈合,迁延难愈。皮瓣缺损,术后疤痕挛

9、缩变形;易复发,可能需要反复治疗。,手术治疗,中医特色治疗,中医学对肉芽肿性乳腺炎尚未有明确记载。根据其发病初期以肿块为主,中期肉腐成脓,后期破溃流脓渐成瘘管或窦道的临床特点,可将其归属于乳痈、乳漏的范畴。,中医特色治疗介绍,我院林毅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极探寻一种有效的、创伤小的、能最大限度保留乳房外形,且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则:同病异治、分期治疗,整体辩证,局部辩证,内治,外治,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治标,治本,结合,结合,结合,结合,中医特色治疗介绍,林教授提倡以外治为主、内治为辅外治:根据“祛腐生肌”理论创立“提脓祛腐”综合疗法。内治:初期、中期多为阳证;脓成未溃或溃而不畅,

10、以“清热解毒、托里透脓”为法;溃后脓尽,以“益气健脾、生肌收口”为法。慢性迁延期多为阴证;治当以“温阳散寒、通络散结”为法。,中医特色治疗介绍,“提脓祛腐”综合疗法,中医特色治疗介绍,火针洞式烙口引流术:相对于切开引流术,具有创口小、术后疤痕小、外型好的优点,适用于乳腺深部脓肿或多房脓肿。,电火针洞式烙口引流术,中医特色治疗介绍,提脓药捻化腐:适用于各型乳腺炎成脓期、溃后期,窦道或脓腔内脓成不透,或与脓腔相邻的炎性组织尚未成脓者。,提脓药捻化腐引流术,中医特色治疗介绍,刮匙棉捻排脓祛腐术:适用于各型乳腺炎成脓期窦道和脓腔内脓腐组织的清除。,刮匙棉捻排脓祛腐术,中医特色治疗介绍,土黄连液:清热解

11、毒、消炎杀菌、生肌收口。金黄散: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中医特色治疗介绍,燕尾纱块叠瓦式加压绷缚:使窦道、腔隙紧密粘贴愈合,避免残留窦腔。,中医特色治疗介绍,中医外治组优点:乳房外形保持良好,疤痕相对较小、治疗费用低,VS,缺点:换药频繁,疼痛。,超声检查在IGM诊疗中的作用,主要的诊断、鉴别诊断依据;探查定位窦道、脓腔位置;作为疗效判断的主要检查手段。,小结,目前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研究尚不够深入,需对发病机制、病情发展及转归等基础问题进一步探索研究;部分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癌的临床表现相似,当完善病理活检,避免误诊。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当根据具体病情及患者意愿进行个体化治疗,合理选择治疗方案。超声检查在该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